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北运河

会跑的羊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9月7日,同学相约再次徒步北运河。(第一次徒步北运河是十年前的事了)早7点在塔南公园的盛京碑林牌坊下集合。参加人员:王敏、白春芳、冷丽芬、刘苏萍、谭家敏、陈大鹏、王尚杰。(张健在北塔加入)</b></p><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加徒步同学准时到齐,含喧片刻,在牌坊下拍照留影,塔南公园为起点,沿河边步行路出发。</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段:塔南公园—怒江街</b></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沈阳目前有一条运行完好,建设美丽的环城百里的运河水系,它是由穿越城区的新开河(北运河)、南运河、卫工河三条人工河及沿河两岸绿化带及众多的景观公园和历史遗迹所构成的,全长近50公里。其中,资格最老的就是我们家附近的新开河(北运河)了,它都有100多岁的历史了。 </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出发的起始点《塔南公园》是北运河带状公园中最有历史遗迹故事的地方之一,历史上“盛京八景”中的“塔湾夕照”,就在北运河旁。我们都是从幼儿时期就在塔湾地区一带生活,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经历了大半生,也目睹了这运河50多年的变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过去塔湾地区是地广人稀,大片农田,干打垒平房,河道有一小二大,三条,我们叫它是一道沟、二道沟、三道沟,水质是又黑又臭,历史古迹舍利塔杂草丛生,破烂不堪。现如今塔湾地区人气旺盛,高楼林立,绿树成茵,河水清澈,舍利塔已成供奉神地。特别是在2015年政府又出资修建了塔湾碑林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园的整体设计匠心独具,集古塔、古寺、碑林、湿地为一体。深得市民的喜爱。</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沈阳城市发展建设,百年新开河经过综合治理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渐形成目前环绕沈阳北部地区的银色飘带——北运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近二十年,随着沈阳人居环境的逐步提升和环境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老的新开河沿岸已建成北运河带状公园;丁香湖、塔南公园、舍利塔滩地公园、塔湾园、怒江园、怒江公园、长江园、劳模林、省直团工委义务劳动基地、新乐园、北陵公园、将军园、博雅公园、宁山公园、北塔公园、铁路景观带、枫露公园、秋实园、冬青园、沈海园、得胜公园、夏翠园、春华园、华海园、辽河园、共青园、吉祥园、新光公园、黎明公园、和睦公园、东宁园等等。</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近两年政府更是加大投资,将两岸绿道也重新翻修,所以我们这次徒步与十年前徒步两岸风景和绿道大不相同了,处处都是养眼的景色,步步都有新的发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拍照这地方是塔南公园快到西江街段,过去脏、乱、臭,现在是修擅一新,坐在石凳上拍照留美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开河的源头东起东陵水闸,流经沈阳的东陵、沈河、大东、皇姑、于洪等区,全长27.7公里,西至丁香湖(改造前到767仓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皇姑区、于洪区周边运河环境了,它们的变迁伴随着我们的多半生。</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沿北运河从西向东行走,全国的河道流域都实行河长负责制,沈阳也不例外,以南北主要街道为分隔段,第一段是从塔南公园走到西江街。归皇姑区管辖,到了怒江街就归于洪区管辖了。在怒江街旁修建的有怒江公园、地铁9号线,在这里因是水源重地,所以沿河两岸大部分都是垂柳碧水,以绿地河滩为主。</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段:怒江街—长江街段</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段在辽宁大学的后身,归于洪区管辖。这里也在水源地附近,还建有省级住宅小区,所以很早就修建的非常干净漂亮,绿化到位,有一较大的休闲娱乐场地和怒江绿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在改造北运河时省里所有的知名劳模都在这里义务劳动,献计献策,发挥余热。政府专门为他们立了碑《劳模林》,省直团工委将这里划为义务劳动基地。</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路走,一路瞧,看着河边的垂钓者感慨:现在的新开河流水潺潺,沿河两岸高楼林立,柳绿花香,水质逐渐变好,已从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人人喜爱的休闲愉乐,垂钓悉耍的地方了。