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 . 天台庵

原创:原晋蜀 (二哈·太阳之子)

<p> </p><p> </p><p><br></p><p> 天台庵,是1956年山西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天台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坛形孤山上,它除了一座正殿,并没有其他建筑。当时的报告认为“有些地方近似南禅寺正殿,可能是一座筑”。对天台庵的定位因此是“年代待定,初步定为晚唐”。也有的书中写为“唐末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唐结束的那一年。在山西民间还听到另一种说法,说是在天台庵中曾发现墨书“唐末天佑四年”的字样,只是后来不了了之。 </p><p> 天台庵东傍山谷、西临漳水,坐北向南,占地97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多平方米。院东矗立一唐碑,字迹风化不清。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佛殿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垛,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间施阑额,柱础为常见的覆盆式,柱头形卷舌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正侧两面明间较大,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殿内没有一根柱子,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而且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天台庵东傍山谷、西临漳水,坐北向南,占地97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多平方米。院东矗立一唐碑,字迹风化不清。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佛殿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垛,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间施阑额,柱础为常见的覆盆式,柱头形卷舌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正侧两面明间较大,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殿内没有一根柱子,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而且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p><p><br></p> <p>  </p><p><br></p><p> 天台庵是我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隋唐时期,我国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现了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为结束这种0的局面。智顺应潮流,提出“义观并重”,“定慧双修”的“止观”学说,认为这两种方法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他创立了第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佛教宗派,因他久居天台山,故以天台为名。</p><p><br></p> <p><br></p><p>殿身结构</p><p> 为典型的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现存的几根直抵于四椽栿下之柱均为后世所补加。明间前后檐平槫下施襻间。平梁上施驼峰加蜀柱承托横栱,栱上施替木承托脊槫。山面斗栱柱头铺作里转出一跳华栱承托箚牵。角部用45°递角梁。殿内梁架及斗栱上保留有简单的清式彩绘,山花壁内尚有部分清代壁画残迹。天台庵大殿规模不大,但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这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p><p><br></p> <p>天台庵紧邻漳河</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天台庵与河对岸建于唐天宝六年的古原起寺遗存遥遥相对,两者都是沉默无语。</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村子里的孩子们在这座千年古佛殿前开心的玩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