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藏民向往拉萨,是因为那里有大昭寺,大昭寺里有一尊主佛——十二岁等身释迦牟尼像。</p><p> 伴随着大昭寺的兴建,在其周围应运而生了一条周长1110米的八廊街。</p> <p> 等到大昭寺建成后,四方游僧,八方信徒纷纷而至。八廊街上的服务设施、货摊店堂、手工作坊也渐渐发展起来了。八廊街也成了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的拉萨社会生活的缩影。</p> <p>清朝驻藏大臣衙门</p><p> 清朝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始于雍正年间,从那时到辛亥革命爆发的183年间,清朝政府共派遣了84任驻藏大臣。</p> <p>玛吉阿米酒馆</p><p> 八廊街沿途建筑多为白色,唯东南角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别致的二层小楼。它曾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秘宫,他在这里写过一首情诗《在那东方山顶》。“未嫁的新娘”,藏语译作“玛吉阿米”。现在这里是一间小酒馆。</p> <p>拉让宁巴</p><p> 右边的这扇紧闭大门,是“拉让宁巴”古大院,历史上称为“吞巴”,是现行藏文的创制者,松赞干布时期吐蕃最有名望的重臣吞米•桑布扎的府邸。十五世纪,宗喀巴大师曾在此居住。</p> <p>更敦群培</p><p> 更敦群培(1903—1951),青海同仁人。二十世纪藏族史上的佛门奇僧、学术大师、启蒙思想家,是西藏人文主义先驱和藏传佛教世俗化的先驱。</p><p> 该书院于去年开馆。</p> <p>夏帽嘎布</p><p> “夏帽嘎布”意为“白帽子”,是尼泊尔商人于上世纪30年代在北街开办的古玩老店。“夏帽嘎布”鼎盛时期,实力雄厚,西藏高原第一辆汽车就是他们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口拖进西藏的。</p> <p> 2020年,农历庚子鼠年,一个不平凡的年。</p><p> 今年初,我们买好了正月初三直飞拉萨的机票,并订好了在拉萨的入住酒店及租车。新冠疫情爆发,我们被迫中止了行程。没花一分钱退了所有的订单。</p><p> 春节游拉萨,我也没有太多行程计划。就想在拉萨晒晒太阳,随意走走拍拍。每天去拉萨周边的一座寺院。</p><p> 今年3月份,又计划去川西藏区拍梨花,然后沿317国道自驾到西藏。新冠疫情没有结束,只能再次推迟出行。</p><p> 我坚信,西藏是一片净地。</p> <p> 现在,中国防治新冠疫情已进入常态化状态。今年8月下旬,我们自驾317国道(西藏段),转道109国道,来到拉萨。</p><p> 这次在拉萨呆了三晚,时间很短。队友们去周边景点起早摸黑拍摄,我就去了八廊街两趟半。</p><p> 那几天,恰逢一年一度的雪顿节。大昭寺原入口处二楼外阳台挂起了我少见的遮阳围幔,比僧服的绛红色更鲜艳,不知道是什么仪式(有知道的,请在留言里告诉我)?</p><p> 近期,大昭寺广场正在进行广场地面砖更换及广场整修工程。八廊街仅保留了两个出入口,且只在每天08:00~20:30时可以出入。出入口的位置也临时变更了。</p> <p> 我也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游八廓街了。以前是随着转经藏民顺时针走一圈,然后找一两个角落蹲守下来,准备好长焦镜头,发现感兴趣的画面,就偷偷拍几张。</p><p> 这次重来,我发现受新冠疫情影响,八廊街有些店铺还没有开门;没有看到一个磕长头的信徒;有些时间段,街上的汉族游客比转经的藏民还多。</p><p> 我发现八廊街的不少店铺已经转向,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店铺?照相馆?写真馆?婚纱影楼?就是出租藏服,给客人梳藏族小辫及化妆,在八廊街街巷给客人拍照,每单起价300多元,给客人10张艺术照。</p><p> 这种商业行为无可厚非。但这些婚纱摄影师及客人在街上横冲直撞、大摇大摆,在八廊街上逆时针方向行走,还占道</p><p>(街道中央)拍摄,转经的藏民只能绕路而走。藏民全民信教,藏民是善良的,请尊重藏民的日常生活。</p> <p> 这次在八廊街拍摄了两趟半,拍下了我喜欢的八廊街光影。</p> <p> 这次步行去八廓街,在其周围的小巷里也发现有不少拍摄点,更具百姓生活气息。</p><p> 八廊街转经道是藏民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经道,藏语意为“中圈”,是相对于“林廊”和大昭寺内“囊廊”而言。僧俗藏民严格地按顺时针方向沿着这条环形路走下去。</p><p> 囊廊,我也走过几次。</p><p> 下次去拉萨,我要完整走一次林廊。</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