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金城师生聚<br> /平之<br><br>乌兰山下一校苑<br>岁月蹉跎四十春<br>八七师生聚兰州<br>情深相聚忆当年<br>师为古稀迈耄耋<br>谈笑风生神气朗<br>难得相逢说古今<br>千年修缘在龚坪<br><br>注:照片前排自左向右:张秀英老师 雒庆兰姨 张克让老师 谈复华老师 李明田老师 崔姨 张发奎老师<br>后排自左向右:吴珠明 万忠兴 陈建平 王兴 任红红 张万智 顾文峰 陈晓<br></h3> <h3>相逢皆有缘,师生情谊深!<br>听吴珠明学长言,每年教师节,他们居金城的同学都邀请老师聚会。师恩浩荡,永世难忘!<br>任家浩老师因身体欠佳未能来,谈复华老师来了。夫妻年愈九旬,高寿老师,江苏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支教西北,来到靖远。将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靖远教育事业。那一批人还有彭世荣老师,刘毓峰老师(已故)谢家仁老师(已故)钟德玮老师、张克让老师等等,他们是靖远教育事业发展的筑石。 </h3> <h3>师生情意深,师恩永难忘!<br>举杯敬恩师,福寿万年长!</h3> <h3>风雨人生路,与师结福缘!<br>高中师生情,铭刻在心间!</h3> <h3>举杯敬恩师,殷盼享期颐,<br>祝愿老师们,安康福寿长!<br>吴珠明学长给老师敬酒!</h3> <h3>谈复华老师,九旬有二;张克让老师,八旬有五;李明田老师,八旬有三;张秀英老师,七旬有八;张发奎老师,七旬有八;雒姨崔姨亦为耄耋老人了。岁月催人老,祈祷老师们安康长寿!</h3> <h3>万忠兴学长,见到老师们,非常高兴,激情飞越。师生情意浓,健谈话古今。<br>万学长,省中医学院就职,医学专家!</h3> <h3>任红红、张万智两位学姐给老们敬酒!<br>举杯敬老师,感谢当年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老师辛苦了!祝老师安康长寿!</h3> <h3>昔日正当年,播香在杏坛!<br>一晃数十载,黑发成白斑!</h3> <h3>师生相聚会,谈笑相见欢!<br>同窗情意在,依依韵悠长!</h3> <h3>工作忙时不见面,难相聚会说古今。<br>举杯同贺祈富贵,师生安康永吉庆!</h3> <h3>陈晓学长从手术台上刚下,就赴宴会,与老师同学相聚,师生情谊浓,握手表祝福!至性至真人,陈晓学长也!</h3> <h3>师生聚会在金城,耄耋恩师乐开颜。<br>频频含颔夸学子,学子举杯祝安康!</h3> <h3>为我老师敬酒,祝福二老安康福寿长!<br>张秀英老师,我小学老师。按辈分,又是我表叔奶。后我大学毕业分配在一中,我们共事。非常关心我!<br>张发奎老师,二中音乐老师,二胡拉得好,按辈份,是我表叔爷。与张秀英老师相敬相伴!</h3> <h3>九月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教师的节日!有缘在金城与几位耄耋老师相聚,托几位学长的福,前世修得今日相逢,更进表深情。老师,福寿安康,永远吉祥!</h3> <h3>这种师生情怀,激励我永远奋取, 有这天小成,当归于老师们的教育,老师,你辛苦了!</h3> <h3>办《靖远教育》刊物以来,一直有个夙愿,就是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支教大西北,将韶华年奉献给靖远教育事上的老人手,专设"教海钩沉"栏目,尽心力报道,他们是靖远教育事业发展的筑石,饮水思源,不能忘怀!</h3> <h3>师生情意深,师恩永难忘!老师们,辛苦了!</h3> <h3>师生共聚谈古今,老少咸集情意深!<br>岁月蹉跎四十春,金城相逢分外亲! </h3> <h3>永远的老师,永远的同学,师生父子情,同窗兄弟情,魂系故园,乡情韵长!</h3> <h3>文峰,是顾志鸿老师的次子,在金城工作,事业日旺,与老师们情谊深。工作忙,今日相逢,激动万分。举杯敬酒,频频祝福,至真至性人!</h3> <h3>吴珠明学长,代表同学们讲话,那份对老师的情谊,尽在他动情的家乡话里,还代表没有来的同学向老师问好!<br> 组织者的魅力,令人崇钦!</h3> <h3>张老师的讲话,激情高涨!<br>我是甘谷人,但靖远是我笫二故乡,走过顺苦荣乐路,我自豪的说,当老师好,靖远一中的学生是我这一辈子的财富!<br>八十五岁的老师,宏亮言辞,仍在耳畔回响!</h3> <h3>聚会散,吴珠明学长安排车,一一送老师同学回家!<br>从下午六时至晚八时半结束,老师同学相谈融洽,依依师生情,镌刻在心间!