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 长 温 暖 的 记 忆 ——写在第36个教师节

天方夜谈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清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汪国真<br><br>  从小学到高中的求学生涯,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黄金岁月,也是我人生一段最刻骨铭心的美好时光。各位老师像辛勤的园丁,爱护关怀教导我们,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文明,是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照亮我们成长的道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是无私无声、细致入微的,那些深长而温暖的记忆,点点滴滴珍藏在我心底。 ( 一 )<div>  我永远也忘不了:初入学时,我写字握不住铅笔,一笔下去,不是断了笔芯,就是划偏了本子,启蒙老师汤红看见后,走近来抱我入怀, 大手包小手地教我: 横、撇、竖、捺,一笔一划地写,一遍一遍地练习……后来,我写的字居然被老师贴到黑板旁的墙上。</div> 小学三年级冬日上体育课,同学不小心扯断了我外罩衣后面的纽带。担心我着凉,课间,班主任高金莲老师拿来针线,细心地为我缝好,并贴心地帮我穿上衣服,系好纽带。望着目光蕴含温柔母爱,美丽慈和、笑意盈盈的高老师,我当时心里暖洋洋的。 记忆中第一次有老师来家访,是四年级班主任蔡年福老师。我站在室外,忐忑不安地来回移步,还不时偷瞄一下室内与爸爸笑谈的老师。只是蔡老师走后,一向严肃、不苟言笑的爸爸,脸上难得一见地浮现笑意。午饭时,还为我夹了两筷子榨菜肉丝。 ( 二 )<div>  1969年春,万物复苏之际,因文化大革命而停课一年多的校园复课了。我升入初中,分到初一(3)班,有幸成为何良学老师的学生。他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时值国家“拨乱返正”,百业待兴。重回课堂的我们还未完全收心,曾当过兵的何老师在班上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特色活动,倡导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热情,班风日益向上。那是一段比学赶帮的快乐时光! 何老师双眼明亮如炬,仿佛穿透你的心底,让我们不由心生敬畏。上课时,他站在讲台上,习惯性地先轻咳一声,然后打开课本,抬头用雷达似的眼神扫视全班……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坐正,挺直腰板,集中注意力听讲。 </div> 课下的老师对学生总是和颜悦色、温言笑语,极有亲和力,是本真的严师慈父。我切身感受过他用心良苦,无声厚重的关爱。当时学校要成立文艺宣传队,在各班挑选队员,他果断地划掉了我的名字,无声寄望我专心学习。1970年春,爸爸那时还在双沟“五七”干校劳动,妈妈在城郊工作,我家原住县商业局的宿舍要退出,我们姐弟三人准备转学。妈妈和我到学校去办手续,在校办公室碰到老师,他当即力劝不要转学,建议在学校搭伙,附近租房住。为此父母很是感动,我们姐弟仨得以继续在母校读书。<br> 我初二被调到二(1)班,再也没听过老师的课。尔后,他上调县教育局工作,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爱护从未间断(在校时师母王祝琴老师常告知),一直伴随我成长进步。很懊悔那时的我年少不懂事,毕业下放走上社会也不晓得与老师联系,直到1977年,我在花园水库惊悉老师因病英年早逝,悲恸不已,曾作诗一首悼念……古人云“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我永远难忘何良学老师无私本真的大爱情怀,恩师风范,永存心间。 “先师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 初二(1)班主任是李绍斌老师。我刚到新班第一天上早读,就感觉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站在讲堂上的李老师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纯正好听的武汉话声声入耳、余音绕梁..…严肃沉闷的早间训导,在安然有序、轻松风趣中结束。李老师教我们数学,方法别具一格、简明扼要、逻辑性强;解析证明几何题,是启发诱导、旁征博引、步步深入,我们跟着老师的节奏,推理演绎完毕,顿觉豁然开朗。 俊朗潇洒的李老师多才多艺、匠心独具、乐于求索创新。身旁不泛崇拜喜爱他的男生、迷弟。他的钢笔、毛笔、粉笔板书都极其漂亮,字如其人,透着一股率真自然洒脱飘逸的气息,班上男生多有暗中模仿。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举国欢腾!老师即兴谱歌一首,教我们兴奋自豪地放声歌唱:"山在欢呼,海在欢笑,我国的人造卫星上天了,东方红乐曲从天上传来了"!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纪念日,学校举办大型游行展示活动。长长游行队伍中,身着白色上衣、墨绿色裙子、手握粉红色花环,载歌载舞表演《大海航行靠舵手》(李老师编导)的体操队方阵,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印象最深的一次户外野营活动,是老师一手创意策划的。当时他带领几位男同学不辞辛苦,课余自制竹排(在竹子和木梯下绑脚盆),经在校门口塘试划成功后,星期日带领全班同学意气风发地去渡易河。经过惊心动魄的:风大 翻船 落水 救人,顽强拼搏的实战演练,同学们士气高涨,大声高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鼓作气争先抢登马骅山。师生站在山顶,俯瞰大蕲秀丽风光,笑看风云变幻,豪气冲天地放声高歌:东方红乐曲从天上传来了! 