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孙中山先生的第一任妻子,也就是原配夫人——卢慕贞,也就是孙科的母亲!</b></p><p>1885年5月26日,卢慕贞在与年方20岁的孙中山定亲后,不久就结婚了。当时孙家家境已相当富裕,所以,婚礼办得相当热闹。结婚地点在孙家老宅左边的一间新建平房里,按当地的风俗,在家中正厅立了字架,立字为德明(按:幼名帝象,字德明,号日新),两旁对联为“长发其祥,五世其昌”,特别醒目,给贺喜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1891年,孙中山与卢慕贞的第一个孩子孙科出生,可就在她痛苦产子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却没有陪伴在身边。后来,三女儿出生的时候,先生同样远在他乡。卢慕贞没有怨恨,心里反而满是对丈夫的担忧与牵挂。孙中山父亲病重的时候,是卢慕贞没日没夜地照顾。孙家人都十分感谢卢慕贞,可是她做得再多,也换不来丈夫对她的爱。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此。</p><p>离婚之后,孙中山也常常关心她,为她寄去一些钱,她总是用来帮助别人,或者做一些善事。孙中山与太太返乡时,她还与宋庆龄姐妹相称,晚上还会一起住。<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虽然在她的心中,被丈夫“休掉”是无比耻辱的事情,但是为了丈夫,她都能忍受,后来有人说道:“世人皆知庆龄喜,无人知晓卢氏悲”。</b></p> <p>"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p> <p>卢慕贞</p> <p>悲惨的原配夫人。</p> <p>悲惨的卢慕贞</p> <p>"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p> <p>人们在提及孙中山的伴侣时,往往只知卢慕贞和宋庆龄,而陪伴孙中山20余载、在反清革命初期最亲密的“患难夫人”陈粹芬,却鲜为人知。</p><p>陈粹芬,原籍福建厦门同安(今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村),1873年出生于香港新界屯门。1891年,经陈少白介绍,在屯门基督教堂(美国纪慎会),19岁的陈粹芬认识了在香港学医、26岁的孙中山。初次相见,出身贫苦的陈粹芬深为孙中山的革命豪言壮语所感动,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也立志参加革命。不久,孙中山和陈粹芬结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他们在红楼租屋住下,相偕奔走革命,共同筹划反对腐朽的清政府。陈粹芬利用收徒教授五祖鹤阳拳的便利,为孙中山领导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组织了不少追随者。</p> <p>贤妻良母卢慕贞</p><p>卢慕贞(1867年-1952年),孙中山原配夫人,育有孙科等三个儿女,是中国式贤妻良母的典范,孙中山长期在外读书及奔走革命,卢慕贞默默独自养育儿女,素以孝敬长辈而闻名,孙父病重至逝世的日子里,卢慕贞寸步不离,亲奉汤药,还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担风险,使孙中山减少了家庭的后顾之忧,把精神集中到革命事业上。</p><p>卢慕贞与孙中山的结合无关爱情,属于父母之命,她并不介意丈夫纳妾,但孙中山坚决要离婚。1915年,卢慕贞应孙中山之请从澳门抵日本东京商谈离婚事宜,当时同盟会元老纷纷反对孙中山先生与卢夫人离婚,而卢慕贞自觉不能在事业上帮助孙中山而同意离婚,她当着大家的面慨然表示:"孙先生为革命奔走海外,到处流浪,身心为之交瘁,既然现有人愿意照料他的生活,我愿意成全其美,与先生离婚。"可见卢慕贞心地善良、纯朴,十分理解孙中山先生,并表示可与宋庆龄以姐妹相称,她还告诫比宋庆龄年龄长的儿子孙科要尊重宋庆龄。与孙中山先生离异后,卢慕贞一直蛰居于澳门,卢夫人一生,与丈夫及子女皆聚少离多,她为了成全丈夫与其女秘书宋氏的恋情,引身而退。</p><p>革命伴侣陈粹芬</p><p>陈粹芬(1873年-1960年),排行第四,人称"四姑",又名香菱,祖籍中国福建省厦门,孙中山的侧室,1892年左右出于对孙中山的崇拜,开始陪伴照顾孙中山的起居饮食,身兼护士与卫士,无怨无悔地与孙中山共同生活了10多年,过着流离转徙的生活,并曾参与历次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中华民国成立后,她功成而退,入住澳门孙家,与孙中山原配卢慕贞夫人情同姐妹,尤为难得。九一八事变后,应孙科之请回香港定居,后又迁住广州。抗战爆发,她参加广州的抗日救亡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移居香港,1960年病逝。1980年坟墓迁移到翠亨村孙家祖坟地。陈粹芬终身无所出,收一养女,孙氏族人对她视如家人,并载入孙姓族谱,称为"孙文之妾"。</p><p>陈粹芬是一位颇具"英雄气概"的革命女性,不屑名分,毅然决然地追随中山先生,加入革命的行列,前后有14年余,这位奇女子的性格刚毅、英勇果敢,当之无愧的女中丈夫,被称为"被人遗忘的革命女性"。</p><p>异国情缘之浅田春</p><p>浅田春 (?-1902年),浅田春是孙中山流亡日本时的情人,日本静冈县人,懂中文及英文,相貌甜美可爱。</p><p>孙中山1897年居住在横浜华侨温炳臣先生的家中,十五岁的浅田春被找来担任孙的女佣,大概同时以妾的身份照顾孙中山。</p><p>1902年孙中山与另一位日本女子大月薰结婚,孙中山与浅田春的恋情结束,于同年过世。因其早逝,并不为国人周知。</p> <p>▼陈粹芬</p><p>孙中山的第二个妻子叫陈粹芬,从当时的制度来看,她只能算孙先生的小妾。她的模样标志,性格温婉,虽然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她身上却有着一种特殊的气质。她同孙中山在一起生活,朝夕相处,同起居、共患难长达十几年,任劳任怨,屡立奇功,却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功成身退,她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伴侣。</p><p>"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p> <p>▼大月薰</p><p>孙中山的第三个妻子是日本籍女人,叫做大月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两个相识,迅速发展成了恋爱关系,之后领了结婚证,大月薰当时只有16岁,她长相非常清纯甜美,结婚后不久就怀孕了,但是孙中山接到电报不得不赶回国内,留下她一人,之后便失去了联系。生下女儿后,取名叫宫川‘富美子’,意为‘文’,在独自抚养了五年后,没有经济来源,就将女儿送于富人家抚养,自己改嫁了。</p><p>"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p> <p>孙中山先生的第四位妻子——宋庆龄!</p><p>"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p> <p>宋庆龄的“霸气”,更多来自于对和平的追求!</p> <p>宋庆龄</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为爱情出逃</b></p><p>孙文年长宋庆龄27岁,她与孙文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被祝福,宋庆龄是为了这段爱情曾不惜一切从家中出逃。