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Δ 公元223年(三国时期),东吴出于军事需要,在武昌西南地势险要的夏口建起此楼,命名黄鹤楼。晋灭东吴后,三国分裂结束,此楼失去军事价值,随着这一带发展,逐渐演变为官商行旅的“游必于是”、“宴必于是”观赏楼。自建黄鹤楼以来,屡建屡毁30多次,仅明清时期就毁过7次。</p><p> 从黄鹤楼形制创建以来,历朝历代均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宏伟,极其富有个性。整座楼的平面设计为四面套八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了在我国古建筑文化中,数目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p><p> 再从这座楼的纵向来看,各层楼的排檐与其名直接相关。飞檐翘角,形同黄鹤展翅欲飞,促使整座楼充满了生机活力,从而得以蕴藏着诗与歌的内在韵味,以及雄浑与精巧融为一体的外部美感。</p> <p>Δ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更是享有“天下第一楼”和“天下绝景”美誉。她位于蛇山之巅,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各层有壁画、楹联、文物。楼外有铜铸黄鹤,以及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高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滔滔长江滚滚东流,大桥横跨两岸牵着龟山蛇山,京广铁路列车紧贴身边风驰电掣,掩隐在绿荫中的马路上,人来人往,车如穿梭。如此景观与盛况同在一个镜头里,还有何处能与之媲美呢。</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点右下角的小方格看全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Δ 有即景抒情者撰文:</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南维高拱,极目楚天,北斗平临,尽收云梦。擒蛇望角,金鹤驻足。北镇大江之惊涛,南安荆楚之黎庶,西接天府之膏腴,东连吴越之沃土。九省通衢,聚四方之英杰,惟楚有才,变历史之风云。雄胜岳阳楼,壮盖滕王阁,名冠群楼,享誉四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阁楼高可摘星辰,四座雄而震龙伯。登崇阿于林阴,赋诗词于名楼。念太白之别情,感崔颢之乡愁。大浪千叠,凝周郎之雄兵:彤霞万里,惊赤壁之烈焰。苍松古槐,仰武穆之忠魂;香檀紫竹,慕屈子之高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黄瓦红柱,鱼龙凌空;虹桥与仙楼齐名,涛声与金石共歌。高山流水,天下知音;千湖环绕,渔歌互答。微风不寒,拂面弱杨柳之息;楚乐飘升,嘤嘤唤黄鹤归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大江东去,烟波浩淼;朝霞之间,变化万端。晨雾起而失晴川之林,暮霭而隐龟山之塔。白云红日,引百鸟来朝;朝晖落霞,逗江豚出水。楚天神韵,江城风采,虽东坡豪词,青莲佳句不能状其形貌;子安之赋,范公之文不能名其佳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古往今来,看英雄辈出;少年得志,知时运自创。朝读诗书,夕修人伦。展翅而上九万里,焉用好风频借力?南阳诸葛庐,当阳长阪坡;武昌首义抛巨浪,宜枣自忠埋忠魂。红安将星璀璨,楚地龙虎风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辈生遇其时,岂甘蓬蒿之雀;适逢践行于斯,岂能狗尾续貂。少(老)当益壮,得吞云吐雾于九天;志存高远,应击浪遏舟于中流。兴万里之江山,旺千年之社稷,满腔豪情,各领风骚。</span></p> <p class="ql-block">Δ 传说之一:从前,有个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长期坚持修炼,最终炼就成仙,乘着黄鹤直上九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山上建了一座楼,取名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所写“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也就与这一传说相关了。