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趵突泉是济南的象征与标志,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全国十佳园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 趵突泉公园 位于济南市中心,泺源大街中段,东临泉城广场,北邻五龙潭公园。1956年,趵突泉被整修辟为公园,历经几次扩建,逐渐建成以泉为主、小巧玲珑、步移景异的泉石园,面积从不足3.4公顷,扩至10.5公顷。</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泉 水 篇</span></p><p class="ql-block"> 趵突泉泉群以趵突泉为核心,由金《名泉碑》记载的名泉20多处、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有著录,这20多处泉共同构成了趵突泉泉群,这些泉大部分在趵突泉公园内。</p> <p class="ql-block"> 趵突泉 是公园的主景,泉池长30米,宽20米,三股泉水涌出水面,泉水澄澈清洌。泉池四周以大理石环以扶栏,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最大涌量为16.2万米/天,出露标高可达2--3米。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含菌量极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理想的天然饮用水,可以直接饮用。</p><p class="ql-block">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趵突泉水后,便改带趵突泉水了。 </p> <p class="ql-block">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米。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p> <p class="ql-block"> 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留下了题词和诗文。</p> <p class="ql-block"> 老舍先生在《趵突泉的欣赏》里写下了那段脍炙人口、可传千古的文字:“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趵突腾空 被称为济南八景之一,是对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喷涌盛况的生动描写,此景早在明清时期就位列济南八景之首。</p><p class="ql-block"> 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吟咏趵突泉的诗句,如“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天雷”等,赞颂了趵突泉喷涌势头之旺盛。</p> <p class="ql-block"> 老金线泉 位于趵突泉东北侧,尚志堂和鱼展室之间。泉池石砌,方形。池内北壁,有一长方条石,上刻隶书“老金线泉”,系当代济南书法家李仲余书。</p><p class="ql-block"> 池中泉水清澈,青藻浮动,锦鱼潜游。该泉是济南著名的奇泉。水盛时,泉水从池底两边对涌且流势相当,在水面相交,聚成一条水线,漂浮移动,时隐时现,阳光一照,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 1956年扩建公园时,老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个石砌雕栏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年)吴兴人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石刻,移嵌在泉的东壁上,而把原来的金线泉称之为“老金线泉”。</p> <p class="ql-block"> 金线泉 金线出现的原因和老金线泉相似。该池东壁有一水口,泉水由水口流进,北邻为柳絮泉,柳絮泉池南壁也有一水口,与金线泉相通,泉水由此流进金线泉,两股泉水相撞,便出现了金线。</p> <p class="ql-block"> 柳絮泉 在漱玉泉西侧。石砌南北长方池,泉池四周饰汉白玉石雕栏杆,池东栏杆间“柳絮泉”3字为1980年李予昂题写。泉周植垂柳多株,阳春三月,柔絮纷飞,水花泛白,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皇华泉 在柳絮泉西,公园鱼展室门前两旁。东为皇华泉,其名取自《诗经·小雅》“皇皇者华”。今池内北壁嵌“皇华泉”石刻,为1980年济南书法家魏启后题写。</p> <p class="ql-block"> 卧牛泉 皇华泉西,清代,卧牛泉池淤塞。1964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恢复。今池内“卧牛泉”3字,由济南书法家张立朝于1980年书写。两泉皆石砌,周饰石雕栏杆。</p> <p class="ql-block"> 尚志泉 在老金线泉南侧。清同治九年(1870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泉边建“尚志堂”,泉以堂得名。1964年扩建公园时整修,为石砌不规则形式,水深1.5米,内蓄锦鱼,岸周花木扶疏,东侧长廊濒水。</p> <p class="ql-block"> 漱玉泉 位于李清照纪念堂南面,为一长方石砌水池,周饰石雕栏杆。池内北壁镶嵌“漱玉泉”刻石,为济南当代书画家关友声1956年书写。</p><p class="ql-block"> “漱玉”一名由“漱石枕流”(《世说新语·排调》)一词演化而来。相传,宋代杰出词人李清照的《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泉南侧为溢水口,由自然石叠砌。泉水从池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水面破裂,咝咝作响,然后漫石穿隙,跌入一自然形水池中,如同漱玉。