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按:1970年5月——1972年10月,我参加山西铁路建设兵团,修建京原铁路、古钢专用线。呆过一师一团十二连,二连、十连,驻过繁峙县南河交会村,太原市古交工矿区河口村、高陞村山沟、屯村、古交镇。我用相机留下了我们生活和劳动的身影,并写了十二篇、一万余字的摄影笔记,现特晒出以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摄影小结 1971.7.13</p><p class="ql-block">记前天冲胶卷的体会 1972.7.16</p><p class="ql-block">对此卷试验卷的分析 1972.7.17</p><p class="ql-block">关于冲洗第二、三卷的小结 1972.7.25</p><p class="ql-block">对于第二、三卷的分析 1972.7.25</p><p class="ql-block">对冲洗第四卷的简析 1972.8.11</p><p class="ql-block">对第四卷的简析 1972.8.11</p><p class="ql-block">对冲洗第五卷的简析 1972.8.17</p><p class="ql-block">对冲洗第六卷要点摘记 1972.9.2</p><p class="ql-block">对此卷简析 1972.9.2</p><p class="ql-block">对冲洗第七卷的经验纪要 1972.9.2</p><p class="ql-block">对此卷简析 1972.9.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小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1.7.1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号回来,走之前,照了三四卷,这是在高陞。这以前,在古交装沙子时又在河边照了两三卷。这就是在古交——转场以来所照的全部照片。</p><p class="ql-block"> 通观现有全部铁建照片,颇有亲切之感。印象很深,原因有二:其一,这些照片均为参加工作之照,较之原先那些照片,意义极深。其二,如北线,战斗岁月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又很快离去,所以更加亲切。我们的工作就是如此,流动很大,又是走上社会、走上工作第一步。主要原因在于一。虽则在北线没有施工等其他方面之照,但由于都是铁建之环境、服装,因此也很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在古交这一段,拍了一些施工等其他方面照片,这就更有意义了,方向就应该如此。要强调学习、施工的摄影,在今后应注意这一点。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艺术上的高要求。不论是施工、学习也罢,还是驻地风光也罢,不要求数量,迫切要求质量。比如讲学习和施工,既要注意有纪念意义的新闻镜头,又要求艺术上的特写镜头。在风景上也是如此,既要有能全面反映驻地风貌的镜头,又要有特写镜头。总而言之,少而精,克服过去那种不注意效果的乱照,从数量、质量的少慢差费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耐心,要认真观察,积累材料,细心拍摄,认真总结经验。</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是新闻记者,所以不需要大批照片,只需要“少而精”,有那么几张真实地、极好地反映了我们战斗生活的照片就可以了。我们不是职业性的摄影工作者,所以在许多方面没有条件去大批的、经常的搞这些东西。这在今后也应引起注意,从这个基础上进行我们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野外摄影,特别是高地摄影,经验不足。在北线就感觉到,曝光时间很不好掌握。比如在平型关,几乎全照黑了,没有想到那么亮。后在南河交会照的还可以。在龙山那儿,下午四五点,光看起来挺强,结果又淡了,也可能进入秋季。但在古交河边,也是四五点,照相馆的用f11,1/100,结果效果正好,大约是夏季。后来参考他这个时间,基本上都正好。可见这些很不好掌握。</p><p class="ql-block"> 野外摄影要再经过多次实践摸索才行,要及时分析所摄照片的曝光系数。</p><p class="ql-block"> 不善于在各种不同时间、光线、角度上掌握正确系数。如在水中,一样有晴有阴,有顺有逆,水有亮有暗,这些都未能仔细注意掌握。又如阴天,有远有近,有亮有暗,不能掌握。阴晴交替中不能随机应变。另外,对焦距不认真,原以为有景深范围,有清晰范围,问题不大,结果认真与不认真对焦距所照出来的照片就是不一样。在古交摄后,与照相馆所照比较,前者人的眼与轮廓就模糊,而后者则极为清楚。这回高陞所摄就大有好转。劳动场面要注意两点:①角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考虑从较高的位置可以照的场面大些、全些。②要注意画面的安排,防止劳动常有的杂乱画面。至于特写,就可以考虑各种角度了,这靠平时多观察了。</p><p class="ql-block"> 总结上述经验有个体会:摄影必须勤和快。