</p> <p>Δ 传说之二:从前,在黄鹤矶头,一户辛氏人家开着酒店,有个道士(也有人说是仙人乔扮的)前来喝酒,可是囊中的银两不够,好在这家店主也没追要。为表对店主感谢,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只需吹一声笛子(也有人说拍手4下),黄鹤就可以起舞,为大家饮酒助兴,同欢同乐,说完就走了。从此,店里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前来取笛,继而乘坐白云离去,黄鹤跟着直飞天上。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他致富的仙翁,便在原地建楼,取名黄鹤楼。唐代诗人李白,还写有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的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同样印证了那时就有这样的传说。</p> <p>Δ 这首诗是崔颢吊古怀乡佳作。他登临黄鹤楼,泛览全景,触景生情,诗兴大发,脱口而出,一泻千里,自然宏丽。</p><p> 诗仙太白目睹此诗,连声夸赞:“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此处大为引人入胜 ,这就是神的力量,在无声无形中支配崔颢笔下运作,方才有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诗韵 。</p> <p>Δ 烟花三月,是草生莺飞、繁花似锦的季节。李白又是多情的种子,在这样的景致里送别友人,眼中所见都是柳绿花红。黄鹤楼的诗韵又给诗仙增多了格外的诗意,因而创作出了这首流芳千古的诗篇。</p> <p>Δ 陆游,宋代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从他这首诗的四联、每联的结构、词性与声调来看,都可一一得到佐证。他在这首诗的尾联,是以黄鹤楼的传说,对全诗进行概括,更是对黄鹤楼出神入化的描述。这不正是黄鹤楼的神韵给予诗人格外的诗韵,也才有了“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的艺术至顶诗句吗。</p> <p>Δ 充满神奇色彩的黄鹤楼,自古引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她的神圣,直抒对她虔诚膜拜,借助她的神圣,为送友人表达深情,或是止不住的故乡思念 ,留下了多个世代相传的佳作。从唐代诗人三大家,到宋代词人三大家,他们的诗词又给后来者增添了对她出奇的神往。</p> <p class="ql-block">Δ 书法家们面对黄鹤楼的传神,挥毫泼墨。他们多数选择的崔颢的“登黄鹤楼”来书写,或许认为这首诗是对黄鹤楼的神态最好的描述,或许更多的是,就连诗斗太白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还能不抄录这一首,以表对黄鹤楼极度崇拜吗。</p> <p class="ql-block">Δ 黄鹤楼是神圣的,谁触犯了她,那就绝对吃不到好的果子。只说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鹤楼又被毁于火灾,然而之后再无人修复。1911年10月10日,一支革命党人,在这里发动起义获得成功,史称武昌起义。那么,黄鹤楼是否有着神的威力在此坐镇呢?或许是我对黄鹤楼的传神,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才会产生这一情有独钟的古怪想法的吧。</p> <p>Δ 正是武昌起义的影响,带来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封建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一个民主制度的建立,方才有了开端。</p> <p class="ql-block">Δ 黄鹤楼是神圣的,谁若敌视天意,违背民心,终究没有好的下场。蒋介石撕裂国共合作,破坏民主革命,毛主席激情写下《菩萨蛮·黄鹤楼》这首词来。或许黄鹤楼的神灵接收到了,更是懂得了这样超乎寻常的天问,必须让得民心者昌,叫失民心者亡,这就令蒋介石跨台了,唤人民翻身得解放了。</p> <p>Δ 在金色的秋天里,我和老伴来到黄鹤楼所处圣地,左侧是:翠竹万竿,劲节凌云;右侧是:树木丛生,浓荫披盖。黄鹤楼以耸立的英姿出现了,我俩肃然起敬的心情不由而生,一种心灵感应又不约而同地止步,静静地看她那光辉灿烂的神采,看她那端庄坦然的神态,看她那凝视威严的神情。