李老师外刚内柔,心思细腻,于无细处关爰学生,传递温情。那时学校的教育方针是“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我们班在他的带领下,工有造纸厂、农有蔬菜园地,劳动时老师总是不时关切地提醒我们女生:不要下水,注意防晒,空闲间快到荫处歇歇…一次星期天,我们姐弟仨去妈妈那里,学校食堂恰巧难得一次包饺子,听房东说:李老师来叫我们吃饺子扑了空。但老师却从未提及,为师风范,见微知著。 老师爱家爱妻儿爱生活,与师母邵佩琼老师华师大同窗连理、伉俪情深,教书育人、比翼双飞。是学生心目中的神雕侠侣,在校园传为佳话。改革开放后,双双调回武汉任教,我们也离开母校多年,但师生间,老师关爱学生、学生眷念老师的深厚情谊从未间断…李老师不幸逝世多年,但音容笑貌、谆谆教诲永铭于心。 ( 三 ) <div> 我高中时最后一位班主任是万新舟老师。那时也不过20多岁,刚从华师大毕业,教我们语文课。讲台上的万老师神采飞扬,才华横溢,吸引着我们求知若渴的目光。他教学方法新颖灵活,融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如一体,善将课文难点化繁为简(如学鲁迅《祝福》一文,他列出若干个思考题,细心地书写在小卡片上,分发全班同学),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维,直击心灵。我们往往在全神贯注地倾听思考中,不知不觉地沉浸在课文里……直到下课钟声响起。听万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至今忆起,耳边犹然响起他那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别有韵味的浠水腔: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纪念刘和珍君》),“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起义》)。<br>  万老师知识渊博,正值风华正茂,为人却极其谦和质朴,平易近人。课余常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师生之间相处融洽,是我们的良师仁兄益友。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润物无声,无处不在。两件小事可窥见一斑:我因从小爱看书,视力不佳,在教室的座位始终编在二组和三组的第二排; 高中毕业即将踏入社会,同学们都备有一个临别赠言本,万老师为我赠言寄语是有针对性地指点迷津,对我正向成长,走好人生路很有教益。</div>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在我看来,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多方面的,严格要求、批评教育,更是一种无私深厚的大爱!高中时有两件事难以忘怀: 一是高一时,有同学检举我课外看“毒草”小说《牛虻》,那时称“黄色书籍”。放学后,班主任柯锡洪老师尽职尽责地找我谈话,苦口婆心地教育我,要端正态度,从思想灵魂深处彻底肃清黄色流毒。虽说我觉委屈,但并不怨恨,还莫名的有些感动。我至今也忘不了: 柯老师双眼里深深流露出的恨铁不成钢的善意惋惜,以及充满期盼希望的真情。 <br>  另是高二时,数学课外作业要做几何模型(我们多用泥巴和白萝卜做),上课时,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耐心细致,深受同学们喜爱的邵佩琼老师拿着尺子,从一组开始检查验收。我做的模型不小心踫掉一点,尺寸不对,侥幸用同学检查过的充数,被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邵老师慧眼识破:“这个模型刚验过,你今天的课外作业零分”。我很是羞愧难当!期终,尽管我数学考试成绩优良,但成绩单上评分仅为60分。向来和蔼可亲的邵老师,毫不留情地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 “一枝一叶总关情”,看似无情却有情。邵老师大爱无私、用心良苦的言传身教,使我明白:做任何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心存侥幸。我谨铭记入心,感恩老师的教诲。走入社会后,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严于律己,不越雷池半步,初心不改,得以始终。<br>  回想自己学习成长的经历,无比感谢母校这块风水宝地,荟聚一大批教育英才:陈湘文老师、林知煊老师、白士高老师、伍昌文老师、王琪老师、高和森老师、吕伦生老师、王春田老师、余林生老师、何来赋老师等…各位老师用博大无私的胸怀,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地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给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饮水思源,我们永远铭记感恩。 <p>  岁月悠悠,转眼我离开校园已四十七载,但那些温暖的记忆还在…感谢上苍眷顾,此生我有幸承受老师太多的教诲、关爱、恩泽,情长纸短笔拙,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对敬爱的老师感激之情。在今天这样一个属于您的日子里,请让我为您深深地鞠躬:谢谢您!</p><p>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师恩难忘,师情永存,温暖永在。 </p><p><br></p><p> 漕河中学七三届:郑松英</p><p> 2 0 2 0 年 9 月 10日</p> 1973年5月高中毕业前夕 2020年8月于武汉小南湖

老师

我们

李老师

同学

学生

班主任

无私

关爱

全班同学

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