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从山中来,亦回山村去</p><p> ——芙蓉中心学校毛思思</p><p> 我出生在北湖区最偏远的山村,从小就随当老师的父亲在学校里玩耍,如今翻开家里的老相册总会看见我小小的身影,倚靠在课桌旁,让同龄的小朋友别提有多羡慕!父亲认为教书是一份体面切稳当的工作,品学兼优的我一进初中,他就一心要让我考公费师范生,如他所望我幸运的成了一名公费师范生,在填报志愿时父亲毫不犹豫选择了毕业定向就是我的母校,也就意味着师范毕业以后我要回到母校教书,我当时的心里有些不太乐意,毕竟我大了也想离开父母,也想有自己的空间呀,但是当我回到家乡教书的时候,师范同学们羡慕我的言语总会在我的耳边回荡。这里是我梦开始的地方,这是曾经我留下记忆的校园,这是家乡学子启航的平台。如今的我正在为家乡教育事业献上一点绵薄之力。</p><p> 我工作的学校是北湖区最偏远的高寒山区学校之一。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其中,留守儿童,占比高达75%。我目前所带的班级是刚从村小上中心学校的学生,学生年龄偏小,之前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是在各自的家里,可来中心学校衣食住行都只能在学校,也就意味着才20岁的我将成为43个孩子的“老师妈妈”,繁重教学任务与琐碎照顾学生交集在一起,顿时觉得做一名乡村教师的沉重和无奈,这一路走来确实是挺艰辛的。庆幸的是我的家在这,和爸妈住一起,他们还可以照顾我一下,下班有口热饭吃,再晚下班回到家都有盏灯为我留着,每每想到还有人为我操劳,心中的那股冲劲儿又涌上心头。</p><p> 田野间的师生</p><p> 我们的校园群山环绕,空气清新舒适,天气温和宜人。这里“稀奇古怪”的野果子,天然绿色食品“苦笋”、“蕨菜”。有一次学生周一返校带了两个“狗腰子”、“牛腰子”送到我办公室来,其他老师都十分好奇这是什么神来之物,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八月果”,据说湘西称作“八月炸”。我一个乡下长大的,一点都不陌生,但是我却深深地知道这种美味的野果很难得到,必须需要去深山老林才有采摘,而且还不一定找得到成熟的野果,孩子心里惦记着他们的老师,我是多么的欣慰呀!由于工作单位距离郴州远,不常进城。周末时间会约上几个学生爬爬山,摘摘野菜,跟随村子里的爷爷奶奶上山扯苦笋,给我的周末生活增添了许多山野乐趣。</p><p> 农村学校的活动果真具有乡间趣味,这不,学校组织3-9年级学生徒步去野炊,学生们别提有多开心,就我也开心至极,活动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我也和老师一同去野炊,自己带着上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把家中珍藏已久的土特产纷纷拿出来如:霉豆腐、酸豆角、萝卜干,霉豆豉、腊肉、红薯……当年我这么大的时候徒步去田野,肩上扛着锅、手里提着菜,拾石搭灶台,捡柴生旺火,山泉洗青菜,即便忙得满头大汗,浑身是泥土,生火生得满脸乌七八黑也不说累,每个人都是激情满满,充满着兴奋和愉悦。</p><p> 可惜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他们一个个都是爸妈心中的宝贝,在动手做饭和社会实践方面应该没有我们那个时候强,我一个人也做不出43个孩子的饭菜呀,心里有些担忧,为了不让他们饿肚子,我提前布置了周末作业,让他们为家人制作一道菜,如果不会就寻求家人的帮忙学做一道菜。至少不会在野炊那天一道菜都做不出,空着肚子回家呀。</p><p> 集体活动那天,是个万里晴空的好日子。学生来的格外的早,学生们拎着、背着自己精心准备好的食材、锅具在学校集合。