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逝去的岁月》自传四,作者张忠诚83岁

晓丽

<p>朗读者张晓丽</p> 四、从学做老师开始 <p>四、从学做老师开始</p><p> 六零年暑期齐市学习会,我是以物理老师的身份参加的,会上除学习时事政治外,物理组请了齐市师专的老师给讲了人造卫星问题,这在当时是热门话题,那时苏联人造卫星还没发射。高中刚刚毕业,那时的题本中根本没有圆周运动方面的知识,哪能听懂卫星飞行问题,只能是鸭子听雷,收获甚微。</p><p> 可开学后学校让我教俄语,我除了具备当时高中的俄语水平外,一无所知,上第一节课就出了笑话,这节课教几个俄语字母,讲到课时中间不知怎么办了?走到教室后面去问听课的刘老师,他说领同学再读读字母,然后再教他们字母的书写,这就是我上的第一堂课。</p><p> 只知道教师得教书、讲课,可如何教好书,怎么讲好课?老师这个职业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一无所知,就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走了这神圣的三尺讲台,并把教师当成终身职业。当上老师也就大概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天学校通知周六老师政治考试,心想不知老师政治学习都学了什么内容,考不好多不好,就对教研组长原来班主任刘老师说,老师的政治考试我不参加,刘老师当即回答说,老师的政治考试不参加那可不行!他非常严肃认真,我就只好参加了。我记得考试题中有这么一道题,我党的土地改革方针政策是什么?我想了想,土改是党领导斗地主呀,所以我的答案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中农,孤立、打击地主富农。就这样地参加了教师的政治考试。</p><p> 过了一段时间是一个下午,我正在批改作业,政治孙绍会老师就围着我的办公桌,一边转一边叨咕着,就是你叫张忠诚,转了好几圈,叨咕了好几遍,就是你叫张忠诚。我说孙老师你怎么了?你也不是才知道我叫张忠诚,到底有啥事?这时他才说前几天的老师政治考试,你说谁考老师的第一名?我说不知道呀,他接着说是你为学校老师的第一名,这就奇怪了,考的内容没有一道题是高中政治课讲的内容,你不仅答上了,还是老师中的第一名。这时在另一桌办公的刘老师接着话茬。“忠诚,你知不知道你考高中的入学成绩?”我说我始终不知道。刘老师很慢地非常肯定的说,你是五个县考生的状元。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考高中的入学成绩。</p><p> 已当上老师,啥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怎么办?就得学呀,有的老师告诉我得有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于是我就在校园图书馆借回好几本这方面的书,全是苏联出版的,有书就学吧,可学不进去,弄不明白,就是知道一点点也不会用。于是干脆不学这本书了。我认真的想了想,回忆高中我读书的这个班,回想刘老师是怎么教我们的指导我们的。我们班从高一到高三,始终是全校的模范班,荣获了这一时期学校所有荣誉,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五八年修克山县的西大沟,正读高一,我们班是最能战斗,最为突出的集体,是叫得响的战斗队。像班主任刘老师、同学赵恒余是挑双土篮最能冲锋的勇士,五九年十一前夕正国庆时,一班七八节,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分配到学校不同位置,各管一片。人人都成了分管一片负有一定责任的“小老师”,就是高考前的一个月,省委书记欧阳钦来克山视察,又把我们班分到校办工厂一周,欧阳钦书记看到同学的操作说,这学生赶上熟练工人了,真不简单!</p><p> 我最想说的是我们这个班级集体高中时就发展了两名学生党员,一名是云德安,另一名是齐宝金。我们这个集体为什么特别能战斗?为什么特别的突出?道理不就简单了吗,这个集体、这个班级靠的就是刘棠逊老师辛勤耕耘,呕心沥血,用勤劳的汗水浇灌出来的,他把党的期望,人民的寄托灌输到同学们的心中。</p><p> 这个刘棠逊老师是61届两个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62届就是三个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他是个神人吗?不是,但他确实是个能力超凡的人,它体现的教育思想、管理经验是全面的、丰富的,但他的经验,贯穿其中的思想体系,不是我所能诠释得了的,我只能是粗浅的谈点学习的心得体会就很不错了。基于此,我放下本本就从学习刘老师做起,认真回忆班级过来的每一件事,认真体会刘老师在每件事上的所作所为,所思所讲。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细细的品味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最终我明白了,他教育学生所体现的思想最大特点是对学生正确思想的引领,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人首先是塑造灵魂,他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牢牢把握这大方向,我记得一次会上他给我们讲什么是跟党走,什么是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他的话亲和有力有说服力穿透力,似雨露滋润到学生的心田。刘老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学生真心的关爱和严格的要求,爱是核心,凡他教过的学生对他是发自内心的尊敬。</p><p> 学这学那,我就从学刘老师这个活教材做起,我深信学好刘老师就能当个好老师,所以我就从关爱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做起。60年留校,61年就接高一班主任,我是二班。班级里有个学生叫王谦,是本校的初三毕业生,初三毕业老师是肖锋华,是非常有经验的数学老师,我向肖老师首先了解下王谦的基本情况,肖老师告诉我,这学生是县大院干部子弟,本质不错,就是生活有一点小散漫,于是我心中有数。