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与孙文属同辈人,宋嘉树一直非常支持孙文的革命事业,为其出钱出力,无怨无悔。</p><p>宋庆龄尚在襁褓中时就曾见过孙文,从小也从父亲处听闻孙文的种种事迹,自小就被灌输爱国思想的她对孙文非常崇拜,她从小便把革命运动作为事业理想。</p><p>孙文革命事业遭遇重创时,宋嘉树帮助孙文逃亡日本,同时安排大女儿宋霭龄担任孙文秘书,自己也在为孙文的革命事业出心出力。</p><p>1913年8月28日,刚刚从美国毕业的宋庆龄抵达日本横滨。到日本的第二天,宋庆龄第一次见到了童年的偶像孙文,她主动提出与父亲和姐姐一同协助孙文。1914年九月,宋霭龄与孔祥熙结婚,不得不离开日本,宋庆龄便全盘接过姐姐的工作,成了孙文的秘书。</p><p>在这期间,她与孙文相处和谐,宋庆龄非常支持孙文的革命思想,9月16日后的半个月,宋庆龄与孙文见面频繁,暗生情愫。</p><p>确认自己爱上孙文后,宋庆龄便与孙文坦露了自己的想法,让她惊喜的是孙文对她有同样的感情,但孙文其时已有家室,妻子卢慕贞正在国内,与孙文互有成婚之意后,孙文便着手准备与卢慕贞的离婚事宜。1915年六月,宋庆龄回到上海告知父母她与孙文希望结婚的想法。</p><p>▼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完婚;1916年4月24日,两人补拍了结婚照(如图所示)。</p> <p>▼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照</p><p>"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孙中山与宋庆龄</span></p><p>最后的夫人越幸福,原配夫人越悲惨!</p> <p>宋嘉树夫妇震骇,一时不知所言。宋嘉树与孙文为同辈好友,从未想过自己女儿竟提出要嫁与他,宋嘉树气得对孙文破口大骂。宋庆龄母亲也哭着劝说女儿:“孙已有家室,儿子孙科比你还大......”,尽管宋庆龄不忍父母伤心但却不肯让步。</p><p>在回上海前,宋庆龄就曾对孙文说:“我知道你结过婚,但那已经过去,与目前的事情不发生关系......现在我要知道的只有一件是:你要不要我做你的妻子,永远帮你做革命工作。”孙文对宋庆龄有同样的感情。1915年九月,孙文把妻子卢慕贞接到日本准备离婚,谈话之后两人和平离婚。</p><p>然而宋庆龄这边却遭遇了父母的阻拦,宋嘉树为了让宋庆龄死心,把她软禁在家中。被软禁期间,宋庆龄心急如焚,她急切地希望孙文能够安排人帮助她逃出家。无论宋庆龄如何哀求,宋嘉树夫妇从未松口,看见女儿伤心他们又心痛又气愤。</p><p>后来,是宋庆龄家中的女仆为这段爱情出了力,女仆不忍宋庆龄在家中受苦,便把宋庆龄写给孙文的一封信偷偷寄了出去。远在日本的孙文这才得知宋庆龄已被软禁,他知晓后马上安排朱卓文到上海帮助宋庆龄前往日本。1915年10月,宋庆龄趁着夜色从家中偷偷跑出,然后马上前往日本。</p><p>10月25日,是宋庆龄到达日本的第二天,前两日卢慕贞已拿着离婚协议书回到了澳门。那日,孙文与宋庆龄于和田瑞律师家中结婚,并签下了结婚誓约书。</p><p>结婚誓约书</p><p>在婚礼前,孙文与宋庆龄在日本有名的律师和田瑞家中签订了结婚誓约书。在签订过程中,朱卓文及其女儿慕菲雅、和田瑞夫妇、头山满夫妇均作为见证人亲眼目睹了两人签下结婚誓约书。结婚誓约书一直被宋庆龄视如珍宝,但天不如意,在战乱时宋庆龄仍遗失了它。</p><p>抗战全面爆发那年,孙文已去世十二年,宋庆龄也早已回到上海。那年十一月份上海沦陷,宋庆龄不得不离开上海前往香港避难。宋庆龄称自己去香港不能携带重要文件,因此她只能把结婚誓约书锁在保险箱中。</p><p>后来保险箱中的物件全部被日本人掳走。孙文去世后,宋庆龄作为一名他的遗孀承受了很多流言蜚语,结婚誓约书的遗失也一直让她挂怀。直到1962年,结婚誓约书经兜兜转转才终于回到了宋庆龄手中。</p><p>拿到结婚誓约书后,宋庆龄很惊喜,当时因实物有较多留白,似乎是为了给后人题记用的,且誓约书上日期并非孙文夫妇结婚当日日期,署名“宋庆琳”也与宋庆龄的名字不符等,很多人怀疑该誓约书的真假。</p><p>1962年八月,宋庆龄拿到结婚誓约书,她看过后表示该誓约书是真的,同时解答了上述疑问。宋庆龄称,她与孙文的确是在10月25日结婚,但当时和田瑞建议两人将誓约书上的日期改为26日,因为在日本双日更吉利。</p><p>而为何署名“琳”而非“龄”是因前者更好书写。至于为何和田瑞、孙文都用了印,唯有她没有,则是因为当时她无印可盖。</p><p>孙文与宋庆龄的誓约书上共三条誓约:第一条为尽快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续;第二条为将来永远保持夫妇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幸福;第三条为一旦发生违反誓约的行为,无论是受到法律与社会的制裁亦或是其中一方为保持名声而采取某些措施,均不得有任何怨言。</p><p>其中的第二条,宋庆龄遵守了一生,直到去世她都未忘记自己是孙文的妻子,生前所从事的一切事业都不逾越孙文妻子这一身份。</p><p>死后未与孙文同葬</p><p>虽为孙文妻子,但宋庆龄却不敢将孙文之功绩联系于自己。宋庆龄认为自己一生并未为国民做出多大贡献,虽一生追随孙文,辅佐其成就革命事业,但说到底一切均是孙文个人所成,自己作为一位普通的妻子,不应与伟人同葬。宋庆龄此种想法与其性格有关。</p><p>宋庆龄不喜张扬,早年与孙文的婚礼便是简洁了事,孙文去世后,宋庆龄一直谨言恪行,为孙文的遗志而努力。</p><p>宋庆龄曾说自己要嫁给孙文,并非是因为爱,而是出于一种对革命的热情,自己自幼听闻孙文伟业,很是崇拜,她愿意把一生都托付给孙文,托付给革命事业,也正是因此她才能在危险关头对孙文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但她做过的事又难掩对孙文的感情:结婚誓约书遗失后她一直闷闷不乐,直到誓约书找回才舒心。</p><p>她养有很多鸽子,因为孙文喜欢象征和平的鸽子。孙文去世后的第二年,国民政府内出现背叛孙中山的Y派分子,他们结为一党,屠杀了大量爱国人士,宋庆龄很气愤,高调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同时,她还很关心早年追随孙文的朋友......</p><p>1981年,重病染身的宋庆龄叮嘱女仆李燕娥将她的骨灰带回宋家之墓,与父母葬在一起。宋庆龄死后,李燕娥遵循宋庆龄遗嘱,将她的骨灰葬在了上海的万国公墓。宋家的墓前有一块碑,碑上写着“树长万代,叶落归根”。</p><p>宋嘉树夫妇生前曾告知宋庆龄,无论生前一家人如何闹矛盾,死后也一定要葬在一起。曾经,宋庆龄为孙文离开父母多年,死后终于以宋家女儿的身份回到了父母身边。宋庆龄不愿与孙文合葬,并非情未至深,她曾说,10月25日是她一生难忘的日子,能陪伴在孙文身边是她从小时候就有的梦想。</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81年5月29日,88岁的宋庆龄于北京病逝。至此,她与孙文的婚姻已走过六十六载。自1915年结婚后,在孙文最落魄之时,宋庆龄仍与其共渡难关,她对孙文之用情,恳恳切切,至真至深,一生都在坚守她与孙文的结婚誓约书的第二条。</span></p> <p>▼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孙中山和家人、同志一起在日本庆贺,照片的人物前排左起依次为:宋庆龄,孙中山,廖仲恺夫人何香凝。</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蒋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也就是蒋经国的母亲!