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纪行

刘友平

<p><br></p><p> 2020年藏区行是我所有西行经历中拍摄题材、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次。感谢邵老师精心策划组织,感谢同行摄友帮助照顾。</p><p> 从2014年的色达之行开始,七次西行五进藏区。朋友问我为何对藏区情有独钟,说实话,我还真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想,除了藏区高原奇旎的风光,恐怕人文情怀也是难以割舍的重要原因。西行是病,西行会上瘾。</p><p> 2016年到拉萨,青进川出,G109和G318沿途藏区已被严重商业化,内地的恶习早已玷污了那片原本纯净的土地。藏民强卖强买、小孩拦车要钱、大昭寺磕长头的藏民拍一次强要5元......</p><p> 但2018年的G317果洛、玉树、昌都深度藏区游,彻底改变了我对藏民的印象和认知(有关玉树喇嘛达吉上师一家人对我们的真诚友善在我的美篇《不为来世,只为有你》里有详细记叙,在此不再赘述)。</p><p> 其实,藏民是一个极其纯朴、真诚、友善、豁达、乐观的民族。他们对宗教虔诚到顶礼膜拜,他们对客人友善到至真至诚。与他们交往相处,你会感受到最纯的真诚和温暖。</p><p> 以后西进高原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少,因此,今年的藏区行弥足珍贵。我把每个拍摄场景都作了简短文字说明,把途中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即使不再远行,也可籍此回忆。</p><p>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p> <p>  一、那是你的眼神……</p> <p>  这张照片8月20日拍摄于果洛州班玛县千年古刹——白札寺。用它作为篇首,可能更好地诠释了我西行之路的潜动力所在——内心深处渴求纯粹。</p><p> 纯净、安祥、淡定、超然,极具佛性和母性,没一丝杂质和凡尘,这样的眼神,会嵌入你灵魂,看一眼,永远难忘。</p> <p>  两位藏族妇女从家里背着选好的石头送到寺庙里,再由工匠描刻成玛尼石。</p><p> 图中背景古塔是十世法王塔,始建于公元1450年,1749年毁于战火,分别于1760年和1936年重建修缮。地上是刻好了用于建经墙的玛尼石。</p><p><br></p> <p> 二、诗意藏乡</p> <p>  8月16日,在同仁海拔3800多米的半山腰,遇到了建房的藏民。经交流勾通方知,他们是在山上修建冬天看护牛羊的简易工房。</p><p> 几家人,男女老少齐上阵,不要工钱,主家管饭,工余大家围坐在草地上吃饭,谈笑晏晏、其乐融融,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一首诗……</p> <p>  三、白雪深处有藏家</p> <p>  8月17日,从同仁前往泽库,出发不久天气突变气温骤降。八月飞雪,山戴白帽。</p><p> 我们拐进山沟,沿着泥泞的土路艰难前行,路尽处,有藏乡人家于皑皑白雪中升起袅袅炊烟。同行摄友家在茶乡与藏民美女勾通后,主人热情邀请我们进屋,端出藏地水果、糖果,冲上热腾腾的奶茶,并逐一问我们“吃糌粑吗?”</p><p> 我虽五进藏区,一直不敢尝试喝奶茶吃糌粑,在藏民的热情邀请和同伴的鼓励下,第一次喝了藏奶茶吃了糌粑,嗯,“味道好极了”。</p><p> 藏民的友善与热情,让我们有了如归的感觉。喝茶,吃糌粑,聊天,拍照……其乐融融,流连忘返。</p> <p>  女主人给我调好的糌粑</p> <p> 四、家园</p> <p>  在青藏高原,藏民还保留了许多游牧习俗。他们大多以牧场为家,随遇而安。天苍野茫草原阔,日丽风清牛羊壮。生于斯长于此,与牛羊共处,与清风为伴,生活简陋清苦,却踏实而充盈。</p><p> 他们在这片士地上繁衍生息。</p><p> 这是他们的家园。</p> <p>  五、羊毛出在羊身上</p> <p>  8月20日,在青海玛沁去班玛的途中,遇见藏民把几百只羊赶在一起,几个帅小伙瞅准体大毛厚的羊,身手敏捷地抓住羊后腿,拖在固定的栏索上头对头拴牢。待剪的羊只就这样被头对头拴成一长串,远远望去象是在进行抵头团体赛,颇为壮观和滑稽。</p><p> 然后藏民手持大剪刀逐只剪掉厚厚的羊毛,被剪的羊象脱掉了一件羊绒棉袄。我想,这些羊能很快长出新毛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吗?可怜的羊们,但愿你们今冬无恙。