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张照片已经22岁了,我一直珍藏着。位于照片中心位置的是我心中的大人物——我的初中班主任邵学宇老师,也是此文的主角。</p> <p> 那一年,邵老师师范刚刚毕业就被分配到我们学校。上任的第一天就换走了我敬爱的班主任金老师。虽然金老师夸他是全才,是高材生,我仍然很不情愿。</p><p> 介绍完毕,邵老师走下讲台和每个同学逐一握手。第一次有老师主动和我们握手,这个举动让当时想和他冷战的我们很是意外。</p><p> </p> <p> 接下来的日子里,“意外”层出不穷。</p><p> 第一次收到老师的礼物,</p><p> 第一次和老师谈心,</p><p> 第一次无人监考,</p><p> 第一次共同劳动,</p><p> 第一次开联欢会,</p><p> ……</p><p><br></p> <p> 邵老师经常把家里的书带到学校给我们看。那些小杂志占据了我所有的课余时间,文章中的小人物以及他们的经历深深刻在我脑中。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把几本地图册用线缝在一起,做成摘抄本,把那些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p><p> 邵老师不断更换新书,读完一摞又带一摞;我不停地读读写写,写满一本再缝一本,后来把别的同学的地图册都要来做了摘抄本。</p> <p> 邵老师改变了我对自己认知、对生活的态度,我不再讨厌上学,不再惧怕作业,成绩从班级中等慢慢进步到年级前十。当时的我就已经萌生了当老师的想法,我渴望像他一样去改变更多的孩子,并暗暗为这个目标努力学习着。</p><p> 毕业前,邵老师在我的同学录上写下来自己的希望:1、你成为胜利者;2、看到变成铅字的你的作品。</p><p> 1998年7月,我报考了师范学校,9月17日,我来到沈阳铁路师范学校,开始了追梦之旅。</p> <p> 在沈阳读书的四年,我始终坚持阅读和写作,也经常参加各类比赛,后来加入了校文学社,成了《铁韵》校刊的一名编辑。</p><p> 印象最深的是写了一篇与初中习作同名为《往事》的散文,在辽宁省青少年散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当我把文章和奖状的复印件发给邵老师时,他高兴不已。</p><p> 我只想对老师说:“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我的作品变成了铅字。”</p> <p> 2001年冬,即将毕业的前夕,我收到了一封沉甸甸的信。里面有三页是邵老师写给我的信。他说:“第一次给自己的学生,未来的同事写信……”是呀我即将像他一样拥有自己的讲台,心里万分期待。</p><p> 信中还有一份手写的,多达<b style="color: rgb(237, 35, 8);">30页1万</b>多字的《师德师风材料》。邵老师说要用这份材料把几年来欠我的回信全部补齐。我逐字逐行逐段逐页地细细阅读。我看到了和我一样受益于老师的孩子们,看到了邵老师是怎样做老师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30页,1万多字,</b>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时代,倘若没有真实的经历,试问谁能写出来,恐怕把别人的事迹借来也难以填满自己的材料。</p><p> 邵老师用这封信间接告诉了我怎样对待即将开始的教师生活。</p> <p> 2002年,毕业后回到老家的一所中心校代课。邵老师早已调离了我的母校,所以难以会面。</p><p> 但是几次见面都印象深刻。</p><p> 2002年秋,邵老师去中心校取证明,见到了刚刚当上老师的我。</p><p> 2003年端午,出去游玩时遇到了他们一家三口。</p><p> 2015年秋,听说他去上海培训,路过通辽,打电话特意邀请他来家里坐坐,但是,因为工作忙没能实现。</p><p> 今年夏天,在教体局办事,偶遇了邵老师。时隔二十几年,又一次和他握手,我们早已成为并肩奋斗在教育之路上的同行。</p><p><br></p> <p> 初中时,邵老师用一句“该努力了”鞭策我进步;工作后,又用一句“能把老师当好很不容易”提醒我要不断努力。所以,无论是代课还是通过招聘考试正式入编,无论是在老家的中心校还是异地的建新,我始终是最初那个喜欢当老师的自己。</p><p> 在建新教的第一届学生,今年参加完高考,即将踏入大学校门。尽管毕业已经六年,孩子们还是回来看我,教师节、春节仍然发来祝福信息,有的孩子还记得我的生日,记得我喜欢什么。</p><p> 我不敢说自己成功了,但可以肯定说:我一直在努力,没有辜负老师的厚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恩邵老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努力前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好老师的初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始终未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