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23</p><p> 记得小学地理课老师曾讲到“好望角”,一是觉得这名称好听,二是觉得十分遥远,是“天之涯、地之角”的地方。后来,好像悟出凡以“角”名之,大抵就是什么角落、岬角之类的边缘、边际的地方。</p><p> 当我真的站在南非好望角的海岸之巅,居高远眺波涛汹涌的无涯大海时,才真正了解、认识“好望角”。</p><p> 好望角,地处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汇合处。这是用术语说话,简单说,好望角处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两洋交汇。如此特殊的水文环境决定了好望角洋流的特色。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十几米的海浪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更加恶劣,而且还有一股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海船不计其数,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因此好望角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当时被世人称为“风暴角”。</p><p> 何时改名为好望角?</p><p> “好望角”一名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一说为葡萄牙王国的探险家迪亚士探险归来后向若昂二世陈述了“风暴角”的见闻,若昂二世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梦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即“有美好的希望”之意);另一种说法是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自印度满载而归后,当时的葡王才将“风暴角”易名为“好望角”,以示绕过此海角就带来了好运。</p><p> 两种说法都有出处,因为无论是探险家迪亚士还是航海家达伽马都曾到过好望角,都曾亲自领略这个岬角那骇人的风暴,至于到底因谁而改名,今天看来似乎已经不重要。</p><p> 以上信息告诉我们,”好望角“之名都与南非隔洋相望的欧洲的葡萄牙有关。</p><p> 地处欧洲的葡萄牙隔着大西洋,与非洲西部相望。葡萄牙为什么成为捷足先登地处南非的好望角的国家呢呢?这不得不提到千年之前发生巨变的欧洲。当欲疯狂掠夺财物的欧洲各国试图通过贸易增加自己的财富时,涉足更遥远的海外贸易不能不说是各国首脑的决策和首选。此决策动作最快的当属葡萄牙。那时欧洲列强都想控制与东方的香料贸易。欧洲商人想越过威尼斯和阿拉伯的中间商,直接跟东方做生意。如果他们能直接经海路前往亚洲购买这些商品,就会盈利甚丰。</p><p> 葡萄牙的探险努力首推国王约翰一世的儿子亨利。他酷爱航海和探险,人称航海家亨利。亨利王子在世界各地网罗专家,进行科学研究。他还专门修建了一个天文台,观测星象。做好出征的各种准备。</p><p> 一切准备就绪后,1487年8月,奉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之命,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Bartolomeu Dias)率探险队从里斯本</p><p>出发,探索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寻找一条通往马可波罗所描述的东方“黄金乐土”的海上通道。当船队航至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的水域时,海面狂风大作,惊涛骇浪,几使整个船队覆没。最后巨浪把幸存船只推到一个未名岬角上,此舰队遂延存下来。迪亚士将此地命名为“风暴角”。他认为只要转向继续航行,便可到达印度,但船队弹尽粮绝,只得返回葡萄牙。</p><p> 葡萄牙的探险家们真是屡战屡败,但是他们百折不挠,屡败屡战,1488年2月间,船队终于驶入一个植被丰富的海湾,船员们还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里放牧牛羊,迪亚士遂将那里命名为牧人湾(即今南非共和国的东部海岸的莫塞尔湾)。迪亚士本想继续沿海岸线东行,无奈疲惫不堪的船员们归心似箭,迪亚士只好下令返航。</p><p> 在返航途中,他们再次经过好望角时正值晴天丽日。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感慨万千的迪亚士据其经历将其命名为“风暴角”。</p><p> 艰难险阻挡不住冒险家们继续探索的脚步。</p><p> 公元1497年11月,另一位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率领舰队经好望角成功驶入印度洋,11月27日,达·伽马的船队再次绕过好望角。