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甘肃莲花山在甘肃南部,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康乐、临潭、卓尼、临洮、渭源5县接壤地区,坐落在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八角乡境内,汇集的三角地带总面积125.51平方公里。是黄河一级支流—洮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之一,水源涵养作用明显。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8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莲花山主峰海拔3578米,总面积1691公顷,主要旅游景点依次有莲花宝殿、十八罗汉楼、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紫霄殿、娘娘殿、舍身殿、祖师殿、蛇倒退、独木桥、金顶、夹人巷、玉皇阁、鹞子翻身等。</p> <p class="ql-block">《莲花山“花儿”》——马晓春</p><p class="ql-block">花儿是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回族、汉族、土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藏族、裕固族的民歌,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按传唱地区划分,又分为“青海花儿”“河州花儿”和“宁夏花儿”。花儿源于河州(今临夏),唱词浩繁,悦耳动听,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誉为“西北之魂”。</p> <p class="ql-block">康乐位于陇西、洮岷、河州的交汇处,这里先后生活着羌、狄、氐、匈奴、吐谷浑、鲜卑、吐蕃、汉、回、东乡等民族。唐太宗时,羌族、吐谷浑、吐蕃据洮西向狄道侵扰。玄宗开元后期到天宝前期,唐王朝对河湟的羌、吐蕃采取以攻为守主动出击的战略,哥舒翰威镇吐蕃,直驱阴山,赢得吐蕃不敢过临洮的安定局面。安史之乱直到北宋王韶大破木征,其间百余年为吐蕃所据,吐蕃民俗文化影响十分深厚。莲花山地区的汉族群众中有一部分是历史上汉化了的吐蕃人,其民情、习俗部分延续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莲花山“花儿”如万花筒、多棱镜一样,反映出莲花山地区广大劳动人民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她又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图》一样,是一幅鲜活生动的民俗画卷。莲花山民俗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带有浓郁的原始特质,即人们对自然物的崇拜,对女性的崇拜;二是对与他们利益有关的历史人物的敬仰;三是反映出人们对自身生存的强烈要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神龟拜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这种崇拜与需要,反映出人们在自然灾异面前束手无策,祈求一种超自然力量以战胜自然灾异的神秘色彩。正因为这样,人们对于发生在莲花山地区的一些特异现象,如对“阴阳崖”“赶旱魔”“摸子泉”“打儿窝”“龙王”“娘娘”等觉得无法理解。其实,这正是人们在自然灾异面前无能为力的正常反映。当然,莲花山花儿中还反映了一些生产、生活等方面极有价值的东西,这些是莲花山民俗中的闪光点,是代代传承珍视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莲花山“花儿”(即洮州花儿)是“花儿”的一个分支,以莲花山区的汉族为主,在藏族(吐蕃)参与下,糅合了吐蕃“踏歌”及汉族“碾场”、进山的劳动号子“牛拉拉”“烟雾拉”等多种民间文艺形式,其中碾场号子在宋代吐蕃“踏歌”中孕育,在汉族“牛拉拉”等曲调中完善,在长期渐进演化过程中逐步成型,传唱在北至康乐县、临洮县,东至渭源县、岷县,南至卓尼县,西至夏河县的广大地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吞咽吐雾</span></p><p class="ql-block">各地所唱调式基本相同,但因人文地理、民情风俗等诸多因素影响,其唱腔唱法又有差别,形成了不同歌唱流派。