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如果能不逼孩子,他就很优秀,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放弃“咆哮式”和“打压式”的育儿方式。但话虽说如此,仍有很多家长不知足,因为在他们眼中,优秀的孩子理应变得更优秀,孩子就像海绵的水,挤一挤,总能榨干水分捞出“干货”,方便成才。</p><p><br></p><p>这部分家长认为,不逼孩子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他有多优秀!能逼迫孩子走向成功的家长,才是负责的家长。</p><p><br></p><p>而另一部分家长则秉持“自由生长”的原则,对孩子实行放养政策,放任孩子去疯、去闹,按自己的方式安排学习和生活,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养出阳光、健康、心灵充盈的孩子。因而极少主动干预孩子的人生走向,更习惯作壁上观。</p><p><br></p><p>这部分家长是“放任派”,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较为松散,颇有些“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意味,认为放手才能让孩子走的远。</p><p><br></p><p>两种风格迥异的教育方式,到底谁对谁错呢?</p><p><br></p><p></p><p>争议:教育孩子应“随本心”还是“被逼迫”</p><p><br></p><p>在“被逼成才”这块儿,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朗朗。朗朗的父亲郎国任为了儿子练琴辞去公职,用非人的打压方式让朗朗练琴,这位天才少年的童年时光,完全是在练琴中度过,练不好就要挨打,没有其他选项。</p><p><br></p><p>朗朗9岁时,郎国任误以为儿子贪玩误了练琴,勃然大怒的他甚至扔出狠话:要么跳楼,要么吃药!有一次,朗朗的妈妈早已定好了去北京的车票,但因为郎国任认为朗朗对妈妈的依恋会耽误练琴,因而严词拒绝了。</p><p><br></p><p>尽管看上去十分残酷和极端,但郎国任和儿子朗朗成功了!逼迫孩子,将其最大的天赋“压榨”出来,对其潜能开发到极限,不少人被这个励志家庭故事所感动。</p><p><br></p><p>但更多人在纷纷竖起大拇指后也表示,个例不可复制,这种逼迫出天才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人,对整个家庭的过度牺牲也不敢苟同,不提倡,只默默点赞。</p> <p>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童年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可选项,应该“放任”一下。同时也有很多家长看到了“放任”教育的后果,家长只提供物质基础,却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讲究和孩子共聚的欢乐时光,不读绘本不谈人生,只在打游戏和玩耍中挥霍光阴;父母忙着做课题争荣光,却把孩子扔给保姆或老人带,自己则漠不关心。</p><p><br></p><p>比起朗朗被逼练琴的残忍,这样教育孩子未尝不是另一种残忍,只不过更隐蔽,不易被察觉,等到发现时已经后悔莫及。</p><p><br></p><p>分寸拿捏不当,孩子易形成两种“缺陷人格”</p><p><br></p><p>其实现实中很多家长都是“两手一起抓”,有放任教育的影子,也有逼迫成才的时候。每种教育方式都不是固定的,而要根据孩子量身定做,还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加以改良。放任还是逼迫,就看家长分寸拿捏得如何。</p><p><br></p><p>教育分寸拿捏不当,就容易让孩子形成两种“缺陷人格”,一定要引起注意。</p><p><br></p><p>逼迫型教育,孩子被压迫得越深,反弹得也更严重,一旦这根弹簧失控,孩子就会彻底被压垮,丧失了学习动力和前进方向,形成唯唯诺诺、屈从型人格。</p><p><br></p><p>放任型教育,只给自由不加以管束的话,孩子会恣意长成,规则意识差,缺乏规划性和自律性,形成自由散漫、任意妄为的人格。</p><p><br></p><p>逼迫型教育的家长倾向于严师,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全方面的把控,不允许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但孩子长期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内心往往也很压抑,焦虑,亲子间关系紧张。</p><p><br></p><p>放任型教育的家长更像朋友,可以和孩子无话不谈,任由孩子自主发挥,几乎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指手画脚,但伴随这种松散教育的代价,也是孩子需要后果自负,因为这是娃“自行决定”的事情,家长反倒推得一干二净。</p><p><br></p><p>过度放任的孩子,成为被骄纵的一代,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不考虑后果。儿童时期亲子关系肯定是非常融洽的,但如果被一味纵容,毫无原则的话,孩子容易走向歧途,而亲子关系也面临被“反噬”的结局。</p><p><br></p> <p>逼迫”还是“放任”,家长要如何选择?</p><p><br></p><p>先来分享一下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p><p><br></p><p>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p><p><br></p><p>还是那句话,是逼迫还是放任,关键看家长如何掌握其中的“度”。无论哪种教育方式,都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家长严苛,是为了孩子先苦后甜,不要让将来一事无成的孩子,来折腾曾经放任自流的父母。家长放任,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不要被眼下繁杂的作业和巨大的压力压垮,而成为正向生长的幼苗。</p><p><br></p><p>放任还是逼迫,主要看孩子本身!!!</p><p><br></p><p></p> <p>马云曾说,他最喜欢的孩子就是考试成绩在85分到90分之间的孩子,如果你要是努力能考到90分以上,那就很好了,如果你非常非常努力才能考到95分以上,那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了,不如拿出时间去做点别的,去学学别的知识。</p><p><br></p><p>这颇有些因材施教的意味。也就说,如果你的孩子能力尚有开发空间,而努力程度还远远未达到,那不妨就“逼迫”他一下,看他有无上升到90分的可能。</p><p><br></p><p>相对的,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了,再多做一道题都属于吃力的范围,而且能力水平也已经很高了,甚至接近他的极限了,这种情况下逼迫教育就是在透支孩子的身心健康,大可不必。</p><p><br></p><p>逼迫型教育,适用于能力尚有开发空间,且孩子本身自律性差,缺乏方向感的孩子,家长鞭策一下能前进一些,稍有松懈就放松的被动型孩子。即使是这样的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等他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自己积累了很多办法之后,家长也要给其“放任”的空间,让孩子尝试自我突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p><p><br></p><p>放任型教育,主张在学习之外,鼓励孩子掌握其他的生活技能,或者能带着孩子旅游、运动等,在紧张之外有能呼吸自然空气的机会,让孩子在重压和放松之间找到平衡点。放任教育不是放纵,对于原则底线的问题,家长一定不能松懈。主张张弛有度,严肃活泼。</p><p><br></p><p>朗朗有一次右手小指突然剧痛,医生诊断说是过度疲劳所致,朗朗被迫休息,并开始在妈妈的引导下尝试接触钢琴以外的世界,结果很好。朗朗对妈妈说:“妈妈,我现在才知道,就算没有钢琴,我也能过得很好。生活是一个平衡体,它像一架钢琴一样,必须有很多不同的音阶才能弹出完美的曲子,而不能只由一个单一的琴键构成。”</p><p><br></p><p>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放任还是逼迫,不在乎形式,而关乎对象,你认为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