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我曾经游过苏州,但是印象中只剩下杜荀鹤笔下的江南水乡之梦了。</p><p><br></p> <p> 从上海驱车到苏州只一个多小时,我们首先到达同里古镇,相比于周庄,同里古镇更像是梦里水乡,享有“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美誉。</p> <p> 古镇的中心,有三座很有特色的石桥,它们分别是太平、吉利、长庆桥,这样美好寓意,也让同里古镇有一个习俗,就是当地人结婚的时候,都会走一下三桥,图个吉利。</p> <p> 古镇之所以为古镇,都是有一定的历史底蕴的,在同里古镇就有一园、二堂值得一看,它们就是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这些景点也展示了同里厚重的人文底蕴与古建的高超技艺。</p> <p> 走在古镇的街巷里,仿佛就是走在一条通往儿时的路。这样的小巷不应该出现在我的脚下而只能出现在陆文夫的小说里,梦见弹词开篇的歌声里,恍然间有清越的马蹄声踏着青石板破空而来……</p> <p>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p> <p> 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完全体现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三不设计原则,像一滴水滴入大海,苏州博物馆,完全融入了以园林著称的城市中。尤其和拙政园、狮子林、忠王府形成了一片历史文化胜地。</p> <p> 苏州博物馆的外墙建筑,贝聿铭采用了黑白色调,粉墙黛瓦,清心明目,落落大方。</p><p><br></p> <p> 博物馆还吸取了中国园林的习惯做法,小桥、池塘、轩窗、竹林相结合,使拙政园到博物馆得到了有机的过渡。</p> <p> 苏州园林的兴起,缘于苏州人的“退隐文化”。</p> <p>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园林主人或是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遗风的影响,他们退隐于市,建园筑墅。他们在拙政园里,在沧浪亭里呼朋引伴,谈诗赋词,弹琴作画,尽情享受人间真趣。</p> <p> 徜徉在拙政园的莲花池边,荷香袭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仿佛看到“荷叶罗裙一色裁”的采莲女,芙蓉如面……</p> <p>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落、乌啼,江枫、渔火。我不知道寒山寺的钟声是否慰藉了落魄的张继,但肯定成就了张继,而张继也成就了这座千年古刹。</p> <p> 江枫桥依旧,落日融金,暮云合璧,可是为那走过的少年的回眸?</p> <p> 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东至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3600米,约合7华里,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p><p><br></p> <p> 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开挖成山塘河(山塘河是京杭大运河支流),傍河而建的古街被称为山塘街。</p> <p> 对饮舷窗前,华灯随烟波铺水上。苏州评弹小调贴着水面响起。我望尽了秦淮河灯影的迷离,丽江古城灯光的浮华,凤凰古城灯火的神秘,更有乾隆皇帝的龙舟在灯影桨声中穿越而来……</p> <p> 苏州演绎世事沧桑,如诗般委婉,如歌般悠扬……</p><p> 在温软的苏州小调声中,在那个采莲何田田的秋日,我终于再次圆了杜荀鹤的江南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