多跑几个地方,即便选中一处,也要多换几个角度反复推敲,特别是同一景,由于气候、时间不同而又有很大差异。若能抓住时机,则可拍出很理想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最主要的是要不断总结经验,要恢复记录每张曝光时间的办法,进行认真分析。否则,尽管有了好的构图,结果却因曝光技术而毁。</p><p class="ql-block">(注:此文也据前本所誊写)</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前天冲胶卷的体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7.16</p><p><br></p><p>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冲的第一卷胶卷。但是在繁峙时,就已经冲大量胶卷了。在当时冲胶卷,是由于在那里没有地方冲胶卷,又不宜长期保管,只有由自己来处理。由于自己没有跟别人学习过正规冲洗方法,在繁峙条件又不好,所以遇到许多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写在下面:</p><p> 1.在繁峙冲时,对水温并没有十分注意,以至于有些胶卷冲出后,对于有的底片较黑、较薄,弄不清是由于冲洗过度还是由于拍摄过度。当时的情况是,有的黑了,有的薄了,还有不少是正好的。</p><p> 2.冲洗不净。对于胶卷在显影中到定影中要洗干净,这一点不太严格注意,在定影后要洗干净,这点也不注意。中间洗时时间太短。尤其后面洗时,往往由于第二天还要出工,时间不宜太晚,又是用的一盆水,结果只将胶卷在盆中一泡,第二天早上再晾干,这样并未洗净,有的底片到现在已经变色。这样还坏底片,浸泡时间过长对药膜坚性有损。由于中间洗坏的情况还并未发现,但应注意。</p><p> 3.要控制定影时间。有时过于着急,往往定影一段,就开灯观察效果,甚至不足时间就清洗了。 </p><p> 以上是对以前冲胶卷的回顾了。</p><p> 这一次冲胶卷,是相隔不短的一段时间了。虽然有以前冲胶卷的实践经验,但这一次顾虑很多,①胶卷过期一年。②由于许多古交摄影的失败,担心拍摄曝光不正确。③机子未曾用过。等等。因此,怕自己冲不好,到时候弄不清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本计划由照相馆冲,但据说师傅不在;又打算在文化馆冲,顺便可以学习一下,但没有说成。最后,还只有自己来冲。</p><p> 看了一下D—76显影粉(适用于软片显影)说明,上讲罐中显影:水温18C°时,要20分钟,盘中显影:水温18C°时,要16分钟。但在胶卷说明中说:水温在20C°时,要8~12分钟。由此看出,水温究竟多少度是主要关键,相差两度时间就要差8~4分钟。虽然在冲洗中时间相当缓慢,但这些时间已足以使底片发生大变化了。借了一下午温度计都没有,最后只有采取不断观察的方法。</p><p> 问了一些人,都估计目前在室内存放过一段时间的水,一般是20C°或更多,刚由井里打出来的水,估计是18C°, 于是在冲洗时就以20C°为准,时间为8~12分钟。在冲洗开始时,按照他们的说法,先将胶卷在清水中洗净,再开始显影。用吃饭用碗冲洗是还要见空气的,所以估计是按盘中显影,冲洗到8分钟,由一个人将手电(电池还较亮)包上4层浅蓝塑料布(代替绿灯),开亮后,观察底片,发现底片黑框均已显示,有的深些,有的浅些,有的还可看到里面黑白的不同。(在灯光强度上再说一下,文化馆的人说,用手电包上2层红布也可以,但试了一下比较亮,再说又有蓝塑料布,实际上也是浅绿的,就没有用上述方法,记在此处,以供参考。)因为记得在繁峙看时,根本看不见黑框框中的黑白不同,所以担心浅了,仔细看黑白时,发现不是他人所指教的那样黑白分明、层次清楚,而是比较模糊,所以又显影了大约1分钟,到了11分钟开始清洗。这回洗的比较干净,定影10分钟后亮灯观察,发现很清楚,但当时以为薄了,因为在灯光下看以为较弱,白天就浅了。又放在药中定了约半个多小时,先头开了一会儿灯,就放到水中泡了大约1个小时就凉起来了。</p><p> 以上是冲洗的整个过程。</p><p> 通过白天观察底片,感到这次冲洗是比较成功的。首先感到胶卷只要保存的好,过期一年问题是不大的。此胶卷又是保定处理的电影胶卷,0.51元一卷的。机子也没有问题。</p><p> 但考虑水温这个问题,温度计还是十分必要的。不然,水温只差两度,光凭手去感觉不是个办法,要搞一个温度计。</p><p> 还有中途观察问题,再了解一下是否可再使灯光亮一些,比如设备齐全时,绿灯泡是多少度的?若用手电,绿东西用什么去包?包几层?红布是否可以?包几层(根据厚薄、粗细的不同)?多大度数?多少层可供仔细观察而不跑光?因为文化馆的人说,用手电包2层红布只能晃一晃,长了就跑光。</p><p> 另外,如果水温测得后,并符合标准,是否可不用观测?只到时就定影即可?假使曝光无问题,同时将手接触水中的温度算上。当然如果担心曝光不准,或规定时间是有伸缩性的,如8~12分钟,就要中途观察。</p><p> 再则,有一个体会:这次借了一个500毫升的量杯。用量杯量出的水配好的药(尤其是显药),就是清楚,犹如清水,毫不浑浊,而且十分方便,以后可考虑搞一个大量杯。</p><p> 还有,这次药用一次就倒掉了,十分可惜,以后可考虑将几卷一块洗。但也要搞一个棕色紧封口的大瓶子,这个好闹,以保存药水,也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可以办到。