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的节日,谨以此文感谢,感恩人生路上曾经教育、帮助过我的老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巜忆恩师》</b></p><p> 《驿城记忆 教育卷》的编纂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在其中担当了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也因为这个缘故,我再次见到了我的恩师——杨俊明老师。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像潮水般涌来……</p><p> 杨俊明老师是我初中时代的老师,教我们语文课。如果让我撷取我和老师记忆中最靓丽的一帧,我想,一定是那个夏日的早晨。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校园,微风吹拂着路旁的白杨,树叶发出轻轻的响声。在这金光和微风里,在白杨树下有位翩翩青年在高声诵读《战国策》。诵的是《唐睢不辱使命》一节,“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那声音是激昂的、高亢的,诵声是爽朗的、自信的,那青年人的勃勃生机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嗅到。他时而踱着步子,时而注目远方,时而又仿佛和身旁的一棵白杨树对话。这便是杨俊明老师。而这一幕只有早去的学生才能看到。那时我没有住校,徒步从家里走到学校,在晨读前还未走到教室的那一刻即能和杨老师相遇。鲁迅先生曾在《三味书屋》里写他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大声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我想,镜湖先生定没有杨老师那般潇洒,是的,杨老师是极潇洒的。他身材修长、皮肤白皙、双目有神。不是因为学生对他的崇拜而增加了他的美誉度,他是我们学校乃至十里八村当之无愧的美男子。他是学生家长口中满含敬意的“杨老师”,他是邻里长者眼中充满爱抚的“俊明”,他更是学生眼中充满无限美好想像的我们的语文老师。那个时候,乡村闭塞,杨老师是知识的化身,现代的化身,是一切新鲜事物的化身,我们愿意相信,这个青年人是无所不能的。</p><p> 他又是极善良的、温和的。他从不打骂我们,甚至是在生气的时候,涨红了脸,他白皙的面庞愈加红起来。我想起他在黑板上写下课文标题后转身的一刹那,那是极有风度的瞬间。且字如其人这句话也真真儿地应在了杨老师的身上,他写的字漂亮极了,规矩极了,帅意极了,又充满他自身的独特风格。我想起他给我们上语文课时讲到情浓时的眉飞色舞,想起他提及引以为傲的曾经教过的某位学生时的得意。想起他每周五下午为我们上作文课时,他用两手抵住讲桌,停下,又偶尔抬头的神情。想起有一天他不给我们上课了,穿戴一新,胯下的自行车闪闪发亮,他用手捋了一下头发,像骑着匹骏马一样向着驻马店市区的方向、向着东方飞驰而去,在我们班男生羡慕的目光和女生既崇拜又有一点复杂的目光中远去了。我想起考上中师的那天中午,父亲去街上买了卤肉,母亲擀了凉面,杨老师在院子里的浓荫下朗朗的笑声。</p><p> 这一切,我难道忘记了吗?我永远也不会忘记。</p><p> 我的恩师教了我整整三年,从初一到初三,这三年,我和老师共同成长,我从孩提时代调皮的小孩子长成了对大千世界充满无限渴望的少年。这些美好的记忆,我一生也不会忘记。多年以后,当我读到杨老师的文字《青春无悔育桃李》,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我想对杨老师说些什么,我想对我自己说些什么。</p><p> 令我欣喜的是,我发现了学生时代所不知而杨老师作为一个优秀的生命个体所拥有的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比如杨老师是一个优秀的篮球前锋,还曾获得驻马店师范的万米长跑冠军。这些优秀的个人品质都熔铸在他的气质、体魄当中,都熔铸在他熠熠闪光的个人形像当中。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八 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杨老师细致而深情地回忆了十七中(原刘阁初中)从隶属关系、从校名的变更到学校的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历史变迁。回忆了他们那一代人初登教坛时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及他和他的同事、战友们在工作中产生的革命的友谊。不知为什么,我想用革命来形容他们,在战争年代、在历史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到革命的字眼,我们这一代人是景仰革命者的,我们自身谓革命者是惶恐的,而杨老师他们那代人用革命的热情和信仰站立成了革命者的姿态。作为学生,我认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p><p> 从老师的回忆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年代生活艰苦但斗昂扬、又非常有趣的生活细节,比如因为经常停电,每位老师每月会发一斤煤油,白战国、王振莹老师亲自给学生理发,他们还和驻马店军分区弹药库的解放军战士篮球比赛。但与这些生活中的浪花相比,杨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的还是教育教学工作,他们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分析学生情况,对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学生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郁学习氛围。作为一名一九八二年毕业的师范生,他的理想是纯粹的,崇高的,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p><p> 使我非常感动的是杨老师提到了任景辰老师,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的很远。任老师是杨老师的老师,杨老师是我的老师,任老师又曾教过我,但当我知道任老师是杨老师的老师时,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既为任老师感动,又感动于这种教育的代际传统,一代又一代人坚守着教育的理想,在教坛耕耘,为培养我们的下一代从青春到白发,代代相传,直到今天。杨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刘阁人,他是出类拔萃的,但他跳出了农门,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培养这片土地上的孩子。这些孩子长大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有一部分成为驻马店、驿城区政治,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正是许许多多像杨老师一样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撑起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脊梁。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本很有才华,如若跳出教育,个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种种原因,重要的是灵魂深处对教育的坚守和执着,使他们一辈子深耕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这是师范毕业的学子们所特有的情怀。如果说编纂驿城教育史的话,我想,这历史上一定有杨老师的位置,一定有许许多多像杨老师一般默默无闻的乡村教育人的名字。</p><p> 作为杨老师的学生,毕业以后,我和杨老师一样,至今仍在教育系统服务。我热爱文学,喜欢朗诵,如果说略有所长的话,得益于杨老师的悉心教导,我是崇拜杨老师的,因为崇拜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教的学科。杨老师是我少年时代精神世界的引路人,为我打开了睁眼看世界的一扇门。长大以后,又因为这热爱,帮助了我的生活和工作,心灵得到了丰富和滋养,对这世间的苍生和微尘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感叹,这一切都得益于恩师杨俊明老师对我的启蒙和教育。也许他从未意识到这一点,他做的是根的事业,他只是给予,从未索取,他也从未夸赞过自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p><p> 多年前一个偶然的际遇,杨老师安排了我一件小事,记不清什么原因,未能如愿。每每想起,我心生愧疚,总想找一个机会向老师倾诉,像个孩子一样站在他的面前,得到老师的谅解。本性木讷,羞怯于情面,至今没有成行。当老师的往往因为学生的功成名就而感到自豪,学生也往往因为老师的伟大而骄傲。我自忖在老师众多的学生中不够优秀,如草芥一般,仿佛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深深期盼,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唯有默默前行,努力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以报师恩。</p><p> 老师是语文老师,自然文章作的好。品读老师大作,文风朴实自然,如岁月一样缓缓流淌,又像冬日的暖阳,轻轻抚摸你,更像一坛陈年的老酒,醇厚悠长。</p><p>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但我想这初心一定是深沉的,内敛的,这初心说在口中,更深埋心底,用牢记使命来注脚,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杨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平凡而伟大的人。</p><p> 人的一生有很老师,学生时代的老师和踏入社会以后工作、生活上的导师和长者,亦或是三人行之师。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我初中时代的老师——杨俊明老师。</p><p> 夏日灼灼阳光下,我和杨老师话别。他不让我送,说我忙。但我执意要送他,望着他微胖的父亲般的背影,我伫立在那儿,久久不愿离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