</p> <p>Δ 或许老伴已经全神贯注了,脚下像有吸铁石一样。待会儿到了黄鹤楼跟前,肯定是顶礼膜拜不止。</p> <p>Δ 为搁笔专建这样气派的搁笔亭,好奇心强行我在这里专访:“楼未起时原有鹤 笔从搁后更无诗”。两侧的柱子上标着极度工整的对仗,不知是在热情告诉游人这里发生的新奇的事情,还是在向游人彬彬有礼地咨询其中的缘由。1800年了 ,谁能回答?那我前去专访谁呢?</p> <p>Δ 这座亭的面额上刻着担负的使命——守护黄鹤楼大门,并向世人豪迈地昭示,这是天下江山第一楼。是的,只有你具有资格为黄鹤楼说这样的话:就在这里,革命党人举行的武昌首义,方才有了辛亥革命,继而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今天人民当家做主,怎能忘记黄鹤楼坐镇这里,并得以成功的恩泽呢。</p> <p>Δ 沿途吸引我们观看的景与物真的多之又多,想要知道内在的东西更多,故然占去不少时间,这才与神往的黄鹤楼亲密地接触。 </p><p> 在这里留影的人,就像前来登记似的,必须遵守的规定。只不过不是规定,而是迫切追求,几乎每个人都要在这里获得一个“永恒”。如此心理与行为,还不都是出于对黄鹤楼神圣的认知和崇拜吗。这可联想到的,我老伴的心理如何了,所以从来没有见她这样极度自私地“争夺”了一个方位,也才喜获了这张可贵的图片。</p> <p>Δ 我乘着她“霸占”的位置当儿,获得了我的必须留着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Δ 老伴想问题总是多面体的,她说:“老伴老伴,老必相伴,今天在黄鹤楼面前留下凭证,往后就能得到神灵荫庇。”</p> <p>Δ 小儿子一直在搀扶她的妈妈,旁边有个热心人看到了,主动前来给我们摄了这个镜头。</p> <p>Δ 进入黄鹤楼大厅(一楼),忽地扑入眼帘的是巨幅立式构图的陶瓷壁画,题名“白云黄鹤楼”。一位仙者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黄鹤下面是古老的黄鹤楼。楼下是栩栩如生的人群,祝愿仙人与黄鹤早日返回人间。四周白云缭绕,背后是江水滔滔。</p><p> 噢,大厅的中柱上挂着楹联:爽气西来 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 波涛洗尽古今愁。 </p> <p>Δ 我们的思维已被带入这样的仙境中去了,两手不知是向仙人招手,还是摆个同心的姿势。</p> <p class="ql-block">Δ 登到楼阁顶端,我们立可极目楚天舒了。除了看到不远处的一口神钟 ,特别需要指出的,在右上角有一块棕黄色屋顶的地方 ,这是革命党人发动起义(人们统称的武昌起义)的地方,辛亥革命发源地就指的这里。</p> <p>Δ 这是朝着大江的一面,因为选择位置在这里看的人太多,还有走廊宽度有限,加之背光,所以摄什么都看得模糊。</p> <p>Δ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那就单行摄个背景。这可看清楚了,长江三水就在这里汊开,也才有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之分,这够奇特的吧。一桥飞架南北,这够威风的吧,又似一轮彩虹,这够耀眼的吧……</p> <p>Δ 这个镜头可以把黄鹤楼面前的景致一览无遗:两只铜制的黄鹤安闲自在地张望游人徜徉。前面是牌坊式的门亭,上面标着“江山入画”(注意,不是江山如画)。这个词用在此处是再准确不过的了:这里的江是世界四大河流之一长江,这里的山是四类神灵龟山蛇山,岂不是江山入画吗。现在更是锦上添花了, 龟山上的电视塔,又与蛇山上的黄鹤楼直面遥相辉映,已把这里打造成了不是天堂却胜过天堂。</p> <p>Δ 在这里,我们可以静心地观看,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尽情地赞赏,呈现出的一片繁荣景象。黄鹤楼是最关切的,在她的履历表上记录着,自1981年10月后的4年中,武汉市人民政府为她打扮得最漂亮了,以后每年又在不断为她增容,所以她要把自己的神灵悉数施舍于江城人民,永葆美满幸福万万年。</p> <p>Δ 今天,我们的内在心灵获得了洗礼,整个精神获得了享受,人文知识获得了积累。激动了,诗意和诗韵开始云集,可是当提起笔来时,却又不知从何处落墨 ,都是因为众多的诗句在脑海里争抢,只得搁下笔来。哪知搁下后,全部诗句融进了搁笔亭的一个偶句里——</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楼未起时原有鹤</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笔从搁后更无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