又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达·伽马约于1499年9月1日前后返回里斯本。满载黄金、丝绸回到葡萄牙。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将“风暴角”改称“好望角”。从此好望角成为欧洲人进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标。</p><p> 好望角是西方的探险家欲为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特大油轮</p><p>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取此道航行。 他们殷切希望通过这个南部非洲的岬角,为自己带来巨大的财富,故改称好望角。</p><p> 好望角的地理位置何其特殊、重要。</p><p> 自小学地理课时老师就告诉我们,好望角是非洲大陆最南端。到了好望角才知道,距离其东南偏东方向约150km、隔佛尔斯湾而望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实至名归的非洲最南端。可能是当时的科学水平、测绘仪器达不到如今这样精准之程度,让好望角鸠占鹊巢、成了大名吧!</p><p> 地理位置特殊的好望角非常壮观、美丽。</p><p> 从开普敦市驱车,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好望角。天高水蓝、绿树葱葱。我们顺着一条山路爬到海岸边的最高处。居高远眺,印度洋波涛汹涌,无边无涯。印度洋与大西洋两样交汇的波澜壮阔之景观新颖、独特,足够满足旅者喜欢猎奇的心理。</p><p> 爬到山顶,旅游景点应有的设施俱全。</p><p> 给远洋轮指示航路的航塔当然建在海边山岩的最高处,旁边竖立着的一根高高的木杆上方有数块写有方向、经度、纬度的木牌,让人们一目了然,知晓远近的陆地和海洋的方位。山岩上一块略显方形的巨大石块,也算是好望角景区山岩上的一块标志性饰物吧。既原始、又具沧桑感,千年守望着过往好望角的无数远洋轮船,聆听着大西洋、印度洋交汇那激情澎湃的涛声依旧。</p><p> 我们在山上眺望许久,感慨着古往今来的沧桑巨变。兴致所至,免不了忘情地狂呼大叫,尽情地挥洒着不是青春、胜似青春的激情和快乐。</p><p> 山崖下来后,我们来到大西洋海滩。漫长的海滩上被厚厚的深棕色的物体覆盖。走进前来,才知道这是被海浪冲刷上岸的海带。知道了是海带,仍然惊讶不止。数米长的海带像一根根粗大的橡胶管子,又像缠缠绕绕、巨大的蟒蛇。总之,你就是怎么看,也不是以前我在商店里看到的可食用的海带。这些在海滩上绵延数公里、粗壮、韧性极强的大海产品也是这样长久地留在海滩上。不知景区管理者是用此装点海滩,还是无力清理这数量众多的海洋产品、抑或是海洋垃圾。</p><p> 公元1500年,“好望角之父”迪亚士再航好望角,此回却遇巨浪而葬身于此。我们来到好望角那天,除看见一片汪洋中惊涛骇浪外,不时还看到大雾。导游介绍说,好望角经常浓雾弥漫。大雾浓时,有时甚至会遮蔽灯塔射光,给远航的轮船带来不便。开普敦当局为此修建了一座更近于海岸且更大体积的新灯塔,标注了此地与世界各著名城市之间的距离。方便过往船只的航行。</p><p> 地理位置特殊的好望角,引得世人前来观看;但它最重要的功能还是让远航的轮船顺利、便捷过往,给人们带来财富和希望。</p><p> 自葡萄牙首先发现这个欧洲通往东方世界最近的海上通道后,好望角的洋面上经常出现千帆竞发的壮观景象。欧洲各列强争先恐后,不惧风浪、不避寒暑,把东方的丝绸、香料等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满足了欧洲达官显贵们奢侈的需求,贸易者也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好望角,欧洲的富商巨贾们,应该由衷感谢这个给他们带来财富的希望岬角吧!</p><p> 到了1939年,南非政府把好望角设为</p><p>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设立,既保护了好望角的自然环境,世界各地游客的前仆后继,也为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经济力量。</p><p><br></p><p><br></p> <p>我们团的团友。</p> <p>在山崖脚下。</p> <p>攀爬途中。</p> <p>这根立柱上的“叶片”分别标明着各自指向的方位。</p> <p>这个圆形建筑的几个面上标注了此地与世界各著名城市之间的距离。</p> <p>好望角崖顶上的一块巨石。</p> <p>浩瀚的大西洋。</p> <p>各国朋友在好望角景区这块标志牌前合影留念。</p> <p>美丽的好望角、美丽的大西洋。</p> <p>海滩上的海带大得几乎成了精。</p> <p>这是海带吗?</p> <p>好望角之雾。</p> <p>美丽的好望角。</p> <p>像橡胶管子。</p> <p>像长蛇。</p> <p>好望角的大西洋海滩。</p> <p>通过山顶望远镜观看大西洋。</p> <p>波诡云谲的好望角。</p> <p>好望角之海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