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是一次真实而有深度的交流,这是一次思考与实践的碰撞,这是一次投入而超越自我的蜕变……</p> <p>在此,真诚为您呈现……</p> <p>宋学静老师</p> <p>体育老师。她这样说:“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把学共体的理念深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将其核心理念——“倾听”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三安”环境的课堂——安静、安全、安心,倾听便是尊重,认真倾听别人的说话,不打断,是尊重,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师生共同遵守,课堂才是平等的,欢乐的,阳光的,向上的。老师要做“太阳妈妈”,学生们便是“向日葵”,要让别人倾听,自己先学会倾听。做为体育教师,我们便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的倾听动机。我们要时刻铭记,在学共体的理念下,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修炼意志,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p> <p>备注:宋老师讲话很幽默,声情并茂。有趣的体育课堂到了礼堂,还是有趣。</p> <p>于艳华老师</p> <p>语文老师。她这样说“《坚持一厘米之变,营造一方课协同》,以课堂教学为实践现场,以《创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为依据。“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学生身上时,才能看到学习发生的真正历程,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以“蚂蚁之眼”观察,以“蜻蜓之眼”审视,以“飞鸟之眼”瞭望,以“爱孩之心”检索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精心设计学习单,坚持一厘米之变,创建一方协同的课堂。”</p> <p>备注:于老师讲的精彩,思考的深入,在这里呈现的,是冰山一角。</p> <p>王丽娟老师</p> <p>语文老师。她这样说“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坚决杜绝“虚假性学习”和“浅表性学习”,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小组活动中决不强求一体化,追求学生的思考与见解的多样性。”</p> <p>备注:王老师就是把自己的理解运用在课堂里,想看看究竟,可以来听课。</p> <p>于杰老师</p> <p>语文老师。她这样说“美好的课堂,是春风化雨般的润物无声,学习共同体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有真实呈现的课例。我们学到了真谛,不但对学生好,对自己的身心同样有益。”</p> <p>备注:于杰老师讲到动情处,就像演讲,有激情,有感染力。最重要的还是认识深刻,有说服力。</p> <p>王素锋老师</p> <p>数学老师。她这样说“有人认为教学是说话的艺术,其实不然,甚至正好相反,教学其实是倾听,教师要放慢语调,放低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倾听到每个孩子的声音,倾听到他们求知的渴望。”</p> <p>备注:王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说的很多,反思中成长了,是最让她高兴的事。</p> <p>盖俊玲老师</p> <p>数学老师。她这样说“自己曾经属于易情绪化,耐心不足的一类。但是,学习共同体理论让自己安静下来,认真思考怎样教孩子们,自己怎样成长的问题。自己由此变得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做一名更加优秀的老师。”</p> <p>备注:盖老师是所有发言的老师当中,最动情的一位。难以掩饰的情绪里,是内心深处深深的触动。</p> <p>于凌波老师</p> <p>语文老师。她这样说“君子之道,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p> <p>备注:于老师的结语体现了语文老师的文化积淀,也说出了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精髓。</p> <p>于玲玲老师</p> <p>数学老师。她这样说“自己的转变和学生的转变,都源自于心灵深处的顿悟。教师转变了,教的轻松,教的幸福。学生转变了,学的开心,学的愉快。转变的意义就在于,对教育本身认知的转变,促成了很多学习上的飞跃。”</p> <p>备注:于老师的发言,在《赤峰教育》上发表过,这次又加入了一些教学中的事例,有理有据,有说服力。</p> <p>郭英龙老师</p> <p>数学老师。他这样说“自己曾经为了学生能够有跳跃式的成功,而盲目、没有结合实际而做“小组合作”注定了失败。之后是针对性的反思,重新拜读寻求最直接、最有效的寻师指导。期盼能够真诚地面对教材与儿童。每一个儿童自由自在地、有个性地参与教学。”</p> <p>备注:郭老师直面自己曾经的失误,说变化。我们听到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意蕴。</p> <p>孟亚娟老师</p> <p>数学老师。她这样说“用爱浸润心灵 ,用心引领成长”。讲话过程中,她阐述了自己阅读《学习共同体》的体会:1、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与以往不同,有了新的认识。2、努力赢得孩子的心。3、不仅做教的专家,还要做学的专家。她说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就要有“衣衫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坚持。带着教育初心来,担着育人使命走。”</p> <p>备注:孟老师言简意赅的说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感,让人看到的不只是成长。</p> <p>从龙明老师</p> <p>语文老师。她这样说“《让倾听在课堂中绽放》佐藤学在学习共同体——小学低年级的“合作学习”中谈到小学低年级课堂最需要的是倾听伙伴的发言,是逐一地理解和会通每一个伙伴的不同见解。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学生交流阅读感悟的过程中,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真情表白,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p> <p>备注:从老师的特点在于在细处说,由小处扩散。学习共同体的聆听,其实也是耐心体现。</p> <p>徐北老师</p> <p>英语老师。他这样说“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成员们有着共同的学习任务,通过互相沟通交流和分享学习资源促进彼此的全面成长。</p><p>在小学英语课中创建学习共同体,首先要创设具体英语情境,明确学习任务。在课程实施之前先进行前期准备研讨,制定教学目标、方法和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情境创设;其次要坚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成立合作互补式学习小组和分层小组,每组都有不同的学习模式,而学习模式的确定需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最后就是课堂学习成果的集合和验证。先要收集各小组的讨论成果,整合各组的综合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尽可能扫除学生的学习盲点,通过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绩来验证学共体的学习效果。”</p> <p>备注:徐老师结合英语教学,客观的分析了学共体理论,在教学中可用之处,与非可用之处。辩证而冷静,批判地继承。</p> <p>总结:这个美篇好像不太美,因为太客观。回到交流本身,我们觉得这是一次成功的交流,有深度的交流。是实验小学人不断努力,孜孜以求的真实写照。我们相信,有这样一群敢于思考,认真做事的研究者在,实验小学会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