</p><p> 据主人介绍,他家有300多只羊,每只价值3000余元,光这羊,价值过百万,另外还有牦牛,看来这家藏民家底很殷实。</p><p> 在抓羊剪毛过程中,小孩也全程参与。有的小孩在羊背上疯跳、有的把剪下的羊毛套在脖子上追逐疯跑,大人们任其胡闹不加管束。</p><p> 藏族孩子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无拘无束,信马由缰,天性得以完全释放,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适应特殊的高原藏区生活应该裨益良多。</p> <p>  六、走过你的世界</p> <p>  健谈、热情、阳光、帅气的喇嘛叁嘎</p> <p>  8月21日,从班玛去壤塘,途经阿什羌寺,发现路旁草坪帐篷下坐着许多喇嘛,我们前去勾通后得知,他们是闭关后的休闲放松活动。其中一个叫叁嘎的喇嘛汉语讲的很棒,他告诉我们是他做东,邀请周边寺院的喇嘛前来休闲聚会,费用是他朋友出的,并告诉我们可以随便拍照。</p><p> 他们热情地给我们倒上奶茶,和我们友好地交流。</p><p> 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写满真诚、快乐,几位长者虽无眉飞色舞,却从容淡定、和善可亲。走近他们,能明显感觉到这种情绪的强大气场,并相互传递和感染。</p><p>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的世界为何有如此多的亲善和欢乐?</p><p> 今夏,请允许我走过你的世界……</p><p> </p> <p> 七、赛马</p> <p>  藏民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诸如耍坝子、交易会、赛马会等。</p><p> 8月22日途经四川阿坝壤塘县南木达镇,我们邂逅了壤塘县赛马会闭幕式。</p><p> 壤塘县是川西北文化大县,2014年去色达在此住过一晚,现在的壤塘县城给人涣然一新之感。街道整洁卫生,房舍油彩艳丽,藏文化气息非常浓郁。</p><p> 据壤塘县委宣传部桑木周副部长介绍,因为疫情,今年的赛马会在规模和时间上比往届有所缩减,但还是吸引了很多周边群众前来观看,程序仪式一个不少,赛前祈福活动气氛热烈、选手称重有条不紊,随着主持一声令下,万马齐奔,犹如离弦弓箭。</p><p> 追赶、超越、拼搏、进取精神尽现赛马活动之中。</p> <p>  八、 青稞熟了</p> <p>  从青藏高原到川西高原,地貌、民宿和农牧经济都逐步变化。从游牧到农耕最为显著。</p><p> 川西藏民的住房大多以石木结构为主,二至三层,独门独院,一楼作置物之用,二、三楼用于起居。</p><p> 川道河谷大规模种植青稞,平坦地带收割机完成收割脱粒后,麦杆用拖拉机拉回家储存在一楼置物间,用于引火取暖和牛羊过冬的草料。邻里亲朋合作互助,男女老少各司其职,往往看到五、六台拖拉机同时穿梭于麦垄、田间,呈献出繁忙、和谐、欢乐、壮观的劳动场面。</p> <p>  8月22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境内</p> <p> 九、风景,永远在路上</p> <p>  这张照片是8月17日去泽库的途中,同行摄友咔嚓咔嚓师傅刘林大师的飞机航拍作品,像极了我们这次西行:曲折艰辛而炫丽美好。为了追这一束光,我们驱车从泽库县到河南县,往返一百多公里,夸父逐日,与时光竞速。</p> <p>  家乡的美是秀美,是细节之美。镜头表现的局部美,往往蒙蔽了人们的眼睛。</p><p> 藏地高原的美,是大美,是壮美。镜头呈现的远远没有眼睛看到的震撼心灵。</p><p> 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感受到涤荡心灵之力量,只有穿行其中,你才能真正体会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的真谛。</p> <p>  十、后记</p> <p>  2020年8月15日,摄友一行八人两车,从安康长驱1000多公里抵达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市。经泽库、果洛、班玛、壤塘、道孚、新都桥、成都返回,历时11天,行程4000余公里。</p><p> 一路经历了种种艰辛,也遇见了了许多感动和美好。</p><p> 把途中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以此留存纪念和对同行摄友的感谢!</p> <p>  说明:篇首视频由邵向东老师拍摄;篇尾视频由刘林师傅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