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金桂飘香,秋风送爽。我们东方三小英语组的家人们齐聚一堂,在三楼电教室开启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洛阳市小学英语兼职教研员、英语教研组组长张红霞老师对此次教研活动提前筹划、精心安排,两位授课教师也做了精心准备。</p> <p>一、课堂展示</p> <p> 第一节授课的原冰老师是2019年“一师一优课”活动部级优课的获得者,她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七课s Let’s talk部分。</p><p> 原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一节对话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电话用语邀约朋友出去游玩。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话说,愿表达。原老师教态自然,语音纯正,本课先从学生的课余活动引入,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的拓展做了很好的铺垫。授新环节,通过简笔画出示主人公,再让学生猜测他们在做什么,顺势引出电话用语,学生能较为容易地理解这个重难点。紧接着通过三次听音回答课文相关问题,细致透彻地剖析文本,对邀约朋友时需要注意的时间,地点,语气进行有效地引导。最后拓展环节,学生创编对话,由于前期铺垫扎实充分,学生有话说,所学知识能得以充分运用。</p> <p> 精彩片段展示</p> <p> 第二节授课的王琪老师是2018年“一师一优课”活动部级优课的获得者,她今天执教的是六年级下册第五课,王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p><p> 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p><p>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p><p> 1.以简笔画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里被激活, 良好的开端对于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p><p>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词新句型呈现的形式多样。有举例子,简笔画,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p><p>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的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内容,精心设计了歌曲歌谣,角色扮演等活动,真正做到了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p><p> 这节英语课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且特别关注了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王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p> <p> 精彩片段展示</p> <p>二、评课研讨</p> <p> 课后,老师们对两节微型课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对两节课的精彩之处给予一致肯定,同时也对两位老师教学中个别环节设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p> <p>三、听课体会</p> <p> 今天教研课有幸跟着原冰、王琪两位老师学习,收获颇丰!原冰老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精美的简笔画与精炼的课堂用语一步步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话用语邀请并约定时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王琪老师真切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询问他人,给他人合理化的建议。配图简笔画精美,尤其人物表情清晰可见。课堂用语简洁明了,课堂评价及时有效。</p><p> 三年级组</p> <p> 原冰老师授课内容围绕学生电话联系这一生活常识,设计了Who is the caller? What's Qiqi's number? What does Eve say?问题。让学生捕获有效信息,掌握打电话日常用语。接下来在反复听读中解决What's Eve's plan?这一问题,知道怎样才能预定活动时间、地点。最后的语用输出环节学生表演新的对话,成果展示。整个课程教学环境真实,让学生在敏锐地获取信息的同时,不断地思考、运用,开拓学生的思维,体验从学习到成功的快乐。</p><p> 王琪老师执教的是一节复习课授课。内容以简笔画入手Who is he?带出主人公Sam。 图画重点突出人物表情How is sam?学生观察得出He is sad.结论。进一步追问why he isn't happy?Let's guess.引发学生对Sam所发生事情的猜测。 Maybe he is …学生在回答猜测的过程中,复习前几课的旧知识。 Let's listen carefully.激发了学生对即将听到内容的期待。这富有层次的铺垫,让学生对已有知识复习和总结,达到了复习课的目的。</p><p> 四年级组</p> <p> </p><p> 伴着九月的桂香,我们英语组全体老师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优秀青年教师原冰、王琪给我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的研讨课,令大家眼前一亮,也带给我们很多惊喜。惊喜一:她们已褪去初登讲台时的青涩,现在讲台上的她们呈现给我们的是自信满满,对课堂把握游刃有余,我想这份自信和底气一定是来自于她们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的教学实践中。惊喜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上,两位老师口语流利,体态语丰富,张口能唱,提笔能画,板书美观,体现较高的专业素养。惊喜三:敢于创新。对文本的处理有自己的想法,创设语境突破语言难点,可圈可点。同时,这两节研讨课也带给我很多思考: 教师如何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句话落到实处?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否跳脱出固有课型的框架?怎么做?这不是一次教研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长时间地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为了我们心目中理想课堂的样子,让我们一起努力!</p><p> 五年级组</p> <p> </p><p> 今天上午聆听了原老师和王老师的微型课,收货颇多。原老师教学用语规范,体态大方,板书美观,声音不高不低,圆润动听。英语电话沟通方式这个知识点是重点也是难点,原老师细致入微地引领孩子学习,若语言引领上再多样性一些会更好!王老师这节微型课把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简笔画贯穿始终,帮助学生更易理解难点,最后歌曲升华,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英语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p><p> 六年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