</b>图左起:毛福梅、蒋母与蒋经国,蒋介石</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毛福梅是蒋介石的原配妻子</b>,毛福梅嫁给蒋介石,是由两家老人做主包办的旧式封建婚姻,因此结婚以后,夫妻两人感情一般。加上后来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政治婚姻,蒋介石需要宋氏财团的支持,宋家也要依靠蒋介石保护他们的利益。所以蒋介石向毛福梅提出离异,当时毛氏的情绪很激动,蒋介石也很不耐烦,最后以毛氏“离婚不离家”为条件,双方都作了让步,才达成协议,在离婚书上签了字。<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38年底,毛福梅被在奉化的日本飞机轰炸,当场被炸死。在逝世后其遗骸和墓碑都被丢进了树林。</b>不经令人唏嘘。</p> <p>姚冶诚(中)与蒋纬国、邱爱伦夫妇的合影</p><p>蒋介石与姚冶诚的相遇,可谓有种乱世中英雄与红颜的结合,也是蒋介石四个妻子中唯一没有正式名分的一位。1916年蒋介石在辛亥革命期间,参与了反袁护法斗争,在躲避刺杀途中遇见了姚冶诚。姚冶诚不仅安心追随蒋,并且还将自己的积蓄资助他。姚冶诚也是蒋纬国的养母,蒋介石曾将姚冶诚和毛福梅安排住在溪口老家,同时姚冶诚还帮忙照看蒋经国。蒋经国、蒋纬国和毛福梅、姚冶诚在老家也是有过一段安稳相处的日子的。1966年,姚冶诚在79岁时病逝台湾。</p> <p>陈洁如是蒋介石的第三任妻子。在1919那一年,12岁的陈洁如遇上了31岁的蒋介石,从此一见终身误。1921年,时年15岁的陈洁如嫁于34岁的蒋介石。蒋对陈洁如许下承诺:“你将是我独一无二的合法妻子。”谁可知,这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为了与宋家结姻亲关系,蒋介石诱骗陈洁如远赴美国留学五年。陈洁如留学归来,从此成为了在寂寞中等待的一朵花。陈洁如后来与蒋介石仍有书信往来,其书稿后来被重金买断,直至蒋氏父子去世后才得以出版。陈洁如一生只收养了一个女儿——陈瑶光。1971年,陈洁如在香港去世,其女为其料理后事,自此为她等待一生的爱情画上句号。</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蒋介石的第四位妻子——宋美龄!</b></p><p>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一段见证之后中国近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婚姻自此而始。正如所有历史名人的经历一样,蒋宋联姻自一开始,就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而他们的婚姻生活也注定不会平凡。</p> <p>▼【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氏三姐妹”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宋霭龄于1914年嫁给富甲一方的孔祥熙,宋庆龄于1915年嫁给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宋美龄于1927年嫁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宋氏三姐妹在20世纪前50年叱咤风云,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到了晚年,只有宋庆龄先生埋骨家乡!</p> <p>▼蒋介石与宋美龄</p><p>"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p><p>宋美龄——中华民国第一夫人,一个横跨了3个世纪的女人。一场政治联姻,让蒋介石把最爱、最不爱的前3个妻妾全部登报声明,脱离夫妻关系。1927年蒋宋大婚,一家报刊在其结婚证下写上“中美合作”,即暗喻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结合。蒋宋之间的爱情是政治婚姻还是一生真爱呢,这个就只由他们心中知晓。但是在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中,宋美龄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2003年,宋美龄在106岁的时候在美国寓所逝世,结束了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婚礼分两次举行,一次是基督教式的,一次是中国传统式的。首先在上海西摩路宋家的宅邸里举行了基督教式的婚礼。接着,这一行人前往富丽堂皇的大华饭店,举行世俗婚礼。</b></p> <p>▼【历史老照片:宋美龄与蒋介石的甜蜜瞬间,最后一张十分珍贵!】1943年7月7日,宋美龄正在仔细观察蒋介石刚获得的勋章,这样甜蜜的一幕被拍下了。这张照片是通过后期上色的。</p> <p>▼宋美龄</p><p>"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p> <p>▼宋美龄,多才多艺,兴趣广泛,涉足音乐、外语、宗教、体育、美术等多个领域。唯独绘画是她的终身爱好。</p> <p>▼宋美龄书画作品欣赏</p> <p>▼宋美龄曾经向张大千学习山水画,拜黄君璧、郑曼青为师,学习花鸟画。她的山水画构图妥贴,用笔精到,清逸处有灵气,沉厚处韵苍润,古趣昂然。</p><p>今天一起来欣赏宋美龄的醉秋图,秋意淡淡,真是销魂!</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挥帽子的蒋介石,特别之处是宋美龄竟然穿着军装,很少见。</span></p> <p>▼蒋介石和宋美龄</p><p>最后的夫人越幸福,原配夫人越悲惨!</p> <p>▼1943年,站在罗斯福夫妇中间的宋美龄,洋装再美也无法掩盖旗袍的精致!</p> <p>蒋介石</p> <p>▼1971年,台湾,蒋介石夫妇在总统府前接受群众欢呼。这也是宋美龄罕见的戎装照,宋美龄时年74岁。</p> <p>▼1943年11月27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手牵手,在开罗某处的楼顶俯瞰开罗城。</p> <p>▼1981年,美国。时年83岁的宋美龄女士在家中的老照片。这年,她的二姐宋庆龄病危,家人邀请她回国探亲,遭到她的拒绝。结果宋庆龄在临终前,也没能与在世的唯一亲人,也是亲妹妹的她,见上一面…</p> <p>▼【不计前嫌的宋氏三姐妹,重新坐到了一起】宋庆龄(左一)、宋美龄(左二)、宋霭龄三姐妹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嫁给孙中山,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霭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p> <p>▼【1958年,巡视金门阵地的老蒋宋美龄】在炮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猝不及防,损失惨重,随着战事继续,逐渐恢复战力。并得到美国海军护航,维持金门补给线,甚至利用M55式203毫米榴弹炮反击及瘫痪厦门车站内的补运单位。10月初,我军宣布解除封锁,改为“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单打双不打)”,逐渐减少攻势。金门炮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分,也是国共双方陆海空军迄今最后一次大较量,此后双方军事冲突局限于海上,并逐渐停止至今。