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采风(二)

玲玲

<p>  第二站山西大同</p><p> 醇美的奶茶,香喷喷的手把肉,美丽的草原风光,鲜花般绽放的亲情永远定格在了我们心中!翌日清晨,我们的车子又载着一路欢笑向另一个目的地进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了山西大同焦山寺脚下。</p><p> 跨进焦山寺高大的山门,一条簪花石子路蜿蜒伸向前方,奇花异草你拥我挤伴在路的两边。</p><p> 焦山寺整体建筑呈阶梯式,由下而上,层层升高,节节收缩,远望寺院如同一座多层锥形楼阁,一座秀丽的白色宝塔,矗立在高高的绿树掩映的山坡上,是那么玲珑典雅古朴!</p><p> 友人热情地引领我们边层层攀登,边讲述着寺庙的人文历史,建筑特色,传说故事。</p><p> 北宋名将杨业,率大军在此抗击辽军,战死疆场。手下大将焦赞为寻杨业遗骨献身于此,后人为纪念他建了此庙。</p><p> 我们虔诚瞻仰神寺,感受心灵的震撼与洗礼。跨上一百零八层台阶登上峰顶,观瞻三层六角砖塔,思绪穿越了时空隧道,诚拜英灵神宇,顿觉心旷神怡!</p><p> 午间小憩,友人为我们安排了丰盛的午饭。我们边品尝着寺中独有的美食,边欣赏著名晋剧表演大师的现场表演,兴起,大家吟诗赋词,载歌载舞,午饭成了别具一格的联欢会!</p><p>  </p><p><br></p> <p>  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下午我们在雨雾中观膽了云冈石窟。</p><p> 云冈石窟在大同市武周山南麓,依山势而凿。据史料记载,石壁上有大小石窟252个,造像51000余尊,最大的石像高达17米,而最小的石像仅仅几厘米。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是世界级瑰宝!</p><p> 雨中漫步观赏石窟艺术,我们的心情就像过山车,时而被恢宏精美的造像所震憾,感慨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陶醉于美仑美奂的人物造型和色彩斑斓的情节中;时而被石窟的破损,造像的风化而痛心。看着大量模糊不清,残肢断臂的造像,岩壁上石窟中留下的坑坑洼洼的造像印痕,我们的心在呐喊“救救这些国宝吧!”</p><p> 阵阵铜钟声穿透雨丝哀怨地回荡在空中,祈求、无助、心疼……</p><p> 也许是伤感,或许是留恋,我们竞情不自禁地与管理人员攀谈倾诉起来……</p><p> </p> <p>  大同古城,曾留下我探寻的足迹。但真正了解它,还是一篇来自报道耿彦波的报告文学。</p><p> 夜幕降临,古建筑物上霓虹闪烁,路两侧高大的仿古宫灯投放出柔和的光,把夜空镀上了一层金色,整个古城俨然成了金碧辉煌的宫殿,我们沐浴着时断时续的小雨,零距离感受了它的魅力。</p><p> 听着朋友讲述四牌楼的故事,拥着它粗大的柱子,我们用心触到了它的脉动;复古城墙如一条蜿蜒的彩龙静卧于夜幕中。我们用脚步丈量它的身躯,默默地与一座座箭楼对视;抚摸着城墙上巨大的方砖,默读着它们的前世今生……雨雾中我似乎又看到了万民为耿书记送伞别离的场景……</p><p> 法华寺白塔玲珑剔透,座座宫殿雄伟壮观;钟鼓楼暮鼓声声,划破夜空撞击着人的心灵……</p><p> 东汉史学家班固的后代,大同市著名书法家班廷利先生,为我们此次之行锦上添花。为人淳朴敦厚,熟谙史学的班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大同的历史变迁,人文风俗,还给我们送上意外惊喜,他亲自挥毫的墨宝。品尝着山西的特色美食,欣赏着古风古建,抚摸着泛着淡淡墨香的文字,大同古城是我们今夜,今生永远的梦!</p><p><br></p> <p>凡尘的一切纷扰,在大自然的伟大馈赠里,须臾烟消云散。看着这些美景,犹如任灵魂历经洗涤和蜕变。活着,就是要多看到朝气和喷薄的力量,尽情享受美好和惬意。</p><p> 无暇剔透的友情、真心,一路陪伴 ,打开彼此热忱的心窗,一起携手游走岁月的流苏,任美丽的涟漪贯穿人生的长河。</p><p> 不朽的文字,不败的情怀。朋友相约,共同渲染多姿多彩的旅游蓝图。会心的微笑,欣喜的眸子,装满了瑰丽与超凡脱俗的风景。一路的西行,一路的舒畅!</p><p> 胡伟丽</p><p> </p><p> 感谢胡老师感言</p><p> 感谢 老师们的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