一支素笔,一纸清欢 

懷瑾樓主人

<p class="ql-block">参加“第七届全国教师书法创评”有感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素笔一支,落墨于宣纸之上,氤氲墨韵,便就此生发绽放。那情愫是躁动生活中的一丝静宁,是纷繁岁月中一份坚守……</p><p class="ql-block"> ——<b>题记</b></p> <p>比赛现场:黄山市凤凰酒店</p> <p><b>【现场创评篇】</b></p> <p> 2020年的8月份有幸入选书法报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教师书法创评活动",有机会与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师友们相聚黄山,共同研学交流。本次活动自3月份征稿以来共收到投稿作品4376件经初评,最终有168名书法教师入围现场创评。</p> <p> 中书协理事王伟林、韦斯琴、李劲松三位评委老师认真巡视现场。经过2小时的现场书写教师们分别完成了一件临摹作品及一件创作作品。</p> <p>工作室七位学员作品</p> <p> 林珙书法工作室成人班学员于此次全国教师现场创评暨教学论坛活动喜获佳绩:工作室成人班8位学员有幸入选,7人参加现场创评活动。取得1人特等奖,6人二等奖的佳绩。并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p><p><br></p><p> 感恩生活中能有书法相伴,让内心深处常有丰盈,喜乐之感!再次感谢书法报搭建如此平台,让我们能够有机会交流学习。</p> <p><b>【文化采风篇.黄山】</b></p> <p> 此次的现场创评活动还安排了文化采风活动——登黄山。明徐霞客语:“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原名“黟山”,其所在地叫徽州黟县,故名黟山。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如今,千年的古徽州府已经改名黄山市了。</p> <p> 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它独倚青狮石而生,根植于石开的裂缝中,迎来送往已然有近1000年的春秋了。</p> <p>  黄山松只属于黄山,大多生长于石头缝,不仅有独立生长的,也有成林的树木。</p> <p>飞来石,87版《红楼梦》片头取景于此。</p> <p>  爬黄山有许多的石阶,低头走路时,追逐疏叶间漏下的点点清光;驻足小憩时,亦可感受微风拂过炽热面庞的丝丝凉意,好不惬意~</p> <p>  驻足光明顶上远眺底下风光,风景如一幅幅山水画,好似偷了诗人的记忆,画家的墨笔…</p> <p><b>【文化采风篇.西溪南】</b></p> <p>  登黄山后意犹未尽的我们又觅得一古村落——西溪南。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湿地又叫丰溪,历经宋元,鼎盛于明清。古西溪南有八景流芳徽州,西溪南八景是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允明题赋,清初大画家石涛作画,国画大师张大千补遗,在前后近五百年之中,有三位文化巨匠在此留下笔墨结缘,不得不让人称赞。进入村子,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清澈的丰乐河以及两岸大片的枫树林,绿水清幽、空气清新,宛如徽州版“绿野仙踪”,漫步其间,仿佛轻拂绿纱,就能跃入里面的童话世界……</p> <p>走进西溪南仿佛走进一段慢时光~</p> <p><b>【文化采风篇.老街】</b></p> <p>  返程当天因时间尚早,便觉得不应错过旁边的老街,于是便兴起而往。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p> <p> 白粉墙、小青瓦、典型的徽派马头墙加上黑底金字名人书写的匾额楹联,使老街透出深厚的文化气息。</p> <p>  老街上有博物馆众多,其中屯溪博物馆为屯溪老街唯一的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此次的黄山之行以其说是赴赛不如说是赴约。于流年岁月中守护着那年那月那时的那一份初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