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婆婆生于农历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四日,自小在家秉承家训,孝顺家长,亲和兄妹。十几岁嫁到邢家,上孝公婆,下育子孙,为哺吾辈,历经艰辛,勤俭持家,辛劳一生,终老成疾,不幸于二零二零年七月十五日仙逝,悲痛彻骨,欲哭无泪😭😭😭😭</p> <p>我们家可谓是个大家庭,刚结婚那会儿,总有很多事看不惯,比如每到农忙时候婆婆都会为分了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家做好饭,让他们中午回来了都在四儿子家吃饭,那么多人凑一起吃饭,开始的时候我没法接受,并且感觉婆婆有点“多管闲事”的味道,再比如秋收时间大家都把瓣回家的包谷棒子连皮堆在门上等有空了再拨皮,婆婆公公会干完小儿子家的之后搬上凳子坐在大儿子或者二儿子家的门上为他们拨包谷皮,以我的小肚鸡肠刚开始也是不能理解的,总认为分家了就是两家人,而婆婆公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教育了我,让我感知了何为“家和万事兴”,何为大家庭的生活,并让我懂得了为人父人母之道。我为自己心胸的狭隘而感到汗颜。正是婆婆公公的大度与无私才营造了这一大家子人的和谐氛围,才让我们每个人都时刻体会着大家庭的温暖。</p> <p>大家都说婆婆是有福之人,我也这样认为,在家中,除我之外,两个嫂子和弟媳妇总是和婆婆坐在一起如同母女一般有说有笑的闲聊,她们因为婆婆的贤惠也很孝顺,如今俩嫂子也做了婆婆,受婆婆影响,她俩也很贤惠,所以婆婆是有福的,是有影响力的。然而……</p> <p>婆婆于2003年10月开始就跟着我们辗转,先是在家伺候我坐月子帮我照看孩子,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我不得不上班,婆婆跟着我到新庄看孩子,说是看孩子,其实还包括做饭搞卫生等一系列的琐碎活接,期间从没听到过她老人家抱怨一句,也赢得同事们的一致好评,都说我有福遇上了贤惠的婆婆。当然,我也是这样认为的。</p> <p>刚刚住进楼房,婆婆身体还是很硬朗的,每天都可以接送孩子并负责他们母子及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婆婆从小家里贫寒,来到邢家也没有过过大鱼大肉的富裕生活,所以也没机会练出个大厨来,做饭水平当然就是很普通了,有一次不孝子耀智居然嫌弃了饭菜不和口味,婆婆生了大气,发火说他不伺候了要回老家去,瞬间吓傻了儿子,等我第二天回来时做儿子的当然很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也说了他几句。他说他也后悔死了,保证以后绝对不嫌弃饭菜并承诺若自己有时间一定帮婆婆做饭。但是贤良的婆婆却对我更口未提及她不孝子嫌弃了她的事,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一样,照样给我留了饭,照样给我有说有笑————这就是有宽大胸怀的婆婆。</p> <p>对我而言,婆婆劳苦功高,女儿不到一岁就断了奶放在家里由婆婆照看,她虽然没有像现在的年轻人带孩子一样那么讲究,但也是把孩子喂养的健健康康,教育的规规矩矩。2006年正值孩子上幼儿园的年纪,孩儿他爸的工作又有了变动——调到了会宁,婆婆也就义无反顾的跟着儿子到会宁,在出租屋里带着国庆上幼儿园,同时还照看着刚断了奶不到两岁的国喜,期间的辛苦与艰难不言而喻。而我则是一周一次的回家,如住旅馆的客人,对于家人则是亏欠了很多,回头我常常感叹:辛亏那个时候有婆婆在。</p> <p>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去秋来多少变迁,可是婆婆的辛苦与体贴却是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婆婆从未上过学,一字不识,但是在后辈的心中婆婆是最伟大的,她用汗水与心血养育了4个儿子,如今已有16个孙辈子女,2个重孙辈子女 可谓是儿孙满堂了。婆婆爱我的儿女胜过于我,我的一双儿女也都深爱她的奶奶胜过爱我。</p> <p>自从结婚以来由于公公婆婆都健在,家人也都和睦,所以我们每年春节都是回家过,前几年婆婆身体硬朗,我们睡的热热的烧炕都是婆婆烧的,虽然有时候也于心不忍,但由于懒惰还是没有自己烧过,还是总依赖婆婆,现在想来真是惭愧,想想婆婆那么贤惠一定也没有怪过我吧。</p> <p>婆婆在她有生之年抱上了重孙,抱上重孙后的那个喜悦可想而知,每当看见广文,她总是口是心非的“骂”上几句。幸福的表情总流露在脸上,可惜一点的是远在云南的重孙女她没有亲自抱抱,不过也是天天看着视频发笑。</p> <p>去世之后众晚辈皆悲戚难言,心里像是空了一般,农历七月十八日晚为婆婆举行悼念仪式,即就是家祭,姑舅家人,家亲,侄儿辈,侄孙辈,儿子,儿媳,孙子辈分别进行了祭拜献饭,跪在婆婆的灵堂前,真的想喊醒婆婆,瞬间曾妄想她老人家再能答应一句该多好啊,呜呼哀哉,婆婆啊,永远都不会再应声了😭😭😭😭</p> <p>姑舅祭拜献饭</p> <p>孙子祭拜</p> <p>重孙祭拜献饭</p> <p>家亲谢谢古乐</p> <p>家亲感谢大厨</p> <p>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今天又想起了婆婆曾经做的不那么可口的饭菜,想起婆婆那一瘸一拐的走路模样,想起了种种,但是这些都将定格为往昔的回忆。😭😭😭</p><p><br></p> <p>仅以此文,纪念亲爱的婆婆</p><p>呜呼哀哉</p><p>儿孙全家叩首泣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