按地域民情分为:北路“花儿”、东路“花儿”、西路“花儿”,其中北路“花儿”是莲花山“花儿”的主旋律,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两莲叶儿”调,传唱在临潭县的甘沟、羊沙以北,卓尼县康多及临潭县冶力关以东、康乐县五户、景古及临洮县西坪、玉井以南,渭源县关堡以西的广大地区。</p> <p class="ql-block">莲花山花儿以创作的即兴性、韵律的固定性、语言的乡土性为其最大特点,俗称“野花”,代表性曲令有《莲花山令》等。《莲花山令》属于双句单段体结构,这与大多数传统山歌大致相同。在演唱时先用一个较长的拖腔“哎”开头,先现音就是这首“花儿”的结束音。曲调比较单一,但在即兴演唱时随着词语的变化和演唱者的感情跌宕起伏,曲调时而辗转反侧,时而激昂慷慨,旋律抑扬顿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之字拐</span></p><p class="ql-block">“花儿”中的起兴句与最后合唱的尾声“花呀,两莲叶儿”,在一曲完美的音乐组合中,显示了双句单段体山歌无穷的魅力。尾声与起腔时的衬句相呼应,扩充了莲花山“花儿”较单调的乐句,润饰着“花儿”的山乡色彩,使“花儿”的艺术个性显得更加突出。莲花山“花儿”曲调高亢细尖,有11种歌词,丰富多变。一段歌词3到6句不等,用方言演唱,大量运用儿化音和方言土语,句句押韵,按韵脚数量分为“单套”“双套”和“三转腔”。歌词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夸张、联想、回环、对仗等修辞手法运用较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莲花山电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演唱内容除流传经典之作外,一般在演唱中即兴编词,其内容以爱情和现实生活为主。演唱形式基本都由3到6人组成两个班子,每个班子由“串班长”(“花儿”词作者)带领,采用参唱竞唱的方式,在“花儿”会场对唱。莲花山花儿因具有独特性、民俗性、依存性、程序性、群体性、娱乐性和通俗性等特征,被国内外学者誉为“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双冠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其独特性表现在,将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民间文化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唱词丰富、音调古朴、唱曲独特,且莲花山唱山这一习俗在全国独一无二。其群体性表现在,虽然可以一个人单独吟唱,但毕竟单调乏味,不成气候,只有在“花儿”会时,三五成群组成联唱,唱“花儿”摊子一个接一个,才能体现“花儿”会场面之宏大。其娱乐性表现在,不论谁唱,唱什么内容,其目的只是为了娱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览众山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尤其在生产之余唱“花儿”、逛山场,成为莲花山群众忙里偷闲、解愁消乏的一种最简单、更快乐的事。其通俗性表现在,唱词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充分体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唱曲简单易学,唱词为即兴创作,“花儿”会上人人当演员、个个是诗人。花儿会是莲花山地区群众一年一度自发组织的民歌盛会,辐射三州(市)六县78个会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俯瞰塘坊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康乐县境内的“花儿”会场有12处,时间前后长达17天。