</h3> <h3>金城聚会<br> /平之<br><br>师生相聚在金城<br>谈笑风生情谊深<br>酒过三巡真开怀<br>情谊浓郁分外亲 <br><br>注:张克让老师夫妇,李志荣老师(春明在二中上学时的恩师)三位老师,精神矍铄,在坐的几位同学:海龙、春明、宝平,英梅、芸兰、宏发、建平。金城老同学因有事未能来,微信中表情谊。</h3> <h3>师生相聚在金城,谈笑风生分外亲。<br>老师赠书又签名,师恩浩荡铭于心。</h3> <h3>师生情意浓,红烛照心神。<br></h3> <h3>聆听教训不忘恩,滋兰树蕙永传颂!</h3> <h3>感谢老师育新苗,心系母校同窗情! <br>相逢今日前世修,珍惜拥有祝安康! </h3> <h3>祝福<br> /李夏<br><br>有你们真好!<br>衰老的是身体,<br>心永远年轻,<br>而且不生不灭,<br>累劫累世大家永远是同学!<br>感恩每一个遇见!</h3> <h3>师恩难忘<br>一一读张克让老师《渭黄春秋》有感<br> /平之<br> <br> 翻阅恩师张克让老师自传《渭黄春秋》,油然而生敬意。<br>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高风亮节,红烛高照,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br> 恩师掬取天池水,洒向学苑育新苗。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是老师的写照。<br> 老师,甘谷人,一生大半时光奉献给了靖远,靖远是老师第二故乡!老师,是我在靖远一中上学时的语文老师。读高中,他是我老师,我工作后又分配在母校,他是我们的校长。风雨人生路上,老师对我的深情厚谊,奖掖提携,永世难忘!老师文以载道,我喜欢文学,与老师走得近,老师无时无刻都关爱着他的学生,凡是学生求助老师的,老师都高兴地伸出手,春晖永驻心间。<br> 老师一直与教育同行,以老师为友,以学生为伴,以学校为家,为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br> 老师,热爱教育,拥抱教育,心甘情愿从事教育,无怨无悔执鞭讲台,在教育前沿奋斗了三十八年,既在中学任过教,又在大学任过职,既教过理科,更主要的是教过文科,既当过教员,又任过领导,既有半辈子的实践经验,又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不论去哪里,都能安下心,扎下根,注意发挥团队作用,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落实相应措施。他把思想教育与传授知识统一;把授业解惑与开智启慧兼顾;把课堂、课外和家庭、社会教育结合;把知识、科学、趣味教育并举,他把教师队伍建设当做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去抓。他主张平等、公平教育,对干部子女和百姓子女,对富人和穷人子女,对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对好生和差生一视同仁。<br> 老师的教育方式采用的是独特的反向思维。他的教育名言是“把好学生教好不是真本事,把差生教好才是真本事。”他认真培育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他总结的中学语文教学十二条经验被教育界认可。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他以改革精神抢抓机遇,以创新意识建设校园,他厚植教育沃土,培育校园花朵绽放,他铺设知识轨道,鼓励莘莘学子成长。他的学子遍布国内外,桃李满天下。<br> 在张老师的人生旅途中,他不仅在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树起了丰碑,而且在其方面也多有建树,表现出一代名师的风采。他是文人。他从小就爱好写作,是学校的小记者,小编辑。参加工作后,经常动笔,把生活中的感触记录下来,加以整理,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先后在有关报刊上发表小说20余篇,出版长篇小说一部,为别人的作品写了十多篇序言,还写了不少纪念文章、碑文及大量的散文。他的作品源于现实,贴近群众,有对美好远景的向往,有对丑陋行为的痛斥,从中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吸收到生活的养分。他是学人。平时,他既勤于参加丰富的实践活动,又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不论在教学工作会议上,还是教育学术座谈会上,或是在教育刊物上,他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交论文,畅谈对教育改革的看法。