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时代已悄然到来

赵冉冉

<p><br></p><p>大语文时代已经悄然到来</p><p><br></p><p>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随着“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语文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幼升小一直到高考,都在极力地鼓励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和广度,体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交融、整合。而所有考试科目也是对语文学科的持续考查,如卷面阅读量大幅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直接影响做题速度等。这都要求学生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快”与“准”的阅读能力。</p><p>在此背景下,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又如何通过孩子广泛的阅读,从中帮助孩子建立学科兴趣方向</p><p>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2018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指定年级语文、历史等学科要使用统一部编教材。《通知》一出,业内皆慌,“大语文时代”不再是概念,它已悄然来临。如何应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语文学习?什么是“大语文时代”?我们一起探讨。</p><p><br></p><p>一大特点</p><p>传统文化与古诗词大幅增减</p><p>《通知》释放出什么信号呢?首先新教材的变化很大,最主要的变化就是,语文教材对学生从小开始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各类古诗词做了量和质的要求。其中,新教材一到六年级光古诗词就有128篇,同比增加了87%,初中的语文教材古诗词增加了51%。高考的古诗词也是从以前的要求背诵60篇增加到了70篇。</p><p>值得注意的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而且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另外增加了课外阅读要求,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了大量课外阅读要求。</p><p>一个概念</p><p>什么是“大语文时代”?</p><p>《通知》一出,让业内震惊:“大语文时代”已悄然来临!那什么是“大语文时代”呢?这一概念是由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曹文轩提出。</p><p>传统意义上的语文,主要指的是拼音与识字、组词与造句、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以语言学习和应试为主要目标,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语文课本。“大语文”,则是用更大的格局和眼光看待语文学习,将语文的学习对象从语言拓展到文学、文化、艺术、历史等更广阔的空间,包括了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纵横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内涵极其丰富,极大地拓展学员的视野,丰厚文化积累!</p><p>相信不少家长都注意到了,这几年全国各地的语文试卷都着在强调回归传统文化和母语特色,强调对学生精神素养的考查。“大语文”跟之前相比更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相结合的一种体现。提倡从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汲取精华,弘扬千百年来祖先留下的品德精神,培养每一个孩子的文史哲艺综合素养。这除了考查孩子的学校随堂学习能力,对课外的延伸阅读也有了量和质的要求。</p><p>两个疑问</p><p>“大语文时代”难在哪里 怎样应对?</p><p>疑问一:“大语文时代”让语文学习更难了吗?</p><p>2018年,中国青年报采访了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温儒敏谈到“未来的高考语文”时说,将来卷面阅读可能增加到1万字。他谈到高考阅读题的变化趋势时说:“那种思辨性,那么复杂,那种扩展,就是你想不到的,对女生特别不利!”温儒敏还透露,“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同时他还提到:“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向经典级看齐!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别说高考语文,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p><p>专家言论一出,就让家长们惊慌不已。那么未来的中高考语文会难在哪里?</p><p>1.阅读跟不上=做不完</p><p>如果阅读能力不强,或者抓重点能力不强,那么在今后的中高考可能会吃大亏。比如每年高考的“全国卷II”,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篇幅大大增加,题目不多,但分值较重,耗时且易错,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肯定既耽误时间,又会做错。</p><p>2.不积累古诗词=重点变二本</p><p>从全国试卷中我们可以计算出,古诗词在语文书卷中有34分左右,而北京试卷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总分高达44分,加上名著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分数,可以达到50分左右,整整占了总分的30%,相当于一篇作文的比例了,所以如果不重视文言文和课外阅读的话也许会出大亏。</p><p>3.没有海量阅读=不会做</p><p>2018北京高考卷施行了微作文与大作文并行,微作文中提到了《红岩》《边城》《老人与海》《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论语》中选一个人物或细节按要求作答,分值占10分。大家都知道高考“1分之差”的意义,更何况这是10分。有人叫苦连天,有人觉得这是送分题,毕竟考纲做到了“说话算话”,而不会做的那群人,一定是不读名著的人。</p><p>疑问二:“大语文时代”,学会什么,才算学会了语文?</p><p>“大语文时代”来临,如何学好语文,不少教育专家指出,做好阅读,是学好未来语文的关键!正所谓: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未来!</p><p>1.大量阅读</p><p>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方法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p><p>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p><p>2.背诵经典</p><p>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的重要方法。中学毕业的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p><p>3.勤写日记</p><p>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p><p>4.写好作文</p><p>作文需要灵性,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p><p>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积累和练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除了语文学科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感悟。一定要多写多练,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我手写我心”,在模仿的同时注意创新。一个能写好作文的人,必定是有着卓越的思考能力和文字审美的人,就算不是为了考试,学生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p><p><br></p>

语文

阅读

高考

古诗词

孩子

素养

时代

课外阅读

培养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