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辽宁省开原市老城,地处辽河中游左岸。《元史·地理志》谓:“开元路古肃慎之地,……金末其将蒲鲜万奴据辽东,元初癸巳岁出师伐之,生擒万奴。师至开元、恤品,东土悉平,开元之名始见于此。”开元之名沿袭于东夏的开元路。元灭东夏,开元路未改,路治先后设今黑龙江依兰、吉林农安。至正二年(1342年)迁开元路治于咸平,同时降咸平府为县,从此,咸平改称开元。明朝洪武年间,为避朱元璋名讳,改元为原。这也是开原名称的由来。<br>开原老城是明代兴建最早的古城之一,素有“辽北古城”之称。</h3> <h3>辽朝今开原境最重要的建置之一是咸州,咸州即今开原老城,是今天开原建置的最早城市基础。<br>《辽史·地理志》载:“咸州,安东军,下,节度。本高丽铜山县地,渤海置铜山郡,地在汉侯城县北,渤海龙泉府南。地多山险,寇盗以为渊薮。乃招平、营等州客户数百建成居之。初号郝里太保城,开泰八年置州,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咸平县,唐安东都护,天宝中治营平二州间,即此。太祖灭渤海,复置安东军,开泰中置县。”知咸州为节度使州,建城于辽圣宗开泰八年(公元1019年),是契丹劫掠平(今河北卢龙)、营(今辽宁朝阳)二州民众数百迁来建立的。建州原因,一是平定这里的“寇盗渊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辽与高丽的战争需要。辽时,咸州位置地近高丽,辽朝在此设州,利于民聚,方便征兵,是征伐高丽的前沿城堡,由此也奠定了此后明清两代这里成为“势若噤吭”战略要地的基础。<br>阿骨打与咸州<br>辽代末期,辽天庆二年(1112年)天祚帝到女真聚居的混同江钓鱼。依惯例,辽帝到达某地,周围千里之内的女真酋长要到辽帝行在朝见,并饮酒作乐。席间,天祚帝命女真各部酋长为他跳舞助兴,阿骨打坚辞不舞。事后,天祚帝密令将阿骨打处死,地方官则以小事敷衍。阿骨打自知不被辽帝所容,回部后加紧壮大力量,兼并附近部落。遇赵三和阿鹘产两部不服兼并,将阿骨打告上咸州详隐司。天庆三年(1113年)三月,阿骨打率500骑突至咸州,与早来这里的赵三等打官司,致使咸州城内吏民大惊。阿骨打与赵三等人“面折庭下”之后,率500骑又撤出咸州。1114年,阿骨打终于发动起义,反抗辽朝的腐朽统治,最终推翻辽朝政权。</h3> <h3>《金史·地理志》:“咸平路,府一,领刺郡一,县十。咸平府,下,总管府,安东军节度使,本高丽铜山县地,辽为咸州,国初为咸州路,置都统司。天德二年八月升为咸平府,后为总管府。置辽东路转运司、东京咸平路提刑司。<br>王寂《辽东行部志》载:“丙戌,复归咸平,路经西山崇寿寺。昔予官守于此,寺已荒废,今十有五年。颓毁殆尽,又非曩昔之比,低徊感怆,遂留诗于寺壁云:紫霞山寺久不来,往昔破碎今摧颓。一钵残僧沃藜藿,百身古佛眠莓苔。门楣金乌经雨泣,殿脊铁凤含风哀。安得使君鞭紫马,咄咄檀施随缘来。”王寂于明昌元年(1190年)三月二十三日来咸平,四月二日去清安县(今昌图马仲)一天后,次日重返咸平,途中经崇寿寺,在寺壁题诗。四月七日去同州,在咸平共住九天。九天里,他公务之后,品古画、作新诗、拜寺庙,访高僧,留下诸多诗篇,咏叹人生。<br>辽王—耶律留哥(1164--1220),契丹人,曾仕金为北边千户,驻咸平。金朝末年,他不满金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政策,举事起义。金卫绍王崇庆元年(1212年),他在隆安(今吉林农安)、韩州(今吉林梨树)一带发动起义。金廷发兵追捕,均被耶律留哥义军击败,起义队伍迅速扩大,一时“列营帐百里,威震辽东”。义军推耶律留哥称王,定国号“辽”,耶律留哥称“辽王”,立咸平为国都,曾一度攻入金廷重镇东京城,旋即退出。不久,义军内部产生裂隙,兴定四年(1220年)耶律留哥卒,其队伍被蒙元军队收容。耶律留哥起义,大大改变了金蒙双方在东北力量的对比,沉重打击了金朝的腐朽统治,并为蒙古军队最后统一东北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义军咸平立都,虽然时间短暂,却在历史上书写了开原波澜壮阔的一页篇章。</h3> <h3>明代的开原,地处明边防最北端,北和西边有蒙古部族袭扰,东有建州和海西两部女真的纠缠,是明代防御的重中之重,其安危关系整个明王朝的生死存亡。有明一代对开原十分重视,先后在这里设置多个卫级建置,在开原北35公里处又设铁岭卫以为策应。卫下有所,明代开原、铁岭卫下共置中固、凡河、懿路等三个所城,所下又有20座堡城,并建有250公里长的长城,呈半环状护卫开原。在与明廷的交往中,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哈达部在明末时的开原一地,上演了一幕幕战争与和平的人间悲喜剧,明代在开原设置重重关口,烽墩连绵,成为留给今人的民族记忆。</h3> <h3>永乐四年(1406年),明廷指令开原设马市,并在镇北堡设镇北关。后于成化年间,在靖安堡设广顺关,并设南关马市。成化二年(1466年),在开原古城堡设达达马市,并建新安关,为蒙古人入境通道,后迁今庆云堡双楼台西。马市贸易货物,有来自女真的马匹、貂皮、人参、蘑菇等产品;来自汉族地区的有铁制农具和各类生活用品。