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进校园,播种科技梦——临县高级中学李象益教授专场科普报告会

美友14883991

9月9日下午3时,中国科协“扶贫干部回望吕梁行”一行奔赴临县高级中学,调研科普工作开展情况,与学校师生面对面交流,并由李象益教授做题为《世界教育转型与吕梁科普教育创新》的专场科普报告。 中国科协一行人实地查看了临县高级中学校内科技馆,详细了解设施设备配备情况,认真询问科技馆使用情况,指出一定要让学生走出课本、注重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树立探索科技奥秘、勇攀科技高峰的宏伟志向。 李象益教授在学校报告厅做了题为《世界教育转型与吕梁科普教育创新》的科普讲座。 李象益教授简介:<div> 现为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市政府科普工作顾问。原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科协普及工作部部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际博协执行局执行委员,国际博协科技馆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br> 李象益教授 196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航空喷气发动机研究工作22年。曾在主持歼七飞机发动机改型研究中,获国防工办重大技术改进成果协作一等奖等。后转入科普战线,至今30余年。<br> 曾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2004年“科普十大公众人物”,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终身荣誉奖”,“2013年度科技十人新闻人物”,2014年9月,被印度政府授予“卡林加主席奖”。<br> 2013年11月在巴西举行的第六屆世界科学大会上,荣获世界科普领域最高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科普奖”,该奖被誉为科普诺贝尔奖,每两年世界评选一人。这也是该奖项自1952年设立以来,中国人第一次摘得该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称他“不仅为中国而且为世界的科普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div><br></div></div> 李教授从全球视觉、国际格局入手,详细阐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转变方式交汇期,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要求科技工作和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走向,把科普教育创新和深化发展提高到新高度。<div> 李教授从四个角度展开论述:一是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二是现代科普教育理念的历史沿革及其教育特征;三是以科普创新理念落实科普的路径和方法;四是迎接思维变革的新时代,推进创新教育。</div><div> 李教授82岁高龄,整个报告时长2小时,其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极富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演讲风格;对科普知识和现代教育理念的精准阐述;对国际科技前沿动态的独到认识;对科技工作的虔诚和敬畏;对学校师生的期望和嘱托,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让师生亲身领略到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br><div><br></div></div> 讲座期间,中科协其余人员与吕梁市科协主要领导,临县教育局及科协主要领导,高级中学、白文中学校长,学生代表等在学校会议室召开座谈会,近距离了解师生需求。 下午6时,中国科协一行人乘车离开临县高级中学,但老科学家们描绘的一张张科技蓝图,已经深深的扎根到高级中学每一个师生心中,一颗颗追逐科技的梦想已在师生心中悄然播种。

科普

高级中学

临县

李象益

教育

师生

科技

中国科协

教授

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