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重新拾起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本来计划今年6月用一周时间走一趟晋中的,但却因为应约参加川西的自驾游而取消。可到了7月底,还是有经常一起走的队友问起山西行的事,尤其是紫杉发来了神武冰洞与定边荞麦花的照片后,重新勾起了走山西的愿望。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计划与线路,把一次游览山西大地上代表性古建筑的旅行重新定义为人文之旅。提建议的人未必知道荞麦花与冰洞在什么地方,但查看资料后,发现它恰好在2018年我们返回时走的忻州-靖边-兰州一线上。而在忻州最大的遗憾是未能踏上祖先生活的故土神池。神池离冰洞仅了23公里,反倒比宁武县离冰洞更近。加上后面的一系列大院、庄园、大槐树,渐渐地,便有了这次寻根认祖之旅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 群内的预约进行得非常顺利,最后确认的出行人数也达到了预期的44人。22日早晨,一行44位队友如期出发,这是第二次用双班司机。车还是大多数人熟悉的车(因为座位宽敞,原司机勤快服务好),但司机却是陌生的。从兰州到定边,不足六百公里的路,下午3点过一些便已经到达。国道边通往荞麦花基地的标识非常清晰,也与导航相一致,但拐入通往油坊庄乡的路后,却被导航误导,错过了岔路。在一村子问明后,调头约两公里,找到通往荞麦花基地的水泥路。这是一条单向的环形路,道路虽窄,但还算平缓,一路上没有会车的顾虑。到达目的地,有一耸立在地边的巨石,镌刻着“世界红花荞麦原产地”几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定边大地上一块隆起的高地,高度不高,与周边的落差也非常平缓,应该勉强叫塬。站在这里,看得更远,一眼看不到边的原野与庄稼地,很难把它与曾经干旱、穷困的“三边”联系在一起。何况,时不时出现在视野内的油田磕头机,昭示着这个曾经落后边远的小县,其财力正在崛起。高天下隆起的峁塬上,散布着高耸的风力发电机,形成荞麦花、玉米地的另一种背景。我跟大家开玩笑,如果陕北的油气煤田早发现一百年,中国历史也许就是另一种可能。</p> <p class="ql-block"> 原本不起眼,色泽也不够鲜明的荞麦花,因为在定边广袤的大地上形成了连片规模,这些年也便成了一道风景,吸引了远近的游客前来观赏、拍照。我们来的季节,正是荞麦花盛开之时,根据地边一块导视图看,定边县境内有大面积可供观赏游览的荞麦花,用五泉山人的说法:住三天,看能不能看遍主要的荞麦花基地。不过,这里由于地势高,视野开阔,尤其田地有起伏,不论是荞麦花、还是玉米地,都更有较强的观赏性。油坊庄人在地边特意修建了观景高台与专门拍照的风车与“镜框”,开辟了停车场,还修建了公厕。</p> <p class="ql-block"> 云层比较密集,天气不是太理想。想必日出、日落时,景色可能更美。但那起伏的庄稼地,一望无垠的原野,粉、白相间的荞麦花,绿油油的玉米地,还是让人心头浮现出陕北民歌那充满炙热与野性的旋律,一种高声放歌的冲动在内心激荡。憋了一天的西固四人组,摆开自带的音响设备,唱起了他们的拿手歌曲。起初,我还以为是当地人在推广他们的旅游项目,因为许多歌曲与小路上披红挂绿的小驴车,都充满了陕北乡间的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 下午5时许,从塬上的另一头,离开油坊庄乡的这片荞麦花基地,前往几十公里外的靖边县,大约7时许,到达靖边OYO天丽假日酒店住宿。靖边的交警比较友好,队友们安排停当后,指示把大巴停靠在前边更宽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23日早晨,在酒店斜对面的早餐店用完早餐后,出发前往四百多公里外的神池县。计划在神池住宿,并顺道游览神池西边的湿地公园。车过神木,天空落起小雨,估计对干旱的陕北而言,无疑是一场吉祥的降雨。一路上有许多煤车,但远比两年前少了许多,除个别地方大型煤(货)车有超车插队,尤其是在秦晋之交的黄河大桥一带堵车外,其余路段,一路上基本都在外侧的货车道依次缓行,内侧的客车道基本畅通。