明廷制定马市规则,开原周边各边疆民族或不远千万里来此贸易。马市对当时女真、蒙古等民族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强了汉族与这些民族的文化交往与联系。</h3> <h3>努尔哈赤计袭开原城<br>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六月,决定明清政权命运的萨尔浒大战之后的两个月,努尔哈赤亲率后金四万兵马杀向开原。守城明军仓促应战:布兵城上城下,城外四门屯兵,但难抵架梯登城后沿城掩杀的后金兵,事先派到开原城的后金间谍开城门,后金兵鱼贯而入,守城明官兵全数被杀。后金兵夺取开原,纵兵将开原城中十余万男女全部杀死,将掠获的财宝、金银、布匹、粮食等,用骡马驮载,牛车装运,竟达三天三夜,然后焚烧开原城,大火经久不息。后金陷开原,是明末辽东战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明代在辽东统治的消亡和清政权此后开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br>康熙三年(1664),奉天府尹徐继炜疏议,“奉天府内著设一县,山海关以外,开原以内,应添设府州”。这一建议得到皇帝批准,不久,开原和铁岭、承德(今沈阳)、盖平(今盖州)四个地方建县,这也是今辽宁省境内,清代最早设县的地方。</h3> <h3>开原老城清真寺规模宏大,建筑典雅,是东北最早的清真寺之一,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清真古刹,是辽宁省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位于开原市老城镇内东大街路北。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16年),于清康熙19年(1681年)扩建,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老城清真寺的建设规模层次在东北三省仅次于沈阳北清真寺,是辽宁省117座清真寺中最富有影响力的清真寺之一,其格局为明三暗五,共二十五间。寺内大殿悬挂的“真主独一”匾额为清代名将左宝贵亲笔题词,匾额四周刻有花木、龙风等图案。</h3> <h3>这座位居辽北的古城,历经王朝更迭,古迹遗留,奠定了明清的战略基础和后来的交通要道。既古老又鲜活。今天,流经古城的大清河两岸,已经打造成了北方珍稀植物园。</h3> <h3>规划占地面积388万平方米,南北两岸分别以“清河夜月”和“古韵南风”两条文化脉络为主题,打造“四区”、“十园”、“十六景”,以集中展示东北亚珍稀植物为重点,兼具观光旅游、运动健身、文化休闲等功能,形成独具开原自然与文化特色的滨水景观带。</h3> <h3>根据植物的特点,北方珍稀植物园以通俗易懂的“形象类型”区分,以浓重鲜艳的色彩刻画开原的千年文化积淀和厚重的历史内涵,形成四季常青、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的生态景象。<br><br></h3> <h3> 植物景观赋予了公园生命,生态景观丰富了公园魅力,而文化景观则作为点睛之笔,展现公园内涵。在北方珍稀植物园建设过程中,从历史、文化和新城水系三个方面着手,将整个植物园从文化景观方面划分为盛世开原、方城遗风、起舞邀月、瑶池映月四大景观区,分别以开原的近代文化、历史文化、月文化和清河夜月为主题,设计了盛世开元、清河晚渡、方城遗风、沧桑古远、古漕烟柳、米湾旧影、百年艺传、百战沙场、踏月游心、起舞邀月、思月怀乡、瑶池映月、清河夜月、咏月抒怀、琼台拜月和迷宫月影16处文化景观,展现开原城市的“魂”。<br><br></h3> <h3>“瑶池映月”是以瑶池仙境为设计的主要元素,体现开原人民心中不一样的月亮,是园区内最大的广场。广场内包含景观柱、音乐喷泉、金属红门、月亮雕塑等,同时拥有红豆杉、郁金香等珍稀植物。广场东临人工湖,内有水池及水系通过,天水合一,景色宜人,幽幽花香,让人流连忘返。</h3> <h3> <br><br></h3> <h3> “咏月抒怀”位于园区偏东部位,以徽派院墙将园内与外部隔绝,庭院内名诗佳句,异石林立,处处成景,移步景异,颇有一种园中有景、诗景成画、人在画中游之感。<br><br></h3> <h3>“赏月帆风”景观是一座船型人工岛屿,为全园的景观中心和视觉中心。占地面积66亩,岛中央设立了高耸的五叶金属风帆。明月高悬,彩灯璀璨,远观河心岛,一艘巨轮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br><br></h3> <h3>站在观景台向北望去,黄龙昂首、古塔映衬,咸州古城风貌尽收眼底。走在碎石小路,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行至其中,在亭间休憩,观台、赏花,感受慢生活的舒适气息。</h3> <h3>晚霞下的月影美轮美奂,这种别具风格的创意所蕴含的意义是力量的凝聚与升华,它象征着团结与拼搏,象征着发展与腾飞。祝福新开原在改革、创新、发展的征程上破浪前行,再创辉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