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 领袖接见,第一个下乡,叛逃成克格勃女特工, 遗言只有一个字。史上第一个女知青,受领袖接见,叛逃成克格勃,遗言只有一个字。中国第一女知青,叛逃成苏修特工,25岁自杀身亡,留下血字遗言。</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句号召力巨大的最高指示: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两句号召力巨大的最高指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于是,城里的广大知识青年纷纷走向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批热血青年,有一个特定的历史称谓——“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后来被简称为“知青”。鲜为人知的是,第一个下乡插队落户的“知青”是位女孩子,她的名字叫傅索安。</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傅索安是共和国同龄人,1949年6月5日出生于天津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一家科研单位的英语文字翻译。傅索安从小就长得很漂亮,她的周岁照片曾被照相馆放大后陈列在橱窗里(傅索安生前曾拍过不少照片,这些照片,在傅索安后来越境叛逃后,都被她的父母付之一炬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傅索安不令长相漂亮,还是个性格外相、爱出风头、喜欢惹是生非的女子。从初中开始,她一直是班干部。66年的那场运动开始之际,傅索安还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她在班级里担任着班干部、英语课代表,又是团支部副书记,是一个很具号召力的活跃分子。</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运动开始之初,她就在学校组织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红卫兵战斗队,自任队长。后来,她在队里受到了排挤,她不甘居下风,带了几个人进行斗争。一天傅索安想叫一个会刻章的邻居私刻一枚印章,但是这个邻居不敢刻这个印章,傅索安就打了他一巴掌,但是没有料到的是一巴掌把人家给打休克了。正是因为她在运动中的积极表现,当年的8月18日,她有幸成为被最高领袖首次接见的红卫兵中的一员。</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接受完领袖接见后,傅索安开始了“大串连”。三个月中,傅索安的足迹走到了新疆、内蒙古和东北三省,不但去城市,还下农村,她甚至还在内蒙古距中国、苏联的界河额尔古纳河不到二十公里的奇玛村落户,成为中国第一个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认了一位“干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在奇玛村落户期间,傅索安又制造了一起轰动全国的的“械斗事件”。这一切都源于奇玛村和与其相邻的、位于黑龙江境内的鲍家庄之间的用水之争。</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鲍家庄与奇玛村相距四华里,两村为解决水荒影响农业生产之困,经过协商,于58年决定共同出工,在两村之间的一块天然低洼地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库。水库修成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两村的生活与生产用水。但是,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是,在蓄水量有限,不能满足两个生产队土地的灌溉量时,库水该如何分配?二是,水库每年的维修养护的劳力费用,两村该如何分摊?两村每年都会这两件闹得很不愉快。</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身为“奇玛村人”的傅索安,觉得自己应该为奇玛村出把力,将用水问题彻底解决。于是,在一天夜里,她与另外4名插队知青一起,带领奇玛村一帮青壮年农民,偷袭了鲍家庄。遭受袭击时,毫无防备的鲍家庄生产队,有5人在群殴中被击伤,其中3人骨折,一人一只眼睛被打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事件的双方牵涉到两个省,并且还有多人受伤,很快就引起了上级重视,并派出联合调查组进驻奇玛村。几天后,调查组终于查清了插队知青在这次事件中的作为——这次惊动全国的械斗事件竟是由几位插队知青、尤其是傅索安一手主导造成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5月8日,调查组在鲍家庄召开批斗会,对傅索安等几个“黑手”的罪行进行揭发、批斗。鲍家庄的社员对“黑手”恨之入骨,除了口诛,有少数人还跳上批斗台以暴力教训这5人。5人中傅索安因是首犯,接受的教训最为深刻,等到批斗会结束时,她的半边脸肿得像发面,一只眼睛呈青紫色,鼻子淌血,头发也被拉掉了一束。傅索安此时也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工作组要拿她开刀了。几天后,傅索安避开岗哨的视线,逃离了奇玛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最终,傅索安越过国境线,叛逃到前苏,刚一入境,就被苏军的巡逻队发现。傅索安的入境地属于克格勃边防管理局驻防的第36号地区。擒获傅索安的巡逻队,就隶属于克格勃。于是,他们把傅索安的情况层层上报,最终,傅索安的情况报告送了到克格勃头子安德罗波夫的案头。</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安德罗波夫对如何处置傅索安着实损失了若干脑细胞。想来想去,他的头脑里忽然冒出一个主意:何不把这个中国姑娘放在克格勃,把她培养成一名特工!傅索安被送进特维尔谍报学校。傅索安果然不负克格勃的期望,成为该期学员中的佼佼者。</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傅索安从特维尔谍报学校毕业后,深受克格勃的信任与重用,短短的几年内,就参与了几次重大的特殊任务:参与过震惊世界的“东京谋杀”;为执行克格勃的绝密计划,潜伏台岛;亲眼目睹了“九·一三事件”后的三叉戟飞机坠毁现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执行完潜伏任务的傅索安,经由香港返苏途中,去船上的医务室检查了一下身体。结果,她被诊断为肝脏疑有肿瘤,估计是恶性。傅索安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快上报到克格勃总部,总部给出的意见有3条:</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一、不能通知傅索安本人,免得引起情绪波动,加剧病变或者发生其他事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二、不送医院治疗,因为如是肝癌,一般说来是回天乏力,即便治愈,傅索安也不能再干特工了,而由于她是中国人,思想和性格又缺乏稳定性,所以难以安排工作岗位和定居地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三、将傅索安送回谍报学校,安排一份可做可不做的工作,观其病况发展而定,如果良性肿瘤,则可在学校医院动手术治愈,反之,则让其死于学校医院。</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最终,傅索安并没有斗过病魔,更没斗过命运,剧烈的癌变让她痛不欲生,她选择了自我了断。傅索安用被单搓成布绳把自己吊在窗框上,自缢身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她身后的墙上,只留下一个鲜红的大字:“悔!”这是傅索安割破自己腕部静脉后,用手指蘸着自己的鲜血写下的。也是对她短暂而又复杂的一生的最后总结。这一天是74年4月13日,离她的25岁生日还差不到两个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