</p><p> 还有,由于时间开始太晚,第二天又要早出工,所以在配药和冲卷时还很着急,因此不仅手脚忙乱,而且有些必要的时间和手续就打了折扣了,这在这种客观环境中要引起注意。否则,一张底片不易长期保存。长此以往,养成这种习惯,更是不好。</p><p> 最后,冲的胶卷好与坏,与一卷胶卷的曝光正确与否关系极大。曝光正确了,时间就好掌握,也好观察,曝光错了,冲洗时即便不断观察,也不易于掌握。因此,首先要从曝光着手。</p><p> 再补记一点:以后冲卷,除了用温度计等外,在观察时可采用上述观察工具和方法,因为通过这次可看出,这种工具和方法还是简易可行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此卷试验卷的分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7.1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月1号回来。借了一个135机子,苏联卓尔基,机子还可以。胶卷是去年9月底过期卷,保定处理电影胶卷,价钱0.51元,21°。 </p><p class="ql-block"> 由于对胶卷能否使用?机子有否毛病?曝光的正确选择?所以此卷只是一卷试验卷,基本上从各种情况下拍了。下面就对此卷的效果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 此卷一共照了33张,本来可以照36张,因此种照相机无法节约胶卷,但只要弄好了,还可照两张。</p><p class="ql-block"> 拍摄内容:1~10张,全是游泳的;11~16张,是在康家梁摄古交全景的;17~21张,也是游泳的;22~24张,也是游泳的;25同22~24一样,是他们拍的;25是在室内乱拍的;26~31张,是在劳动时拍的劳动场面;32~33张,是拍的人像。</p><p class="ql-block"> <u>1~10张</u>,前3张是与施工组的几人在西曲防水坝那儿照的,从曝光上看是比较正确。前2张是采取开大光圈,着重近景清晰的办法,人物太多,此种方法不知适用,并且光圈看来还不够大,用f8差不多,这里用的是f11,1/250,光圈只变了一档。上种方法恐怕只适用于个人特写镜头。其前2张还是逆光照,从底片看,效果还比较理想。第2张是背逆光,人脸部也许暗了一些,洗出来再分析一下,可能这样子背逆光,要使脸部清晰的话,光圈要变两档,但从底片上看景色已经比较深了,若应找其中适度的话,那此片曝光还是正确的。 f11,1/250,这一点可再试验一下。我想这样子背逆光,由于人的脸部完全暗,不适于采用突出人物、不要景深的方法,就采用f16,1/100或f11,1/100。第1张逆光由于是侧逆光,问题不大。</p><p class="ql-block"> 估计一般在河边摄影,目前f16,1/100即可为准。</p><p class="ql-block"> 后4张,在吊桥附近照的,一般。曝光是f11,1/250,正确。前2张可采用突出人物,模糊背景的方法,因为人物很近。但也是光圈还小,应该再开一档甚至两档,要大胆。这一点还可试验,但此类照片要尤其注意人的脸部光线要好。</p><p class="ql-block"> <u>8~10张</u>,是在云遮日时照的。不很阴,无光。光圈定为f8,速度分为1/100、1/ 50,1/25,1/25是后来还担心不足又补照的。但从胶卷看来,似乎都有些过度,大约那时天虽有些暗,但光强度还可以,光圈应定为f11,速度可为1/100或1/50。但也可能当时天阴,不可能照的像晴天那样层次分明,这一点以后也可试验。</p><p class="ql-block"> <u>11~16张</u>,这6张是拍的古交全景,也是为了练习接片。当时是云遮日,时晴时阴,用的f16,1/50,大概是由于天阴的缘故,整个片子发灰,层次没有,并且感光可能有些不足,速度再改为1/25可能好些,也就是正常应定为f8或f5.6。</p><p class="ql-block"> 这和前者气候几乎相同,不知底片为何不一样?只有两种不同,前者时间为中午2点,后者为上午10点,前者是景物不阔,后者是大景。</p><p class="ql-block"> 以上为以后拍全景为参考。</p><p class="ql-block"> 后2片由于地方小了,天有些暗,故用f11,1/50,结果黑了,也许连前面都是曝光过度。</p><p class="ql-block"> 阴天摄影的确不易掌握。</p><p class="ql-block"> <u>17~21张</u>,前2张是逆流而上的,由于水特别浑,反光性能不太强,水纹似乎没有1~10张中的水纹清晰,用的f16,1/100,与1~10张的基本一样。</p><p class="ql-block"> 后3张在岸上照的也可以。</p><p class="ql-block"> <u> 22~24张</u>,也是游泳的,不过是施工组的照的。他们试验了1张,用的f11,1/100,看深浅也可以。一个深些,一个浅些,都还顺眼,看来似乎问题不算大,当然是在一般情况下,不可绝对来讲。可在不同情况下再试试这两种光圈。</p><p class="ql-block"> <u>26~31张</u>,这是试验工地劳动摄影。从曝光上讲,基本上都是成功的。当时天气十分好,阳光充足,有顺光、逆光、侧光,用的是f16,1/100、f11~16,1/100,没用f11,1/100。这些一般都是近景,没有大景、全景,所以可考虑用较大光圈,如f11~16,看来还很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考虑用f11,1/100,像第1张高逆光推平车,就可用f11~16甚至f11。