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上)

段保成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一、三巨头密谋分赃</i></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5年2月4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坐着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抽着雪茄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叼着烟斗的苏共总书记斯大林,聚在这里举行首脑会议,商讨着已成败局的德国战争赔偿问题。另外,罗斯福和斯大林拿中国作交易,密谋了有关协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国本想独吞亚洲对日作战的全部胜利果实,可日本虽已穷途末路,如果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美军至少要付出一百万土兵的伤亡代价,所以美国非要拉上苏联入局。</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七天的谈判,罗斯福终于说服苏联对日宣战。无利不起早,斯大林出兵也是开出价码的:让外蒙古独立,将北方四岛划归苏联,其中库页岛曾是中国领土。另外苏联在大连、旅顺拥有铁路、港口的控制权和租借权。罗斯福借花献佛,把中国的利益当顺水人情,換取苏联出兵,以减少美军的牺牲。会议还决定美、英、法、苏、中五个战胜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拥有一票否决权。</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次史称“雅尔塔会议”中,被人们称为“三巨头”的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二战后划定了世界格局。罗斯福因得了场小儿麻痹症,只能在轮椅上纵横捭阖了。虽然他身体虚弱,但目光充满自信。他的自信来源于美国强大的实力和对手的衰败。法国被德国打败了,德国马上也要完蛋了,英国已经虚脱,日本连首都都被炸成废墟,意大利垮了,东方的中国已经打了一百年仗了,拿破仑眼中的睡狮恐怕再也不能醒来了。放眼全球,谁还能与美国比肩?罗斯福现在仅仅高看斯大林一眼,毕竟他现在拥有一支1136万人的军队,特别是他在对德战争中锻炼出来的世界最强大的陆军更让人不能小视。罗斯福很不喜欢斯大林,但眼下他只能与这个格鲁吉亚人划分欧洲势力范围和在日本及远东的势力范围。丘吉尔被撇到一边了,他和他行将崩溃的帝国已经不够级别处理这些问题了。中国虽被列入联合国五常之一,但三巨头并不打算告诉蒋介石“雅尔塔”协议的内容。</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令人慨叹的是,真正坚持对日作战时间最长、出力最多、牺牲最大的中国, 在如何处理日本的问题上被完全排斥在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战争赔偿,国民政府反而被迫同苏联签定协议,同意割让了外蒙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名义上的胜利者,但胜得一次比一次屈辱,连战败国都不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就是霸权逻辑和强权政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按照雅尔塔会议的设想,世界将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最底层的当然是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殖民地国家,还有战败国,它们的作用是提供资源和市场,中间层是英法等传统西方强国,而美苏将雄踞金字塔塔尖傲视全球。三巨头安排好了世界的运行轨迹,轻松地谈笑着,仿佛完成了一次稳赚不赔的期货交易。</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可惜历史的变迁,超出了三巨头的预料,他们万万想不到,拿破仑眼中的“睡狮”醒了,这个东方大国另起炉灶,率先打破了雅尔塔格局。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敢于不从霸权摆布,因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二、毛泽东兵走险棋</i></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东北对日宣战。第二天消息传至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有些不悦。两家都姓共,而且还是老大哥,出兵东北这么大的事,总应通过电台告知一声嘛!毛泽东顾不上生气,因为他捕捉到了历史的巨大机遇。苏军出兵,日军必败,蒋介石一定会发动内战,一定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毛泽东早就盯上了拥有旧中国最发达工业体系的东北。1942年毛泽东就设想日本战败后,整个八路军及新四军“须集中到东三省去,方能取得国共继续合作的条件”。现在机遇到来,毛泽东当机立断,立刻通知在延安的所有中央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七届一中全会二次会议。毛泽东在会上说;苏联参战,使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我们的任务有四项,即配合作战,制止内战,集中统一,国共谈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8年全面抗战的伟大胜利。</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未放弃消灭共产党的蒋介石一边调兵遣将,一边发动和平攻势。他连续3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目的就在于尽一切可能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广大沦陷区等待受降接管,那里大多是八路军、新四军进行敌后抗战的区域。