</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b>1906年7月25日,28岁的朱安嫁给26岁的鲁迅!朱安侍奉了一辈子公婆将其“养老送终”,最终孤独终老!</p> <p>朱安(1878年6月-1947年6月29日),生于浙江绍兴,鲁迅的原配夫人,是包办婚姻的牺牲者。</p><p>朱安虽识字不多,但知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她在根本不认识鲁迅,甚至鲁迅没有同意的情况下,由双方父母作主,定下了让她和鲁迅痛苦一生的婚姻大事。而在鲁迅去世后,她却极力保存鲁迅遗稿,并视周海婴如己出。1947年6月29日,朱安去世。</p> <p>朱安(右一)与娘家人</p><p>在那个年代之中,似乎每一个离家闯荡、在城市接受新式教育进步知识分子都有一段不可说的逼婚史,此前说过徐志摩、郭沫若等等名人,都被家中安排和一个非常传统的女子结婚。但是为什么我说鲁迅不至于到徐志摩和郭沫若的地步呢,因为他从没有在物质帮助上抛弃过朱安。对于郭沫若和徐志摩来说,家中的那位土掉渣的妻子是眼不见心不烦。而对于鲁迅来说,朱安的存在给了他不小的精神压力,每一个人生阶段,他都要思量,如何安置这位老家的妻子。</p><p>鲁迅和朱安的婚姻,对于对方的伤害都很大,当然,鲁迅内心的煎熬也弥补不了<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朱安被蹉跎的一辈子。</b></p> <p>▼朱安和鲁迅</p><p>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学时,母亲鲁瑞竟然靠装病将他千里迢迢骗了回来,不得已娶了朱安。</p><p>只不过朱安作为鲁迅先生口中的那个“母亲给的礼物”,几经搬家,都将她带在身边,最终朱安爱了她口中的“大先生”一辈子,也盼了一辈子,晚年凄凉离世。</p> <p>朱安:周作人曾劝她卖掉鲁迅的藏书,好歹能换点银钱度日,朱安也曾经动过这个想法。但是顿时遭到众人的反对,许广平也不同意她私自卖书,说要保存鲁迅先生的遗物。后来朱安情绪崩溃,忍不住擦着眼泪小声说:“都说要保存鲁迅先生的遗物,可是我也是鲁迅先生的遗物,也应该保存保存我啊。”虽然其中带着怨气,但又让人心疼不已,1947年,朱安在北京凄凉离世,终年69岁。</p> <p>朱安:她是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发妻,看似荣光无限,实际上,她在婚后长达41年的时间里无性无爱,当然也无儿无女,也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在临终前说了一句话却令无数人落泪,而她究竟说了什么?</p><p>朱安去世的时候,在遗嘱中说,“灵柩回南,葬在大先生之旁”。尽管生前与鲁迅从未有过夫妻之实,这一生,二人过得也不像是明媒正娶的夫妻,但是在临终前,朱安还是想要葬在鲁迅的身边。生未同房,死亦同穴。这大概就是爱情吧!可惜的是,朱安并未如愿,还是跟鲁瑞葬在一起,就跟生前一样。</p> <p>悲惨的原配夫人!</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鲁迅与许广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33年9月13日,上海王冠照相馆,鲁迅五十三岁全家照。三年后鲁迅先生离世。</p><p><br></p> <p>鲁迅和许广平</p><p>"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p> <p>鲁迅与许广平。许广平老了,儿子结婚生子,儿孙绕膝!膝下承欢!也圆满了一生!</p> <p>鲁迅和许广平</p><p>最后的夫人越幸福,原配夫人越悲惨!</p> <p>《郭沫若与他的三位夫人》主要内容:<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张琼华是郭沫若名媒正娶的结发妻子</b>,比郭沫若大2岁,1912年旧历正月十五日,张琼华成为郭沫若的第一位夫人。1916年8月,在日本留学期间,24岁的郭沫若认识了23岁日本姑娘左藤富子,他爱上了左藤富子,左藤富子也被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吸引,他们同居了,郭沫若为妻子取了个中国名字安娜,但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便笼罩在不幸中…… 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是一位追求进步与自由的女性,是郭沫若早期恋人于立忱的胞妹。1938年,于立群在香港与郭沫若同居。1939年夏,补办婚礼。这次婚礼,使于立群成为郭沫若第三位名正言顺的妻子。</p> <p>郭沫若一生有着三个老婆,生下了十几个孩子。除此之外,还有着几个情人。这些情人究竟有没有给郭沫若生过孩子,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单独说一下比较清楚的。</p><p>郭沫若与张琼华</p><p>在郭沫若10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给他定了娃娃亲,可惜最后女方夭折。后来又给他找了一个远房亲戚,不过由于当时他有个五哥比较着急结婚,所以这个对象就成为了五嫂。</p><p>之后的多年时间里面,说媒的事情从来没有断过。但是也没有一个成的,因此也让郭沫若开始心烦,并不是特别想说没媒。</p><p>由于封建社会的父母之言媒妁之命,20岁的郭沫若接到母亲的书信,告诉他又给他说了一房媒,这次必须回来结婚。身在外地的郭沫若迅速赶回,心中还有些许的期待。</p><p>但是当喝完交杯酒,掀起红盖头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失落。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都说春宵一刻值千金,可是当天晚上两人草草了事。在结婚后的第5天,郭沫若就迫切的要外出。</p><p>这个可怜的女子便是郭沫若的原配夫人张琼华,从此之后过着有名无实的生活,守了将近70年的活寡。</p><p>虽然郭沫若在结婚后的17年之后再回老家时,曾经给张琼华道个歉,不过又有什么用呢?两人一生无任何子女!</p> <p>郭沫若与安娜</p><p>后来郭沫若前往日本求学,邂逅了他的第二任感情。第2任妻子中文名字叫安娜,原名佐藤富子。是日本东京的一户大户人家,由于母亲在她21岁的时候给她私自定亲,安娜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外出当了一名护士。</p><p>郭沫若有一次前往医院遇到了安娜,对她可谓是一见如故,回去之后半个月都没能忘记她的身影。于是给她写了第一封长信,从此展开激烈追求。安娜也没有经历过这么激烈的追求,内心也充满了对于未知的渴望。</p><p>于是两人约了见面地点,从此坠入了爱河。不过由于安娜是离家出走,两人的恋情也没有得到家庭的支持。</p><p>当时郭沫若正在处于求学阶段,经济条件也不宽裕。所以两人的生活来源,基本上都是靠安娜自己一人在支撑。</p><p>尽管如此,安娜还是给郭沫若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p><p>由于抗日战争爆发,郭沫若急着回到中国,与安娜不辞而别。日本当局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逮捕了安娜严加拷问,很长时间之后才放了出来。</p><p>之后的10多年时间里面,两人之间甚至连书信往来都没有过。一直到1948年,安娜带着几个孩子来到了中国。