</p><p class="ql-block"> 在工地上,如目前运石渣,景物中常有不少绿色的庄稼。在无庄稼中,人的身体等,也足可用大光圈。还有阴暗反差大时,如在阴凉地、正逆光,更应大胆开大光圈,当然要适度。</p><p class="ql-block"> <u>32~33张</u>,这是2张人物近景像,其中1张是f11~16效果很好,背景是一片庄稼,可见f11~16是可行的,甚至f11。</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主要分析曝光时间。总的来讲,这次曝光掌握还是可以的。从曝光上讲,成功率占百分之七八十。主要失败就在于天阴。曝光问题还应分析总结好,还应继续练习。</p><p class="ql-block"> 对河边的水的顺、逆光要研究,什么情况下拍好要研究。</p><p class="ql-block"> 对此卷构图问题要分析一下:</p><p class="ql-block"> <u>游泳中的构图</u>。此卷游泳的构图基本上是成功的。分几种:在岸边的、水中、游水时三种,这些都说得过去,但略嫌单调,还应使人们动作生动些、丰富些,在水中也是这样。另外,水中游水时的照片,应多照一些,使人多一些。并且要逆流而上,拍出“要走出游泳池,在江河中游泳,有逆流,可以锻炼意志和勇敢。”的意境。要有全景,要有特写。从一些不太好的构图中可以说明,人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远近、大小、位置的样式,左、中、右等都要十分注意。另外,游泳的照片要适当注意水平线。</p><p class="ql-block"> <u>劳动的构图</u>。这卷构图基本可以,景物都比较小。可以照些特写镜头,要在平时多观察一下。另外,要拍些大景。这次试拍,感到有时时机抓得太慢,这与经验少有关。好的大景就要平时多观察一些,根据不同活,抓住天气、动作照,有些景动作倒不快,主要是防止杂乱。</p><p class="ql-block"> 劳动的一定要照多一些,好一些,这是此地主要摄影目的。游泳和风景像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u>风景的构图</u>。这次古交风景倒没有照,只拍了几张古交全景。这是大景,构图一般。当时的目的主要在于拍接片。以后对于大景的拍摄,要注意画面紧凑一些,这就需要多跑跑腿儿,找找地方,既不要拍的太多余,也不要拍的小了。</p><p class="ql-block"> 拍摄风景一是可以与劳动相结合,二是与外连的人在一起拍。</p><p class="ql-block"> 此卷构图问题就是上述三种。还有一些,如学习、连队活动等应考虑进去。</p><p class="ql-block"> <u>距离问题</u>。此卷焦距比以前考虑认真了一些,所以据底片看,人是眉目清楚的。但还有不太认真的地方,对于1米、2米等到底有多长缺乏了解,应了解一下,以后要认真。另外,对于动景焦距,也不认真,以后要认真。认真了,一切就好办了。</p><p class="ql-block"> 另外,此机子有一缺点,就是取景框中可以看到镜头,这就造成取景时的位置偏移,这以后要注意。</p><p class="ql-block"> 行了,此卷分析就到此。</p><p class="ql-block"> 总之,以后再拍后对每卷以至每张都要认真分析。补充一点,以后对摄后的胶卷要注意保护,此卷已划了不少道道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于冲洗第二、三卷的小结</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7.25</p><p><br></p><p> 前几天拍完第二卷后,正赶上24号星期日,约了几个人到西曲找着建群、郭潞,玩了一天,又照了一卷。这两卷也是简易处理电影胶卷(保定),也是过期一年。</p><p> 这次冲洗从文化馆借了一个温度计。配好药后,一量水温22C°,冲完一卷后再量24C°,也就是冲第二卷是在24C°水温中进行的,于是时间掌握仍按20C°时处理(8~12分钟)。</p><p> 第一卷到8分钟时,打开手电(手电比较亮,包了6层塑料布),看到除了整个黑框呈现出来,每个画面中的黑白也是较分明的。此时还怕有些淡,就又放到药中显影到9分20秒(一共),开始清洗定影,清洗是十分干净、认真的。定影一刻钟后,打开白灯观察效果,发现冲洗效果良好:第一,片子干净;第二,因冲洗划片处很少(但还有);第三,效果好(除属曝光不正确外)。</p><p> 第二卷也是到8分钟后开始观察,情况与上卷差不多。有些却很黑,后面片与片之间无界限,于是后面似乎有些淡的,又显了50秒左右,到了9分多,开始清洗定影,观察效果良好。</p><p> 这两卷的冲洗,较上卷略好,上卷冲了11分钟,有些厚,这一次基本可以。按文化馆的人讲,将底片放在白纸上,基本上可以分出黑白。但135片子一般冲的容易厚(按文化馆老王的说法),曝光也是如此。</p><p> 这次配药仍用量杯,但配出来的药比较深,在灯下仔细看了看,大概是水不干净,和盛水用的茶缸不干净。特别是冲完第一卷后,显影药水已发黄了,这与上回不同,估计是水与盛水家具不净的缘故,以后要注意。</p><p> 冲洗那天(23日)月亮很亮,尽管门窗已有所遮盖,但仍露有一些月光,但从胶卷上看没有跑光。这一点倒值得参考。在繁峙也常有此况,问题都不大。应该注意,尽量全黑。