莲花山“花儿”会是洮岷“花儿”最热闹、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康乐县、临洮县、渭源县、临潭县、卓尼县及相邻地区的数万歌手与游人蜂拥而至,齐聚康乐县莲花山下,相逢于冶木河畔,分别在莲花山脚唐坊滩,莲麓镇足古川村、冶木河尕浪桥,景古镇王家沟村王家沟门、紫松山等地唱“花儿”,人山人海,歌声震天,“两莲叶儿”的花儿响彻云霄,是一场“诗与歌的狂欢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俯瞰莲麓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莲花山花儿会以拦路、游山、对歌、敬酒、告别为程序,边游山边对歌,自由结伴,互相穿插,灵活多样,尽情欢唱。在每个路口岔道,用马莲草拧成的绳子拦住“客人”,主人们唱着“花儿”,请客人留下“过路歌”,客人答唱,主人接着唱,客人顺题答唱。按照花儿会程序,各族群众自由结伴,游山玩水,对歌抒情,与莲花山一起陶醉,与花儿一起徜徉,山哺其人,人育其歌,山、人、歌浑然如一,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塘坊滩卧虎</span></p><p class="ql-block">莲花山“花儿”作为甘肃“花儿”的一个分支,代表人物有丁如兰、景满堂、汪莲莲、文香莲等。近年来,文联文旅部门通过建立“花儿”演唱传习所,举办“花儿”演唱大赛,推选参加全国赛事,培养“花儿”传承人,出版“花儿”刊物等方式,使这朵民俗之花,非遗奇葩愈加艳丽、动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金顶,又叫九顶</span></p><p class="ql-block">2004年10月,康乐县莲花山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保护基地”称号。2005年,莲花山“花儿”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万花筒”,非遗之奇葩。莲花山“花儿”是三州(市)六县的民俗画卷,民族之魂,她以极强的文化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实用价值,享誉国内外,愈开愈艳丽。</p> <p>莲花山奇来莲花山险,</p><p>金顶么直插在云端;</p><p>只差了云梯上不了天,</p><p>摄影人不怕个天险。</p> <p>莲花山来历(一)才子沟小学 马志元</p><p> 很久很久以前有三个从南海来的仙女,到瑶池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会。她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朵含苞待放的白莲花,驾着五彩祥云,在天空中遨游。从云端里向下望去,人世间多美好呀!你看那山峦上碧涛滚滚,田野里庄稼绿绿,河工放伐、农夫种田。好一派平安祥和的人间仙境。要比我们冷清寂寞的仙宫好多少倍呀!一位年轻貌美的仙女望着望着她脸一红。大概思凡心动了吧,手一哆嗦那朵美丽的白莲花随风飘落下去。刚一落地就变成了一座雄伟壮观,风景优美的莲花山。两片莲叶不知道飘落在哪里去了?真乃:莲花山风景优美,三仙女心想下凡。(共四段)</p> <p>站到山顶往下面看,</p><p>山下的梯田们好看;</p><p>秋天的景色不一般,</p><p>黄土地颜色们截然。</p> <p>莲花山的来历(二)才子沟小学 马志元</p><p> 这朵白莲花变成了一座山峰陡峭,美丽动人,层次分明,秀丽壮观的大山。众多峰峦峓拥在一起,远远望去,真像一朵迎风而立的莲花。从此人们开始把这座山叫做莲花山。她永远屹立在我们康乐县的西南方。以后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山下的人们在山上修建庙宇。在六月初一山顶上的庙宇修好了。山下的人们都想好好的庆祝一下,可是这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汉族的习惯要唱大戏;藏民喜欢跳舞;可是回民喜欢唱花儿。大家商量了一个晚上,还是没有想出好的办法。天空浮起了鱼肚白,连最亮的一颗星星也闭上眼睛。艳丽的朝霞把莲花山的花瓣儿越发染得好看了! 人们抬头向那高入云端的峰峦看去,只见天空中有三个俊俏秀丽的仙女,驾着五彩祥云翩翩远离而去!他们一人拖着长袖,两人手里拿着荷包待放的白莲花,一边走一边唱着花儿,这就是那三位从瑶池赶宴归来的仙女。(共四段)</p> <p>摄影人爱了个名山了,</p><p>上山时把啥都见了;</p><p>看见个美景时糟欢了,</p><p>摄上时电脑上看了。