我东看看,西瞧瞧孩子手里提的东西,我发现孩子们的食品五花八门,有些孩子把家里的酸豆角、霉豆腐、土白菜、红薯都带来了,别看这些东西不起眼,其实这些农村土产物资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特别珍贵的,它们都是孩子家长辛苦劳作的成果。一路上感受着春的气息,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喜悦,唱着欢快的歌儿奔向目的地。</p><p> 为了用水方便,我们的野炊地址就选择在一条小河边,放眼是一片看不到尽头的竹林,春天刚爆出嫩叶的,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枝条,在温柔的风中悠闲摇晃,脚下的嫩草刚刚没过脚踝,诉说着大自然最顽强的生命赞歌,好一片自然风光。在这林中野炊,也算是返璞归真了吧!放下手里的东西,大家按照原先分好的5个小组各组迅速开动起来。捡柴,挖灶台,提水,切菜大家忙得有条不紊,不亦乐乎。活动中一个个“小厨神”各显神通。第一个高潮出现在各组做菜的时候,各组使出浑身解数,展开比拼。第一组大胆挑战难度高,但口味营养俱佳的火腿粉丝鸡蛋汤,第二组大厨一招炉火纯青的巅勺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第三组也不甘落后,以一盘经典美味葱花蛋俘获大家的青睐。摆盘时全部放在席间大家相互交流品尝各组的菜式,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格外香甜可口。</p><p> 炒菜没有我发挥的余地,我就给孩子们做一个饭后甜点——“煨红薯”,灶台中还有余温的木炭,我随手捡了一根棍子把灰烬拨开,中间做一个窝,埋进红薯,盖上灰烬,盖得严严实实的,准备吃过饭再来取。</p><p> 吃过饭收拾卫生时,学生在整理灶台,我急忙制止,可不能把我的饭后点心给破坏了。可是我根本隐瞒不了他们,农村的孩子谁没吃过煨红薯呀,见怪不怪。孩子们急切的心想把他们刨出来。“啊,好香哪!”——他们顾不上烫手,扒出红薯在手里来回捯着,掰成小瓣,分享给老师同学,香喷喷的热气中夹着焦味,直冲鼻孔。还有些学生的红薯火候不够就刨出来了,红薯还是夹生的管不了那么多,半生不熟的也吃下去,还赞不绝口,夸我好手艺。</p><p>我想,这只有扎根在农村教育的老师才能切身体会到山野间欢声笑语连同锅碗瓢盆的撞击声,交织成的这支美好欢快的交响曲。</p><p> 乡村阅读夏令营中的师生</p><p> 今年暑假,我以一位春苗书屋志愿者老师的身份来到月峰中心学校,开展乡村阅读夏令营。5个支志愿小伙伴,42位小学生,12天志愿者活动时间,我们穿梭在月峰的大街小巷,开展有声有色的乡村阅读夏令营。整个活动围绕着“爱、自信、梦想”三大主题出发,以分享一本书籍为引子,开展一系列趣味性强的延伸活动。拿到活动安排表时,有许多特色活动我都很想参与其中,譬如瑶族竹竿舞、玩泥巴、植物时装秀……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坚定了我要去月峰做志愿者的决心。</p><p> 经过岗前培训和组织商议,我被成功录取了,踏上了去月峰做志愿者的旅程,别提内心多期待。原本以为有宿舍住,自己做做饭吃,和我在学校的条件也差不多吧,可来到这儿学生宿舍没有风扇太热,住宿条件有限,唯一能让我们五人安心舒适住下的只有会议室,二话不说,我们把桌子抬开就准备打地铺。庆幸的是春苗书屋还有帐篷为我们准备,结果来了一个别具一格的“乡村阅读帐篷夏令营。”真是磨练人又意义非凡。</p><p> 在这次乡村阅读夏令营活动中我发现偏远乡村的孩子们也是喜欢看书的,当然也有少数孩子阅读时长较短,他们只是凭一时的兴趣随意翻阅书籍,看看图画,没有静下心来,融入到书籍中去,在他们的身边没有阅读氛围。发现问题应解决问题,我根据岗前培训中大萍老师教授的四步阅读法(导读(情景创设)—自由阅读—小组交流——教师点拨总结)引导学生阅读,把每天阅读的内容以制作“读书采蜜卡”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且在下午拓展相应的手工活动。