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凡凡的日子

Sharon

<h3>父亲已经催了好几次了: 我们去公园的照片什么时候传上来发给我。我一直想将其写成美篇送给他们,但一拖再拖。</h3><h3>因为疫情,与父母一起的时间也多了。我才知道,在我出生一年后,父亲就被派到北京培训,这才将我儿时一些零星的记忆串起来。</h3><h3>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坐在外公身边哭,哥哥上全托幼儿园。现在,完全能体会妈妈那时一手带大我们的艰辛。</h3><h3>还记得,小小年纪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全家合影。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最不习惯的是周日早晨不许起床,因为只能吃二顿,早中饭一起吃。还有,不习惯吃它们的窝窝头,尤其是窝窝头粥,那根本无法看的,你懂的。</h3><h3>很清晰地记得父母讨论是否让我出国上小学,因为母亲不愿意放弃户口和心爱的工作,无法陪伴我父亲全家出国。当时的我,挺想出国读书的,因母亲不舍得我走,也没去成。</h3><h3>与父亲在一起时间非常之少,还因此出过一次洋相。好像是我小学4年级吧,家里开了个大party,晚上我问我母亲,为什么这位叔叔还不回家?!</h3><h3>在家里,母亲喜欢我哥哥,父亲宠我,非常公平。记得我喜欢睡懒觉,大学放假在家,父亲总会在上班前坐在我的床前看着我熟睡,必须走前,会叫醒我起床喝牛奶鸡蛋,否则会冷了。</h3><h3>在大学期间,我大约一个月回一次家。在我不回家的日子,父母会在周六中午前将饭菜做好,坐1.5小时的车给我送来。回想起来,这多么不容易啊,早晨得多早起来买菜,何况母亲是一个大小姐,不擅长厨艺</h3><h3>父母对我的爱是点点滴滴,无处不在,尤如空气,不知不觉地,分分秒秒呼吸着它</h3> <h3>因为疫情,从三月中旬开始宅家。开始时我基本每周只去送一些吃的,拿脏衣服帮他们洗好交换。只在门口呆短暂的时间</h3><h3>大概6月,才开始每周接父母来家聚。我一下子发现母亲明显脚下没劲,站不了5分钟。这让我非常着急,给他们讲大道理小道理,总而言之,不能整天坐着看电视,玩iPad.</h3><h3>但母亲还是不太愿意走,说出门带口罩麻烦还喘不过气来。我就决定带他们去附近的公园。母亲想去抱那棵巨大的树</h3> <h3>三年前来过,这树依然让他们惊喜</h3> <h3>8月2日的晚霞</h3> <h3>简简单单,岁月静好</h3> <h3>8月13日,重返,欣赏美丽的日落</h3> <h3>这个公园,原本是一个高尔夫球场</h3> <h3>8月29日,我提议去有湖的公园。我自己也有近一年没来这了。</h3><h3>车一停下,就被这美丽的栏杆所吸引</h3> <h3>绕到湖边,一回头。明月在缓缓升起</h3> <h3>男模特</h3> <h3>女模特</h3> <h3>再来一张</h3> <h3>实在太美了,坐下来一张</h3> <h3>看着父母争先恐后的热情,我也幸福满满</h3> <h3>来张晚霞</h3> <h3>依依不舍地回家</h3> <h3>7月,带父母去离家45分钟的Evergreen 农场。因好久没坐这么长时间的车了,母亲有些不舒服,没下车</h3> <h3>快乐的父亲</h3> <h3>父亲的生日,母亲也拿一个汽球,他竟然说你为啥拿我的汽球,哈哈,一对老小孩</h3> <h3>吹蜡烛,愿来年如意,心想事成</h3> <h3>2月情人节</h3> <h3>二个老人,风风雨雨过走60年</h3> <h3>也为母亲过生日</h3> <h3>以下是我2017年起草及未完成的文章,现放一起</h3> <h3>几年前给父母买了个pad, 外孙教外公怎么使用。渐渐地爸爸已经知道如何在上面看中文电视,听他们那时代的歌曲了。</h3><h3>去年,为了方便与国内外人联系,又开始教爸爸用微信,现在wecha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了。</h3><h3>在美国,老人生活比较单调,得想法子自娱自乐。于是我让爸爸学摄影。他经常会拍拍花花草草,有时侯妈妈唱歌等活动时,也会去照像。</h3><h3>我本人比较喜欢看夕阳,看繁星。我常常打电话告诉父母饭后散步,啥时看夕阳。所以父亲的夕阳照越来越漂亮,有时还早起拍日出。外孙见外公拍照水平大有长进,并对我说,该带外公去不同地方拍摄了。</h3><h3>6月28日,风和日丽,下班回家后带父母去附近公园走走,也想多点时间陪伴她们。</h3> <h3>2017年6月28,被这巨树所吸引</h3> <h3>日落</h3> <h3>小鸟</h3> <h3>日落余晖</h3> <h3>美丽的月亮</h3> <h3>我的父母,我的挚爱,愿他们有个幸福的晚年</h3> <h3>后记:这篇本来只想与亲人分享的文章,结果引起了很多共呜</h3> <h3>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类似的经历,那个时代的烙印。</h3> <h3>也为那些孝敬父母的朋友们致上真诚的感谢和祝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