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北京之我和天安门

时代画廊

<p>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p> 天安门历经500多年沧桑,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div>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炮轰天安门。<br></div><div>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引爆了全国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br></div><div> 1949年10月1日,在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天安门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br></div><div>............</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p>  </p> <p>  2019年10月,我第5次来到天安门。</p><p>  我第1次来到天安门是1966年10月1日。那一天,我和上百万学生及首都群众,挥舞毛主席语录,高呼革命口号,列队从天安门前走过.......,那波澜壮阔的情景,记忆犹新。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的梦。</p> 1966年10月,北京天安门。 1976年10月,北京天安门。 <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53年过去了,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彻底甩掉了一穷二白的帽子,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丰富提高,综合国力迈入世界前列,祖国更加自信和开放.....。我和天安门都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曲折向前的,历史的每一步都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火车头,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如果不适合,就必然发生生产关系以及社会上层建筑的变革。成功的变革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是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p><p class="ql-block"> 从原始社会至今,人类社会经历了多种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相对于之前的社会形态来说,都是巨大进步。每一种社会形态都不是完美的,任何时候都有社会矛盾存在,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社会就是在解决社会矛盾过程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当年在长安街上唱过的那首歌又在我的耳边响起。</p> <p> </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感谢观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