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Qiu

<p>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的著作。他虽然谦虚地认为自己对于教育是业余爱好,这本书只是作为人父人母而写,但书中的一些精湛见解不得不让人折服。教育和生活的确有很大的关系,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对国内外的教育发展有着重大借鉴意义,我国的陶行知也有“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这些教育家都深入探讨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本书作者罗素也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教育思想。</p><p>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婴幼儿时期的品性教育,下篇主要阐述品性教育过后青少年乃至大学的智力教育。我就书中一些印象深刻的内容谈谈我的想法。</p><p> 本书的前两章通过例举了很多国家的教育制度,并对单纯的精神教育和智力教育提出批判。就我国传统的教育而言,以儒学思想为主,四书五经等是必备文化,而一些实用主义国家则把科学知识教育作为首要,无所谓精神教育或德育,学生变成了社会发展的工具,哪怕生命结束了,他们作为工具也留下了利用价值。这两种教育呈现一种对立状态,走向极端。罗素认为,好的教育应以学生为目的,而不是工具。只有真正为了学生本身发展,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发自内心学习,为建设社会所奋斗。</p><p> 书中提到,人人应具有如下这些重要品质,首先,一个活力的人,往往开朗乐观,很少有负面情绪,​享受快乐,生活充满乐趣。童年时期往往充满活力,即使有烦恼,也是一会儿就抛之脑后。其次是勇敢,不仅在行动上克服恐惧,更要在感觉上克服恐惧,要拥有积极意义上的勇敢,它是出于本能的,不是贬抑自身,往往那些有广泛的兴趣,不会依赖她人的评价,并且意识到自我只是世界上的一小部分。敏感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贬义词,但敏感也可以作为一种刺激物来激励自我。比如适度期待赞扬,但是取悦别人需要适度或合理。例如对于贫穷,敏感的人会愿意通过努力来摆脱贫穷,获得自尊。对于同情这个品质,抽象的刺激不能产生同情,它可能只是一时的恐惧而感动,身临其境才能另当别论,所以需要使人对产生抽象刺激产生感受的教育,尽量创造环境。最后是智慧的重要性,也体现在求知的能力​,不仅是实际知识的储存。很多家长或老师喜欢用知识储备量来衡量一个学生,但智力的自然基础是正当淳朴的好奇心,好奇心一死,活跃的智力就消亡了。而且不要盲目跟风。现在互联网的发达滋生了“带节奏”这个弊端,许多网友很容易被他人观点代入。因此,不懂就不要随意人云亦云,而是对专长之处有独立见解,独立思考,与她人合作,勇敢发表观点,无论好坏​。</p><p> 由高等教育​培养出具有上述特性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不愉快的人必然屈指可数。</p><p>罗素用大部分篇幅谈论了品性教育,首先,成人要学会在婴儿期的忽视和溺爱之间求的一个平衡​,例如哭闹,要观察儿童的哭闹是否是源于真正的生理不适,有些哭闹往往是为了获得某些能够取悦自己的事物。家长要鼓励自发活动,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第二,恐惧大多数是后天的,比如成人渲染。但是神秘感引起的恐惧一般是本能的,一旦被克服,就会立即使孩子感到喜欢,因此不合理的恐惧需要被克服,例如机械装置和影子,罗素会让孩子知道影子的由来,并教他用手比出各种事物的影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并逐渐克服恐惧。合理的恐惧也需要培养,各种危险就是合理的恐惧,比如让孩子知道不能靠近悬崖,如果靠近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另外,凡使孩子恐惧或感兴趣的事情都要解释清楚,使恐惧转化为科学兴趣。第三,游戏和幻想的重要性。只要肉体上得到满足,游戏要比现实有趣得多比如儿童都乐衷于角色扮演,我小时候也会喜欢扮家家之类的游戏。亦或是用幻想弥补现实的不足,幻想也可以成为实现理想的刺激物。第四,私心。儿童应具有的观念是公正,不是自私或自我牺牲,许多家庭都有二胎,但往往家长很难做到真正的平衡,多多少少会有所偏心,“大的要让小的”这种观念就应该被摒弃。最后,诚实不仅是语言上的,思想上的更重要,不能自我麻痹。不诚实几乎都是恐惧的结果。上述都是在讨论教师与父母对儿童品性的塑造,但是伙伴也是极为重要。儿童都喜欢比自己稍大一些的儿童玩耍,一方面稍大的儿童所做之事是他们想完成的,稍大的儿童的能力对他们来说并非超人。儿童的天性是喜欢玩游戏,慈祥的父母容易放纵孩子,严厉的父母容易压制孩子,而同龄人的游戏能真正带给他们自由竞争和平等合作的氛围。关于爱的方面,不要告诉孩子,你必须对父母和她人产生爱,爱不能成为义务,倘若使他们自由幸福,他们自然会善待他们并产生爱。性教育的重要性,要真实地回答,像对待其它知识一样对待性知识。性本不是一件滑稽下流之事,他是自然的,快乐的。</p><p> 以上的大多是关于品性教育,​作者认为如果教育得当,6岁便基本完成,6岁之后应该把重点纯粹放在智力教育上,这完全将品性教育和知识教育对立起来。哪怕是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我们国家都会进行德育或者必要的品性教育。</p><p> 罗素认为,14岁​之前尽量让学生多尝试,发现他们擅长或者喜爱的专业,中等智商以上的学生应在14岁左右开始分专业,15岁之后可进行专业化训练。具有最大的实用价值的学科,每个人都必须学。除了正课,鼓励学生对社会、政治等产生兴趣,通过辩论了解各方对这些问题所持意见。给学生一种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并不脱离。在求学期间,学生应具备智力探索的意识,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了解怎样用知识来改造世界。要让教师显得永远是学生的同盟者而不是他们的自然的敌人。</p><p> 罗素关于大学的探讨和《教育的目的》​中关于大学的教育的理论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想象力的重要性。罗素认为,所有伟大的艺术和所有伟大的科学都是源于对起初那种虚无缥缈的幻想。对现实世界的探究除了那些必要的知识,幻想才是大学创造和科研的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