辗转多地才找到了郭沫若的下落。</p><p>大儿子名叫郭和夫,曾经是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家,还担任过大连物理学研究所的所长。</p><p>二儿子名字叫郭博,是非常出名的建筑家,曾经是上海某一所设计院的设计师。</p><p>三儿子名叫郭复生,曾经在中国科学院担任工作。</p><p>第四个是女儿——郭淑瑀,后来和林爱信结婚生了个女儿。女儿也前往日本留学并且定居在那里,随后改成了日本国籍。</p><p>还有一个儿子是郭志鸿,曾经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p> <p>于立群</p><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的联合会主席,1958年9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当选为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曾经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1958年,当时的科学家们为了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的急需人才,向党中央提出中国科学院创办的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经过中央的批准,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郭沫若兼任校长。1912年在父母的包办婚姻下,与张琼华结婚。在新婚五天之后离开了家,留着张琼华一人,在此之后张琼华一直一个人守在老家。</p><p>1916年,与日本女孩佐藤富子,又名安娜同居,生下了五个子女,但后来因为中日战争爆发,郭沫若离开了日本并于她断绝了所有的联系。</p><p>1939年,郭沫若与于立群结婚,两人携手度过剩下的半辈子的光阴,1975年,安娜回北京看望郭若沫,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的见面。于立群与郭沫若在一起的时光,她感到是无比的幸福,在她的心中,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在他生病住院的时候她全程尽到妻子的责任。丈夫离开人世之后,在书中发现了郭沫若与姐姐的合影,照片中的他们非常亲密,还有书信中也是当初他们交往之间互相通信的媒介。没想到,自己的丈夫和姐姐曾经在一起过,这是使她无法接受的,第二天之后她便上吊自杀了。</p><p>▼年轻时的于立群,风华绝代。她是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与其相守最长的妻子。<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是张琼华,守了68年的活寡。郭沫若后来只是给她鞠了一个躬了事。</span>第二任是日本妻子佐藤富子,跟了他二十年,生了五个孩子,到头来郭沫若却不辞而别。1939年,23岁的于立群成了郭沫若的第三位妻子。婚后,于立群为其生下了四子二女。后来郭沫若去世仅半年后,于立群在家中自缢,原因有很多,至今并没有一个准确说法。</p> <p>郭沫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郭沫若人品和做事受到很大的争议,包括曹雪芹、鲁迅等都对其进行谩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安娜和于立群,作为郭沫若新欢旧爱之间的角色替换,都曾为同一个男人而痴狂,饱受磨难。但不同于郭沫若泛滥的爱,两人全心全意地对他,为他生育了一堆才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郭沫若一辈子一共娶了三个妻子,他曾经亲口承认,这三个妻子都是自己最爱的三个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这些事件中足以表明他真的非常花心,对于他的这些行为,鲁迅是看在眼里。他对郭沫若这种人非常的反感,就针对于他这一性格。也给出了一定的评价,而且在鲁迅的眼中,郭沫若是一个好色之徒。鲁迅的这种行为也激怒了郭沫若,让他火冒三丈。当然面对鲁迅的嘲讽,郭沫若也没有善罢甘休,他同样也公开发表了4个字还给鲁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相信了解的朋友们已经知道了,正是衣冠禽兽。当然鲁迅听到这4个字,并没有任何的表情变化,甚至还轻而易举的加了一个字回应郭沫若。才子加流氓这5个字,让平民百姓看到后纷纷大笑。因为这几个字准确无误的概括了郭沫若的一生。</p> <p>▼于凤至是富商于文斗的女儿,张学良的原配妻子,张作霖的长媳,宋美龄正式结拜的干姐妹,美国股市及地产资界的华人明星,她与张学良的婚姻是张作霖一手包办的,张学良对大于自己三岁的妻子,唯有尊重,无关情爱,二人婚后育有三子一女。</p> <p><span style="color: rgb(59, 67, 78);">▼张学良和于凤至,那时候的他们很年轻,称得上是郎才女貌。</span></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妻子。</b>于凤至,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张学良原配妻子。生于1897年5月,1914年与张学良订婚时17岁,比张学良大3岁。于凤至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她是宋美龄正式结拜的干姐妹,美国股市、地产投资界的华人明星。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间这位就是于凤至</p> <p>▼【1933年,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一遇少帅误终身,因那句“我们依然是我们”的誓言,从此便没有了自己。善良坚强独有的人格魅力,也抵不过另一个的万种风情,虽说晚年换来了他的忏悔,但又有什么用呢,人已去,一切的恩怨便随风而逝!</p><p><span style="color: rgb(59, 67, 78);">张学良和于凤至,那时候的他们很年轻,称得上是郎才女貌。</span></p> <p>▼这是1932年张学良少帅和夫人于凤至打网球的一张真实照片,图中的另一个少女并非是赵四小姐,而是张学良和于凤至的亲生女儿张闾英。以前也看过很多创作者发过,说这是张学良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当时信以为真,感觉于凤至虽然在笑,但心里肯定是苦涩的,要和别人分享自己深爱的男人。但此刻看来,于凤至的笑应该是幸福的笑,老公,女儿一家三口难得的欢聚时光,只是这种幸福如此的短暂。</p> <p>宋美龄,于凤至,宋霭龄合影</p><p>▼【烫卷发的于凤至】于凤至与谁的合影?貂皮烫发还带着时尚小包包,都是摩登女郎,照片中最左边第一个气质非凡,第二个是于凤至,第三个一看就是富太太。</p> <p>于凤至</p><p><br></p> <p>于凤至93岁美国去世,张学良在她坟前长跪不起,只因这4个字</p><p>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发妻,虽然于凤至和张学良在一起的这么多年里,张学良从来没有给过于凤至真正的爱情,但是于凤至一直真心的将张学良看作自己的丈夫,从来没有埋怨过他。