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狐突庙•清徐印象</p><p> 清徐狐突庙,位于县城西南西马峪村北,是目前现存最大的狐突庙,为第六批国宝单位。</p><p> 当地村民讹传附近山上多狐狸,其中一些具被通灵之能,能护佑一方平安,故建庙祀之。其实,狐突庙祭祀的狐突,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姥爷。骊姬之乱时,狐突的两个儿子子狐偃、狐毛,追随重耳左右。狐突没有听从晋怀公召回儿子归国的命令,“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因之被杀。晋文公继位后,感念狐突的忠烈,厚葬狐突于其封地——狐氏戎境内的少阳山(今交城县境内马鞍山,亦称狐爷山),且立祠祀之。这,是狐突庙的起因。</p><p> 太原傅山祠前,曾有一联:“文章气节争千古,忠孝神仙本一途”。忠臣孝子死后被视为神灵的所在多有。因狐突教子“忠君不事二主”,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到宋时,热衷封神的宋徽宗,于大观二年赐额狐突祠“忠惠”,于宣和五年又封狐突为护国利应侯,就在那个时候,狐突完成了从忠臣到神灵的华丽转变。清时,山西巡抚曾国荃奏请在狐突封号前加“灵弼”二字。灵弼,神灵庇佑,原因是“求雨普泽”。据光绪《山西通志》记载,狐突“雁门以北,祠宇相望,太、汾二郡亦无县不祀”,有如此规模的原因,是因为狐突和赵氏孤儿赵武一样,“俗传神司雨雹”。关于这一点,狐突庙乾隆时期的碑文有明确记载:“每遇旱魃之年,邑侯之来守是邦者,往往率诸父老祷雨于斯,随求随应。”</p><p> 清徐西马峪狐突庙,始建于宋,金、元时作过修葺,明代扩建了献殿,清代又扩建了山门、乐台以及钟、鼓二楼,遂构成了一座重院建筑。先前,每年的七月十五狐突生日,西马峪都举办庙会酬神,祈雨灵验谢神时,队伍中,会有一人胳膊上用铁钩钩穿皮肉挂满布条,一路平举走进庙中,以示虔诚。可惜,狐突这个能“泽沛苍生”、有利于人民的人,渐渐湮没于历史的深处。我来时,简陋的大门紧锁,一根燃烧了半截的立柱、零散的柱础,叙说着狐突庙的衰落,已矣夫!</p><p> 绕庙走,可见院内古槐参天,院外枣树垂枝,玉米、谷子都到了收获的季节。“农户耕年逢政运,小康走进万千人”,这年丰时稔的景象,是狐突所愿见的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