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汨情怀//与秋同行(散文)//彭以昭

湘汨情怀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的时点与时光踏着一分不差、一秒不停的脚步又辗压过重阳,迈过寒露,正以齐步走的方式朝霜降方向前进;荷、菱、芰、莲、枣、葛、桂…到桔黄、到菊蕾,已将世间的春华秋实点缀得婀娜多姿…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人如果自出生之日起能与自然同步去成长、去学习、去立业、去成家…踏着自然的轨迹,伴上社会的旋律与自然同行,即使到了暮色深秋,或者谈不桂芳子满,或更谈不上功成名就,但会有大彻大悟的释怀。更没有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的患得患失。又何来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从帝王到囚徒的哀号。虽有感慨系之,但更多的应是美好的回忆和未来春天的期待。 春花烂漫、夏阴子满固然是青春靓丽、风华正茂,但秋风明月依然是人间胜景。然自的法则让灼灼其华的荷池渐渐被翩翩起舞的碧叶托起子实的莲蓬时,秋天的脚步就已悄然来临。这一悄然的脚步,如同步入中年的人们将孩子送入小学、初中、高中……希望与成就一起交织,虽然没有了年轻的浪漫与灼热,但没有稚意身影,清扬起几分成熟,踏着稳健的脚步,正为秋天的丰收没有退却地向前迈进……过往的行人用羡慕的目光,驻足地欣赏高高低低、班班辈辈的莲蓬,好像在说:你看,真是好命好福气… 初秋后的荷池,虽然也和中年人一样无法隐去脸上皱纹和苍老,一片片荷裙呈现出残败的秋斑,但看不出什么无奈与苦涩,更看不出什么后悔与悲伤,呈现在眼前的却是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好像在说:“看,我的孩子已长大成人了……这时十里飘香的桂花,不失时机地紧紧揽住秋风中的莲蓬,悄然地登上与秋同行的时点舞台;腾芳的意境如年过半百的深秋老人,正快意地享受着举案齐眉、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一轮不寻常的秋月倒挂在星稀的天边,这为与秋同行的万物添上无与伦比的美满……这时候散文家、诗家词人、艺术家开始粉墨登场,加入这场与秋同台演出的变奏。大诗人李太白以浪漫的情怀,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粗旷文笔将茫茫万里的沙漠之海描绘出一片空濛、飘渺、迢递;苏轼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豁达胸怀进行泼墨点缀……人们便选好吉日,这天便是八月十五,共聚问候,不能聚在一起的就以书信、电话、微信相互问候、祝福,艺术家们踏着苏轼的节律、迈着太白的步伐、弹着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吟唱着《明月千里寄相思》呼唤着远方的游子,并说一声:“千里共蝉娟…<br> <p class="ql-block">  秋声的呼唤,叫醒了湿地中的大雁,银雁开始书写着南归的日志、清秋家燕开始三三两两地商讨着南归的日期,秋风推醒了欢乐中的人们,好像在说:“九月重阳移火进房,该秋收了”,如梦初醒的人终于从中秋的欢乐之中拉了回来,勤劳的人们以小快板的旋律,伴凑着隆隆的机声,将萧瑟的秋风淹没于丰收喜悦之中…金色的稻谷、橙黄的桔子、饱满的板栗…将人们的喜悦推向五谷丰登的高潮。艺术家以悦耳的旋律、用民间二胡将《丰收》的喜悦淋漓尽致地演译出一场场载歌载舞的金曲。心花怒放的人们,簇拥着暮色深秋的前辈,舒缓地登上东皋,舒啸人生的快意。这时候也许有着几家欢乐几家秋的不同境遇,或者是经营亏了、或者是儿女远在天边、或者是晚辈失足、或者是老人入世、或者是疾病缠身…深感欧阳修《秋声赋》中的:“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朔气之凛冽。但自然的法则,人们更懂得欧子《醉翁亭记》中的道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更有一生五次遭贬的苏轼屡贬屡豁达,于是在他的《赤壁赋》中用自身的经历劝说与之泛舟、患得患失的客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赋有人与自然和谐的哲理,或许正是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的苏轼他遭受贬谪的真正收获,东坡也可能正是这样,终以64岁人寿花甲之龄,善终于劫后余生。</p> 既然知道丛林之道、自然法则、盈亏之变,让万物无法逃避这世间的悲欢离合,那又何悲乎?也许这不愉快的秋天正是来年春讯之梅的前兆,懂得世间真谛与哲理的人,从不凝滞于物,阵痛之后,会跟上时光的轨迹,与大家一道踏着更稳健的脚步、伴随着时点的菊霜雨雪,高歌着苏轼的“大江东去…去期盼与寻找冬雪中报春的寒梅;同时自信地说: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