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英烈-程谦谋烈士

素缘了凡

<p>程谦谋(1919-1949.11),原名程济贤,又名程寄萍、程茜蒙。重庆长寿县灵山乡柳马沟湾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大后方重庆从事爱国、民主、进步的戏剧演出宣传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在重庆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先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共产党,继任重庆地下党刊物《挺进报》主编和《解放》的编辑。不幸因叛徒出卖而被捕,监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1949年重庆“11·27大屠杀”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p> <p>“ 昔时人已殁,今日水尤寒”</p><p>剑眉星目,气度不凡</p><p>他是惊为天人 气质温润如玉的帅小伙</p> <p>1938年,他考入四川省立戏剧专科学校。1940年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电影制片厂、重庆大渡口兵工厂职工业余剧团作场记和导演,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文艺宣传活动。1944年,他参加郭沫若创办的群益出版社,积极从事爱国、民主、进步的戏剧研究和演出活动。抗战胜利后,程谦谋积极参加《茶馆》、《升官图》等进步戏剧的演出,揭露国民党当局的反动独裁、腐朽黑暗。随后,他在《中国夜报》、《国民公报》担任编辑,并发表30余篇文章,抨击反动当局对文艺战线的残酷打击和镇压。</p><p>1948年2月,程谦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参加《挺进报》的发行工作。陈然被捕后,他接办《挺进报》。同年12月,程谦谋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狱中,他立场坚定,态度乐观,坚贞不屈,经常为难友们开办“戏剧讲座”,用文艺的武器鼓舞斗志,活跃生活,打击敌人。</p><p>1949年,在重庆“11·27”大屠杀中,程谦谋壮烈牺牲,年仅30岁。</p> <p>文艺战士·民主斗士·地下党员</p><p>程谦谋的大哥程寄零就读重庆工业中学校期间,即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他与李一鄂等利用寒暑假回乡开展革命活动,对少年程谦谋影响很大。在长寿中学读初中时,接触到进步书刊,更激发了他走出家乡,干一番事业的决心。1935年春,他离开长寿,去成都新生畜牧场当了学徒,很快与该畜牧场场主程新生成为知己。他俩一心追求光明、进步,于1937年冬商量决定,奔赴革命圣地延安。</p> <p>谁知,1938年春节程谦谋返回长寿向父母辞别后返回成都时,程新生已经启程。为赴延安,是年夏天,程谦谋在重庆秘密考取了陕北公学,怎奈他不久与陕北公学失去了联系,去延安的愿望又一次落了空。</p><p>后来他便在重庆持“程茜蒙”的高中临时毕业证书,考入四川省立戏剧专科学校读书,步入文艺战线。</p><p>四川省立戏剧专科学校进步空气较浓,程谦谋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地学习,不仅学了专业知识,还阅读了《资本论》、《大众哲学》等。他节衣缩食,甚至不惜从家乡步行千里去成都上学以省钱买书,他还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抗日宣传活动,思想进步很快。</p><p>他1941年夏从戏剧学校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电影制片厂作场记和重庆大渡口兵工厂职工业余剧团任导演。他积极参加重庆话剧界组织的抗日宣传队,不仅在重庆,还曾奔赴抗日前线的湖北秭归等地宣传演出;也曾回到家乡同堂兄程济刚一道,组织农村业余剧团,在双龙、罗围、灵山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演出。</p><p>1944年秋,程谦谋再次奔赴重庆,经原戏剧学校同学屈楚介绍,进入了郭沫若创办的群益出版社工作,正式改名为“程谦谋”。</p><p>程谦谋在群益出版社与屈楚、林辰、周特生、刘川等人一道,在戏剧前辈陈白尘、熊佛西等人的倡议、支持下,联络一批原省立戏剧学校的同学和重庆文化界进步人士,组织建立了现代戏剧学会,开展现代戏剧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并在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民主报》上开辟《舞台》副刊,介绍和报道现代戏剧研究学会的活动。</p> <p>程谦谋笔名成千木、胡马悲、左容。1919年生于四川长寿。