</p><p> 这两卷由于吸取了上回经验,因冲洗划破片子药膜的情况不多。以后仍要注意。</p><p> 还有一个经验:由于对水温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冲洗途中采用观察是必要的。以后在水温稳定和合乎标准时用否观察,这个经验还需积累。观察时灯的强弱要稳定,否则不同强弱的灯观察效果就大不相同。这两回用手电强弱稍有差别,基本一样,一个包了4层,一个6层。观察效果还差不多。此点经验仍靠以后不断积累。</p><p> 还有一点,对于主动控制底片的黑白程度要有所实践,要积累一些经验。比如,一卷底片曝光有薄有厚,若遇到此类胶卷,应将薄一些的剪下来,加长显影时间,厚一些的可以定影。这以后要试一试,实践一下。</p><p> 还有一个关于观察灯强弱的问题,在第一卷的冲洗总结中已提到这个问题。冲了这两卷后,认为还有必要再提出。观察灯在现在情况下能否再强些?究竟强到什么程度可以?这个问题比较重要,最大限度的强度最好,估计目前手电包4层、6层都太多了,这是最小的限度。</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于第二、三卷的分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7.25</p><p><br></p><p> 这两卷也是保定处理电影胶卷,21°。</p><p> 上一卷胶卷试验了机子的好坏,胶卷可使用否,曝光的正确选择。这两卷就是正式照了。但从曝光角度来讲,仍需不断总结经验。</p><p> 这两卷的分析,按如下几个情况分析:施工、风景(包括远、近景、阴晴天等不同情况)、其他(主要指别人拍的)。这样分析便于以后拍摄时做参考。</p><p> <u>施工</u>:施工的照片只在第二卷中拍了5张。</p><p> 第1、2张是给张纯正拍的。都是近景,一个是顺光,上午9点半左右, f11,1/100,曝光正确。构图中人的位置有些偏左,应从左边照。第2张,是逆光,按照f5.6,1/100曝的,用的是f3.5,1/500,背景和人都太黑了,应用f8,1/100,等于f5.6,1/300,这是指通光量。不过特写镜头中人物的面部应该光线丰富,有阴有暗,才好采用大光圈,快速度的特写方法。此张构图上讲还可以。</p><p> 后3张是拉平车拍的。第1张是别人给我拍的,用的f8,1/100,上午8点左右。曝光还可以,有些黑,用f11或f11~8差不多。构图不好,人只照了上半身,位置还偏右。对于不会拍照的人,应让他们拍不动片。后2张是拉平车的,也是f8,1/100。这两张构图可以,就是别人照的那张取景坏了。</p><p> 关于施工的这次只照了这5张。在上一次分析劳动摄影时,曾说曝光可以大胆曝,这是指有的在同样情况下,用f11也可以洗说的。这次听文化馆的讲了后,感到在可用f16、可用f11的情况下,不如用f16好一些,f11看来要厚。总的来讲,关于施工的曝光基本都可以。</p><p> 关于构图。连同上一卷的这些施工劳动的照片,基本上还可以,但还不丰富,还有许多的好镜头没有拍上。这些大都是近景,在近景还有许多好镜头,目前设想了一些拉、推平车的镜头。其他方面还要靠平时多注意,收集了。还有远景和大场面的景在目前还没有拍,这也要进行。施工劳动时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只要平时多留心,就可以拍到许多好的照片。至于施工中的逆光和大场面的曝光,还没有经验,除了目前其他方面的积累外,在拍摄时还可以试验。</p><p> 现将目前关于施工劳动的曝光经验小结如下。</p><p> 在天气好,阳光充足的情况下:</p><p> 1.早晨,顺光,近景,f11或f11~8,都是1/100,f8的光圈有些黑。</p><p> 2.上午,顺光,近景,f16,1/100。</p><p> 逆光,近景,f5.6,1/100那张太黑,可考虑用f8,1/100,这可试验一下。</p><p> 逆光,远景,f16,1/100, f11,1/100也许都可以,也许f11,1/100好一些。可以试验一下。</p><p> 关于阴天拍摄,还无经验。阴天施工目前还不易遇到,一般说来也不需要,但可试验一下,以供以后需要。</p><p> <u>风景</u>:这两卷以拍摄风景为主,并且拍摄情况比较复杂,光线不同、地方不同、远近不同,为了便于以后参考,这里按如下几个地方进行分析。 </p><p> 驻地康家梁、古交方向庙、云景、新建营房、吊桥。在康家梁和古交方向庙中又包括古交全景,这一点分别再写到河边、山庙建筑、野外草地、山沟石景。 </p><p> 驻地康家梁:这次在康家梁一共拍了12张,其中有拍古交全景3张,泉洞2张,山路上2张,树下2张。拍古交全景,天气很好,下午14点左右,顺光f16,1/100,我的1张可能是f16,1/250,估计用此较好,可再试验。再说这是远景,不过f16,1/100也可以。构图还可再选。</p><p> 泉洞处拍了5张,2张挑水的。是上午10点左右。第1张逆光用的f11,1/100,看来可以。构图上看,人有些小,位置偏了右,人再大一点和偏左一点就正好。第2张担水上坡,顺光,用的f16,1/100也可以。这是个中景,景物有些模糊,可能机子动了,或曝光不准,洗出来再看。构图基本可以,人物有些小,人头太仰,主要人高,此点以后注意。关于担水,还可再选拍几种镜头。还有1张是正对泉洞的山坡上,侧光,用的f16,1/100,可以,构图也好,但机子动了,此景可再重照一张。还可以到跟前去照泉洞。另外2张是在泉洞的树下照的,用的f11,1/100,曝光正确,构图也好,当时是侧光。