蒋介石一方面不准八路军、新四军去受降接管,下令“原地驻防待命”;另一方面借助美国的飞机、军舰抓紧运送军队,抢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点。</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泽东分析形势,认为去重庆谈判,一定不会一帆风顺,而是会有一个谈谈打打的过程。因此决定将东北、华东、晋冀鲁豫等地划分为战略区,要求各地部队坚决保卫这些战略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延安枣园树荫下的一张乒乓球桌上,一侧堆满了瓜果和馅饼,另一侧摞满了一堆堆文件。毛泽东就坐在桌边,一排排长木椅上坐满了高级将领和党政干部。不断赶来的干部已经无椅可坐,只好或蹲或站,队伍越排越长。</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泽东一个接一个地召见干部交代任务,口没空手也没闲,一只手不停地书写各式各样的命令、委任状、文告、声明,另一只手抓起瓜果,风卷残云般往嘴里塞,他已经顾不上吃饭喝水了。那些等饿了的干部也到毛泽东的办公餐桌上抓东西吃。接令后的干部立正敬礼,然后背上一副破旧的行李,骑着马、驴、骡等一切能找到的交通工具,离开延安,奔向各战略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可眼下各战略区的高级将领们都奉命来到延安开会学习,所以必须尽快返回前线,贯彻执行中央的战略意图。但从延安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近800公里,步行要经过黄河天险、黄土高原和晋南山地的沟壑,还须冒险穿过“国军”占领区的道道封锁线,走回去大概需要70多天甚至半年。这就远远落后于国民党军的推进速度,我军也会失去战略主动权。</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千载难得的战略机遇,每一秒钟都有巨大的价值。形势逼人,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的工作已紧张到了疯狂的程度。</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时,一批敌后跳伞的美军飞行员被中共游击队护送到了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美军派出一架运输机来接他们。机会千载难逢,胆略非凡的毛泽东立刻想出一步险棋:利用美军飞机运送我军将领。与美军观察组打交道的叶剑英向观察组提出,希望这架飞机能顺道在延安停一下,送几个干部到八路军总部去。蒙在鼓里的美军飞行员爽快地答应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5年8月25日,刘伯承、邓小平、林彪、陈毅、薄一波、滕代远、陈赓、萧劲光、杨得志、邓华、李天佑、江华、聂鹤亭、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张际春、宋时轮、傅秋涛、邓克明等20位各战区负责同志陆续来到延安城郊的东关机场。这些土八路将领都没坐过飞机,一个个显得很兴奋。前来送行的杨尚昆夫人李伯钊提议,给大家照张合影。陈毅风趣地说:要是我们摔下来,就用这张照片开追悼会吧!</span></p> <p>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聂荣臻、陈赓、萧劲光、滕代远等上机前的合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4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安全抵达山西省黎城县长宁机场。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陈赓、陈锡联、陈再道一下飞机就赶到129师司令部驻地,部署指挥了上党之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党战役主战场在山西长治境内,抗战时期,它成了八路军第129 师创建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整个地区没有国民党一兵一卒。</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阎锡山充当了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急先锋,派出19军军长史泽波率兵抢占了襄垣、潞城。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城,控制了上党地区,如同插入解放区心腹中的一把尖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刘伯承与邓小平下达晋冀鲁豫军区作战第一号命令后,秦基伟指挥太行纵队向屯留发起攻击,陈赓指挥太岳纵队攻取长子县城,陈再道指挥冀南纵队攻击壶关、潞城。最后三个纵队一起围攻长治,共歼敌3.5万,生俘3.1万。上党战役是抗战结束后国共首次军事冲突,也是八路军从游击战转为歼灭战的第一场胜利。</span></p> <p>上党战役中磨盘垴战斗缴获的武器。</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役正值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其间,狠狠打击了蒋介石的内战气焰,对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起到积极作用,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胖乎乎的陈毅下飞机后及时赶到山东,接替了坐渔船赶往东北的罗荣桓,开始统一指挥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后又把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整编成为了华东野战军,同时山东军区也与华中军区合并成立了华东军区,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七万人,相继发起了孟良崮、南麻、临朐、豫东、济南等战役,为粉碎敌人重点进攻作出了巨大贡献。