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书声朗朗”,古往今来几乎就是学校的代名词。然而,近几年,不,应该是近几十年来,在中学除了沙沙沙挥笔的答题声外,几乎很难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就是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不愿或不会读书了。究其原因,除了“学为考”的教学功利主义作怪外,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朗读教学不重视,因此在时间上对朗读训练不够;或者我们的教师自己本身就不善朗读,因此在方法上对朗读指导不到位。鉴于这种情况,很有必要在语文教师中开展一次朗读教学的讨论。</b></p><p class="ql-block"><b> 所谓朗读,百科辞典的解释是:“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是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语文实践活动。”还有一种解释是:“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语音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言语活动,是口头的语言艺术。”这几种解释更进一步地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从其重要性,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b></p><p class="ql-block"><b> 正因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2011年国家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小学高段对阅读教学的要求达十一条之多,最后一条要求是朗读,并在实施建议和评价的条款中也做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可见国家对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是相当重视的。</b></p><p class="ql-block"><b> 是标准就要看齐,就要达到。因此,研究朗读教学的方法,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和理想追求。</b></p><p class="ql-block"><b> 有位资深语文教师说,“朗读,它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所谓牛鼻子,我的理解是:因为语文的基础知识是字、词、句、篇,语文的素养和能力靠听、说、读、写去检验。学习语文经典的方法必须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而这些方法的表象就是读。语文基础知识是在读中获取,在读中巩固,在读中深化,在读中飞跃,最后升华为语文能力。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又可以看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强弱,也可以说一个人的朗读水平是判断一个人语文水平的标尺。我们说某某的语文综合能力很强,那他一定是:耳听,能很快的、准确的从别人的言语中获取并筛选出各种信息;讲述,短则语出惊人,长则可使“顽石点头”;吟诵,他会吐音如钟,让听者因声入境,如在目中;写作,能呼风唤雨,落笔神来。读,从来十分重要。五十年代以前的老师要学生读书,大多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要学生在读上用死功夫。那时的学生学国文朝夕诵读,读得摇头晃脑,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文法文章也自然得心应手了。所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了朗读教学这个牛鼻子,就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现在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学生对一篇课文还没有读通顺和流利,就去做练习册上的习题了,这离语文教学的要求不说是十万八千里,至少是刚入门。</b></p><p class="ql-block"><b> 既然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如此的重要,朗读的作用又是如此之大,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自觉地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抓好抓实朗读教学外,还要自练内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和朗读水平,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朗读偶像。</b></p><p class="ql-block"><b> 朗读有三个层次。一是正确朗读,不掉字错字;二是流利朗读,不读得结结巴巴;三是有感情的朗读,能读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叶圣陶先生还将朗读定了个最高层次--“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这应该是朗读的第四个层次。</b></p><p class="ql-block"><b> 朗读是一门艺术, “美读”更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基本功。美读能感动人,能感染人,也能启迪人。如果我们的每一个语文教师掌握了这门艺术,掌握了这项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美读这一朗读最高层次的作用,那语文教学将会出现一种更加生动活泼的景象!</b></p><p class="ql-block"><b> 语文老师,让我们一起努力吧!</b></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