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往天堂的一封信

春正

<p>  </p><p> </p><p>早就想给你写封信,无奈总是心绪不宁,静不下来,直拖至今日。明天就是你去世四周年忌日,今天无论如何要放下手头的一切,专心把这封信写完,明早一定发出去。</p><p>你一辈子爱舞文弄墨,当初见你练字不分昼夜,不理解。直到你把我也培养得入了书画之门,才明白你痴迷书法,是乐在其中。</p><p> 我喜欢你挥毫泼墨,潇洒自如的儒雅之气。这张照片留住了你的风彩。</p> <p>  </p><p><br></p><p>说起写信,你记得当年咱们在内蒙,与亲朋好友联系全靠书信往来,万般思绪凝注笔端,鸿雁传书了却惦念。朋友的来信,你每封都认真阅读并一一回复,绝没有置之不理的情况。你写信多数时用毛笔,一笔一划认认真真。你的行楷小字端庄俊秀,加上用古色古香的老式竖格宣纸写书,封封书信犹如幅幅书法作品,很多朋友舍不得丢弃保留至今。</p><p>后来通讯方便了,书信来往渐渐少了。对于各方朋友的来信你像整理文书档案一样,分类归纳,装订成册,装入文件盒中妥善保存。因为那字里行间是亲情友情在流淌,啥时候翻阅,都能感受到温暖。</p><p><br></p><p>图一,全部书信分类整理、装订,入盒保存。</p><p>四盒分别是:</p><p>1、连恕家书 </p><p>2、春正家书</p><p>3、战友同学</p><p>4、亲戚朋友</p><p> 2009年12月29日整理</p><p>图二、三、四都是当时阅罢书信后的一些感受。</p><p>图二:人非挚友实话少</p><p> 求情办事客套多。</p><p> 81.3.1</p><p>图三:集信偶感</p><p> 来信犹如雪片飞,</p><p> 一月不到积一堆。</p><p> 闲来无事细品味,</p><p> 世故无限刻心扉。</p><p> 七七,五,二十七</p><p> 阅 81,3、1</p><p>图四:集信</p><p> 二十七日刚集成,</p><p> 半月未满又数封。</p><p> 休道皆是热心换,</p><p> 是非还待外人评。</p><p> 阅,81、2、26</p><p><br></p><p> </p> <p>  </p><p><br></p><p> 多年来,每到新春佳节,你总是用心的给远方的朋友,尤其是比咱们年龄大的长辈、兄姐,寄上一张精美的明信片贺卡,用心写上几句话,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和思念及美好祝福。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已成为每年元旦春节必须做的一件事,真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年到你写贺卡时咱家就欢声笑语,满屋洋溢着新春的喜庆气氛。</p><p> 前些天整理东西时,发现了一张二0一二年元旦你手书的贺卡,我如获至宝,珍藏起来。</p><p> 不拜耶稣不参禅,</p><p> 不练气功不打拳。</p><p> 世上哪有不老药,</p><p> 顺其自然过百年。</p><p> 敬录百岁袁晓园诗一首共勉</p><p> 连恕,凤兰</p> <p><br></p><p><br></p><p>给你写信第一件事就是要告诉你咱的孙女蒙奇奇快一周岁了。</p><p>二0一六年六月,你病情恶化,入院抢救,在重症监护室二十天终于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你。转入普通病房后,你虽身不能动,但神志清醒。刚刚新婚的儿子媳妇儿给你买了一个好玩的法国产玩具,一个叫做“蒙奇奇”的布娃娃,懂事的儿媳对你说,“爸,你坚持住,我给你生孙子”。你对蒙奇奇百般喜爱,逢人便说这是我孙子。但是,无论你多么盼望能见到孙子,无情的病魔还是硬生生的把你从我们手里抢走了⋯⋯无论我们怎样的不舍⋯⋯。</p><p>你走后的第三年,二〇一九年十月九号,你七十岁诞辰那一天,我们的孙女降临了,我冥冥之中觉得是你知道我喜欢女孩,特意给我送来的。