树下还有2张,一是吹笛子,二是学习,顺光,但景物是树(上午10点左右),用的1/100,1/100,曝光正确,构图也好。以后可考虑树下的拍摄用此系数。我的那张又动了,以后对于不会拍照的人要告诉其两点,一是构图,二是不动机子。对于学习的拍照还得再照。山路上的2张,比较黑,忘了用的多少光圈、速度。这个景是很漂亮的,当时是下午14点左右,可能f11,1/100比较好,当时也许用多了,这可再拍。</p><p> 这是第一次在康家梁拍照,成绩基本还可以。在康家梁主要是要拍学习、担水(泉洞)、古交全景、其他风景。要多多选样。</p><p> 古交方向庙:在这儿一共拍了10张,因片子未保存好,跑光,只照好了5张。这是星期日下午去的,当时阳光不错,刚刚下过雨,下午6点半左右。太阳即将下山,但地面上的建筑、田里的庄稼层次异常清楚。第1张以背后庄稼为景,顺光,用f8,1/50,有些过度,用11,1/50正好,而且景深也好。第2张,侧逆光,同样f8,1/50,曝光正确,取景深应用f11,1/25。第3张侧光,也是f8,1/50,曝光最标准,取景深应用f11,1/25。这3张照片很有代表性,同样的光线下同样的曝光时间,由于是顺、侧、逆,结果就不同,看来这个时候(下午6点多)侧光用f8,1/50最好。从景深角度看f11,1/25。逆光也只有这样,应为逆光,不及侧光好,但曝光只有这样正确了。第2张逆光用了f8,1/25就黑了,后面又是机子动了。再就是跑了光,如果不跑光的话,估计曝光稍有些淡,用f8,1/25差不多,f8,1/50是否可以,可再试验。</p><p> 在古交方向庙这里拍摄古交全景是十分理想的,由其是下午6点左右。估计此侧光为f11,1/25最好,逆光也是这样,顺光应为f11,1/50。从此处拍新建营地也是十分好的,但这次未成功,可下回试验。</p><p> 新建营地:在新建营地拍的2张,是公路上拍的。当时是下午6点左右,刚下过雨,初晴,阳光很好。测光用f8,1/100,曝光正确,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此曝光系数很好。</p><p> 新建营地很值得拍照,因为它不仅是铁建的驻地,也有我们的汗水。拍摄这里主要从公路上、高处这两点拍摄。如何拍好,要积累经验。这两张构图还不理想。</p><p> 云景:以丰富奇特的云为背景,早就考虑到了,那是在高陞住时给我的一个启发。这次试拍了一次。本以为没有滤色镜拍不好,结果还基本可以(当然若有滤色镜的话更好了)。</p><p> 这次拍摄时间为下午14点半左右,阳光好,顺光,有些侧,速度有f16,1/100、f16,1/250、f16,1/50、f16,1/500,看来好的是f16,1/250、f16,1/100、f16,1/500,1/100和1/250差别不大,1/500也很好,1/50太黑了。</p><p> 在广阔天地里的云景是十分壮丽的,而且复杂多样,值得大照特照。但用滤色镜最好,要尽快将滤色镜搞到,这样云层之间的层次会更加清晰。但目前没有滤色镜的情况下,也要进行试拍。</p><p> 吊桥:下午15点左右,阳光足,顺光。用的f16,1/100,曝光正确。构图也很好。第2张,别人拍的可能动了,或有其他毛病。两片相比,后者模糊,构图也不好,对别人拍摄以后要多加提醒构图和不动机子。吊桥这张应再补拍1张。</p><p> 过河:上午10点左右,阳光好,顺光。用f16,1/100,景有些黑,但人面部不好再浅了,构图很好,仍是张好照片。不过以后估计像远景用f16,1/250更好。</p><p> 林旁小路:同过河是同一时间,用的是f16,1/100,曝光可以,稍有反差。与康家梁比较一下,估计用f11,1/100比较好一些,这样使人物脸黑一些,也问题不大,因为树景很多。根据多次树下拍的底片,估计用f11,1/100好,当然是顺、测光。构图很好。</p><p> 山庙建筑;这是一座庙坟,但十分好看,决定不顾忌讳,拍了。上午10点左右,阳光好,侧逆光,用的f11,1/50,曝光基本可以,但用f11,1/100也许更好一些,f11,1/50有些黑,当时天空可能有些云。构图不错。 </p><p> 野外草地:同一时间,薄云遮日,顺光,用的f11,1/50,结果有些黑了,用f11,1/100好一些或f11~16,1/100。第2张云层厚一些,用的f8~11,1/25,更黑了,估计此时用f11,1/50不错。第3张云层仍未退,逆光,用的f5.6,1/50,更黑了,估计用f8,1/50差不多,甚至f11,1/50,当然脸暗了一些。</p><p> 这几张都是在天不好时拍的。对阴天拍摄实在缺乏经验,但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上一回在河边拍的,也是黑了,用的f8,1/100、1/50、1/25,当时用f11,1/100就会好些。阴天拍摄经验还是不够,要再试验。以后要将所有阴天拍照搜集一下,进行分析。</p><p> 这3张构图是相当好的,对于野外草地的拍照还要拍,要拍的不仅广,还要有山有水,要照出滩地的宽阔。</p><p> 山沟石景:有薄云遮日,中午13点左右,侧光、顺光。用的f11,1/50,f11,1/100,曝光略有些多,用f11, 1/100。</p><p> 看来在薄云遮日的情况下用f11,1/100的系数正好。还要考虑在顺光、逆光、侧光不同情况用不同曝光时间。</p><p> 有一张逆光远景,用的是f11,1/100,应用f11~8,1/100。有些淡了。 </p><p> 麦场上一张,由于麦场反光也很强,所以应用f16,1/250,用的f16, 1/100,有些强了。</p><p> 此次两卷利用率还是较高的,第一卷是38张,第二卷是34张,因为跑光坏了几张,成功率占80%。