在张学良被囚禁的那段时间里,于凤至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而与此同时,宋美龄和蒋介石以天主教义不能一夫多妻为缘由,逼着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让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正式举行婚礼。</p> <p>于凤至一方面为了治病,另一方面也确实得罪不起人家,就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于凤至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在那里只有她的女儿能够照顾她,于凤至做手术的期间,一直都没有闲着,她让女儿帮他找了学英语的老师,做手术期间,包括后来术后养病的期间,于凤至一直在潜心学习英语。在她看来,自己虽然已经50多岁了,可是要在美国生活,既不能靠女儿,也没有丈夫可以依靠,学习英语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p><p>父亲从小便夸自己聪明,是块经商的材料,那么在美国,要不然就自己做生意吧。于是经人介绍,于凤至进入了股市当中,虽然说股市有风险,买股票的人大多数都在赔钱,可是于凤至买的第一只股票,就让她赚到了在华尔街的第一桶金。从此之后,于凤至越赚越多,在美国也算彻底立住了脚,可是这个时候她又听到台湾方面发布了张学良签字了的悔过书,这让于凤至非常的无法理解。</p> <p>1940年在与张学良幽禁3年后,于凤至为治疗乳癌,赴美国求医,并割去左乳。她带着3个孩子开始了长达50年的美国打拼。当时于凤至只靠张学良昔日私人顾问英国人伊雅格给她的一笔款项维持生活,这是张学良托他买军火的一点余款。于凤至和孩子们吃的都很简单,没吃过一顿大餐。因此当朋友莉娜开始炒股时她也跟着做。于凤至很有做生意的天分,几天后就开始独立上手,她买的股票很特别,都是停滞不前的呆股,因为于凤至信奉物极必反的理念,屡屡得手。在纽约几年间就赚得一笔可供一家人衣食无忧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左起) 张学良、宋霭龄、于凤至、宋美龄、蒋介石</p><p class="ql-block">于凤至虽然是个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人,但是对待婆婆公公都是非常孝顺的,从来都不忤逆。张学良开始对于凤至改观了,而且还觉得这女人够贤惠,也聪明。不过张学良仍然不改风流花心本色,继续在外拈花惹草。</p><p class="ql-block">她在家里时不时就能听到丈夫和哪位贵妇、千金小姐还有外国美人传出流言,于凤至觉得,听到这些比吃了黄连还要苦。她不是不伤心,她是只能忍。但她也因为张学良的一句话更加坚定了爱张学良的心。</p> <p class="ql-block">她认为这是台湾方面的阴谋,坚决不肯相信丈夫会在这样的东西上面签字,可究竟是不是阴谋,估计也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但是当时的于凤至全心全意的要向着丈夫说话,多次为其发声,可终究没有收到效果。</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后来90多岁高龄的于凤至在美国去世,也安葬在美国,墓碑上用英文刻着于凤至的名字。张学良重获自由之后,来到美国只看到了于凤至的墓碑,可是当他看到墓碑上于凤至的名字的时候,在地上长跪不起。只是因为,墓碑上刻着的名字是“张于凤至”,</b>这就说明虽然两个人已经签署了离婚协议,但于凤至在心底,仍然将张学良视为丈夫。这让张学良万分感动,也万分愧疚。自己过去的几十年里,从来没有给过于凤至真正的爱,但于凤至却愿意对他不离不弃,这如何让张学良不动容?</p><p class="ql-block">▼于凤至认了宋美龄的母亲做干妈,被视为宋家的第四个女儿,或许用一句“集美貌与才华为一身”形容于凤至也是合情合理的。张学良对于于凤至的情感,既是亲人也是妻子,二人婚后育有三子一女。</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张学良的三任妻子,于凤至的三个儿子个个惨死, 赵四小姐的儿子成美国太空总署专家</b></p><p>张学良晚年自己说过,算上白人和中国人,他有过是一个女朋友,但结过婚的夫人只有三位:于凤至、谷瑞玉和赵一荻。这三位里,于凤至是他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待他如弟如子,谷瑞玉是他的一时冲动,赵一荻是他的红颜知己。</p><p>于凤至是东北富商于文斗之女,1897年出生,比张学良大四岁,二人1915年结婚,那年张学良才14岁,三年后于凤至生下长子张闾珣。1940年于凤至身患乳腺癌,赴美国治病,1964年主动与张学良离婚,成全了他和赵一荻,1990年3月在美国去世。于凤至为张学良生育三子一女,三个儿子全部惨死,可谓人间至痛。</p><p>长子张闾珣,生于1917年,1933年随张学良出国考察到了英国,留在了那里。二战期间,德国空袭英国,张闾珣受到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失常,后来一直没有治好,1954年因败血症去世,无子女。</p><p>次子张闾玗,1918年出生,他和张学良很像,喜欢运动,骑马、打网球都很在行。1958年在美国出了车祸,不治身亡,留下一子两女。</p><p>三子张闾琪,1919年出生,作为小儿子,他最得祖父张作霖和父母的喜爱,自小聪慧,读书习字都很好,可惜1929年染上肺结核,1931年病死于沈阳,有传闻说是死于日本人之手。</p><p>谷瑞玉是张学良的“随军夫人”,一直没有得到张家人的承认,两人在一起三年,1925年因谷瑞玉疑似与杨宇霆有牵连,造成夫妻矛盾而离婚,双方没有子女。</p><p>赵一荻即赵四小姐,比张学良小11岁,1927年两人结识,从此就一直陪伴在张学良左右,1964年结婚,直到2000年她先于张学良去世。赵一荻在1930年给张学良生下儿子张闾琳,1940年时因张学良被软禁,张闾琳被母亲安排,被送往美国旧金山的好友伊雅格和埃娜夫妇处代为抚养。</p><p>张闾琳长大后考入加州大学,与陈济棠侄女陈淑贞结婚。1955年张闾琳才与分别了十五年的父母取得联系,次年去台湾相见,而这时他甚至已经不会说汉语了。张闾琳毕业后进入美国太空总署工作,是航天专家。</p><p>张学良晚年重获自由后旅居美国,经常对张闾琳说想回东北老家看看,但因各种原因未成行,张闾琳在张学良生前,两次代他回到东北,祭扫张作霖陵墓。</p> <p>▼图为16岁的赵四小姐,她从16岁爱上张学良、17岁前后私奔、18岁生下他们唯一的儿子、24岁开始幽禁的日子、88岁去世。这就是她的一生,只需一个男人有关联。她就是上个时代的传奇——赵四小姐,赵一荻。</p> <p>▼张学良(中间坐者)和张学曾、张学思的珍贵合影,一袭白衫帅气迷人,年纪轻轻便手握权柄统帅一方,在女士面前更是英武霸气,又有温柔绅士的一面,当时更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p> <p>▼张学良和赵四小姐</p><p>"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p> <p>▼张学良、赵四与宋美龄</p> <p>▼号称民国时期的三大美男,汪精卫,张学良,宋子文,如果这样看上去,感觉少帅还是最单薄的那一个,不过,他却是寿命最长的人。汪精卫死于铅中毒,宋子文被鸡骨头噎死,唯有张学良悠哉悠哉的活到101岁。</p> <p>▼【张学良和儿子、孙子在一起,可惜子孙都没有遗传他的高颜值】张学良在晚年把一切都看的比较淡,他曾说:“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p> <p>宋氏三姐妹</p> <p>大姐宋霭龄, 家境优越为何嫁给中年丧偶的孔祥熙? 