</p> <p class="ql-block"> 螺丝泉 在漱玉泉南面的池水中,池水面较大,山石驳岸,错落有致。池内有一泉,簇簇水泡,旋转着慢慢升起,其状如螺,故名螺丝泉。</p><p class="ql-block"> 泉水清澈见底,蓄有锦鱼。岸上青松挺拔舒秀,翠竹婀娜多姿。1959年在池北岸辟建“李清照纪念堂”,庭院与泉池相映,为漱玉泉增添了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溪泉 位于李清照纪念馆院内。</p> <p class="ql-block"> 马跑泉 位于李清照纪念堂东侧的假山西北脚下。泉池长12米,宽5米多,为不规则池形,池壁由自然石砌垒,曲折参差。泉水汇流成溪,流入西泺河,形成山环水抱的形势。</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予昂题写的泉名,镌刻在泉池东岸山石上。泉池四周,松柏掩映,垂柳披拂,修竹摇曳,显得幽雅别致。</p><p class="ql-block"> 马跑泉池实际是由两泉组成,另一泉为“浅井泉”,原先,两泉之间有一墙相隔,浅井在北,马跑在南,1956年扩建公园时,把墙去掉,使两泉合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混沙泉 在马跑泉东,假山北侧山脚下,1964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恢复。泉池椭圆形,自然石驳岸,水漫池岸溢出,跌落至西护城河中,如同挂帘。</p> <p class="ql-block"> 濯缨泉 位于李清照纪念堂院西北隅,自然石驳岸,青条纷披,清澈见底,锦鱼众多。濯缨泉名字源于孟子语:"滄浪之水清矣,可以濯我缨,滄浪之水浊矣,可以濯我足。”</p> <p class="ql-block"> 湛露泉 在趵突泉南,1997年夏,趵突泉公园将公园南门内迎门假山与白雪楼之间,以自然石砌垒成不规则形连体泉池,自西向东依次认定为湛露泉、石湾泉、酒泉,并分别在南侧石壁上镌刻泉名。池内植有荷莲,蓄有锦鱼。</p> <p class="ql-block"> 无忧泉 在趵突泉南,1989年整治为池,面积672平方米。泉池巧石缀岸,石矶卧波,水清见底,漫石穿隙流进趵突泉内。四周松柏泄翠,杨柳垂荫,修竹储润,鱼翔浅底。</p> <p class="ql-block"> 东高泉 在万竹园门内东侧,清代时曾淤塞,清末恢复。为石砌方池,池岸立清末己酉年(1909年)石碑,上题楷书“东高泉”3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望水泉 在万竹园西院,泉池东西长20米,南北宽9.8米,深2.2米。南北架石桥,桥南设小亭,游人可坐亭内观鱼赏景。池北壁嵌清末庚戌年(1910年)“望水泉”石刻。</p><p class="ql-block"> 清代诗人王苹曾居泉畔,以此泉在金《名泉碑》列名第二十四,故又取名为"二十四泉",其诗集即名《二十四泉草堂集》。</p> <p class="ql-block"> 白云泉 在万竹园西花园内西侧,北临白云轩,石砌八角规则形式,水势尚佳。</p> <p class="ql-block"> 白龙湾 位于万竹园西南侧。水面约7000平方米,曲折蜿蜒,久旱不涸。</p> <p class="ql-block"> 泉亭池 在万竹园西院内。为长23米,宽15米石砌水池,因池中有望荷亭(民国初年建)而得名,丰水期水势尚好。</p> <p class="ql-block"> 迎香泉 在万竹园南门内西侧。原无名,1995年市建委调查时新取名。在月牙形水池内,有三个泉眼,丰水期喷涌甚烈,俗称"小趵突"。</p> <p class="ql-block"> 满井泉 在趵突泉吕祖庙二大殿后西北隅。1964年干涸,1979年填埋,1997年7月修复。泉池为石砌六角形,池岸饰青色花岗石栏杆,泉南侧镌刻泉名。</p> <p class="ql-block"> 灰池泉 位于趵突泉南路北段东侧,坤顺桥东南隅。</p> <p class="ql-block"> 登州泉 位于原花墙子街57号院内。泉池长方形。1994年花墙子街改造时一度填埋。1997年恢复。</p> <p class="ql-block"> 北煮糠泉(广会杜康泉) 位于原花墙子街23号门前。后人因音讹称为“杜康泉”,民国《济南名胜古迹辑略》有载。为有别于刷律巷之杜康泉,又以其近邻广会桥,取名为“广会杜康泉”。</p><p class="ql-block"> 泉池南北向长方形,壁间嵌“广会杜康泉”砖刻。1994年花墙子街改造时一度被填埋,1997年恢复。</p> <p class="ql-block"> 花墙子泉 位于北煮糠泉西北侧。原在花墙子街87号院,1983 年调查时已填埋。1997年8月恢复,为石砌长方形池。</p> <p class="ql-block"> 沧泉 在沧园东北隅。因园得名。自然石砌垒,不规则形水池,池北侧镌刻泉名。</p> <p class="ql-block"> 板桥泉 位于趵突泉公园西北区泺苑南首。自2003年济南泉水复涌以来,板桥泉水位一直较为平稳,2010年9月,板桥泉水位持续攀升,原本平静的水面涌出五股水花,形状好似梅花一般。</p> <p class="ql-block"> 井影泉 在枫溪的河道中</p> <p class="ql-block"> 趵突泉公园内大小泉池众多,河道交叉,泉水潺潺,川流不息。公园的泉水,通过泉池、河道,一路向北,流出公园,进入护城河,流入大明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奇 石 篇</span></p><p class="ql-block"> 趵突泉公园的几块太湖石,有六、七百年历史了,是济南的历史名石,也是园林中独具特色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太湖石因产于江苏、浙江两省之间的太湖地区而得名,尤以湖中石为佳,这是一种千孔百窍,玲珑剔透,形状多样,具有“皱、透、瘦、漏、秀”五大特色的石灰岩。</p> <p class="ql-block"> 所谓“皱”是起伏不平,明暗变化有节奏。</p><p class="ql-block"> “瘦”指苗条多姿,风姿卓越。</p><p class="ql-block"> “透”是玲珑多孔,前后可透光线。</p><p class="ql-block"> “漏”是说孔穴相通,脉络相连。</p><p class="ql-block"> “秀”指俊秀清丽之美。