</span></p> <p>孟良崮战役打响前,,陈毅(左一)粟裕(左二)在前线视察。</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彪也抢在刚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之前到达东北,将东北互不隶属的十多万部队拢在一起。虽然林彪的队伍被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赶出大部分城市,但他们跑到东北农村搞土改、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随后以此为依托同国民党军展开大规模作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美国的支援下,蒋介石完成部署后,开始进攻中原解放区,扬言三五个月内消灭共军,中国内战全面爆发。经过八个月的全面进攻,蒋介石并没看到预想中的效果,共军的主力依然存在,于是重新布署,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根据地。这就导致敌后方空虚,于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呈品字形战略态势,使整个战局从此发生根本性转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济南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决定与蒋介石“掰手腕”,发动辽沈、平津战、淮海三大战役,就此解放军由战略防御、战略进攻转向战略决战!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解放战争的高潮徐徐拉开帷幕,苦难的中国,苦难的中国共产党,终于迎来了辉煌。</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三、共产党问鼎天下</i></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5年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保存了440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得到了美国16亿美元的援助,接受了百万侵华日军的装备,收编了六七十万伪军。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即使算上刚在东北发展的几万人,总计也不过127万。其中不少属于民兵性质的土八路,武器依旧是大刀长矛;即使属于正规军的主力部队,也是轻武器十分简陋,重武器严重匮乏。而且,这是一支纯粹的陆军部队,绝大部分官兵甚至没有见过坦克、军舰和战机。因此,蒋介石自信满满,下令全面向解放区进攻,3一6个月内“剿灭共匪”!</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解放战争开始前,国共两党军队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装备上,实力差距都极为悬殊。然而仅仅3年时间,形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三大战役胜利,将鲜红的旗帜插遍神州大地,让古老的中国由此掀开新的篇章。在那波澜壮阔、席卷云天的战场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左右着战争结局?</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抗战胜利后,全国各收复区留下4万亿元的日伪产业,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国民政府各自设立“接收”机构,各机构互不相让,通常是一方人马在“敌产”上贴上封条,另一方撕下来,换上自己的封条。有些时候,甚至不惜火拼,刀枪相向。接收成为劫收,大官大捞,小官小捞。大员们不仅劫财还劫色,敌伪机关的女秘书、敌伪官员的娇妻美妾,也被“接收”过来。让老百姓十分的愤怒,讥讽这伙人是“五子登科”:条子(金条)、房子、女子(汉奸的妻妾)、车子、票子,更是愤怒地编了一首民谣:“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而与国民党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的干部走出城市,到农村与人民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疾苦与呼声。土地改革,在解放区农村迅速掀起。有了土地的农民,终于尝到了翻身的滋味,参军打老蒋,保卫胜利果实就成了他们自发的革命行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7年,解放军攻打山西运城,而运城周边的百姓负责运送粮食、转运伤员。当听说攻城部队需要木料时,家家户户都把门板卸下来送上战场。战后统计,百姓前后送来的门板竟有17万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历史不会忘记,在艰苦卓绝、气势恢宏的三大战役决战前线和广大后方,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现实和历史影响之深远,堪称古今中外战争史上都极为罕见的史诗级画卷。仅淮海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人。当时作战双方兵力,解放军为60万,国民党军为 80万,而支援解放军作战的民工,竟是交战双方兵力总和的三倍多。战场上每一颗子弹、每一发炮弹、每一粒粮食都来自百姓日夜不断地运送。在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人心向背是最终左右胜利的决定性力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敬请观注《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