孙女和未曾谋面的爷爷同一天生日,真乃天意。你喜欢蒙奇奇,孙女就叫蒙奇奇,让她永远记住,虽没见过面但绝对给了她优秀遗传基因的爷爷。</p><p><br></p><p>图一:你爱不释手的玩具蒙奇奇。</p><p>图二:咱的孙女蒙奇奇,芳龄十一个月。</p> <p><br></p><p><br></p><p><br></p><p>咱们的孙女蒙奇奇跟儿子小时候一样,就爱看书,你看她那稚嫩的小样,这是五个月时候的照片,那么小的孩子啥也看不懂,但从她那认真的样子,专注的眼神又似乎看懂了。</p> <p><br></p><p><br></p><p><br></p><p>孙女现在己经11个月了,自己翻书已自如。儿子像你一样,给孩子买了好多书,足够她看的。原来咱还说将儿子那三千本小人书留给孙子看,可现在看来不行,一是那些书已放了四十多年,一股刺鼻的味道,孩子小受不了。二是现在的书质量可比当年好多了,全是彩色的,有的还是触摸式的,可摸到鸟的羽毛。孙女的图书,玩具应有尽有,可比咱儿子小时候条件好多了。</p> <p><br></p><p><br></p><p><br></p><p>还要告诉你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咱们儿子龙龙的自媒体公众号问世了,儿子从小受你影响喜欢文史,当年你多么希望他能替你圆梦上北大,而他却执意上了清华,虽是理科生但始终对文学历史喜爱有加,不管工作多忙,业余时间也是要看书写作。儿子小时候你为他写了小说“龙晓破案记”后编辑部改标题为【智擒盗宝贼】被当时畅销全国的儿童读物《故事大王》刊登。那是八十年代初,咱们一个月工资几十块钱。而这个小说被刊登稿费给了六十元。咱们像是发了大财,高兴得了不得。没想到年底这亇小说又被收入年度精选,又给稿费120元,咱们喜出望外!过了几年,《故事大王》百期精选,又被收入,寄来稿费180元,一篇小说三次登载,三次翻倍的付稿酬,咱们全家的高兴劲儿就不必说了,一来是得到高于工资几倍的收入,更主要的是你的写作被编辑部认可,得到了莫大的鼓舞。自那以后你笔耕不缀,经常给报刋投稿,“北京晚报”“呼和浩特晩报”不断见到你的文章。</p><p>如今,儿子效仿你,也给他女儿写了小说“蒙奇奇历险记”,不同的是,现在发表在网络上,既使没有稿酬,儿子也像你一样,精心的编用心的写。</p><p><br></p><p>图一:你当年写作的手稿,至今保存完好。</p><p>图二:《故事大王百期精选》</p><p>图三:被选用的“智擒盗宝贼”一一刘连恕</p><p>图四:二00一年咱们在地坛书市偶然发现这本书,当即购回,你在扉页上写到: </p><p> 有纪念意义的一本书,</p><p> 留下些值得回忆的往事。</p><p> 2001、7、25</p><p>盖上了你自己刻的“连恕藏书”</p> <p><br></p><p><br></p><p>儿子的自媒体公众号叫“小龙躬众号”。为什么叫“躬众多”儿子在公众号推出时这样写到:</p><p>提到“躬”字,总联想到诸葛亮的《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躬身只为耕田,这田本是“昔为富字底,今为累字头”。如今开这一畦自留地,在乱世中苟且借此躬耕文字,就算身心疲累,但愿换一分心态富足吧。</p><p>看这一段文字多像你的笔法,他现在对文学创作的痴爱程度一点不比你当年差,甚至有过之。时代进步了,你当年是用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现在是用电脑敲键盘即可。我忘不了你当年在灯下伏案写作的身影,那厚厚的一摞稿纸,蕴含着你多少的心血啊!</p> <p><br></p><p><br></p><p>儿子小时候你给他买全了各种版本的《丁丁历险记》(包括,黑白的,彩色的,大本的,小本的)培养他的兴趣,开阔眼界。现在,人到中年的儿子,对这本烂熟于心的儿童读物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公众号里有一个系列叫做“丁丁游世界”,已经发表 了18 篇文章,让我们这些没有走出过国门的人,跟着丁丁周游世界,也看一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世界是个什么样子。