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万历朝(1573~ 1620)的五彩是明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人们往住将“万历五彩”与“成化斗彩”并提,把它誉为明代制瓷业的一大成就。万历五彩从风格上讲,与嘉靖五彩有很大相似之处,但颜色却更加鲜艳火爆。器型很多,以大器居多,胎质稍显粗糙,胎体厚重,彩色浓艳凝厚,色调对比强烈。多数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成为万历五彩的工艺特点之一。</p><p><br></p><p>此外,也有一些碗、盘、盆、盒等小件制品。 </p><p><br></p><p>万历五彩小件器与嘉靖的类似,品种更多。主要有盘口瓶、蒜头瓶、花觚、八面倭角盆、盖罐、各式盒、洗、碗、盘、尊、壶、鼎等。文房用具有笔架、笔管、印泥盒等。此时大件器非常盛行,如大花觚、大蒜头瓶、大葫芦瓶、大洗口瓶等均为典型器,另有创新器如壁瓶。《博物要览》载;“镂空花纹,填以五彩,华若云锦。”以镂空工艺和五彩相结合的装饰方法是五彩瓷在明代出现的新品种,无论官民窑均流行这种镂空器物。 </p><p><br></p><p><br></p><p><br></p><p>万历官窑五彩具有胎体厚重、烧造歪斜不圆的现象,在镂空瓶、盒类器上表现突出。由于瓷土淘洗不精,胎质略显粗糙,但小件器物制作仍很精细。釉面乳白莹润,但与嘉靖、隆庆时期的釉相比还有差距。万历五彩到后期的釉面与前期明显不同,釉面稀薄而呈青白色。万历民窑五彩器胎体较为厚重,胎质略粗。早期造型规整,晚期较为草率,釉质肥润,釉色青白。</p> <p>万历时期几乎全是青花五彩,传世品中釉上五彩很少,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釉上五彩鸳鸯莲纹盘。颜色有红、淡绿、浓绿、孔雀绿、黄、褐、黑紫及釉下蓝色,尤其突出红色。青花五彩器构图饱满,色彩华丽夺目,此时还独有黄釉五彩,以青花为主,通体罩以黄釉,釉上再加绘红、绿彩,色调浓重艳丽,更平添几分含蓄柔和之美。</p> <p>万历民窑青花五彩器,精细者丝毫不逊于官窑器,产品多为以红色为主的釉上彩和鲜艳的红绿彩。在色彩上很少用青花和紫色,多用红、绿、黄色,尤以红色为主。纹饰布局繁缛,笔意豪放,笔画略软。嘉靖、万历五彩均构图繁密、色彩鲜艳,制作工艺和造型有相似之处。但嘉靖五彩多用孔雀绿彩,而万历五彩则较少使用孔雀绿彩,这是嘉靖、万历在施彩上最大的不同。</p> <p>万历五彩主题纹饰多承袭嘉靖时期,但其构图方式一改前朝清新疏朗的风格,以图案纹饰繁密为主,特别是采用的镂空工艺使这种情况更为普遍。纹饰仍以龙凤、花草为主,并有婴戏、八仙、百鹿等图案,也有道教色彩的图案。以吉祥内容为题材的纹饰如福”、“禄”、“寿”等吉语。万历五彩绘画草率,线条刻板,绘画技法应用较少,画面显得单调,纹饰中以青花勾线,但色彩常常漫出线外,致使纹饰显得粗率而模糊。所画人物不是上身过大,就是下身过小,比例失调,人物形象不生动,缺乏神态,仅以色彩的热烈来烘托主题。龙凤等纹饰缺乏变化,显得千篇一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