曝光而坏的和构图而坏的各占一半,</p><p> 这次分析就到此。</p><p> 补充两点:一是要搞一个记录本,二是将所拍每张曝光系数记录下来,并且注意还要焦距数目,以研究用多大焦距拍摄各种人像为好。</p><p> 7月26号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冲洗第四卷的简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8.11</p><p><br></p><p> 冲此卷胶卷所用药水是上个月24号用的,当时冲了两卷胶卷,药水已发黄,定影药水未变色。当时保存在两个可装800毫升水的棕色瓶中,未用蜡封口。今天观察时,除两瓶瓶底有少量沉淀物外,药水很清。 </p><p> 现只将这次冲洗要点记载一下。</p><p> ①第一个问题是记不清哪个药瓶中装了哪个药了?问了一下老王,他说有以下几种办法:看沉淀物,多一些的是显影药;第二是闻味儿,定影液是酸性,有酸味的就是定影。按上述办法,分出了两种药水。这一点可为以后之经验。</p><p> ②关于水温。这回未借温度计。估计水温在22C°左右,因为近日天气极热,胜于7月份。新家更闷热,所以虽经降温,但水温也不会18C°。结果按(共)9分钟时间,厚度正好。(注:7分多开始观察,观察后略显一会儿就到了9分多)。</p><p> ③观察灯。由于没有绿塑料布,用红布代替,包了2层,手电较亮。</p><p> ④老王又告诉一种方法,就是在定影完后,用少量醋对上水洗下胶卷,有两种好处:一是坚膜;二是可以洗掉底片上的脏,如指纹等,因醋里多有醋酸。这样处理后,倒是干净一些,但有些脏仍然在,可能是没有洗干净的缘故。</p><p> ⑤盛药液家具的注意。像在我们这样的条件下冲胶卷,用的多是吃饭用碗。吃饭用碗是搪瓷碗和白瓷碗两种,搪瓷碗应注意铁质与药液接触,这将发生什么变化不太清楚,以后弄清。白瓷碗应注意光滑否,小心划片。</p><p> 以上是这次冲胶卷所得经验。这次前半卷胶卷有跑光现象,弄不清是因为啥跑的光,有微小跑光。此卷也倒来倒去的次数多些,以后注意。不是因为观察灯跑光就好处理。</p><p> 最后一点,观察。前半卷黑了,是观察失灵,以后应加强。这一点在前面已提到,即:什么样强度灯为保险?什么样的厚浅为合适?浅了可再显,厚了可及早停显,现在还不能做到如此自由。以后在这上要研究。</p><p> 以上为这次小分析。</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第四卷的简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8.11</p><p><br></p><p> 第四卷仍为保定处理胶卷,21°,过期一年。</p><p> 大概是24号(上月)开照,10号照完,共用了近一个月,20多天。</p><p> 前半卷大约15张是施工组照的。据说是上午7点半左右,曝光都有些过度,看来早晨用f8,1/100是适度的。</p><p> 后半卷共19张。由于此卷没有上好,有1张照成半张了,成像的共18张,曝光成功13张,有5张过度,成功率占72%。构图都较理想。不成功原因为:①下午5点半光线依然很强,但用了太阳落山时的曝光强度。②下午7点太阳即将落山,虽光线已很弱,但曝光太多。</p><p> 劈山工地山顶:当时是下午5点半~6点左右,阳光好,远景用f11,1/100,有些黑,应用f16,1/100,后1张用f11,1/50,就更黑了。</p><p> 古交小庙,又是6点半~7点,阳光好,用f8,1/100,这几张可以。后天色渐暗,太阳马上快落山,是顺光和侧光,用f8~5.6,1/50,黑了些,应用f8,1/50,不过经验还不多,是否用f8,1/50就浅了,也可能。所以还应再实践。不过在快落山(已在山边)时,只有f8,1/50和f8~5.6,1/50两种情况。</p><p> 还是古交小庙,是中午11点半左右,阳光好,照的远景。用肉眼看不太好,不如下午,可看底片极棒。由于阳光强烈,用的f16,1/250,效果好。以后就用此系数。</p><p> 以上都是古交小庙处,在这里照了不少张像了。还应继续实践积累一些材料。</p><p> 此卷曝光、构图基本理想。暂简析如此。</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冲洗第五卷的简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8.17</p><p><br></p><p> 第五卷,仍是保定处理电影胶卷,21°,过期一年。</p><p> 本月11号照,15号照完。</p><p> 此药是用的文化馆剩余药,不知是什么配方?也未来得及问。药液不知配错否?(因其又往定影液中放了不少大苏打,我估计放到显影中了),显影药发黑,极混浊。</p><p> 因院内老乡收拾死猪,挂了灯,所以瞅空子冲,因此很着急,加上记错了显影、定影各装在什么瓶中,因此胶卷放到定影中去显影,3分钟后观察,仍一片透明,又冲数秒,感到不对,一闻药液,是酸的,是定影液,又赶紧清洗,又显影3分半,观察,仍一片白,知道无效了。此卷是最满意的一卷,但冲坏了,记此以备后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冲洗第六卷要点摘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9.2</p><p><br></p><p> 此卷胶卷是刚买回的保定处理胶卷,21°,0.75元。