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去年的一个夏日午后,在凤凰阁的一个公交站点。我远远看见王永成老师,他依然一丝不苟的白衬衣,收进略带灰色的裤子里,花白的头发,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刺眼。我正要快步过去问候,公交车到站,王老师很快的上了车,随着车尾的一股轻烟,车走了,我也错过了对王老师的问候,但我很高兴,看得出他上公交车的动作还矫健,肯定有着不错的身体。</p><p><br></p> <p> 我至今记得王永成老师为我们上的那节语文课,是我的一课之师。</p><p> 二十多年前我在福建省龙岩二中上高中,有几天语文老师事假,由王老师代课。他是龙岩二中校长,但我更愿意称他为王老师而不是王校长。讲台,才是一个师者真正的战场。韩昌黎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而我对于王老师的怀念亦源于那几节课的“传道受业解惑”。三尺讲台寄寓一生学养,清晨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他跛着脚走进教室,踏上讲台,因为校长的身份,更显出几分严肃,他左脚有点毛病,而且似乎毛病不小,所以走路时很明显跛着,至于跛的原因,我们不甚明白。但他一跛一跛的步子,不仅不影响他的威严,反尔因凝重的脚步增了几分威严。尤其是木制讲台上,皮鞋与木板的撞击声显得响亮而富于节奏,甚至因为跛脚的校长,气质上更加严历。他个子不高,着件白衬衣,衣领上顶着一颗硕大的脑袋,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嘴唇紧紧呡着,犀利的眼光扫了遍班级:</p><p> “你们老师临时有事,这节课由我来代”。声音清晰而有穿透力,显得果断刚毅,一如他的表情。</p> <p> 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多知识早已还了老师,但我永远无法忘记他上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他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的肢体语言、对课文精辟的分析无一不深深留在我记忆深处。</p> <p> 《史记》中并无专门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是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合传,高中那一篇列传是节录。中华文化精髓隐藏于浩瀚的古典文学诗词中,二十世纪激烈的文白之争,那些推崇白话的诸多大师,又焉能说不是脱胎于深厚的古文功底!而要将一些艰涩的文言文深入浅出的讲好,是非常考验老师的古文修养的,更何况是初中高中阶段,容易流于机械的一字一句的翻译,一篇文言文中,也许隐藏着这样那样的典故,有诸多今人难以明白的文字解释,更有流淌于通篇看不见的气韵流动。单单这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有着“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章台”等等知识信息。</p> <p> 王师讲课并不注重各字句的单一解释,他要讲的是一个过程,一个系统的历史。他想让同学们对古文的理解是通篇的一以贯通,气脉相连。在这个列传中,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弱肉对于强食者的抗争,而这种于战国乱事中的抗争一般还是以弱者被强食为终,但在这个列传中却显示出了逆转的局势,无怪乎腥风血雨,情势此起彼伏。</p><p>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p><p> 王师手脚并用,似乎捧着璧,眼珠晃动,闪着狡狤的光,动作却颇显谦卑惧怕。接过和氐的动作一结束,倏而电闪雷鸣,左右手似乎用劲抓着璧往左腰下滑,头迅速低下朝向讲台——那是柱子。</p><p>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这几个字,他几乎是咬着牙根一字一字地蹦出,同学们好象都置身于秦王的章台剑拔拏张气氛中了!此情此景,看过他生动的肢语加口语,方能感知古文中字数不多的句子却能将场景描述得神灵活现!</p> <p> 王师最精辟的讲解在于渑池之会这段,将文字在特定的语境中的作业表现得淋漓尽致,令我难以忘怀:渑池之会的开始,面对强秦,赵国占了下风,秦王戏弄赵王,要赵王奏瑟,实力不如人家,赵王无奈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秦王也过分了,奏瑟就算了,还叫史官记录。</p><p> “于是: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p><p> 这时,王老师特别加重了二个字“前”、“令”!意味深长地说:同学们,秦王命令小小赵王干活,赵王敢不干吗?赵王虽小但也是个王,当然也可不干,况且渑池相会虽不是正规干仗,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兵力肯定不相上下。也就是说,史官记录的“令”,落实的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也许真鼓了瑟,也许赵王一怒拍桌子走人,宁可亡国也不干这丢人的事。眼见赵王要被欺负,蔺相如要出击了。他迅速拿起一个缻上前以死强逼秦王:我家赵王早就听说秦王善于秦声,如果俺主上奏瑟有你秦王精彩的伴奏那岂不妙哉,那么就这样子,我们赵王专门奏瑟,你秦王干点轻松点的,就用这缻打打节拍伴奏,二王合作,不是非常和谐吗!</p><p> 秦王看老蔺连死都不怕,心怯了——史书记下:“为一击缻”。天啊,蔺相如真是胆大包天啊,《风俗通议》注解缻是盛酒酱的器皿,蔺相如估计还是将自己桌前随便一个缻,倒出酒水就强迫秦王伴奏了。</p><p>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p><p> 王师放慢语速,缓缓的说:秦史官记录秦王令赵王鼓瑟,但赵王有可能不干,但赵国的史官记录秦王为赵王击缻打节拍,用了“为”字,必然是了!“令”字虽咄咄逼人甚于“为”,在某此使用中却不如“为”意思明了。还有,注意,秦的御史是自己主动向前记录,而相如是“顾召”,官方意识强多了。渑池之会,不可一世的强秦不但没占到便宜,还明显占了下风……</p> <p> 王师这节课就这样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也长久地影响着我对古典文学的喜爱,直到现在,每每翻阅学习刘盼遂,郭预衡二位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总不忘再看一遍该文,眼前总能浮现出王师讲课生动的形象,精到的讲解,日久弥新。</p><p><br></p> <p> 今天,我用拙劣的笔墨记录王永成老师的讲课,生动不能及其万一。人生会遇到无数的老师,学业的,精神的,事业的,而如有幸遇上学业有专精的名师,虽言不过一二,亦是人生一大幸事!二十多年过去,二中教学楼那拾级而上的台阶,那挂着培德女中校匾的旧校门渐渐离我远去,我再不曾有幸听过王永成老师的课,但王师那曾经的一课却日渐清晰,绽放着古典文学的内美,记录着一代名师的风采!</p><p> 教师节,向所有耕耘在讲台上的老师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