他的专著《滋兰蕙树录》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荣获了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图书特等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二等奖。他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被全国中语会给予高度评价,他的《采取多种教改措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我是怎样组织中学教学改革的》等论文,在全国和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他是“艺人”。他的爱好广泛,尤对戏曲情有独钟,一生爱不释手,在他人生的每一个驿站中,都有戏曲伴随。他不仅善于编剧,也善于导演,还善于登台表演,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他先后编写了三十多个剧本,包括话剧、眉户、秦腔、小品、独角戏等,这些剧本讲品位,重艺德,知荣辱,促和谐,启心智,领风尚。剧中的主人公有工人、农民,也有知识分子和士兵,更有英雄模范人物。他秉承本土文化价值,牢筑祖国精神根基,努力使剧目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有机统一。他组织的演出经常深入基层,为大众演出,还多次参加省、地、县的会演和节庆演出,多次获奖。至今,他对一些自编自演的节目如数家珍,能一一道来,在一些公众场合,他高兴起来时,还为大家现场表演当年脍炙人口的《夫妻识字》《兄妹开荒》和《十二把镰刀》等,人们都夸他是深受欢迎的“民间艺人”。他是诗人。他的人生充满激情,富有诗人气质,他反应灵敏,往往触景生情,诗意大发,有时还当场能吟出精美诗篇。老师作品有诗心,有诗性,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他一直保持诗心不泯,愈老诗心愈炽。<br> 老师,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和文化人,他对中华文化瑰宝——书法极为爱好,从小就练,从未中断,他习帖名家,多有创新,力求紧凑,大方,得体,美观。在结构上,注重平中寓奇,在布局上注重虚实相生,在用笔上,注重刚柔相济,形成了既能体现自我个性,又具备了审美要求的艺术风格。他独树一帜,自成一体,别人不看落款,就能知道是他的书法作品,学子们亲切地称呼这是张体。二十多年来,他书赠亲朋好友和书法爱好者千多幅,靖远城乡的住宅内,随处都可看到他的墨宝。<br> 老师,性格开朗,热爱生活,喜欢与人交往,与历届学生保持着密切关系,人脉很广,文友众多。他经常出现在论坛、画展和师生联谊的活动中。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生气,就有欢乐。他生活得很充实,人生的价值也相应得到了提高。<br> 沿着张老师的人生行踪漫步,品味老师顺苦荣乐的人生历程,不难发现,在老师身上真正体现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神佑教养品自高”的含义。老师以德为先,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慈善心肠;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之心;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快速节奏;“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的务实行动;一心为民,报效国家的公仆情怀;笑看风云,自强不息的强者风范。这些都是我们做为学生值得认真学习的。<br> 老师,您给了我灿灿如金的生活真谛,经过岁月的磨洗,弥久而愈明!您的谆谆教导,是爱的清泉,将在我心灵的河床里,永远流淌…… <br>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亦未必永垂千古,而刻在我心灵深处的老师一一您的名字,将真正永存!<br> 师恩高过天,师恩永驻心间!<br> 2020.9.7</h3> <h3>老师赠书又签名,师长情深韵悠长!<br>红烛高照明我心,传薪播火溢美香!<br><br>师恩难忘!</h3> <h3>老师是学生的自豪,学生是老师的骄傲!<br>中排自左向右第三位,乃吴珠明学长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