算盘打得很好!</p><p>民国时期有四大家族蒋宋孔陈,20世纪上半叶他们分别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其中宋氏家族三姐妹,是20世纪名贯中西的姐妹组合,她们的婚姻也颇令世界瞩目。老二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合,万民敬仰;老三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呼风唤雨。</p><p>大姐宋霭龄,中国第一个留美的女大学生,被美国媒体预言"将会成为中国领袖的夫人"。这样一个因入境遭到美国海关官员的不平等待遇,当面叱问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独立女性,为什么会选择中年丧偶的孔祥熙作为自己往后余生的伴侣?要知道,一个拥有智慧的女性,是不会在婚姻面前栽跟头的。</p><p>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p><p>1889年,宋霭龄出生于上海,是宋家的第一个孩子,父亲是当时的著名实业家宋耀如。在她15岁的时候,便独自一人到美国求学,就读于美国乔治亚州梅肯市的卫斯里安女子学院,是当时学校里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p><p>1910年,宋霭龄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各项课程,从卫斯里安女子学院顺利毕业。回国后,宋霭龄先是在父亲宋耀如所在的华美印书馆做秘书。后来父亲把她推荐给自己的好友,也就是"国父"孙中山当秘书。她精通五种语言,英语水平、外交能力都非常出色。任职期间,主要负责英文和行政文书工作。</p><p>相比较两位妹妹,宋霭龄没有"第一夫人"的头衔,但是她的政治智慧,于宋庆龄、宋美龄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不像两位妹妹那样,是政坛上光芒四射的人物,但是她在幕后操控着这一切,有人说她是宋氏家族后期崛起的真正操盘者。</p><p>琴瑟和鸣鸳鸯栖,同心结结永相系</p><p>辛亥革命失败后,支持革命的宋耀如去日本协助孙中山,与同样支持革命的孔祥熙相识,并将与自己同行的大女儿宋霭龄介绍给了孔祥熙。其实早年,当宋霭龄在美国卫斯理安女子学院求学时,彼时的孔祥熙在纽约耶鲁大学攻读研究生。两人在一场舞会上有过一面之缘,但那时的二人,并没有彼此留下深刻的印象。</p><p>孔祥熙是山西太谷县的富商望族,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家是山西的首富,也是民国四大家族之一。他曾经有过一段婚姻,1908年与同学韩玉梅结婚,但婚后不过4年,妻子韩玉梅就因患肺病去世。</p><p>宋霭龄嫁给山西富商孔祥熙,最初并不是出于罗曼蒂克式的爱情,而是她权衡利弊下的选择。因为孔祥熙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足以保证她和她的家族仕途通畅。似乎这样说来,他们两个人的结合,只有利益没有爱情。但果真如此吗?</p><p>虽然孔祥熙对于宋霭龄来说,是她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但是宋霭龄对于孔祥熙而言,是他一开始就深爱的人。她的精明、攻于算计,哪怕知道她看重的是自己给她带去的利益,他也无条件的深爱着这个女人,爱她的一切,也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全然不计较,只一心一意对她好。</p><p>两人婚后,在漫长的岁月里,孔祥熙的一片痴情慢慢融化了宋霭龄的内心。她终究还是被他感动了,爱上了这个性格温和,对自己百依百顺的男人。也感动于,他的胸襟和度量,即使他知道自己结婚的意图,这么多年来,也装作不知。他们两人的结合,本是性格两极,却像犬牙交错般互补。</p><p>一手打造孔宋蒋三家严密关系网</p><p>曾经长期追随孔祥熙,为孔家办事的徐家涵,说过,"孔祥熙的妻子宋霭龄,她在幕后操纵着国内政治经济命脉,以及国际金融投资市场。蒋宋孔三个家族,每当内部发生矛盾摩擦,闹得不可收拾时,只有她出面,才能仲裁解决……她的势力,直接可以影响到国家大事,蒋介石遇事也不敢直面顶撞她,都要让她三分……"</p><p>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也曾提及过,"蒋夫人偶尔会耍大小姐脾气,但是在大姐宋霭龄面前,就像女儿见到了母亲一般,很是听孔夫人的话。"</p><p>如此可见,宋霭龄在三大家族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而且宋庆龄和宋美龄的婚姻,也都有赖于宋霭龄的引荐。宋霭龄和孔祥熙结婚后,她将自己的妹妹宋庆龄推荐给孙中山当秘书,间接的成为了他两之间的大媒人。而蒋介石能娶到宋美龄,也有赖于她的助力。</p><p>最初,宋美龄的母亲和二姐,是极力反对这桩婚姻的。但是宋霭龄赏识蒋介石,认为他是一个前途无量的男人,如果自己的妹妹能够与他结合,那么宋美龄将极有可能成为宋家的第二位"第一夫人"。所以她在蒋介石和宋美龄之间,积极奔走,一方面担任蒋介石信使的角色,另一方面劝说自己的妹妹,最终促成了一段传世佳话。</p><p>因为她的缘故,丈夫孔祥熙涉猎政坛,并先后得到孙中山的信任和委员长的重用。1927年他先后担任财政部长、行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夫妇二人聚敛财富,富可敌国。</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孔祥熙与宋蔼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作为孔子第75代玄孙,孔祥熙走出太谷城,从一个检煤渣的孩童,到美国留学成为博士,与宋家大小姐宋蔼龄谈钱投缘,成为孙中山、蒋介石的连襟。</p><p><br></p> <p>宋嘉树家人合照</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8年前,马兰插足余秋雨婚姻,重建家庭后,终于懂得原配的痛苦</b></p><p>她曾经掷地有声地说:“我们的婚姻是红木家具,越老越值钱。”</p><p>他是中国文坛上一颗闪亮不灭的星,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她是黄梅戏台上流动丰盈的魂,千娇百媚,炫目照人。</p><p>28年前,他们初次相见,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恍如是奔赴前世的约定,那一刻,他们认定了彼此,许下了今生今世永不分离的誓言。</p><p>他们就是余秋雨和马兰。可是当时余秋雨并非自由身,他早已结婚,还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p> <p>面对着美丽动人、情投意合的马兰,他硬气心肠,抛弃妻子,决然而去。可是他们重组家庭后,如今马兰终于懂得了原配的痛。</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功成名就,“糟糠之妻”惨遭抛弃</b></p><p>那一年,余秋雨凭借着一本《文化苦旅》红遍大江南北,书中的描写气势磅礴、精彩绝伦,引人深思,激起人们无限的阅读兴趣。人人争相购买《文化苦旅》,一时洛阳纸贵。</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时的李红还在深圳的一家小工厂里日夜颠倒打工,得知丈夫一举成名的消息。忍不住喜极而泣,这些年,丈夫为了追求他的梦想,辞职在家,写作、旅游,把文人的生活过得不折不扣。