</p><p> 伴随着乡村孩子成长的童年,他们有得天独厚的玩具材料,除了沙石、流水,藤蔓、竹树,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伙伴就是唾手可得的泥土。在这次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刻且最具乡村气息的是“玩泥巴”,制作“植物服饰”和跳“竹竿舞”。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泥巴和藤蔓是乡村随处可见,毫不起眼的东西,如今用在课堂中来还是第一次。</p><p> 取之大自然,用之大自然。中午五位老师一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采摘野花野草,挖泥巴为下午孩子们制作泥巴作品和打泥巴大战做足准备。在整个过程中开始学生还有点不好意思下手,觉得这么大的孩子还玩脏兮兮的泥巴,心里泛着嘀咕,脸上皱着眉头。可当我与同伴们一同制作泥塑时,一些孩子便跃跃欲试了,不一会儿整个操场便开始一场激烈的“泥巴艺术品制作大赛”。这些乡村孩子想象力天马行空,开启泥塑初体验,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赶紧让手“脏”起来吧!虽然在农村玩泥巴都是玩“过家家”,但很多孩子为未曾尝试,原来泥巴还可以这样玩,筛土、加水、和泥、揉一揉、捏一捏、软软的,像糍粑,然后慢慢的成型……</p><p> 让快乐的时间再慢一些,慢一些,每一组成员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专注的享受其中,精美成品陆续呈现出来。惊讶了所有的老师,你看,各种造型鲜美的糕点,活灵活现的动物……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小发明家,生活的创造者,感谢你们带给老师的震撼和感动。</p><p> 来到月峰有一段时间了,除了学生带给我们感动和震撼以外,每晚广场舞团队跳的竹竿舞也令我们大开眼界。月峰是瑶族乡,有许多的少数民族,而竹竿舞是她们独有的特色文娱活动。查看了竹竿舞的视频,我们也很想去学一学,跳一跳,热心的阿姨教会了我们最简单的步伐,我们还发现有好几个学生竹竿舞舞步动作娴熟,堪称月峰广场舞“舞王”了,第二天我们突发奇思妙想,让学生从家中自主带上竹竿,在校园里上演一场师生版“竹竿舞”。我还从学生口中得知学校的青少年宫有瑶族服装,急忙打电话联系借来服装,一个个小姑娘穿上服装,顿时化身成了美丽的瑶族小阿妹。跳竹竿舞需要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竹竿分合的瞬间将脚点击进去,在迅速跳出来,合上韵律节奏,不但要敏捷的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一不小心就会被夹住脚。大家尽情的享受其中,他们邀请我一同跳竹竿舞,自以为在师范各式各样舞蹈都跳得还不错的我,初入竹竿舞场,居然因为动作不协调,脚都被夹了好几次呢!不过,我和大家都玩得特别尽兴和开心。</p><p> 在这次阅读夏令营活动中我为42位孩子的阅读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带给了他们一个不一样的暑假,一个不一样的阅读课堂,也给乡村留守儿童一份特别的关爱。</p><p> 我走进北湖教育行业两年多了,正值青春年华的我,没有多少骄人的业绩,甚至教书育人的经验也还积累不太丰厚,但是脚踏在这片肥沃的教育热土,脚步坚定地行走在乡村教育的基层路上,我已经经历了不少让我心动的故事,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教育,我始终坚信只要在这个岗位上不忘初心,用心感受着,用爱呵护着,用行动践行着,我一定会演绎出一些更加精彩动人的故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