</p><p><br></p><p>上图:这节书柜中装满了各种版本的《丁丁历险记》及相关书籍。</p><p>最左边大红色的一本是英国作家迈克.法尔著的《永远的丁丁》</p><p>第二本到第二十三本五颜六色的,是中文版的大本彩色《丁丁历险记》</p><p>这套朱红色的是法文版的《丁丁历险记》</p><p>这套深灰色的是英文版的《丁丁历险记》</p><p>最右边的一本是法国作家努马.萨杜尔著的《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p><p>最上边那本横放的是比利时“丁丁博物馆”出的画册。(龙龙去比利时参观时所购)</p><p><br></p><p>下图折纸屋。《丁丁历险记》“蓝莲花”中丁丁身着中式服装在上海大烟馆中场景。这是好朋友的女儿,去比利时出差参观“丁丁博物馆”时专为喜爱丁丁的龙龙哥哥带回。</p> <p><br></p><p><br></p><p>上图:塑胶丁丁小人。龙龙在巴黎上学期间终于有幸到了丁丁的故乡比利时,参观了“丁丁博物馆”把丁丁带回了家,从此,不离左右。</p><p><br></p><p>下图:《丁丁历险记》小人书,共计46本,购于1980年左右,当时书价2毛多到4毛多一本,全套差不多15块钱。当时出书不是成套出的,咱们为了凑齐这套书历时几年,逢书店就进,契而不舍,费尽周折才购齐的。几十年中无数次无数人翻看,不慎丢失“太阳的囚徒”一本,后来怎么也买不到,咱们遗憾,懊悔了好多年。直到二OO一年,咱俩去逛北京“琉璃厂”在古旧书店偶见,原价二角钱一本的咱花了四十元购回,尽管如此,咱们一家三口高兴得了不得。这套书伴随儿子成长。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p> <p><br></p><p><br></p><p><br></p><p>《小龙躬众号》已发表文章54篇,都是他原创的,内容涉及人文历史各个方面。咱们的朋友看了大加赞赏,都说他的文笔有乃父之风,也有说胜似其父的,你听了一定非常开心,你常说“老子无能,盼子成龙”,如今儿子人到中年,虽不敢说是巨龙腾飞,但也绝不是条虫。有儿如此,咱俩这辈子值了!</p><p><br></p><p>图片:好友在“凄惶:草木何求美人折”一文的留言评论。虽明知是好友们谬赞,但我也还是觉得你看了会感到欣慰的。</p> <p><br></p><p><br></p><p><br></p><p>还有一件好事跟你说,咱们苦苦找了几十年的儿子小时候丢失的那本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今年终于再版了。由黑龙江人美出版,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当年儿子丢失了这本心爱的倒背如流的连环画后,咱们找遍了能去的书店,你甚至给出版社写信询问都没有买到,无奈之下在一九八四年儿子八岁时,你们父子合作,儿子画图你写文字(全本文字儿子一次不落全能背诵)这本咱家“飞龙出版社”绝版连环画已完好无损的保存了三十六年。看见它就想起儿子小时候咱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时光。现在新版的出来了,儿子第一时间买到,等蒙奇奇认字时第一本要看的就是这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定要比她爸强。</p><p><br></p><p>图一,父子俩合作完成的小人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p><p>图二,时间,1984年5月15日,龙龙当时8岁。印“小龙藏书”“刘小龙”都是他父亲给刻的。</p><p>图三,自定价500元。一本小人书在八四年定价五百元是天价了。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儿才这么随便写的。