</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可是,当时丈夫籍籍无名,写作得来的收入十分微薄,难以维持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生活捉襟见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红不忍丈夫的梦想折翅,甘愿跑到千里之外的深圳打工,每个月收入600,她只给自己留下糊口的40元,其余的钱全部寄给了丈夫。她坚信丈夫是一个有才气的人,总有一天会熠熠生辉。</p> <p>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丈夫的“功成名就”,李红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想从今以后,自己终于不必再过辛苦寒酸的打工生活,回到上海,和丈夫朝夕相处,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她是满脑子的“夫贵妻荣”,甚至觉得军功章里也有自己的一半啊。</p><p>她收拾行李,急忙忙地回到了上海,想与丈夫分享着这份喜悦。可惜,看到久未谋面的丈夫,李红的心突然往下坠了一下,他的脸上没有丝毫久别重逢的喜悦,甚至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透露出无可遮掩的厌恶。李红安慰自己,也许是夫妻长期分离,感情有些变淡了。</p><p>自己这次回来,再也不用回去打工,夫妻耳鬓厮磨,感情会升温的。不过,李红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有一天她在整理余秋雨书桌的时候,竟然发现丈夫与一个叫“马兰”的女人的通信,作家的才情果然不容小觑,余秋雨把这封情书写得缠绵悱恻,惊天地泣鬼神,好一份痴情绝恋。</p> <p>李红握着这封信,气得浑身发抖,自己在外地含辛茹苦打工,省吃俭用支持他的写作事业。而他功成名就,居然见异思迁,与其他女子纠缠不清。</p><p>李红拿着这封信,气急败坏地去质问余秋雨,她原以为大吵一架后,能够让余秋雨斩断情丝,回归家庭。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他肯了断情丝,她仍愿意张开怀抱接纳他,一直以来,他是她的天。</p><p>谁料,余秋雨正愁不知如何向李红摊牌,如今见李红已经知道一切,便趁机提出离婚。“离婚”二字从他口中蹦出来,真是言简意赅,冷酷无情,却没有回旋的余地。</p> <p>李红目瞪口呆,她所有的腹稿都没有来得及派上用场,就被余秋雨判了“死刑”。马兰比余秋雨小了整整16岁,正是最好的年华,她拥有最美的容颜、最精粹的才艺、最热烈的感情,宛如一杯浓烈香醇的美酒,让余秋雨沉醉不已。</p><p>马兰是黄梅戏艺术家,长得倾国倾城,曾经出演86版《西游记》里面的殷小姐,端庄大方,气质高雅。她十分仰慕余秋雨的才气,公开叫嚣“此生非余秋雨不嫁”。</p><p>李红终于明白一切都已经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再纠缠、再不舍,都无法挽回丈夫那颗毅然决然的心,她最终选择了同意离婚。</p> <p>那个时候,李红的人生跌入低谷,成天以泪洗脸,头顶那片沉重的阴云压得她生不如死。可是,余秋雨对她的痛苦视若无睹,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终于能够和心爱的马兰在一起,他的心情天天都是艳阳天,美好得无以复加。真是应了那句话“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p><p>夺来的婚姻,不保险</p><p>马兰如愿以偿嫁给了余秋雨,两人恩爱甜蜜,羡煞旁人。红袖添香,举案齐眉,那时候,他们真的庆幸能够结为夫妻,马兰甚至说道自己和余秋雨的婚姻是红木家具,越老越值钱。</p><p>可是渐渐的,马兰就笑不大出来了。余秋雨是国内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经常出席各种活动,工作繁忙,自然也要接触各色各样的人物。</p> <p>他的身边总有那么多年轻漂亮的小姑娘,看着大作家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崇拜,甚至还有一丝丝的暧昧。她们青春活力,敢爱敢恨,丝毫不顾余秋雨已婚的身份,频频暗送秋波。</p><p>而余秋雨十分享受来自异姓的崇拜,对他来说,这些性格各异,调皮风趣的小姑娘是他忙碌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简直是缺不得、少不掉。而曾经被他捧在手心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马兰也渐渐淡出他的生命。</p><p>为此,马兰哭过、闹过,也终于明白,自己抢过来的男人本性如此,他曾经爱过她,但他的爱不是长情的。媒体每隔没多久就要爆料“马兰与余秋雨已经离婚”的消息,这些消息有鼻子有眼,让人真假难辨。可是余秋雨这这些消息从来不予回应,倒是马兰坐不住,发声击破谣言。</p><p>她真的累了,在万籁俱静的夜晚,马兰独守空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往事一幕幕如同放电影一般在她脑海里浮现,他曾经那么情真意切地爱着她,视她为自己的生命,为了娶她为妻,他甘愿抛弃妻子,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轰轰烈烈的爱过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不再把她视为心尖上的人。</p><p>她的眼泪忍不住落下来,沾湿枕巾。不知怎么的,她想起了李红,那个在他们三个人的角逐中不幸被淘汰出局的女人,她曾经嘲笑过这个可怜的女人,色衰爱弛,留不住丈夫的心。而如今,她比李红又好得了多少。</p><p>迟来的道歉,终于懂得原配所有的痛苦</p><p>马兰从朋友的口中得知,李红离婚后,又独自去了深圳打工,这些年,她过得异常艰苦,努力工作,抚养女儿。</p><p>但命运总算开始眷顾她,她的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收入节节攀升。还全款买了大房子,让父母和女儿都过上了好日子。</p><p>马兰得知后,心中五味陈杂,她很敬佩李红的自强不息,也为自己插足她的婚姻隐隐愧疚,她觉得自己欠李红一个道歉。</p> <p>马兰思索再三,终于拨通了李红的电话,她以为李红不会原谅自己,自己肯定会遭来一顿疾风暴雨般的咒骂和侮辱,不过,她已经准备好了,不论李红如何歇斯底里,她都会一一承受,这是她亏欠李红的。</p><p>出乎意料,李红表现得很平静,多年在外翻爬打滚,她的心胸变开阔,对往事早已经释怀,甚至能够对着马兰谈笑风生,放下电话,马兰舒了一口气。</p><p>小结:</p><p>马兰身为黄梅戏艺术家,她对黄梅戏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她仰慕余秋雨的才华本是无可厚非,可是她不顾余秋雨有家室的身份,甘愿充当第三者,公然破坏别人的家庭,给原配造成极大的痛苦,这实在不是智者所为。要知道,爱情不仅仅是两情相悦的愉悦,它还有道德、有原则、有底线的。</p><p>一味追求爱情,甚至不惜破坏社会公德伦理,终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p><p>28年前,马兰插足余秋雨的婚姻,重组家庭。这些年面对余秋雨身边络绎不绝的游蜂浪蝶,马兰选择了隐忍,选择了妥协,她也最终明白了原配的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