</p><p> 此卷全系阴天所照,但一个是很阴的天,一是较亮,所以分两次冲洗。</p><p> 前半卷,由于未弄清药液性质,所以先按D—72配方所需时间冲洗,用了X分钟,开始观察,发现整个片子都黑,并无中间空隙,怀疑是D—72,过度了,于是赶紧定影,观察用了X分钟,显影共用X分钟。结果影像很淡。</p><p> 后半卷就按D—76冲,用了X分钟,开始观察,能看到中间的格隙。观察用了X分钟,开始清洗定影。结果黑了,有些过度。</p><p> 有一点应注意:冲洗前为了找个观察标准,我找了3张原来的底片,一张过度,一张正好,一张浅些,在红灯下观察,记住了红灯下观察的标准。但前半卷显影后观察,却比标准要黑,标准中的景物清晰,而前半卷却一团模糊,结果认为过度,才赶快定影,定影后却不足。后分析,明白了,在底片还未定影时,底片景物是模糊的,定影过的底片,景物是清晰的,拿定影过的底片做显影时观察的标准,显然是错误的。</p><p> 所以,以后显影时观察标准,还以经验为标准。</p><p> 另外一点,底片刚呈现黑影时,也许是模糊一片,加上此卷又是阴天所拍。在显足时,则出现黑白反差,还有格隙,当然不是像定影以后那样清晰。</p><p> 如后半卷,及以往经验,在观察时若黑白反差很小,画面呈浓黑色,格隙清晰时,则说明显影过度了。</p><p> 以上是此卷冲洗后的经验要点。</p><p> 总之,此卷冲洗不令人满意。其中一个原因,是不掌握此药的性能。</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此卷简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9.2</p><p><br></p><p> 此卷上月23号和24号两天所拍,当天冲洗。</p><p> 此卷全系阴天所拍,主要试验阴天曝光系数。</p><p> 前半卷天气是厚云遮日,天还不算很暗。根据底片观察,估计曝光问题不大,主要是冲坏了、浅了。当时用的是f8,1/100和f8,1/50。在旧驻地拍的估计也问题不大,由于水池所在地较暗,用了f5.6,1/50,还有f8,1/10。但由于冲坏了,所以阴天系数还未掌握好,以后还要掌握。估计此类天气用f8,1/100和f8,1/50是成功的。另外一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尽量少用1/10的速度。</p><p> 还要说到一点,就是对一些公开场合的拍摄,如这次劳动拍摄,碍于人太多,总不好意思拍,因此耽误了好多好景。以往因此误的景也不少,这点应注意,以后应该不顾忌这些,否则是令人遗憾的。</p><p> 对于后半卷,天色更阴,下着雨。拍照范围有远景,也有近景,用的是f8,1/50,f8,1/25,也有f8,1/100和f5.6,1/25,看来用f8,1/50和f8,1/25效果好一些。还需要积累经验,继续试验,因为冲得不好。</p><p> 另外对于滤色镜的运用。在阴天用滤色镜,据老王说有去掉雾色的作用。但这次效果如何,因为时用时不用,记不清哪个用过哪个没用过,所以还不清楚。以后应该继续试验,积累经验。</p><p> 总之,关于阴天的拍摄系数,仍需从实践中继续积累经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冲洗第七卷的经验纪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9.2</p><p><br></p><p> 此卷是25号所拍,于28号冲洗。胶卷同上。</p><p> 1.冲洗此卷用的药液是D—72,因为买不到D—76的,袋装,100毫升的。</p><p> 2.关于水温,估计是22C°~24C°。</p><p> 3.先剪了三四张一段,显了3分半钟,开始观察,黑白反差可以,格隙也呈现。基本略呈黑色,大约4分钟,开始定影,后观察效果似乎略深,但也可以。</p><p> 4.后半卷用了3分钟,观察时,发现黑白反差较明显,开始定影,总共也许不到3分半。后观察整个片子极端清晰,令人满意。</p><p> 5.白天观察时,似乎前几张正好,后卷浅了。后问老王,他说,后半卷正好,前半卷也可以,有些黑。</p><p> 6.此卷的成功,为自己积累了一些较成熟的显影经验,可供以后运用。</p><p> 7.通过观察底片,感到D—72冲洗效果也可以,究竟 D—72与D—76差别怎样?可供以后研究。</p><p> 8.关于水温,以后应记录水温,积累经验,为以后只算时间打下基础(当然,这是在底片曝光正确的情况下省去观察的手续)。</p><p> 9.有一个问题:在灯下观察时,底片所带的显影水还起显影作用否?观察时间是否还算显影时间否?因有时观察时间要用半分钟到1分钟时间,故提出此问题。</p><p> 以上是冲洗此卷的经验摘要。</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此卷简析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9.2</p><p><br></p><p> 此卷是晴天所拍,下午5~7点。</p><p> 拍摄范围:在古交镇口的桥上和小庙上。</p><p> 内容有近景、中景、远景,有个人和集体。</p><p> 用的f11,1/100、f8,1/100、f8,1/50等。</p><p> 无论从曝光、构图,焦距都是可以的。</p><p> 有一经验,除了曝光、构图要注意外,对焦距也要十分重视,这样拍出的底片才可能是极清晰的,以往对焦距往往不重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