</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三段:长江街—黄河大街</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段归于洪区管辖。因新乐遗址在这附近,所以在长江街旁修建新乐园,序述7000年历史的轨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乐园主要是通过仿制实物模形来介绍新时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的内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按年代主要分三部分构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上层文化:新乐上层文化距今约有3000—4000年历史,是下辽河流域东部最早被识别的青铜时代考古与文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中层文化: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为偏堡子类型文化,年代为新石器晚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下层文化:距今约7200年,主要以半地穴式建筑居住址和“之”字纹陶器、细石器等新石器时代,是新乐文化的典型代表。</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这条人工运河是单一灌溉着大片农田。今天,北运河集农田灌溉、城市补水、防洪排涝、园林绿带等功能为一体,并把碧水、绿地、园景、古迹、娱乐场所都连成一线,形成了沈城北部美丽的带状公园。我们在享受北运河的美景同时,也了解历史的发展历程。</span></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第四段:黄河大街—泰山路段</b></p><p><br></p><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段归皇姑区管辖。这里因在北陵公园的西侧区域,听陈大鹏的建议,我们从左侧行走,沿着美丽复古的公园外墙,拍照乐呵。</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四段我们一直由西向东行走,黄河大街到泰山路段就向南走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泰山路桥头时就是博雅公园、南风剧场,和北陵公园正门了。</span></p> <p><br></p><p> <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五段:泰山路—北陵大街</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段归皇姑区管辖。运河是在居民区穿过的,正在修建体育设施,两边是老式居民楼,景观一般般。</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第六段:北陵大街—崇山路</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段归皇姑区管辖。北陵大街是沈阳的主要南北主要交通干道,是沈阳的名片,一直都修建的非常好。北运河就紧临北陵公园和省政府,省军区。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增色不少,沿河还修建了将军公园,醒目的五个大福字镶嵌在公园入口处,像征着《五福临门》我们也勇跃拍照,福气满满。</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叫《将军公园》地方,40年代末东北局选址在北陵公园南门附近,近临有新开河,当时是著名的排水沟式的灌溉河,50年代在东北局南河岸修花园,供东北局领导以及工人百姓游玩。1994年——1995年新开河(北运河)升级改造后,老东北局领导、部队离休将领以及家属每天在此晨练散步,老百姓也随俗的叫将军园。1996年新开河正式改名叫北运河,在北运河全部改造治理完毕后,此处便称之为《将军公园》了。</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游走北运河可以知道很多历史的印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史料记载:(1911年)春天,奉天水利局专门从山东、河北等地招募大量农民建设新开河。可以说,这些闯关东者成为新开河工程的主力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14年5月,近代沈阳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新开河灌渠竣工。许多挖河者看到沿河两岸水美地沃,便在此安家落户。到了1928年,新开河两岸水稻良田已发展到5万亩。</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开河建成后,沿河两岸由人迹罕至的荒地变得热闹起来,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了北运河两岸的优美环境和发展潜力,纷纷在此建校、设厂。</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3年,东北大学开辟的北校区便选在了北陵公园附近的新开河畔。