戏剧工作者,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民主运动掀起了高潮,1945年10月初,屈楚写了一个揭露国民党特务活动的话剧《茶馆》,程谦谋等在“特园”参加演出该剧,庆祝中国民主同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当时地下党剧运负责人看到重庆话剧团体纷纷准备东下,以金山为首的“中国艺术剧团”和以民盟盟员应云卫、陈白尘为首的“中华剧艺社”都将复员回上海,重庆的话剧阵地应有进步力量占领下来,于是,在几位老前辈扶持下,周特生、屈楚、程谦谋等积极发起组织了“现代戏剧学会”,并在民盟机关报《民主报》出副刊《舞台》。</p><p>1946年在“现代戏剧学会”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剧社”,程谦谋任剧务课长并与“中华剧艺社”联合演出了陈白尘的新作《升官图》,共演了一百多场,在政治上打击了反动派,教育了群众;在经济上为白手起家的“新中国剧社”打下了基础。</p><p>1948年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社大支部委员,先后主编重庆晚报的“剧场生活”、国民公报的《电影与戏剧》等周刊。1948年7月《挺进报》二期复刊后,担任编写工作。</p><p>1948年12月25日在重庆被捕,囚于渣滓洞牢房。在狱中他表现坚强,常与特务大吵大闹,并为难友们举办戏剧讲座,在狱中的几次集体斗争中,他都是站在前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1949年11月27日被集体屠杀,时年三十岁。</p> <p>左起第三:程谦谋</p> <p>程谦谋,原名济贤,又名寄萍、茜蒙,男,重庆长寿人,1919年出生。</p><p>民盟盟员,中共党员。</p><p>1944年回重庆,参加了由屈楚、周特生、陈白尘、熊佛西等创办的“现代戏剧学会”。</p><p>1946年初剧社在“现代戏剧学会”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剧社”,这个艺术团体实际上又是一个革命团体,程谦谋投身于此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演剧运动。</p><p>1946年,程谦谋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p><p>1947年“六一大逮捕”后,剧社解散了,程谦谋又在“西南剧艺社”、“陪都剧社”作过一段时间的秘书工作。</p><p>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自己居住的楼顶,秘密收听来自陕北的消息和编辑《挺进报》。</p><p>1948年12月因叛徒李文祥出卖在重庆被捕。</p><p>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渣滓洞。</p><p>时年三十岁。</p> <p>1938年夏在重庆考取陕北公学,因国民党沿途封锁,未能去延安。当时著名戏剧家熊佛西创办四川省立戏剧学校,程谦谋用程茜蒙这个名字去报考,考上了该校的本科班。1940年毕业后,经人介绍到“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场记,不久就到21兵工厂的职工业余剧团当导演,不久和堂兄程济刚组织了一个农村业余剧团,在双龙、灵山、罗围一带为农民演出。1943年程谦谋到云南,在机场的工程处作记账员。1944年回重庆,参加了由屈楚、周特生、陈白尘、熊佛西等创办的“现代戏剧学会”,1946年初剧社在“现代戏剧学会”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剧社”,这个艺术团体实际上又是一个革命团体,程谦谋投身于此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演剧运动。同年,程谦谋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 “较场口事件”发生后,程谦谋积极参加慰问受伤人士,追悼李公朴、闻一多的活动,担任社会大学支部委员。1947年“六一大逮捕”后,剧社解散了,程谦谋又在“西南剧艺社”、“陪都剧社”作过一段时间的秘书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自己居住的楼顶,秘密收听来自陕北的消息和编辑《挺进报》。1948年12月因叛徒李文祥出卖在重庆被捕,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渣滓洞。时年三十岁。</p> <p>程谦谋在长寿中学读初中时,接触到进步书刊,更激发了他走出家乡,干一番事业的决心。1935年春,他离开长寿,去成都新生畜牧场当了学徒,很快与该畜牧场场主程新生成为知己。他俩一心追求光明、进步,于1937年冬商量决定,奔赴革命圣地延安。</p><p>谁知,1938年春节程谦谋返回长寿向父母辞别后返回成都时,程新生已经启程。为赴延安,是年夏天,程谦谋在重庆秘密考取了陕北公学,怎奈他不久与陕北公学失去了联系,去延安的愿望又一次落了空。</p> <p>他1941年夏从戏剧学校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电影制片厂作场记和重庆大渡口兵工厂职工业余剧团任导演。