一次周一的七八节课,班主任利用的班余时间第一节,我压了点堂,多占几分钟,我怕第二节有学生迟到以我压堂为借口,第二节课我特意晚上课好长时间。就这样上课一段时间王谦才回到教室。也巧正这时一班韩总在教室外喊一声王谦,这时王谦转身跑出去,两人说了半天才回教室,不打任何招呼,就径直往座位上走,这时我说王谦等一等。他很快接着说,你不都听到是韩总喊我吗?我说王谦哪,你回座位上想一想,就今天这个件事,你认为老师不对,你不用找我谈,若是你认为老师没错,你有点不对,有时间就找我谈一谈,随后我就让他回到座位上去了。到下课时,我刚说完下课,他急冲冲跑到讲桌前,老师我错了,我说知道错了就好,不要再说了,就算没发生今天这件事。此后他不仅改掉了小散慢的毛病,还特别关心班级。到筹备新年晚会时,他对我说,老师,今年农村粮食紧张,你别让农村同学带苞米了,新年晚会儿的爆米花,我来安排,就这样,他成长为一个很好的学生。他知道我家在农村,常常一到星期六就问我回家不,我几次回家都骑他给我找的自行车。</p><p> 我班还有个同学叫董桂珍,是共青团员,还是班级的团支部书记,是贫农子女,初三的原班主任和同学都说她生活非常困难,为了知道具体情况,我特请一班班主任李春枝老师和我借的自行车到她家做了家庭访问。进屋一看,四个体弱多病的老人,还有他弟弟妹妹,不能说苦不堪言,但生活是相当困难,所以给她评了最高一等助学金,每月十元补助,使她能够维持读书。可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幸的事就来了。一天他没来上学,我问班级同学谁知道董桂珍有什么情况?她同桌崔晓光说董桂珍在她一个远房亲戚家,听说是得病了,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我到她的那个亲友家一看,这学生得的是肺结核,怎么治呀?她家没有一点钱,我就找校团委干事,原同班同学齐宝金,它非常了解这名同学,说不能眼看她病着不管那,我找找县团委看看,县团委表示同情没有这笔经费,接着他和我去找教育科,这时原克山一中的党支部书记王奇是教育科的副科长,跟王奇科长谈了董桂珍情况,他当即表态科里先拿100元治病,科里赵治东把百元支票写好后,对王奇说,全县学生都是县教育科的学生,可给学生治病,这可是首例,要以后再有学生有病,找科里怎么办?王奇思考片刻语气坚定的说这学生我知道是真正的贫下中农子女,不能眼看就这么病着,钱拿去吧。我拿了支票,帮她住了院,很快恢复了健康。</p><p> 一系列的关爱学生的小事串联起来,在学生的心中就形成了老师对学生成长的关心爱护,师生间就形成了尊师爱生的良好氛围,这样老师的话语,学生才听得进去,你的教育才会起作用,班级管理才有了基础。对学生真正的爱是思想引领,这是根本的根本,关心别人,为公的思想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是后天的教育。所以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一定要做好,这是解决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大问题,尽管这问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完成的,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解决好的。但是班主任这个位置上,你就要把你的责任承担好,把你这班岗站好,怎么能做好?我的理解是“毛毛雨”,是润物细无声的“灌输”,而正确的“灌输”又不能离开思想政治教育而不要形式,没有形式,又怎么能有内容呢?所以班级一般管理的问题解决后,我就把工作重心认真放在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上,学雷锋时,班级团支部组织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主题班会会议,由团支部书记主持,会议开始是悬挂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学习雷锋同志的题辞,接着是班级全体同学集体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诗词朗诵,最后是团支部邀请我这个班主任讲一讲会后学习雷锋的要求与希望。班会开的隆重生动活泼,同学们群情激昂,思想上收获很大,会后学雷锋蔚然成风,而全班同学的这次集体朗诵代表学校参加了文教卫生系统在萌芽学校组织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诗词朗诵大会。再有六三年五四青年节前,纯粹是班级同学自己组织排练的小话剧《铲牌坊》,这件事我干脆一点都不知道,直到一天班长于宝山到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我们排了个小话剧,我也没等班长把话说完,我就说,排剧别找我,你找语文老师高连环去,于宝山笑了,不是排练,是学校组织彩排,这次彩排县委宣传部部长,校党支部书记姜书记,党支部具体事务负责人李老师,校教导主任黄河源老师都参加,这你还不参加呀?好,我去!</p><p> 这个话剧排得相当成功,又代表学校参加了县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评为优秀节目。学生就在这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中自己组织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经受锻炼得到提高,思想成长。</p><p> 这班学生不错,后来有当老师的,有当医生的,也有当乡长,县长的……无论做什么都兢兢业业有作为,敢担当,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人民勤勤恳恳的干事。当老师的就是要教书育人,立德为本,这是我在克山一中四年工作的最大收获,不是在本本中学到的,是学习班主任、教研组长刘棠逊老师的教育实践和自己班主任工作实际的心得体会。老师要是偏离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教育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利已主义者,就不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