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第一村医唐玉倩(沂源县第二人民医院)】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沂源县第二人民医院唐玉倩

<p>  转眼间驻村已满四个月了,回想四个月的驻村工作,现总结如下:我的派驻村是前西长旺村,覆盖后西长旺村、孟家旺村,三个村人口总数2153人,其中贫困人口53人,65岁以上人口345人。村民人口数较多,而且长期居住在村的以中老年人为主,这部分大人大部分从事果园的劳作,重体力活多,不同程度患有腰腿痛疾病。老乡们普遍都口味很重,饮食喜欢大油大盐,饭桌上拌咸菜、豆腐乳等都很常见。大部分老人的保健意识都很差,慢性病人经常好几个月不测血压,血糖,用药也很随意,比如凭感觉来加减药物,甚至会喝偏方来代替正规服药。村庄地理位置偏僻,卫生室的村医年龄偏大,知识水平有限。子女忙于工作,老人们自己不方便去医院就医,导致小病挨,大病拖,很多疾病的用药治疗也不规范。老乡们长年辛苦劳作,加上交通不便,所以对家门口的医疗服务非常渴望。独居的老人们,子女不在身边,回家的次数很少,他们内心很孤单,也需要有人关心和陪伴。</p> <p>  下面总结了这四个月以来的工作成效。一、通过派驻以来在卫生室的坐诊,指导了村医对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头晕、胃肠炎等)治疗方案的规范性,规范了抗生素的使用,切实地提高了卫生室的诊断治疗水平;急症及复杂病人及时联系医院转诊;申请派出医院为卫生室配备心电图机一台。二、按计划已走访完贫困人口两遍,并随时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及生活状态,宣传扶贫政策,取得了老乡们的信任和认可。慢性病人共154人,已走访完成85人,通过入户查体、指导用药和生活方式指导,大部分病人的指标(血压、血糖等)控制良好。通过天天的入户走访,发现只要是真心付出,一定会收获百姓的信任和感恩。三、协助医院圆满完成了三个村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查体和查体结果的反馈工作。通过查体和反馈,使老人们对自己身体健康有了详细的了解,发现了很多新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疾病,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p> <p>  最近三天,我利用工作之余和晚上的时间,再次认真地学习了七位优秀第一村医前辈的工作报告,静下心来反省自己,深深感到自己与优秀的老师们相比,差距确实不小。张伟主任冒雪进村,为老乡们送医送药和防护用品,确实是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寒冷的冬夜留村陪老乡吃跨年饭,真正把乡亲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余主任离家300多公里,为了节约路上的时间,直接住到了村里,两周才回家一趟,切实地做到了舍小家顾大家;奔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一月多便磨烂了一双鞋,为了给老乡看病,天黑路远仍然入户出诊,农忙时节错时巡诊,确实是把百姓健康装在了心里。他们不仅仅把第一村医当成一个任务来完成,而是当成一份事业,想方设法,尽心竭力,用一片真心,凭着顽强的毅力,用不停歇的脚步来服务一方百姓。与这些优秀的老师们相比,我确实做得还不够,比如基本都是按点上下班,很少加班;田间地头去的不多,去家里走访,经常会吃闭门羹。给乡亲们留得联系方式经常是一个纸条,不够醒目,他们需要联系时可能会找不到。</p> <p>  在此,我决心在剩下不到三月的时间里,工作上做到以下几点:1、印制醒目的第一村医名片,方便村民有事时联系我帮忙。2、按照贫困人口与慢性病人走访计划,利用1月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剩余走访任务,病情不稳定者随时关注。3、联系派出医院组织义诊活动,为村民集中解决现存健康问题。4、针对村民的实际需求,定期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讲座。5、发挥第一村医的桥梁作用,畅通与派出医院的绿色转诊通道,更好地为患病群众服务。像余主任所说,第一村医的工作虽然岗位平凡,但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我会担负起这份责任,铺下身子,踏踏实实地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做细,更好的服务一方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