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文:来源网络</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图:本文作者(除注明外)</b></p> <p> 之前只是感觉去到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庙,比如上海城隍庙就很有名气,记得结婚蜜月旅行时还到过,但没有深究其文化内涵。</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城隍庙的来历</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b></p><p> 据《礼记》中记载,古代天子在十二月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在所祭祀的神灵中,有“水墉”神,认为水墉神能够使水土归其本位,不为祸人间,“水墉”神是城隍神的原形。最迟到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祭祀城隍神的记载。</p><p><br></p><p>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p><p><br></p><p> 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p><p><br></p><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隍庙</p> <p> 各地城隍一般多由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来担任,如福建都城隍庙奉祀的是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因忠贞不屈,痛斥项羽,而被处烹刑。战国时代的春申君黄歇,封他为大将军及万户候,因连横抗秦有功,即被奉祀为苏州城隍。</p><p><br></p><p> 也有一些是对当地开化民智,提高民生有很大贡献的国主或官员,如四川缙云县城隍就是缙云县首任知县李阳冰,浙江绍兴城隍庙是供有功于民的庞玉大将,宁化城隍庙城隍为巫罗俊,广州城隍爷是五代十国时的南汉国皇帝刘龑。</p><p><br></p><p> 也有“廉洁奉公,拥政爱民”的“清官”,如杭州城隍周新,明成祖即位时,任之为监察御史,多所弹劾,贵戚震惧,当时被视为冷面寒铁,曾任浙江按察史。北京地区是明朝一代忠良杨继盛,安徽青阳城隍庙是清官海瑞等等。</p><p><br></p><p>参考《周易.泰封》《易经》</p> <p>福州闽侯侯官村就有一座城隍庙,奉祀的是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p> <p>民辨忠奸,此处用“<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民</span>”字,而非“<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明</span>”字。</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全面各地城隍庙</b></p><p><br></p><p>上海三大城隍:老城隍霍光、城隍秦裕伯、新城隍陈化成。</p><p><br></p><p>东南三大城隍: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文天祥、上海二城隍秦裕伯。</p><p><br></p><p>热河都城隍:热河都城隍神乃康熙皇帝十七子爱新觉罗允礼,乾隆皇帝亲封其为都城隍神,封神名号为方隅,“方隅”意思是他管理的是大清的“疆域”,是各地城隍之主。因此,热河都城隍神也由此而传为天下第一城隍。</p><p><br></p><p>全国知名城隍:</p><p> 北京城隍杨椒山、福州城隍陈文龙、福建省都城隍周苛、芜湖城隍徐盛、柳州城隍柳宗元、苏州城隍春申君、邕州城隍苏缄、南昌城隍灌婴、绍兴城隍庞玉、曲沃城隍申生、济南城隍铁铉、郑州城隍纪信、和县城隍范增、谷城城隍萧何、杭州城隍周新、台南小南门城隍朱一贵。</p><p><br></p><p> 在台湾,许多中国大陆原乡的城隍,得到本省人的虔诚香火,立庙奉祀:如安溪城隍、霞海城隍等。</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福建都城隍庙</b></p><p><br></p><p> 福建都城隍庙(福州城隍庙)是全国第二早的庙宇,距今已有1700多年了。极盛时面积达100多亩,门前耸立有华表,内有大广埕、戏台、酒楼、天井、大殿、庑郎、钟鼓楼、后殿等,规模宏大,蔚为壮观。</p><p><br></p><p> 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曾对天下各地城隍按等级赐予封号,如府称公、州称侯、县称伯。而福州的城隍老百姓尊称其为“城隍公”,可见级别之高。洪武二年(1369年),被赐封为“监察司民威灵公”, 秩正二品。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把福州府级的城隍提升为省级,称为“福建都城隍”。