</p><p class="ql-block"> 中午一点半,在神池出高速。13:40许,在神池县城边停车吃中午饭。看见沿街有许多卖胡麻油与月饼的小店铺。神池盛产胡麻油,这我小时候就知道。至于月饼,我是后来在阎锡山故居才知道的。神池县城是一个小盆地,可能受南部林区影响,感觉不像是北方。</p> <p class="ql-block"> 雨下得更大了,但我还是出去拍了两张照片。要不是雨大,我真想利用大家吃饭的时间往县城里边走走,去靠近祖先们留下足迹的土地。餐馆很简陋,但做的几个凉菜特别香,其中一个豆芽,吃完后又要了一份。大家一致总结,主要是用的清油特别好。</p><p class="ql-block"> 根据雨情,湿地是没法看了。和大家商量后,并落实了冰洞以南20多公里的东寨镇可以住宿后,临时调整计划,打算午餐后直接去往21公里外的冰洞。午饭后,雨小了些,有两家饭馆的老板都提到:我们的大巴车,恐怕因弯道多走不了近道。但如果绕行宁武,要多走近六十公里路。在确认道路平坦后,苏师傅说弯道不怕。从神池到宁武万年冰洞的这条路叫太(太平庄)冰(冰洞)线,一路要翻越一座不太高的山,有几处盘山弯道,但路面全部水泥硬化,是神池通往万年冰洞的旅游专线。冰洞虽然在宁武县,但离神池县最近,直到翻过山进入宁武境内,才有两三公里路是没有修整的老路。一路上担心雨天的水泥路路滑,杨师傅开得小心翼翼。</p> <p class="ql-block"> 下午4时左右,到了万年冰洞景区,雨依然在下。大家各自带上雨具,有的还在景区买了简易的鞋套,买票进入冰洞。不知是因为私人开发,还是周末原因,这里门票120元,60岁以上半票,70岁以上免票。门票查验很严格,要对身份证。进入冰洞,首先是一处摄影作品的展览馆,随后沿斜着伸向地下的栈道深入冰洞深处,头顶与两壁,是白花花的冰霜,温度自然低,但还不是无法忍受。到了核心地带,色彩变幻的灯光,把各种冰柱、冰剑、冰针映衬成一座地下宫殿,各种天然冻凝的冰雪造型,让人啧啧叫绝。游览的道路螺旋式下沉,又螺旋式上升,进出、往返都各走各道,不会形成迎面相撞,多数地方只够一人依次通过。</p> <p class="ql-block">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她的奇特之处在于以本地的气候条件论,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可洞内却四季冰封。即使三伏炎夏,洞外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洞内却寒气逼人、冰雕玉砌,且愈往地层深处冰层愈厚,与越往深处气温越高的常规地质情形形成强烈的反差。</p><p class="ql-block"> 冰洞内气温低,游览线路不足百米,加上出入的过度性线路,游览、拍照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下午5时许,我们离开万年冰洞,前往22公里外的东寨镇住宿。</p><p class="ql-block"> 万年冰洞属于宁武县芦芽山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除了相邻的千年地火外,还有诸如栈道、悬棺、森林、溪谷、天池、草原等。细雨朦胧中,一路沿县道往南,沿途也都是风景,绿树、奇石、古迹连绵不断。</p> <p class="ql-block"> 芦芽山地处于吕梁山北端、晋西北腹地,是汾河、桑干河、阳武河、岚漪河、朱家川五条河流的源头区,属忻州市宁武县东寨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被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也是世界罕见的生态基因库。因形似“芦芽”而得名。要游遍芦芽山所有景点,应该至少需要三-五天时间。东寨镇就在景区的中心地带,因旅游而建有许多酒店、客栈、餐馆。如果有机会,还可以住在汾河源头东寨镇,深入各个景点,从容游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