</p> <p>白墙嘛红瓦的红土地,</p><p>芥花们开哈的鲜艳;</p><p>我发的多了您嫑着气,</p><p>美篇上放给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仙人归山</p><p class="ql-block">神仙么访道者多少天,</p><p class="ql-block">披大氅,</p><p class="ql-block">今儿个回到了仙山;</p><p class="ql-block">没有个缘法者不贪恋,</p><p class="ql-block">阳间世,</p><p class="ql-block">醉生嘛梦死的莫贪。</p> <p>莲花山的来历(三)才子沟小学 马志元</p><p> 她们三人一路行走,一路唱着花儿、寻找着她们失去的那朵白莲花。就在这里她们的莲花找到了,但是那两片莲叶不知道飘落到在哪里去了?看着自己心爱的白莲花,她们三人难舍难分,慢慢地离开了莲花山,去寻找失去的莲叶了!人们看着远去的仙女,兴奋地高声欢呼。可是她们唱的什么没有听清楚,只听到了最后的两句“花儿呀!莲叶儿啊!”听到这里,一个小伙子高兴的说:“我们就唱花儿吧!”大家齐声说好,就把那个小伙子高高的举起来,接着说,我们就用仙女唱的花儿来庆祝这个吉祥的日子吧!这位小伙子是谁呀?他就是我们康乐的花儿王子尕马俊。在他的带领下人们三五成群,你问我答的对唱起来。不管你唱什么,最后都用了仙女的那两句:“花儿呀!莲叶儿啊!”流传至今。在我们民族团结的大家庭里,每年的六月初一开始都是这样在莲花山风景优美的环境中,心情舒畅的游玩。但是莲叶儿哪里去了?(共四段)</p> <p> 转身泪千流</p><p>男人哈抓兵者走远了,</p><p>媳妇送,</p><p>出门者泪眼啦看了;</p><p>自己的后半生没靠了,</p><p>回转身,</p><p>眼泪们如线般流了。</p> <p>媳妇哭者个不罢了,</p><p>眼泪们吊成个线了;</p><p>现在的光阴不像了,</p><p>三不三离婚者惯了。</p> <p>莲花山的来历(四)才子沟小学 马志元</p><p> 三位仙女云游四海跑遍名山大川,还是没有找到莲叶儿。只好硬着头皮去南海见观音菩萨,菩萨问:“你们为什么迟迟不来?”仙女回答:“我们路过胭脂三川时,看见那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人民和谐,男耕女织,人间太美了!所以一不小心,莲花掉落人间,突然变成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大山。我们恋恋不舍,所以来迟!两片莲叶儿也不知道飘落到哪里去了,没有找到。”观音菩萨听后想看个究竟。“观世音坐云头把世间观看,看世间闹嚷嚷绿水青山。阳世间一等人作官为宦,阳世间一等人寻吃讨穿,阳世间一等人干好行善,阳世间一等人贪污行骗。只有那大中华文明无限,党政府爱人民送衣送钱。老年人拿养老月月不断,给学生发牛奶还做米饭。看大病给救助又报药钱,怕百姓不富裕又怕疾寒。共产党为百姓把心操烂,观世音看完后感到心酸。白莲花留人间实在好看,留此朵为中华作为纪念!突然间莲叶儿眼前再现,又把它留在了胭脂湖边。”那就是甘肃省康乐县鸣鹿乡的莲叶儿山啊!(完)</p> <p> 神虎养目</p><p>老虎上山者卧哈了, </p><p>眼睛么一闭者睡了;</p><p>其他的动物安全了,</p><p>森林里由它们闹了。</p> <p>神虎上山者卧哈了,</p><p>蹭了个痒,</p><p>闭目者养了个神了;</p><p>心想时没人发现了,</p><p>摄影的人,</p><p>镜头里装上者走了。</p> <p> 爬虎崖</p><p>老虎上山者往上爬,</p><p>猛一跳,</p><p>山崖上留下了印爪;</p><p>过了个山湾躺求哈,</p><p>睡一觉,</p><p>没知道溶入了山崖。</p> <p> 百灵奇鸣</p><p>百灵鸟落在山崖上,</p><p>唱起了歌,</p><p>声音们咋这么亮了?</p><p>有机会了莲花山上,</p><p>奇景哈看,</p><p>不枉的眼福哈报了。</p> <p> 云开画图</p><p>杆两根,杆挑杆,</p><p>云开画图真好看,</p><p>桃花仙境入眼帘,</p><p>不由你者不感叹。</p> <p>一条的大路们通南北,</p><p>两面里田园哈配给;</p><p>冶木峡风光们糊涂美,</p><p>有心了到这里浪来。</p> <p>越看时田园越俊了,</p><p>上山者不由的照了;</p><p>回家电脑里装上了,</p><p>闲时间打开者看了。</p> <p> 神蛙观天变</p><p>神蛙抬头者观天气,</p><p>害虫们多,</p><p>天变时肚子们饱哩;</p><p>对付的不好嫑生气,</p><p>有情时瞅机会补哩。