同年4月16日,奉天省长公署给沈阳县下令购买北陵以西土地约500亩,作为东北大学理、工、农三科新校址(即现在省政府院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4年,“沈阳民族工业奠基人”张志良在新开河左岸八王寺旁创办啤酒汽水公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8年张学良在北运河右岸建成北陵别墅。这里成为张学良新的活动中心,同时也是当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居住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开河两岸的快速发展,也让日本侵略者虎视眈眈,打起了新开河的主意。日本浪人榊榞正雄巧取豪夺,霸占了今天五一商店、辽宁中医等处的大片土地,非法办起榊榞农场,遭到沈城民众与奉天当局的强烈反对。</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中国成立后,对这条运河从50年代就开始规划到90年代逐步完善,使北运河成为市民喜爱、功能齐全的美丽河。百年运河给老百姓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和希望。</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将军公园》在运河早期修建中就获得优待,众多景观中应是最好的了,河边独有仿玉石护栏,大石小石一路铺满,连排小亭假山相伴,还有柳绿花香星星点缀,真是休闲好地方。我们走到这里也不能错过享受的机会,沿小亭拾阶而上,依廊就坐,听着小曲,小歇吃点,补充能量。</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七段:崇山路—宁山路</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休息好,继续向南穿过二环高架桥,来到宁山路。这段是在皇姑区的边缘行走,景色一般,在宁山路左转顺便去北塔公园旁的护国法轮寺瞧瞧。</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北塔:清朝年间在盛京城外四周建有东南西北四座塔,围绕塔建有寺庙,处于北部这座塔皇帝赐名为护国法轮寺,为藏传佛教喇嘛塔。在历史上北塔的佛事较多,香火旺盛,常修常新,香客不断,是四座塔里保存最好、最完整的。</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健从单位赶来在北塔与我们会合,我们8人参观完北塔,从北塔护国法轮寺出来我们又返回运河步道,专门走桥下边,看异样风景。</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第八段:走铁路景观带</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景色特别,沈吉线、京哈线、哈大高铁,众多的连排铁路线。在桥下顺着桥墩间隙透着光亮向远处看(可惜是阴天),桥上生长的爬藤倒垂,少见景色,亮眼养眼。大伙一起互照,各种POS,不分彼此,不亦乐呼。</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九段:铁路景观带—枫露园</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沿河慢步继续前行,过了桥就是大东区地盘,一直到小北关街,河道的管理还是归皇姑区。来到沈阳大学旁的都市绿洲,十年前的徒步就是在都市绿洲吃大餐后结束的。今天我们打算走到东塔园结束,大家走到这也开始内心矛盾了,因为这时候快11点了,走到终点还要2小时以上。先走着瞧吧。因为我们中午吃大餐地点好像就不远了。</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沿都市绿洲前的河道向东行进,穿过联合路,陈大鹏向大家推荐了枫露园,我们从河的左边走到河右侧,见到很大一片欧式风格的广场,不算粗壮的圆拱门,掷铁饼者的雕塑,人物塑像,乐台,盆景、草坪,风格简约大气,园中有自娱自乐的,休闲运动的,很不错的地方。</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尚杰为这次和大家一起徒步,特意请假来参与,王敏怕他受累影响授课,为他刷码一辆自行车。</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枫露园里的草坪美美哒,尽管地上有点湿,我们也卧倒了。</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十段:枫露园—勺园饭店</b></p><p><br></p><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离开枫露园,快中午了,我们沿着临河路边走边找吃饭的地方,走了一段,见到东北大马路后,我们决定离开河边,左转,向北。大家走了四个多小时了,也饿了,想吃了饭再接着走。</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见了吉祥市场,久闻大名,就是路过没亲临,这次偶遇路过瞧瞧,还挺有特色,最近经过改造吉祥商业步行街已焕然一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条商业街,南起东北大马路,北至联合路,全长约530米,漂亮的卡通复古的汽车商亭已沿街摆满,非常漂亮。本想去吃点啥,可一看都是年轻人的快餐。不在这吃,我们决定继续找我们想吃的大餐店—勺园。</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名的辽菜馆—勺园饭店在快走到东北大马路和崇山路立交桥南和10号线地铁站时,终于见到了。