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袖间落到地面的花朵――刘俊琪先生水墨艺术!

澍雨

<p>  初次见到刘君俊琪先生的画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在《通渭书画选》第105-106页选编了老师的两幅斗方作品。我那时青春年少,轻狂浮躁,对刘老师的画作只是走马观花,不知细谙,只感觉他笔下的马怪怪的!</p> <p>  后来经岁月的风霜洗礼,年届不惑。这才发现刘老师的画:融至简大道在笔情,显五彩墨趣于笔端。</p> <p>  在通渭第十届书画艺术节期间刘老师入住“悦心书画村――文嘉画廊”,各家媒体争相报道,各位名流趋之若鹜。我斗胆拜访,实在冒昧。先生不以我鄙陋,热情交谈:说到通渭书画他只以张守忠先生为例,谈到麦积文化他更是如数家珍,论及敦煌艺术他便陷入沉思……</p> <p>  先生知道我爱他笔墨,便欣然命笔,挥毫泼墨:在一浓一淡之间,才知大道至简;在一顾一盼之际,方显风情万种;在一俯一仰之中,让人神驰蓝天……</p> <p>  中国人爱马,中国人的精神正是龙马精神,中国人的文化起源便是河马负图。龙为乾象,马为坤势。刘老师所画之马:阳刚则乾象生,阴柔则坤势在。一阴一阳,道便在其中矣!</p> <p>  没有独自穿越河西走廊的经历,你怎么知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没有一个人跋涉荒漠的勇气,你怎么明白“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无人烟。”的无奈;没有独自面壁十年的孤苦,你怎么懂得“别路怜芳草,归心伴塞鸿”的游子情怀……原来刘老师的水墨艺术是“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典范!</p> <p>  刘老师笔下的马既备西域天马之风骨,又露中原龙虎之雄威,还隐藏着敦煌壁画九色鹿的神韵……能将这多种文化元素熔铸于一炉的只有刘君俊琪先生!</p> <p>  如今年近古稀的他独步中国画坛半个世纪,其儒雅的风度让人敬畏,他独特的画风使人深思……</p> <p>  不知常书鸿先生的百年坚守,不知段文杰先生的一生痴情,不知攀锦诗先生的心之所归……你就读不懂刘俊琪先生的水墨艺术!</p> <p>  穿越历史的隧洞这不正是“吴带当风”嘛!</p> <p>  再现前人的技法,这不正是“曹衣出水”吗?</p><p> 噫!刘老先生的水墨艺术简直就是飞天袖间落到地面的花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