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皇华初中2019-2020年度工作总结

王媛

<p>  一年来,在市教体局、皇华镇党委、政府和中心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指导,聚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年”年度主题,以“助推绿色教育,引航幸福人生”为办学理念,以“保安全、抓规范、重素养、提质量、创特色、铸品牌”为办学目标,在“发现细节、研究细节、狠抓细节、收获细节”上下功夫,在“提高质量、打造特色、改革创新、追求卓越”上求突破,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全校教职工戮力同心,锐意进取,奋力开拓、不断超越,各项工作成效斐然。在今年的中考中,共有223名学生参加中考。我校升入普通高中总人数为99人,其中被普通高级中学统招生录取64人,艺术类考生10名全部被录取,其中推荐生入围6人,实际录取1人,“3+4”录取4人,民校非统招生录取21人。在八年级地理,生物会考中双A满分人数17人,BC76人,双C人数125人,双C率接近60%。</p><p> 现将2019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p> <p>  一、实施党建核心引领,推动学校卓越发展</p> <p>  1、加强理论学习。做到每月一主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讲话、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山东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动员大会精神。</p><p> 2、牢记教育使命。认真组织开展“初心使命怎么践、争创一流怎么办、担当落实怎么干”大讨论,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进行对标、寻标、整改、反思、回头看等活动,使党员思想上得到洗礼,行动上得到统一。</p><p> 3、争创校园先锋。持续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深入实施“三红”工程和双培养机制,每月评选“学校月度育人楷模”,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让党旗在校园高高飘扬。</p><p> 4、推进深度融合。加强对师生“四史”教育,开发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课程、“微德育”课程,推进党建课程化。扎实开展支部生活日和三会一课,推进“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党史国情教育”党建工作创新项目深入开展,让红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实现了党建与育人的全程融合联动。</p><p><br></p> <p>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p> <p>  1、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对领导班子进行职责细化分工,根据个人成绩、级部成绩进行捆绑评价。发挥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班子成员必须首先做到、做好。</p><p> 2、完善教师考核量化办法。修订首席班主任、首席教师和功勋教师评选制度,广泛征求教师意见,修改完善教师绩效考核量化、年度考核方案,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p><p> 3、组织好三个宣誓:学生宣誓、教师宣誓、党员宣誓,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崇尚文明礼仪,引领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引领党员率先垂范,创先争优。</p><p> 4、践行四个承诺: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导教师践行不从事有偿家教、规范从教、不体罚变相体罚、廉洁从教等的承诺,组织教师签订《不从事有偿家教承诺书》、《规范从教承诺书》、《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承诺书》、《廉洁从教责任书》,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实现零投诉。</p><p> 5、更新教育教学观念</p><p> 树立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的教育质量观念,由教书走向育人,由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由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加强校本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p><p> 6、探索育人有效路径</p><p> 以思政课创新为主导,重视文化引领、活动创设、课程支撑,进一步探索立德树人落实的有效路径,深入开展了“五育并举”为主题的班主任论坛、青年教师论坛、骨干教师沙龙等共计6期,有5个重点项目在教科院立项,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p><p><br></p> <p>  三、健全科学管理制度,促进学校管理规范</p> <p>  1、做到每周有计划,事事有着落,每月一总结。学校将重点工作纳入周工作安排,责任分工到人,并进行落实,将工作完成度计入对校委会成员的考核,每周一总结、通报,做到了有的放矢。</p><p> 2、健全学校监测量化制度。学校对教学常规、学生常规、教师办公、课堂评估、业绩评价、满意度等诸方面制定量化制度,分学校-级部-班级三个层面进行量化,量化一次通报一次,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做到有问题不过宿,立行立改。</p><p> 3、加强教学研究。做到四个统一:统一半日教研、统一备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检测评价。</p><p> 4、坚持典型带动。在规范级部研讨课、校级示范课和全员达标赛课的组织形式和评价办法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全体教师创造体现各自特色的个性教学法,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大幅提升。在2019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活动中,我校5名教师参赛,其中管砚宁老师荣获潍坊市一等奖。