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事先订的酒店是一家避暑山庄,院子很大,有两栋楼,也有自己的餐饮。就是在一条约50米的巷子里。进入巷子的路是下坡,因担心架住车体,杨师傅把车升高了几公分。下坡过程中,我发现实际上空间足够。</p><p class="ql-block"> 晚餐我们凑了一桌每人30元的团餐,菜品还真不错。紫杉、笑笑提前退场,最后的鸡和鱼,尽管味道鲜美,但还是剩下不少。晚饭后,雨下得更大,想外出溜达一圈也不可能了。</p><p class="ql-block"> 好在半夜天气转晴,24日一大早,西山头上就被初升的阳光披上一层金色霞光。利用早餐前的时间,我只身前往汾河源公园溜达拍照。</p> <p class="ql-block"> 正是基于对晚餐的良好印象,才决定继续吃早餐。不过10元的早餐可真不咋样。</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继续往南,前往晋祠。大巴在241国道南行约一个小时,进入沧榆高速,这是2018年9月我们从忻州前往靖边时走过的路。车行至忻州西的一个服务区,有人建议走一趟阎锡山故居。我查了一下地图,距阎锡山故居仅有五十多公里。因为出发前的十八号,就看到山西省旅游部门因水情汹涌而关闭壶口瀑布的通告,也做好了中间调整部分线路的打算。这个建议刚好。经征询大家意见,临时增加阎锡山故居,正式取消壶口瀑布景点(事实上直到我们返回兰州,壶口瀑布也没有重新开放)。休息后,重新上路,直奔阎锡山故居。</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33,到达阎锡山故居。这里门票原本39元,但当天免票,给大家约定一个小时的游览时间。</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原属五台县)。始建于二十年代初,三十年代结束,长达14年之久,耗资140万两银。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长135.2米,宽119.7米,占地面积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间房屋。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层,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体设计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p> <p class="ql-block"> 阎锡山,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参加同盟会,后参加辛亥革命,历经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官至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在长期主政山西期间,颇有建树,让山西成为全国的模范省。过去的教科书一般称其为山西军阀,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阎锡山的认识逐渐客观起来,何况他也曾在历史上与共产党有过合作,尤其在治理山西以及尊崇传统道德方面,民间传有许多佳话。山西人普遍有固守传统的一面,因此才能在史无前例暴风骤雨般的文化革命中保留了大量历史古迹,也包括这位所谓大军阀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 在返回停车场的路上,遇到许多卖月饼的,居然还有神池月饼。我买了几块尝了一下,感觉还是靠胡麻油与陈皮提味。 </p><p class="ql-block"> 由于心悦等四人迟迟未到,两位司机建议就在阎锡山故居所在地吃中午饭。所有队友下车,找地方吃饭。午饭后,赶往141公里外的晋祠。路过太原西,远眺这个曾经以煤炭污染出名的城市,现在也是蓝天如洗,远山如黛。</p><p class="ql-block"> 下午3时许,到达晋祠停车场。晋祠门票旺季95元,今年因疫情,工作日免票,但需要扫码预约。</p> <p class="ql-block"> 晋祠地处太原西南,<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景区</span>离高速出口很近,上下高速都很方便。晋祠内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p><p class="ql-block">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为晋国宗祠;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是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也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早已游览过晋祠的大华事先给我们介绍过晋祠,许多人对晋祠充满了求知欲望。在大家的的要求下,约30位队友约请了晋祠内的导游,领我们参观游览,我也第一次对唐朝之“唐”有了清晰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原来,“唐”最早是陶唐氏的简称,陶唐氏是远古时期一个部落的名称,居住在平阳一带,这个部落最有名的一位首领就是尧,所以尧帝又被称为“唐尧”。后来,周成王灭了“陶唐”部落,将其地改封给了虞,遂建立了姬姓唐国。尧的后裔一部分改封至现今湖北随州市、枣阳市一带,为新唐国,后来沦为楚国附庸。唐尧的另一部分后裔,则被迁到位于今陕西的镐京附近,建立了杜国。原来的“唐”虽灭亡,但其文化却传承下来。比如“李”这个姓氏来源于皋陶(gāo yáo),皋陶是尧时执掌刑狱的“大理”,其子孙以官为姓,称“理氏”。后来“理氏”子孙为避商纣王之害而出逃,并改“理”为“李”。可见李姓与“唐”有着密切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虞是周武王姬发和王后邑姜(姜太公的女儿)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因受封于唐尧故地(今天的翼城周边),所以被分封的诸侯国,国号就是“唐”。西周时期,唐国在黄河、汾河的东边。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徙治晋水,乃改国号为晋,是为晋国。唐朝的国号之所以为“唐”,就是因为唐是晋的古地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为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定都长安。因国君姓李,故称李唐,尊称为大唐。</p><p class="ql-block"> 山西文化源远流长,晋祠,是李氏,特别是唐文化的发轫之地,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下午5:30结束晋祠游览,上高速,前往47公里外,也是计划中的榆次老城,并打算夜游榆次老城。榆次地处太原东南角,现在是晋中市的一个区。</p><p class="ql-block"> 联系的住宿酒店伊达豪特主题酒店就在距老城东门约500米的十字路口。6:40许到达目的地,稍事休息后,与队友们相约前往榆次老城游览,到了老城东门,才知道封闭维修。大家只好在大门前拍照后各自信步漫游,找地方吃饭。据当地人介绍,榆次老城已卖给某官员的孙女。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新主人开始修整老城内部而暂停开放。</p><p class="ql-block"> 晚饭,要几个小菜,来了碗地道的山西“碴饭”,小米加面条的汤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