疫情期间我们也吃一次亲民价的名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锅包肉、焦溜丸子、独圆、五彩拉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响应习主席号召,不浪费粮食,8个人点10个菜,没吃完,打包带走。</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过了、吃得了、聊够了、大家也累了,下午3点,大家决定结束徒步,不去东塔公园了留下次再走,就近做地铁10号线回家。</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大家徒步的成绩基本都占居了动动封面,3万多步,15公里以上。下了地铁也没坐公交车,2–3公里的距离都是徒步走回家的。</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这次徒步没有参加的同学及南方的同学时刻关注我们的行动和大家的身体状况,不断的在群里互动着。文学在群里说:同学们早上好。祝北运河之旅,玩的开心,走出沈马精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大家的关注和鼓励,指导和提示,我们8位参徒的同学十分感谢,万分感怀。希望在有生之年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希望我们健康快乐,共渡身体力行的美好时光。</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疫情期间,半年多,我们都听党的话,不乱说,不乱走,宅家为党做贡献。今天徒步北运河,放松心情,解放双脚,两岸的风景让我们愉悦,运河的变化让我们惊叹。大鹏写了6集连播《北运河纪行》述说自己的心境。</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陈大鹏写的徒步日记</b><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运河纪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帮同学数日前就商定,今天要沿着沈阳北运河来一次远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运河是后来起的名字,我们小时候都叫它“二道沟”。五十多年前我们在84中念书的时候,每天上下学无数次经过,留下了太多的少年记忆。我们同学,从小基本都生活在北运河流域、塔湾段。想不到,如今白头同学还一起旧地重游,花甲之年,能得此乐,夫复何求 ? 颇有点“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感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七点之前,大家陆续到达,无一迟到。共七人:&nbsp;</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敏、白春芳、冷丽芬、刘苏萍、谭家敏、王尚杰、陈大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柳海洋同学因家中上老下小分身乏术,遗憾告缺。但王尚杰同学百忙之中偷闲参加,给了大家一个意外惊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盛京碑林”高大的汉白玉牌楼下,请一个正在扫地的清洁工拍了张全体合影,七点准时开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未完待续)</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运河纪行》之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运河是什么来历 ? 在此居住了一辈子也没人能说得清楚。为此,前些年《沈阳日报》曾经专门做过调查、考证。找到了答案,说清朝中页(还是后期?),盛京官府从关内招募数千民工,开掘了北运河。作为灌渠,一二百年以来,北运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千亩两良田,养育了一方水土。我们上学时还有大片的稻田地,直到约二十年前才彻底消失在都市的繁华里——当年的稻田地已经变成了车水马龙的“西江街”,还建起了了地铁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运河竣工后,官府把不愿意回关里的民工就地安置在舍利塔下,从此世代繁衍生息。原来,塔下和太平庄的居民都是清朝关内民工的后代。怪不得他们那么凶恶霸道,害得我们当年上学总是提心吊胆,敢情仗着北运河是他们的祖先开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年,在距塔湾桥以东约两公里处有一个六孔水闸,北运河在此分为两岔,变成了两条河,相距百于米各自向西而去。我想,当年之所以叫“二道沟”可能原因就在于此。后来,政府把南边那道河填平,仅留塔根底下这条,“二道沟”变成了“一道沟”,并正式定名“北运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塔湾早已今非昔比。当年西风残照下,孤零零破败兀立的古塔也焕发出了新生命的光彩。塔跟底下拥挤、低矮、破旧的民居不见了踪影。沈阳市政府围绕舍利塔大做文章,斥资数亿,兴建了一系列寺庙建筑,搜集了大量古代石碑打造的“盛京碑林”成了沈阳的新名片之一,让沈阳这个历史名城,平添了几分文化底蕴。同时也成了市民的休闲、运动、娱乐的的好去处,所以“盛京碑林”又叫“塔南公园”。漫步在宽敞、平整、簇新的“塔南公园”,,耳畔洋溢着广场舞音乐、游人的欢声笑语。