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又是一年教师节,内心与往日一样安静淡然,沏上一壶老茶,闲坐于阳台的沙发上,眼前曼妙的植物,藤缠叶,叶绕藤,气势一点都不输于室外草木的嫣然。回眸从教的二十个年头,仿佛弹指一挥间,待得想起初为人师的情景时,才发现那根小小的粉笔写写画画,早已将我由一个洋溢着青春和浮躁的少年写成了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年师者。</p><p> 偶尔会与友人共叹这时光如梭,也会掐指细数一路走过的幸福和珍贵,但最弥足珍贵的还要数那青青校园的朗朗书声。从步入吴忠师范那一刻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已经深植于我的内心,传道解惑授业成了我一生的功课。年轻某个时候有过步入仕途的希翼,也有过下海从商的彷徨,但是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留在师道的长河里,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源于我对教育这片土地深沉的爱。</p><p> 十八岁那年,我怀揣着梦想来到了农村教学的大阵地,也许是瘦削的肩膀还不够承载太多东西的缘故,我第一次报到就被领导误当作孩子使出了办公室,等到分配完一起来的同事后,领导才发现少了一个像学生的老师,从那一天开始,我便有了人生的另一个称谓——杨老师。从小在县城读书的我从来都不知道教书还有“包班”这个形式,这个形式存在于农村地区,朔源于学校师资缺乏,只能一个老师独自承担起一个班所有科目教学任务,所以被称作“包班”。因为是新人,所以我很自然地一个人承担了三年级全部教学任务,每天六节课,全部由我折腾,现在想起来竟然一点不觉得苦和累,更难能可贵的是包班让我变得无所不能,每天游走于各个科目之间,竟也不觉得生涩,而我也成功地成为了学校的能人,吹拉弹唱,写写画画,虽谈不上专业,却也是有模有样,就这样我慢慢成为了一名幸福的乡村教师,变成了自己最喜欢的模样。</p><p> 犹记得那个多雨的夏天,淅淅沥沥的雨像是忘记了要停,一下就是二十来天,天空阴沉,乡村的小路也是泥泞得没了样子,尤其学校北边还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沟壑,到了下雨天基本谈不上有什么路。为了让所有孩子能顺利上课,我和搭档丁老师每天都披着雨衣在沟边等着接学生到校,最难的是学校南边两公里处沟对面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叫王恒,读三年级,因为家庭贫困,所以对面搬迁的就剩下他们一家了,父亲母亲在一次拾发菜的时候因交通事故身亡,家里就他和一个六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但是王恒却很争气,每次考试都能得第一,性格又乖巧,所以学校老师都很喜欢他。可是这天我们一直在雨里等了一个小时仍然不见小王恒,我和丁老师决定去他家里看看,因为路很难走,所以我俩走得比较慢,走到沟底的时候却听到了孩子的哭喊声,我们顺着声音找过去,到跟前才发现原来是小王恒滑倒摔伤腿了,丁老师抢先一步抱起了孩子,上坡的路很难走,就要到坡顶了,这时候丁老师脚下一打滑,眼看就要和孩子一起摔下去,我急忙伸手拉住孩子,但是丁老师却跌落了下去,我赶紧打电话向学校同事求救,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丁老师和王恒送到了医院,孩子没事,但是丁老师的脚踝却骨折了,后来听说还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只要天气不好就会脚疼。如今小王恒已经参加工作了,丁老师也早已退休失去了联系,可是每到多雨的季节我都会想起那条泥泞的小路,还有我和丁老师雨中接孩子上学的画面……</p><p> 再后来的日子里,亲身经历见证着教育的每一次变迁,从普初普九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办学条件从断层式的落后到如今的优质均衡,可谓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更是给农村教育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阻止贫穷代际传递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幸运的是我能成为这伟大历史浪潮中的一员。如今正逢教育空前盛世,我庆幸自己没有成为困难彷徨时的逃兵,在这伟大的变迁中可以和众多志同道合者一起为教育大计共谋发展,同创辉煌。</p><p> 也许往昔烟柳依旧,也许鬓角会染成银霜,但是我相信那叽叽喳喳的粉笔声会一直在我的生命里刻画下去,走过传奇,走过绝唱,直至繁华落幕后的平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