</p> <p> 天变惊憨号</p><p>寒号鸟偷懒不偎窝,</p><p>天变时它先忙了;</p><p>轻顾人只想干工作,</p><p>懒汉们睡美觉了。</p> <p>杆两根,杆挑杆,</p><p>山下梯田真好看,</p><p>民族祥和吃饱饭。</p> <p>斧头剁了白杨了,</p><p>人间完全变样了,</p><p>水泥道路修上了,</p><p>网络电话通上了,</p><p>自来水到门上了,</p><p>就连天上烙样了,</p><p>生活富比天上了。</p> <p>红心柳,张四槎,</p><p>站者山上看大家,</p><p>就像天上看地下。</p> <p>红心柳,一张槎,</p><p>名山悬崖真砝码,</p><p>山下云彩白花花。</p> <p> 神猫戏鼠</p><p>神猫戏鼠者多安闲,</p><p>老鼠么放了个命了;</p><p>逃不掉魔掌多可怜,</p><p>汗湿者浑身们透了。</p> <p>红心柳,一张槎,</p><p>照相机快门吧喳喳,</p><p>远景近景都装哈,</p><p>洮河流水蓝花花,</p><p>梯田就像虫虫爬。</p> <p>夹人巷(在水一方摄影)</p><p>夹人巷窄来夹人巷陡,</p><p>抓住个铁链者爬哩;</p><p>阳世上来了阳世上混,</p><p>到最后时都亏哈哩。</p> <p>小蛐虫爬满者山坡里,</p><p>不知道它吃一个啥哩?</p><p>拉近者一看时一惊奇,</p><p>原来是桃园般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 太君访猴王</p><p class="ql-block">太白访猴者难上难,</p><p class="ql-block">进了门,</p><p class="ql-block">躬身者陪了个话了;</p><p class="ql-block">美猴王转身不搭言,</p><p class="ql-block">后脑勺,</p><p class="ql-block">一转时不理者罢了。</p> <p> 林荫曲幽</p><p>之字拐板路修哈的好,</p><p>上山嘛下山时容易;</p><p>过去的都是个蚰蜒路,</p><p>上下山都非常吃力。</p> <p>山间的洮河一弯弯水,</p><p>蓝森森,</p><p>周围的田园们配给;</p><p>莲花山风光嘛真的美,</p><p>不信了你个家看来。</p> <p>红心杨柳四张槎,</p><p>登上山顶看一挂,</p><p>就像天上看地下。</p> <p> 瞭望阁</p><p>瞭望阁上去了往下望,</p><p>山下的梯田们亮活;</p><p>一条条道路的连村庄,</p><p>远山嘛近景的衬托。</p> <p>瞭望阁修者个险峰上,</p><p>天晴时,</p><p>三州嘛五县的见哩;</p><p>有空了莲花山浪一趟,</p><p>好风景由你者看哩。</p> <p>注:三州指临夏州,甘南州,定西地区;五县指康乐县,临洮县,临潭县,渭源县,卓尼县。</p> <p>上了个高山者看下面,</p><p>洮河么绕山者下了;</p><p>河两岸梯田援山者转,</p><p>人们的生活们富了。</p> <p>莲花山山顶上来了,</p><p>远山嘛近景的见了;</p><p>慕名者今天我来了,</p><p>就像是连空中看了。</p> <p>这一把纸钱漫天飞,</p><p>完成了客人的愿心;</p><p>顺便游山者赏风景,</p><p>不枉的这一趟苦辛。</p><p><br></p><p>这一把冥币哈撒出了,</p><p>今年的心愿们了了;</p><p>出门时不由的心宽了,</p><p>一应的烦恼们跑了。</p> <p> 水帘洞</p><p>水帘洞它是个前后洞,</p><p>后洞么它是个怪洞;</p><p>爬出者上山时难度高,</p><p>不由你心惊嘛肉跳。</p><p><br></p><p>葱一根,两根葱,</p><p>水帘洞里两条龙,</p><p>白龙他是我的人,</p><p>青龙给我长精神。</p> <p> 大熊归山</p><p>大熊归山者山旺了,</p><p>动植物都长者冒了;</p><p>莲花山有了名望了,</p><p>远近的游客们到了。</p> <p>金顶凸起者入云霄,</p><p>山湾里路通者上了;</p><p>路下挨打的恶鬼石,</p><p>尕石头撂给时溅了。</p> <p class="ql-block">主编:山石</p><p class="ql-block">摄影:山石</p><p class="ql-block">民歌:山石</p><p class="ql-block">《莲花山来历》:马志元</p><p class="ql-block">《夹人巷》《三仙女》:在水一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