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完妈妈的丧事,回到杭州家中几天来,强迫自己不停的整理家务,打扫卫生。想从对妈妈离世的悲痛中解脱出来,可无论在干什么,妈妈的音容笑貌总是在眼前闪现,就像生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爱一样,去世后还在用慈善的母爱注视着我们。妈妈一辈子勤劳善良,节俭持家,待人和善,宽容厚道。虽然妈妈离开了我们,但对妈妈的思念却无时无刻不在我的心中萦绕。<br> 妈妈胡瑞琴,出生于1929年3月21日,农历2月11日,安徽省寿县人,幼年时随家人迁往河南省上蔡县。和大多数普通女人一样,长大成人,嫁人为妻,生儿育女,默默无闻地为家庭操劳一生。就像一盏油灯,微弱的光,照亮和温暖着家中的每个角落,直至灯油耗尽,最后变成一丝青烟暗暗的飘散。妈妈自今年春节后,身体已渐虚弱,四月份摔了一跤后,就卧床不起,进食越来越少,随后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于2020年8月26日(农历7月初8)无疾而终,安祥、平静的离开了我们,享年92岁。<br> 妈妈是一个平凡勤劳,朴实无华,非常包容的人。她从未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生都是默默地付出,无论是对待工作,对待他人,都是真诚相待,认真做好每件事。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时候物资匮乏,无论买什么东西都是凭票供应,小麦面粉和杂粮面粉按比例购买。妈妈每次把买回家有限的小麦面粉一分为二,一半做成纯白馒头,让我爸爸吃(爸爸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在战争中负过重伤,体质虚弱);剩下的白面粉和杂粮面粉掺和再一起,做成花卷。却从未见妈妈吃过一次白馒头。文化大革命期间,砸烂公检法,爸爸被打成走资派,住在小黑屋,不让回家。妈妈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要参加单位的政治学习,回到家后又操劳一家人的吃穿用,我们兄妹几人年纪小也帮不上妈妈的忙,妈妈一个人用单薄的身体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全部。半夜醒来总能看到妈妈在灯下缝缝补补,她好像永远都不知道疲倦和劳累。文革后爸爸恢复了职务,重新回到县法院主持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法院工作中,在家很少看到爸爸的身影。照顾我们兄妹四人的生活学习的重担,仍然落在妈妈一人身上。妈妈非常理解支持爸爸的工作,自己既要上班,又要照顾我们兄妹四人,把我们兄妹四人的学习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br> 1986年,我们兄妹四人先后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妈妈也从县医院光荣退休了。退休后的妈妈,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照顾爸爸以及孙辈身上。我的爸爸是山东省临清人。一辈子热情好客,乐观豁达,总是把朋友和同事请到我们家中做客,无论来人多少,时间早晚,妈妈总是能做出几个下酒菜,把家中最好的饭菜招待客人。乡下来的亲戚来县城看病办事,妈妈总是忙前忙后,帮着挂号取药,悄悄把钱付上,赶上饭点还要把人领回家,让他们吃好饭再走,妈妈做这些事,从没抱怨和嫌弃过。<br> 1997年农历12月26日,她送走了戎马一生享年73岁的爸爸。2001年农历6月26日,又送走了突患重病的大哥。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磨难,从没把妈妈打倒,她是那么从容和坚强,勇敢地面对一切。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抱怨过,忌恨过,悲观过,失望过。她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为我们全家撑起一片天。妈妈热爱生活,进入老年后也是一个爱干净的人,每天把自己打扮的清爽利落。妈妈一生从未对我们兄妹四人讲过什么高深精髓的大道理,我们从妈妈身上学到了、悟到了如何做人的道理。妈妈的一生与人为善,与邻为友。妈妈从未向我们提出过特殊要求。<br> 今年5月份,我们夫妻两人一起回上蔡看望妈妈。那时的妈妈已陷入半昏迷状态,每天靠挂药水维持生命,在妈妈身边呆了十多天后回杭。回杭后的每一天,都在牵挂卧床不起的妈妈,每天与妹妹电话联系,了解妈妈的身体状况,8月22日傍晚接到妹妹电话,得知妈妈病危,23日一早驱车从杭州赶回上蔡。此时的妈妈已经陷入昏迷,8月26日上午九点五十九分,妈妈驾鹤西去,到天国与爸爸团聚.....<br> 妈妈安息吧!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女儿!谨以此文纪念我的妈妈!<br> 并借此机会,特别感谢我老家的发小,闺蜜,亲朋好友,宏伟在老家的战友,多年来一如即往的照顾探望我的妈妈。妈妈的后事得到了很多亲朋好友的大力相助!感谢我一生中真诚友爱的朋友!<br> 后附几张照片,将成为我们永远鲜活、生动的记忆: 妈妈胡瑞琴 我和宏伟跟爸爸妈妈的合影,摄于1985年 爸爸妈妈同我妹妹、侄女、侄儿、儿子的合影,摄于1988年冬 我和妹妹一起跟妈妈的合影,摄于2007年 妈妈八十大寿,摄于2007年。那一年儿子还在北京念大学,怕影响他学业,本没准备让他回河南老家参加寿宴。但谁知他自己偷偷买了一张车票,到了老家才跟我们说。妈妈身上这件大红色的衣服是他从北京带回给姥姥的礼物 我一家三口和妈妈的合影,摄于2010年 四代同堂。2016年10月,儿子一家三口从北京回老家看姥姥 妈妈三姐弟的合照,摄于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