在2019年的诸城市教学能手比赛中,我校仅有两个参赛名额,管砚宁老师荣获诸城市教学能手。</p><p><br></p> <p>  四、扎实开展教师培训,推进教师层级发展</p> <p>  1、及时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科院各科半日教研,每次参加培训有记录、图片和学习体会。</p><p> 2、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实施学时、学分管理,学校规定每学期每个教师必须完成至少36学时,40学分的培训,学期完成后,纳入量化,计入档案。</p><p> 3、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实施青蓝同盛工程,共有10名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平时做到四个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有四名教师参加了青年教师赛课,2名教师参加了诸城市教学能手评选。</p><p> 4、加强班主任培训,每月一个主题,召开了三期班主任工作论坛,每学期评选一次完美教室,加强班级量化考核和捆绑式评价,提高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p> <p>  五、推进精心精细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效益</p> <p>  1、深化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研究</p><p> 一是教案研究。明确区分学案与教案的设计与使用,推行新授课一节一学案。二是高效课堂研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成绩。三是辅导研究。抓两头、促中间,对学困生进行学业与心理的双向辅导。四是评价研究。抓实学生终端落实,研究前15名、前30名及全部学生评价的对策。 </p><p> 2、深化作业的分类分层设计研究</p><p> 提倡作业分层设计,兼顾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按照优秀、良好、一般分层布置,作业力戒机械重复,优化作业设计。</p><p> 3、深化试题研究和试卷分析报告研究</p><p>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加强中考试题研究,把做中考试题与分析中考试题作为教师基本功之一。加强考后大数据分析,开展多角度的横向、纵向比较,撰写高质量的考试分析报告。</p><p> 4、深化精致化管理策略研究</p><p>坚持严、细、实、恒的管理,以《一日一点评表》、《班级一日常规量化表》、《学生自我管理量化表》等量化形式实现学校、班级、学生个人的三维评价,促进管理落实。量化成绩与班级团队绩效奖励、班主任评优、班级学生综合素质优秀挂钩。 </p><p> 5、坚持一线工作法。校长、校委会成员带头值班、巡查,采取值日班长管理,值日教师看班、班主任坐班制等措施,从抓最后一名学生开始抓教学质量,从抓一片废纸开始抓学生常规管理,从抓文明礼仪开始抓学生的习惯养成,狠抓路队、两操、文明用语、穿着、怪异发型、化妆、带手机、吸烟、上课纪律、就餐纪律等。强化内务整理,做到四个一:被褥整齐划一,脸盆一条线,鞋子一条线,地面不留一根头发丝。值班教师和学生会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新学期三个级部全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结束后进行了汇报演出并进行了评比表彰,常规管理收效显著。</p><p> 6、加强学校安全卫生管理。贯彻落实“1336”安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承诺书、保证书,学校、班级开设安全教育课,每月一次安全演练,排查安全隐患,做到每日两提醒,落实“1530”工作法,做好防溺水、消防、交通、防校园欺凌、管制刀具排查等。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签字仪式、关注食品安全,保证饮食健康、拒绝零食进校园专题讲座、女生青春期专题讲座等活动,确保学生身心安全。加强通校生的管理,统一制作了校牌,通校生和住校生进行区分,加强领导带班和教师值班,努力实现24小时无缝隙管理。开展了秩序管理月活动,突出教学楼秩序教育,尤其是课前、课间、课堂、午休、晚自习秩序,营造了良好氛围。</p> <p>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卓越发展</p> <p>  遵循“大方向、小切口、微教研”的项目研究策略,重点突破教学常规、校本教研、初一年级习惯培养、初三年级备考等重点环节,打造班级、级部、学校文化,引领育人模式转变。</p><p> 1、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完善丰富了六大课程建设:《女生二十个怎么办》、《创客与编程》、《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诸城名人课程》、《节日传统文化》、《剪纸课程》。实行选课走班,细化学科组合、学科“教室分区、学生分类、任务分层”的微走班等方式。</p><p> 2、建设精品校园文化。打造走廊文化:一楼构建书香长廊,二楼构建红色文化长廊,三楼构建传统文化长廊,四楼构建梦想长廊。打造教室文化:缔造完美教室,做到有特色、有个性,一班一专栏,并配合每周一星、月度表彰等与走廊文化相互映衬,补充,丰富。打造新教育专栏,做到一月一事一主题。打造微视频文化,利用门厅屏幕、公众号等进行红色歌曲传唱、曝光不文明行为、表扬好人好事、传播国家政策等。让文化浸润校园,提升办学品位。</p><p> 3、构建班级文化:各班结合实际制定班风、班训、班规、班约、班级誓词、班歌等,定期更换黑板报,形成了有序竞争、团结互助、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p> <p>  七、深化基于课标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p> <p>  1、制定学校常规管理新规定。建立课程-单元-课时教学三级备课体系,统一编制“目标、活动、评价”三位一体的学案,将三级备课作为前置条件纳入各项教学评比活动。</p><p> 2、构建自主互助“415”快乐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堂堂清。</p><p> 3、完善行动研究保障机制。每学科推出一名骨干教师,定期举行赛课活动,并进行经验分享,组织语文教师交流阅读课教学、作文教学经验,开展小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加强任务单、自主反思量表、小组合作评价量表等评价工具的开发。</p><p> 4、加强学科答疑、个别辅导等,充分利用好晨诵、午读、暮省,让学生领读、讲题、演讲等,提升综合素养。