沧海桑田,恍如隔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还没等从梦幻中回过神来,炮司小门已然到了。</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运河纪行》之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说到炮司,当年可是军事重地,戒备森严,就连这个小门都有解放军战士整天持枪把守。而这个小门是塔上几个大院的孩子到84中上学的必经之地。好在炮司顾念军民鱼水情,特地准许我们其他几个院的孩子每年到炮司管理处办一张《出入证》,这样我们就可以自由进出了——书包里放着这样一张《出入证》内心优越感油然而生——寻常人等不得入内——我可以——只要给哨兵看一眼我的《出入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除了优越感,还有安全感—— 一进了小门,塔下那帮小流氓就奈何不得我们了——有解放军战士拿枪把守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学时,出炮司小门向南不远,再过一个桥,就到了“大粪场”。冬天时候我总能看见,一个在偌大的“大粪场”独自一人干活的老头,约六十左右岁,衣衫褴褛,但相貌堂堂,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米八的身高,红脸膛,丹凤眼,卧蚕眉,悬胆鼻,一副棉手闷子,用一根细绳挎在后脖梗上,经常冻得鼻涏啦擦。老头有时停下活计,拄着铁锹,目光茫然而空洞。感觉这个老头好像就住在大粪场旁边的土屋里,专门负责大粪场的活。我一直纳闷,他寒呛的衣着和出众的相貌何以反差如此之大? 而且这个都这个年纪了,还担负着这种繁重的劳动,感觉挺可怜的。后来听人说,这个老头是解放前太平庄的地主——原来如此。无意之中,接受了一堂活生生的阶级教育课——地主解放前剥削穷人,现在就应该被这样对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大粪场”早已变成了人口稠密的繁华小区。估计这的居民不会知道自己小区的前世今生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哎,不对呀,不是说北运河吗,怎么说起“大粪场”来了? 题跑的也太远了。得,下回还赶紧书归正传吧。(待续)</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运河纪行》之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炮司小门到水闸之间的这段北运河,是我们小时候最熟悉的了,我们经常在这一段“野浴”,我记得海洋就是在这一段北运河里学会的游泳(我则稍晚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河的北侧炮司墙里的高坡依然苍翠,河两岸则种植了垂柳等树木,绿草如茵,精心铺设的小路蜿蜒其间,造型各异的亭廊错落有致。当年砂土裸露、坑坑洼洼的荒瘠野地,变身为美丽妖娆的带状公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运河水和半个世纪前一样,兀自静静流淌,不舍昼夜。河边的同学少年却倏忽间成了白发翁媪——河水流走了岁月,流走了青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红楼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水闸到了,准确地说是水闸“遗址”到了。水闸是我们当年到84上学的另一条路线,这条路线经过北运河时没有桥,只能从水闸顶上过去。水闸有一人多高,两端垂直壁立,没有梯子,只能徒手攀爬。那时身手矫健,小菜一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后来稻田地被平掉了,上面修了“西江街”,又建了地铁站。就在水闸往西十多米的地方跨河建了一座“西江桥”,水闸则被拆的连“骨头渣子”都没剩。拆水闸和建“西江桥”我都到过现场,所以清晰记得水闸的具体位置,可惜那时没有智能手机,没能留下图像。不过这回王敏拍下来水闸残存的一点痕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站在水闸原址,看着“西江街”上川流往来的车辆,眼前幻化出一大片绿意盈盈的稻田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3707小门”。我竟然一时怎么也不敢相信,当年的稻田地和现在的西江街是同一个地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阵秋风拂过,脑海中突然冒出了毛主席的诗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待续)</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运河纪行》之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过了水闸再往东这一段,我们小时候来的就比较少了。过了怒江街,就完全超出我们当年的活动范围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今天我们一行人过怒江街一路向东,来到长江街一带的"新乐遗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世纪七十年代,沈阳"新乐电工厂"(119)兴建职工家属宿舍,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史前人类遗址,因此被命名为"新乐遗址"。