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林懋义老师

吴明辉

<p class="ql-block">  1988年春季,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厦门分校创办,林懋义老师是首任校长,我是首届学生。</p><p class="ql-block"> 开学伊始,条件筒陋,函大借用鼓浪屿安海路厦门二中的教室上课、办公,好在有许多本市的知名书画家支持林老师的工作。开学式有德高望重的许霏老先生,有邱祥锐、郑景贤、张承锦等中青年书画家,更多的是和我一样二十出头的书画爱好者,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p><p class="ql-block"> 林老师不但亲自给我们授课,也教我们做人,他引用书法家潘受先生“如今事事论资格,我愧诸鱼未镀金”的题款,引申到人品与画品的问题。老师儒雅、幽默的教学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还珍藏着老师给我们讲课的课堂笔记。</p><p class="ql-block"> 其时我不但热衷书画,也爱好写作,尤喜散文,林老师恰好是散文家,我不揣冒昧,将三篇文章寄给林老师,请林老师指正。那时我从函大已毕业两年了,可过不久,我便收到了林老师的回信。老师对我的三篇文章都做了批改,还附了一封信,谦逊地以“您”对我相称!那时我还年轻,阅历尚浅,字里行间难免有”强作愁”的痕迹,而林老师更多的是鼓励:我觉得您的文字功力是较好的,现在关键在于组织材料,也即去粗存精的思维过程……随笔绝非随意,“平淡天真下笔难”。三篇文章都有修改好的基础。我每写一篇都写三遍以上,废品也不少……末了,老师还不忘嘱咐我和高琬珊校友联系,参加函大校友会的作品交流。</p><p class="ql-block"> 得到老师的肯定,我对文学更加有信心了,也更加留意林老师的作品。每每在报刊上看到老师的文章,便剪下来,贴好,保存在剪报集里,闲暇时,翻出来,再细细品读。前前后后,共收有林老师的《黄梅时节》、《合肥掠影》、《缘结广播十五年》、《“名”篇三则》、《许霏书法篆刻选集序》、《平生一管山河笔》等。这些文章大部分收入老师的散文集《黄梅时节》,我又斗胆去信向老师索书。老师托函大校友捎给我两本,扉页上写着:明晖同学惠念,懋义,九七年二月,鼓浪屿。并钤一朱文印章。此后不久,在聆听了林老师于杏林工人文化宫的一场讲座后,我就再没见过林老师的面,但仍时时关注老师的文章,去年10月19日《厦门日报》关于林老师的散文《集美之夜》“被乌龙”的报导,我也一样剪下来,贴进剪报集。没想到,今年8月21日再次看到林老师的消息,竟是一则讣告!</p><p class="ql-block"> 我想,天国里的林老师一定还是慈祥、儒雅、风趣的老样子,只是,他戒烟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