所在的小巷,被称为“城隍街”,这在全省、全国实属罕见。</p><p><br></p><p> 福州的城隍庙,供奉的是汉代忠烈人物周苛。周苛是汉高祖刘邦的御史大夫,坚守荥阳城,当项羽攻下城池时,周苛被俘,项羽欲封他为上将军,享万户候。但周苛忠贞不降,并怒斥项羽,于是被烹煮而死,十分惨烈。</p><p><br></p><p> 此外,福建都城隍庙里,还附祀许多历代的名臣良吏、清官乡贤人物。如唐朝光禄大夫樊公、五代辅佐王审知有功的刘昌祖、宋朝任福州知州的蔡襄,南唐时尤溪守将卢珖、元朝太尉忠献董元炳、明朝率兵攻入福州战胜元军,秋毫勿犯,保住福州城有功的汤和等十几位之多。</p><p><br></p><p> 由此可见,福州人民对于历代以来在守护福州城、建设福州城有突出政绩的官吏,立牌位于城隍庙中,以示永远怀念,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p><p><br></p> <p> 本文听说的侯官村的前身是唐“候官县治”。清时,始改县名为“侯官”。有趣的是,虽然因为区划的改变等缘由,“候官”变成了“侯官”,但其读音仍然“循旧音”,读之为“候官”。侯官村还入选第一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遗产中9个千年古村落之一。</p><p><br></p><p> 学界以‘七代不变半毫音,千年只少一笔划’来赞誉这段历史佳话,侯官千年延续不断的地名传奇,也是其成为福建省千年古村的重要依据。</p><p><br></p><p> 侯官城隍庙则是侯官村作为“候官县治”的重要依据之一。侯官城隍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整座城隍庙建筑面积约有130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三间,抬梁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雄伟奇峻,布局十分严谨。难得的是,城隍庙虽几经修缮,但唐代的圆柱及柱础、宋代部分梁柱与构件,都完整地保留下来。</p> <p>侯官城隍庙</p> <p> 百善孝为先,治政廉为首。孝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城隍爷头顶的“莫瞒我”,郑乃光先生为城隍庙所题的“心迹双清”,以及两边石柱上清道光年间的诗文“举念时明明白白勿欺了自己,到头处是是非非曾放过谁人”,都在潜移默化地告诫人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明辨是非、廉洁自律。</p><p><br></p> <p>城隍庙大殿(此图来源网络)</p> <p>戏台的匾上书三个“乐”字,负责管理城隍庙的老伯说三个字三个音(le yue yao)三个义。</p> <p>大榕树两旁,分别为城隍庙和将军庙。</p> <p>将军庙</p> <p>庙外不远处就是水库,视野开阔。</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福建省各地城隍庙:</b></p><p><br></p><p>兴化庙</p><p> 明孝宗年间(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被封为福州城隍爷。</p><p> 在原莆田县内,有创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位于城内长寿街庙前巷的兴化府城隍庙,占地面积24亩(一说18亩),与兴化府衙、莆田县衙一样大,为莆田五大宫庙之一;主祀城隍大神陈瓒,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p><p><br></p><p>莆田庙</p><p> 莆田城隍庙除了兴化府城隍庙外,还有建于府城隍庙之后的莆田县城隍庙,元至正十三年(1353)兴化县由游洋迁往的新县城隍庙,明洪武二十年(1387)设卫后建的平海城隍庙,建城后建的吉城隍庙,为怀念故国宋在南门建的浙江城隍庙,南宋末年二少帝南渡福建后建的华亭仁和城隍庙。清康熙五年(1660)沿海截界,莆禧民众被迫迁往涵江凤岭、鲤江城隍庙废,他们于此重建庙宇,亦名鲤江城隍庙;复界后,他们迁回莆禧,重建其庙宇,涵江鲤江城隍庙保持不动,现为涵江区一所著名的道观。</p> <p>永宁庙</p><p> 永宁城隍庙位于泉州城东南石狮市永宁镇永宁街。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间(1368~1398),为当时永宁卫城的附属建筑;清道光十五年(1835)扩建,光绪年间(1875~1908)进行大修。现存为清代建筑,1992年加以整修。建筑宏伟壮观,规制完备,且石雕、砖雕、木雕工艺颇为精美,是泉州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城隍庙,在全省亦少见。</p><p><br></p> <p>霞浦县城隍文化</p><p> ——全国一地三城隍庙(福宁府城隍庙、霞浦县城隍庙、义乌城隍庙),全国罕见。2012年5月,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播出“走遍中国”《城隍作证》节目后,引起人们对霞浦县城隍文化的重视。</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