经专家考证,这是生活在12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也是最早生活在沈阳地区的人类。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其中有一个不到十厘米的、在一个小木棍雕刻的形状类似鸟的原始人工艺品,被命名为"太阳鸟"。&nbsp;</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慕绥新当政时,把"太阳鸟"定为沈阳市的"市标",大加宣传,并在市政府广场的中心位置树立了一个二十米高金色的巨大"太阳鸟"雕塑。但不知为什么,"太阳鸟"始终没能推广开来,很多沈阳人都不知道沈阳还有这么个"市标"。前几年市府广场改造,"太阳鸟"雕塑被撤走,从此销声匿迹,不了了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令人稍微有点遗憾的还有,虽然"新乐遗址"出土了那么多原始人的遗物和遗迹,却没有发现一块人类骨骼化石。我猜想,是不是沈阳地区的气候和土壤不利于骨骼变成化石,一切都腐烂成泥土了,或者是一万年对于化石的生成时间上还远远不够用?尽管对我们来说一万年已经太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顺便说一句,咱们外行人如何区分所谓"新石器"和"旧石器"呢?一个最简单但标志就是:"旧石器"是打砸出来的;"新石器"是磨制出来的。。磨制的石器肯定比打砸的石器要精确、光滑的得多,当然也就好用得多,生产力得以大大提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人类经历了漫长的一百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直到一万多年前才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迎来了文明的曙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换句话说,人类用了一百万年,才从打砸石器学会了磨制石器——这回知道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多艰难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告别了祖先,继续前进(牙鸡给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待续)</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运河纪行》之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过了长江街,走一小段,就到了黄河大街——在叙述我们的行进路线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哪地方有点别扭,现在终于找到原因了:一般正常的行进都是沿着路走,跨过的是一道道河;而我们今天是沿着河走,跨过的是一条条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黄河大街是纵贯沈阳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之一。1971年我们84中和沈阳其他学校的万余名学生一起,曾在这条街上欢迎过西哈努克亲王和美丽的莫尼克公主。当时我们在道边站成四排,我是最后一排。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迎来了国宾车队,结果前三排的欢迎花束一齐高举挥舞,把我们挡了个严严实实,什么都没看着。事后听第一排的同学说,西哈努克亲王站在敞篷轿车上接受欢迎。不过,车开得飞快,风驰电掣就过去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跨过黄河大街,沿着友谊宾馆和北陵公园的外墙前行,两岸景色美不胜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时北运河南拐,穿过泰山路,复又东转,跨过北陵大街,进入省政府对岸的河边公园。我看到一块石头上刻着"将军园"三个字。这个"将军"应该指的是张学良。因为河对岸的辽宁省政府的大院,最早是张学良创办的东北大学。当时少帅重金请了许多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前来执教。其中包括建筑学界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后来因为林徽因的肺病受不了东北的严寒,只待了一年,就不得不遗憾地返回北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徽因在解放初期、以五十出头的年纪死于肺结核——民国一代女神就此香消玉殒,不知令多少男士扼腕神伤。</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将军园"没美得没法形容。假山上一条长廊随山势起伏跌宕,廊内有两伙唱京剧戏的老人,怡然陶醉之中,透着一丝悲凉和无奈——京剧和他们一样——老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今,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日益衰微已是不争的事实。曾几何时,京剧火得一塌糊涂。梅、荀、程、尚,"四大名旦"的声望,远非八十年代香港"四大天王"能望其项背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想那民国时期,无论平民百姓还是有点身份地位的人,能唱上两口、扮上两出的比比皆是。