他积极参加重庆话剧界组织的抗日宣传队,不仅在重庆,还曾奔赴抗日前线的湖北秭归等地宣传演出;也曾回到家乡同堂兄程济刚一道,组织农村业余剧团,在双龙、罗围、灵山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演出。</p><p>在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重庆掀起的“反内战,要和平”群众爱国民主运动高潮中,程谦谋与周特生、刘川等在屈楚创作的一幕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搞特务活动的活报剧《茶馆》中担任角色,该剧的热演,轰动了山城文艺舞台,也受到当时正在重庆参加谈判的中共代表团的重视。</p> <p>在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重庆掀起的“反内战,要和平”群众爱国民主运动高潮中,程谦谋与周特生、刘川等在屈楚创作的一幕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搞特务活动的活报剧《茶馆》中担任角色,该剧的热演,轰动了山城文艺舞台,也受到当时正在重庆参加谈判的中共代表团的重视。不久,现代戏剧学会又与中华戏剧艺社联合演出了陈白尘的新作《升官图》,揭露并讽刺了国民党官场的种种丑态和黑暗、腐败,轰动了整个山城,连演百余场不衰。随后,程谦谋等人又先后组织了新中国剧社、西南剧艺社、陪都剧社等演出,并在这几个剧社担任剧务课长、秘书等职。这些演出,宣传和平、民主、团结、进步的思想,揭露反动当局的独裁、黑暗和腐败,1947年6月1日,剧社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查封,社长周特生、屈楚和四名演员被捕。</p><p>面对反动当局的突然查封和逮捕,程谦谋于第二天冒着被捕的危险,到剧场处理了“因故停演”的善后事宜,并起草了《重庆戏剧界联合呼吁书》,向社会发出呼吁,揭露和声讨反动当局镇压进步、查封剧社、逮捕无辜的罪行。还与刘川等人一道,积极设法营救被捕的剧社人员。接着,程谦谋先后在《中国夜报》和《国民公报》担任剧场生活编辑和新影剧编辑,并以“成天木”、“左容”、“胡马悲”、“戌子驹”等笔名,在《中国夜报》副刊《剧场生活》、《国民公报》副刊《戏剧与电影》等发表文章30余篇,揭露和抨击反动当局对文艺战线的残酷打击、镇压,热情讴歌文艺战线为和平、民主、团结、进步而斗争的精神。</p><p>在斗争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程谦谋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开始注意把文艺宣传演出活动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逐步投身到中共重庆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爱国、民主、进步斗争之中。</p><p>1945年11月下旬,云南昆明进步学生的反内战晚会和罢课斗争,遭到反动军警的包围和镇压,造成了震惊全国的昆明“一二·一”惨案。程谦谋闻讯积极投身到声援昆明受难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之中,四处奔走,呼号募捐。</p><p>1946年1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爱国进步人士陶行知、李公朴在重庆创办了社会大学。程谦谋参加了社会大学的学习。</p><p>1946年2月国民党特务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重庆较场口事件。程谦谋参加了慰问“较场口事件”中受伤的爱国民主人士的活动。</p><p>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程谦谋参加了重庆各界召开的李公仆、闻一多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p> <p>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活动和政治斗争,程谦谋还在神仙洞街买下了一幢小楼房。他以楼下开设杂货站作掩护,楼上则成了他写文章、召开会议、收听陕北广播等的秘密活动据点。中共地下党员刘国志、罗广斌、董夏民等,都曾来这里开展活动。</p><p>程谦谋在社会活动及政治斗争中受到了锻炼和考验,1948年2月,经王慕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社会大学党支部委员。</p> <p>故人回忆</p><p>“怀念五舅”:王融</p><p>我有一个五舅叫程谦谋,他不是我的亲舅舅,我也从未见过他,因为他29岁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重庆渣滓洞,有关他的一切,都是母亲告诉我的。</p><p>抗战期间,母亲和家人从家乡江津流落到涪陵,在那里,他认识了在仁济医院工作的护士程侠林,后来他们相继来到重庆,母亲还经程侠林介绍找到了一份工作,她们也成了像亲姐妹一样的好朋友,并通过程侠林认识了她的所有家人。