无独有偶,三十年后网上有售原本,果真要价五百元。如不是只有一本孤品,且品相不好,咱真花五百元买下了。</p><p>图四,再版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定价34元。</p><p><br></p> <p><br></p><p><br></p><p><br></p><p>《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全本24页,龙龙小时候倒背如流。图是龙龙根据每页的文字自己想象着画的。父亲根据他的记忆写的文字,现在对照再版新书一字不差,断句也准备无误。</p><p><br></p><p>图一:首页文字:</p><p>险峰接怪岭,</p><p>取经路难行。</p><p>孙悟空探问腾云去,</p><p>师徒坐山中。</p><p>寂寞寞,林深鸟雀静,</p><p>咕噜噜,腹空肌肠动,</p><p>乜呆呆,睏眼懒得睁,</p><p>闭目等大圣。</p><p>图二,再版新书首页。</p><p>图三,最后一页文字:</p><p>愧煞唐僧,</p><p>连夸悟空亮眼睛。</p><p>妖孽一扫清,</p><p>前程万里平。</p><p>不,</p><p>险山万座横,</p><p>云雾浓。</p><p>虎豹狼虫,</p><p>一路常相送,</p><p>征途上双睛雪亮棒不松!</p><p>图四:再版新书最后一页。</p> <p><br></p><p><br></p><p>最后还要向你汇报一下我学书画的情况。我知道你一定惦记着呢。</p><p>你是我学书画的启蒙老师,在你的帮助、鼓励、指导下,我从对书画毫无感觉,更无一点基础,到后来逐渐有了兴趣,再后来入了门,到现在书画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割舍不下。你走后我上了老年大学,今年疫情学校停课,我又上了网络学校,看孙女再忙也没落过课。每当我坐在桌前写字作画时,总是觉得在与你交流,“不负你的期望”是我练书画的最大动力。</p><p>满屋子的文房用具,比比皆是的笔墨纸砚,是你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p> <p><br></p><p><br></p><p>今年上半年因疫情老年大学停课。我上了网络学校,每周一节课,一次一小时。这对于我来说更合适,周一至周五看孙女没时间跟直播上课,周六日可看回放,一点儿不耽误学习。</p><p><br></p><p>图一:学画梅花“清香不知寒”。</p><p>图二:学画紫藤“春江水暖鸭先知”。</p> <p><br></p><p><br></p><p>在你的指导下,我是从画牡丹入门的。在学其他花鸟的同时还要时常练练牡丹,长时间不画也是手生。</p><p>书法还是在学欧楷,我听你的,先把基本功练扎实了吧。</p><p><br></p><p>图一:牡丹图</p><p>图二,书法课的作品</p> <p><br></p><p><br></p><p>这是绘画课的梅花小品,经网络装裱增色不少。</p> <p><br></p><p><br></p><p>这首王昌龄的“出塞”是你喜欢的唐诗,我临也临过多遍了,还是赶不上你,师傅就是师傅,学生一辈子的榜样。</p> <p><br></p><p><br></p><p>行楷“惠风和畅”,虽极力模仿王羲之却难得其神韵。挑一幅稍满意之作装入镜框,悬挂在墙,给屋里增添点文化色彩,假装自己有文化似的。</p> <p><br></p><p><br></p><p>这幅牡丹画于戍子年(二OO8)年,十二年前我书画刚入门,兴致极浓,画了不少牡丹,这是你最看好的一幅,一直单独保存着。后来虽又上学跟老师专学画牡丹,但始终觉得还是这幅画清新淡雅、看着顺眼。</p><p>我现在把它装裱后装入镜框挂在咱家一进门的鞋柜上方了,看到它就想起你对我的褒奖鼓励,也会想起十几年前你教我习书作画的情景。</p><p><br></p><p><br></p><p>你最关心的几件事汇报完了。其它也都好,你放心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