这叫"票友",上海滩的青帮大佬杜月笙,就是著名的京剧票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票友"水平之高,常常令人目瞠目,有的甚至不输专业演员。更有甚者,有的"票友"因痴迷京剧不能自拔,干脆放弃自己半生的职业和事业,投身梨园,专职唱戏,这叫"下海",甚至领一时风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世纪八十年代,"下海"这个消失多年的词,又被重新发掘出来。不过,这回是被用来形容放弃工作而专门经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将军园"的长廊内稍事休息之后我们又继续前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听着身后渐行渐远如丝如缕的唱腔,仿佛"国粹"落日的余晖正逐渐暗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待续)</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陈大鹏洋洋洒洒的写下了6集连续剧《北运河纪行》发在群里,大家看的是拍手称好并写文赞颂。</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谭家敏说:@王平 哈哈,大鹏写这个《北运河纪行》酷似编剧们写电视剧的手法,不过编剧们是为了拿稿费,所以愿意把剧情写的长一点。而大鹏写这个《纪行》,不仅仅是如实的记录了沈阳几位老同学重走北运河的详细经过,而且还把自己学生时代在二道沟,以及二道沟周边所见所闻的宝贵经历,恰到好处的融入到了《纪行》中,这对我们这些记性不大好或不太知情的同学来说,绝对是一次美好的提点和回忆。看大鹏的《北运河纪行》,绝对是享受一次饕餮大餐!期盼看到下一期的“待续”。[强][强][呲牙][呲牙]</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杨亮亮说:一般好的作品尤其是散文类的,一般好的文坛杂家比如老梁,正文前面都会有一些铺垫,那不叫跑题,那叫形散,目的是意不散,看似东讲一段西讲一段没什么关联,其实都是为一个主题服务的。《北运河记行》已出三篇,尚不见书归正传,概因此理。况且《北运河记行》,不是《北运河行记》(踏着年轻的足迹)。前者旁征博引,以记北运河变迁为意,后者则不同,以重走北运河,踏着年轻的足迹为神。所以,前者跑题越多,我们越期待,后者,对北运河之外在的细节描述,记叙越专,我们越期待。期待着,有一日能看到“闲言碎语俺不讲,唱一唱景阳冈上武二郎”-----北运河正传。总之,《北运河记行》也好,《北运河行记》也好,它们都让我们这些当年的学生想起了那段流金岁月,唤醒了我们青春时的梦幻。教师节里重忆北运河。忙里偷闲,闲篇几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副排长说:记得有人评论音乐时曾说过,熟悉的是最美的,老歌都很好听。鸟叔的文字也是最美的,因为叙述的事也是我们熟悉的。娓娓道来文字中跳动着画面,亲切感油然而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柳海洋说:纪行所经过一景一物,都能引出一段历史掌故或引发一番今昔对比的感慨,读来有知识有趣味,期待下篇的精彩[强][强][强]</span></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杨亮亮远在杨州也不甘寂寞,群里发文并作诗一首: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重踏年轻时的路》方落幕,《北运河行记》待续中,《徒步北运河》又面世,可谓缤彩纷呈,赏心悦目,高手不穷。北运河畔长大的我们,对它独有情钟,几十年后,一次结伴重游,整出如此独出机抒,亲切熟悉的文字与影像作品。再三阅之,其景动人,其情感人。身在南方,错过同游,只能远眺,遗憾之至,忙里抽闲也整一篇 临江仙《眺望北运河》附庸风雅,聊表同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鹏对同学们的称赞比较谦虚,写文说到:深深感谢各位同学 !&nbsp;</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不过是一时兴之所至,本来只是想向同学们简单汇报一下我们那天徒步北运河的情况,不想一个没留神就跑题了,结果搂不住了,竟致连篇累牍、自说自话。蒙各位同学不嫌聒噪,给予鼓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这里说的所谓一些有关的历史,仅凭记忆,并未查百度等核实,肯定有很多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用易中天的话说就是“硬伤”),但愿千万别误导同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次感谢同学们的鼓励和不弃。祝愿我们同学的情谊俞老弥坚,共渡美好人生🙏&nbsp;</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喜欢徒步旅行,我们喜欢旅行获取知识,我们喜欢在旅行谈天说地,我们喜欢山川河流,我们喜欢美景美食,我们更喜欢在有生之年相伴相随,去我们想去的地方!目前最容易实现的就是:一,继续北运河的后半段,二、徒步南运河,三、浑河。大家准备好了吗(大家不要紧张,我们只是徒步某一段)?等群主的号令!</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