</p> <p>  八、实施重点项目管理,推进育人模式转变</p> <p>  1、每月一主题项目:一月份举行艺术节,二月份举行传统文化节,三月份举行故事演讲会,四月份举行读书朗诵比赛,五月份庆祝共青团节日,六月份举行中考誓师大会,七月份举行社区实践活动,八月份举行调查问卷活动,九月份举行演讲竞赛节,十月份举行体育节,十一月份举行读书节,十二月份举行科技节。</p><p> 2、每月一主题征文。9月份“颂师恩”,十月份“我和祖国共成长”,十一月份“发现美丽”,十二月份“我的梦想”,一月份“踏上新的征程”。分班级-级部-学校三个层面进行评选,学校颁发获奖证书,优秀征文利用校园广播播出,并编印成册发到学生手中进行学习。</p><p> 3、抓实高效海量阅读工程</p><p>开启海量阅读课,润泽了学生的心智。在“高效海量阅读”实验推进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新课型,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写结合,从不同角度启迪学生的智慧;各年级都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初一、初二每周两节、初三每周一节。目前较为成熟的课型有九种:主题阅读1+N课、单元整体推进课、主题阅读指导课、好书推荐课、读书汇报课、主题写作指导课、语言特色品味课、情感意蕴探究课、表现手法鉴赏课等。。</p><p> 到目前为止,师生读写已成自觉,并且在各项大赛中屡获佳绩。我校在诸城市新华杯征文比赛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有10人获一等奖,15人获二等奖,20人获三等奖;有8名同学获得一等奖,27名同学获二等奖,32名同学获三等奖。</p><p> 4、抓好新教育实验与研究</p><p>启动新教育实验活动,确立每月主题,开展缔造完美教室、教育叙事等活动,加强与学校日常工作、重点工作的有机融合,扎实做好系统筹划,强化落实。</p><p> 5、抓好英语提升工程 </p><p> 一加大英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升英语教师专业水平;二拓展英语教学渠道,每天利用晚自习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英语听力训练;三举办英语口语教学、英语阅读竞赛等师生英语风采展示活动,激发师生英语教与学的积极性。</p><p> 6、抓好创新教育研究</p><p> 把创新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理化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理化生教师数字实验的操作培训。充分利用科技社团、机器人社团、创客社团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创新发明作品展评,评选教师优秀成果、学生优秀成果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p><p> 7、完善阳光大课间开展机制。三个级部统一跑操,开设足球、排球社团,进行跳绳、运球、拔河、跳高、跳远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本学期全市体质抽测中我校名列第一名。</p><p> 8、组织全校师生同唱爱国主义歌曲,熟练传唱《强军战歌》《歌唱祖国》《共青团团歌》《团结就是力量》等。</p> <p>  九、架起有效沟通桥梁,形成家校共育合力</p> <p>  1、通过竞聘形式成立校级---级部---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为学校决策建言献计,为学校发展把脉支招。一年来,家长委员会协同学校相继开展了“三进”(家长进校园、家长进课堂、家长进餐厅)“两评”(学生评教、家长评教)以及 “课堂开放周”、“亲子共成长”等家校共建活动,增进了家校融合,增强了教师自律,促进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自觉,提升了学校决策的含金量,彰显了教育合力。</p><p> 2、家长委员会协同政教处多次开展了以“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等为主题的家长培训活动,不仅增长了家长科学家教的常识,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其教育子女的水平,助推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同时充分利用家校共育交流群,学校微信公众号,共享家校育人的好做法、好经验,提高了家教水平。</p><p> 3、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并及时进行整改,做好沟通工作,让失学在家的孩子返回校园。</p><p> 4、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召开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关注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p><p> 5、完善校长接待日制度(每周四),做好学校开放周工作(每月的第二周),让家长走进家长工作室、走进课堂、餐厅、宿舍、社团。每次月考、期中考试都组织家长进课堂,并进行记录。11月9日召开了新学年第一期家长课程,邀请心理咨询师齐玉瑛老师进行集中授课,各级部再分主题授课,和家长沟通交流效果明显。</p><p> 6、建立家长满意度负面清单,新学期开始,学校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广泛征求意见,建立负面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尽最大努力及时解决师生、家长关心的问题,及时沟通化解矛盾,提高家长满意度。</p> <p>  十、加大信息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关注影响</p> <p>  充分利用各类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新闻媒体、美篇等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将信息宣传纳入级部、教师量化考核,提高社会影响力,提高家长满意度。一年来共在各类媒体、刊物发表宣传、报道稿件200余篇,诸城新闻教育在线等5次报道我校的典型做法。</p><p> </p> <p>  “驽马自知征途远,不需扬鞭自奋蹄”。在总结工作经验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疏漏、不足和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迈开坚实的步子,再接再厉、继往开来,同心同德、奋勇争先,查补工作短板,加强内涵建设,继续开创我校全面工作的崭新局面。</p>

教师

学校

学生

家长

班级

育人

开展

教育

级部

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