程家兄弟姐妹一共13人,程谦谋在男孩子中排行第五,母亲随程侠林称他为五哥。</p><p>听母亲讲,五舅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新中国剧社”的一名演员。实际上,他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在成然被捕后,他和另一名同志在党的一个特别支部领导下,继续从事地下党市委机关报《挺进报》的编写、刻印、发行工作,一直到1948年被捕入狱。</p><p>虽然时隔50多年,说起这段往事,80多岁的老母亲仍显得激动并记忆犹新。她说五舅天生是一个做演员的人,高高的身材,英俊的面庞,一头天生浓黑的卷发,一双聪慧的眼睛。</p><p>有时五舅和母亲他们也聚一聚,母亲还开玩笑说让五舅给她找工作,他总说自己的工作不适合你们做。其实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五舅是担心连累家人和朋友。由于地下工作条件艰苦,五舅的生活相当拮据,时不时找母亲她们借点钱以解燃眉之急。尽管他十有八九无法偿还,母亲她们也总是尽力而为。</p><p>1948年12月一个严冬的清晨,母亲刚起身准备外出,五舅的二哥程济良就赶来告诉她五舅被捕的消息,尽管地下党组织和亲朋好友作了大量的营救工作,但都未成功。在狱中,五舅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英勇不屈,虽身陷囹圄,但仍然坚定、乐观,积极参加狱中党组织的活动,并雄心勃勃地准备将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改编为话剧。可惜,壮志未酬,五舅就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时值今日,五舅离开人世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无论是母亲还是我,只要有机会到重庆,总要到歌乐山烈士陵园去凭吊五舅,以表达我们的怀念。</p> <p>革命恋人胡珂“永远珍藏的深情”:董夏民</p><p>那年去重庆,我和中敬会老友、游旧地,忙得不亦乐乎,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但最使我难以忘怀并深深地感动着我的,是那次和珂同去参观白公馆、渣滓洞——那国民党残害革命烈士的场所。我们拜谒的烈士中,有我们共同的好友程谦谋,当年是他与中敬共同发起组建了新中国剧社,他又是珂的初恋恋人。珂当时只是个19岁的年轻姑娘,她崇拜谦谋,跟随他从事地下工作,渐渐由敬生爱,她说谦谋对她既是大哥哥,又是相恋着的恋人。后来,谦谋不幸被捕,她四处奔走营救,未果。谦谋最终英勇牺牲。珂没有被这沉重的打击击倒。她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姑娘,她成长了。这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被人称颂,我们早有所闻。而今,半个世纪过去了,珂向我们谈起那依恋之情仍是浓浓的。她难忘对她一生都有着影响的初恋恋人。至今,她对谦谋的家人一如亲人,始终关注着他们,若出现困难,她都鼎力相助,始终如此。</p> <p>珂告诉我们,她丈夫、儿女都理解并尊重她对谦谋不变的深情,使她很欣慰。这深深感动着我们,这个在感情上显得粗线条的珂,却有着柔情似水,如此细腻的一面。</p> <p>一排左起:胡珂</p> <p>香烟中夹着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写着:“春天很快就要来了,你一定要永远爱你所爱的,始终不渝”。</p><p>程谦谋被捕后,因为他在特务们的审讯中,一个字都没有透露出来,敌特们改变方法,打算让程谦谋作为诱饵,引诱其他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出现。于是特务们每天押着程谦谋串街,并且到串街后到小什字的大同茶社,天天坐茶馆。</p><p>消息传到程谦谋所在的剧社和他二哥家中,他的二哥急于以家属的身份去大同茶社送食物和换洗的衣物。胡珂得知后坚决不赞成程谦谋二哥出面,她愿意代劳。不久有人告诉胡珂,可以带点香烟什么的去见见程谦谋,胡珂便在香烟中夹带了一张小小的纸条……</p> <p>程谦谋是胡珂的初年男友,当时的胡珂是个19岁的年轻姑娘,她崇拜程谦谋,跟随他从事地下工作,渐渐地胡珂对程谦谋由敬生爱。胡珂说,程谦谋对她来说既是大哥哥,又是相恋着的恋人。</p><p>他们两人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恋人,同时也是精神上的伴侣。程谦谋在《挺进报》工作的时候,由于他与胡珂的恋爱关系,很多事并没有避开胡珂,反而得到了胡珂的掩护和帮助。有一次程谦谋守在收音机旁边,听着新华社的电台广播,他们听到了一则令人兴奋的消息,胡珂竟因此高兴地跌坐在涂满油墨的蜡纸上。</p><p>在感情上显得粗线条的胡珂,面对着程谦谋,却有着柔情似水的一面。当胡珂得知程谦谋不幸被捕后,她四处奔走营救,但是程谦谋最后还是英勇牺牲了。事隔半世纪后,胡珂跟人谈起她与程谦谋的那段感情时,仍是充满浓浓的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