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谨以此文 献给全国教育工作者 </p><p>文字:江山</p><p>图片:网络</p><p> 国家振兴,教育先行,我国自古重视教育,纵观历史,从周朝起兴学,历朝历代,皆开办书院、国学,庠序、私塾等,或遣子师从名家、大师。</p> <p> 先秦荀子认为,人“生而同声,长而异俗”,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何故?教,使之然也。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读书养志识春秋,观史知今思进退。故武王以太公为师,齐桓以夷吾为仲父。孟母教子而三迁,始皇杖责七岁胡亥,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诸葛武侯以身立教,诫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然古代庶民百姓则地位低下,衣食不资,与学无缘。</p> <p> 今日则不同,国人衣食无忧,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地无分城乡、人不论贵贱、贫富,皆重子女教育。为争一席优质教育,父母心甘吃苦受累,意愿忍辱负重,不惜委曲求全、砸锅卖铁,致使重学之气,蔚然成风。</p> <p> 梁启超先生曾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由此可见,国强之希望在少年,少年之希望在教育,教育之希望则在教师。</p> <p> 唐代韩愈有《师说》其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常以此为座右铭,国人亦常赞喻教师为“蜡烛”、“春蚕”,“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曰教师为太阳底下最美职业。国家为重教,专设教师节,且不断改善教师待遇,鼓励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央视常有“最美教师”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其景其情,感人至深,先进事迹,可歌可泣,国人皆动情于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的最美园丁;悲伤于呕心沥血,积劳成疾、甚至英年早逝的最美教师,动情与悲伤之后,便是深思。</p> <p> 深思 一,最美教师为何没有最美生活。他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奉献青春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有奉献,就理当应获得回报,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但现实并非如此,不少教师生活却迟迟不能改善,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生活仍然十分艰苦。近日得知,贵州大方县五年拖欠教师工资五亿元,这不得不让人疑问,为什么吃亏的总是教师,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何谈提高政治地位。我们期盼着工作在山区的教师早日过上让人羡慕和向往的最美生活。</p> <p> 深思二,最美教师为何没有最美身体。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授何智因病与世长辞,年仅35岁;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59岁英年早逝世;湖北省孝昌县一中物理教师彭东平,上完四节课后突然倒在讲台上,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4岁。全国还有无数名教师累倒、病倒在讲台上,这些皆令人唏嘘感叹。究其原因,不外乎超负荷运转,身心疲惫,身体透支,积劳成疾,病情得不到及时医治所致。我们翘首以待,希望早日改善最美教师工作条件和环境,减轻工作负担和压力,坚持劳逸结合,用制度保障教师的身心健康。</p> <p> 深思三,最美职业为何不是抢手职业。为什么最优秀的考生志愿不是师范,最优秀的毕业生就业首选不是教师,他(她)们首选或是出国,或是考取公务员,或是外资、合资企业。看来,最美职业并不是抢手职业,许多人从教往往是为了生计,不得已而为之。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人员流动性大,常年得不到补充,队伍难于稳定。国家应下大决心,动用政策和经济杠杆,激励更多的优秀青年那里去。同时我们希望国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师范院校早日招到最优秀的考生;也希望各级各类学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及早成为最优秀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单位。</p> <p> 重学必重教,舆论重教无可非议,但是应把舆论引导与政策落实相结合,把教师的自觉奉献与相应的物质待遇相结合,重教才能落到实处,不走过场。</p><p><br></p><p> 写于庚子年教师节前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