</p> <p class="ql-block"> 太湖石作为观赏石,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自居易写的《太湖石记》。从文中可窥测唐代文人、士大夫对太湖石特别喜爱,玩石已有一定规模,文中评述“石以聚族、太湖为甲”,将太湖石列为众石之首。</p> <p class="ql-block"> 太湖石为中国特有的观赏石,分为水太湖石和旱太湖石两种,以水中为贵。水石因长期被水流冲刷,石体表面光滑圆润,细腻,四面玲珑,嶙峋俏丽,玲珑秀美。</p> <p class="ql-block"> 龟石 耸立在东门内广场西侧竹林树丛中,是块水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络明显,孔窍通透,形态美观,属奇石中的珍品,已被收入《中国名石大辞典》。</p> <p class="ql-block"> 石旁说明牌上介绍:“龟石,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别墅---云庄遗石,石高约4米,重约8吨,有秀、瘦、透、漏、皱特点,与龙、风、麟石同称四大灵石,为济南第一名石。”</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张养浩曾经收藏了十块名石,总称“十友”,其中有四块根据他们的形状分别命名为龙、凤、龟、麟,称为四大灵石。如今,龙石下落不明,凤麟二石早已损坏,只剩下这块保存完整的龟石。</p> <p class="ql-block"> 灵石呈瑞 趵突泉八景之一,指趵突泉景区内奇石景观,灵石呈瑞,福至心灵。据说与龟石合影,可以沾其灵气,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 待月峰 在溪流环绕的尚志堂院内,石高1.9米,形态古朴清秀,精巧玲珑。待月峰系宋代遗石,石瘦细长,有多个洞穴,似各种月形,夜深月光透过洞孔洒在地上,形异多变。有诗赞咏:“精灵俊秀玉玲珑,神功鬼斧浑然成。一年三十六轮月,变幻俱在此石中。”</p> <p class="ql-block"> 待月峰原在济宁市人民公园内。1979年,趵突泉公园唐家隆、贾祥云带领职工赠送安装“八仙过海”灯组时,看到人民公园鹰笼里立着一块布满鹰粪及泥土的石头,形态奇异,极有观赏价值。</p><p class="ql-block"> 灯组装好后,济宁人民公园提出愿回赠物品以示感谢,征求唐、贾意见时,他俩顺口说出:“那就给俺块石头吧。”对方欣然答应,将“待月峰”装车运回济南。</p> <p class="ql-block"> 待月峰在趵突泉尚志堂院安置后,济宁派人来说:这块石头是当地地方志中记载的历史名石,要求收回。</p><p class="ql-block"> 几经协调,来人看到奇石安置在省城的趵突泉公园,更利于展示奇石身价,同时感到此石筋络纤细、洞多通透,往返装运难确保遗石不受损伤,遂表示忍痛割爱,不再收回。</p> <p class="ql-block"> 夔石 在尚志堂东山外北侧,东临老金线泉。石高1.5米,宽0.75米,底部镌“夔石”铭刻。石旁说明牌有:夔(kui)为古代传说中的独足兽,因此石形状奇特,有单足,昂首,吼天之势,形似“夔”,故得此名,为济南名石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夔石原在卫巷一古旧的居民住宅院内,“文革”中人走院空,房屋倒塌,夔石被遗弃在街旁的公共自来水站旁。</p><p class="ql-block"> 趵突泉公园职工,路经此处时看到半掩埋地下的石头,形态奇特,有观赏价值,便征求领导允准,取得街道居委会同意后,移置在趵突泉公园,配植青松、翠竹,成为园林中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虬石 是传说中一种带角的龙。据记载:“龙,雄有角,雌无角。一角者为蛟,二角者为虬。”</p><p class="ql-block"> 这块石头上方恰恰有两只小角,于是便很形象地取名“虬石”。此石高2.6米,宽1.5米,厚0.6米,产自山东青州,不是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 趵突泉公园内奇石众多,除上述几块著名的奇石,还有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石头,形态各异,秀美奇特,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庭院装饰观赏石,配植青松、翠竹,芭蕉、花木等成为园林中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泺岩 位于泺源堂后面的院内。</p> <p class="ql-block"> 泺岩不同的面</p> <p class="ql-block"> 吻石 位于趵突泉北门</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万竹园内的寿石</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万竹园内的白雪峰</p> <p class="ql-block"> 万竹园内还有几块不知名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 这两块巨大无孔石位于南门附近</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东门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 位于泺苑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 白雪楼重建石碑</p> <p class="ql-block"> 位于园内路边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纪念馆内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 位于桂园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 这块石头被埋在竹子中,看不到它的全貌,好可惜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