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重教学过程,不重结果。这是近几年来教育界普遍提倡的时髦“真理”。其实此言错矣,我认为,既然有好的过程,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单一的提倡教学过程,它逼迫大多数老师只得绞尽脑汁,注重表面形式。国内学校众多的优质课比赛,变为“设计”课。从学校到区、县、市、省,层层的作秀,为了职称蒙蔽专家,欺骗自己。看似热闹的一堂课,学生得到了什么,教师积淀了什么……</p><p> 众多教学中别具特色的老师,他们所辅导的学生作品在常人看来,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雷同感,这也往往成为一些不思进取的“老师“批驳别人的借口。其实“雷同”及“模式”从某种意义讲也不是一件坏事,只要你给学生是高层次的审美引导,是符合其时代及社会发展审美需要的,与那些让学生在世俗商业化的审美情趣中窒息的“教师”相比较,那就是做了功德无量的事了。更何况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毛泽东、邓小平等艺术大师及伟大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张扬的个性及审美方式的与众不同,成就了他们的事业,大师伟大的魅力所在就在于这样的“雷同”及“模式”。</p><p> 越是本土的传统文化,越具有世界性,这也是被大家认可的真理。“本土”、“乡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明的积淀。在当今大众文化、快餐文化盛行的状态下,犹如醇香的老窖,散发出独特的奇香。它期待着人们将视线对准那神奇的窖场,品味它的醇香。</p> <p> 打破传统的平面布展方式,不仅是将儿童画往墙上一贴,或是单一装框悬挂。提倡教师“参与”到学生创作中,将现代审美意识融入到布展方式中,或组合拼贴,或装置构成,通过师生共创这一新形式,让展览呈现出极强的视觉效果,让孩子们知道美术不再是单一的技术表现和平面绘画,而是对生活中美的多样化体验,对自我情感的表达。</p><p> 在当今的各类绘画展览中,用单一的国画、油画、版画去界定画面效果及技法作品已经很难。就展览形式而言,已超越了平面绘画形式,综合绘画在媒介材料、技法风格上更加自由,世界已迈入一个多元审美的时代,多媒体艺术,平面与空间装置的结合,影像信息等艺术形式与文学、音乐、戏剧、舞蹈及科技的不断交叉融合,更加符合当今大专院校的人性化美术教学。综合绘画材料装置构成的教学创作,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p><p> “教”与“不教”一直是众多老师在少儿美术教学中争论最多的问题,空谈“不教”要你教师干什么?难道高年级与中学生的学生能画出4-5岁孩子画中的童趣、稚拙吗?与其自己欺骗自己,不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多想想“怎么教”。多思考、多引导、多启发、多观察,这才是教学的法宝。</p><p> 重创意,重设计意识的培养,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让孩子们从小就具有强烈自我的审美意识以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从小就能够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时代的变动与教育方式方法的变动息息相关,个性审美及思维方式在不断变化和延伸,这给我们各年龄段的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新的思考及要求。</p> <p> 英国美术教育家摩伊凯特莉曾说过:“艺术教育并非造就专业的艺术家或进行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帮助学生在各方面发展他们的认识及智力,特别是人人都具有的独创能力。所以说当今的少儿美术教育与音乐、舞蹈、文学、各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相互交融影响,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传统技能的训练,而是多元化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多层次、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自我的信心、创新能力的展现。</p><p><br></p><p><br></p> <p> 4-6岁,这一阶段是孩子们绘画表现的黄金时期,他们有自己独有的绘画语言,也是想象力、表现力最为丰富的时期。稚拙、率真、童趣、天马行空、激情迸发的画面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享受,成为中西方绘画大师追寻的境界及方向。所以说教师进入孩子们的心灵并与之交流对话,读懂他们的“天籁之音”非常重要。这要求我们教师知识底蕴,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在教学中要更多的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参与”,在“顺势而导”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去把握、感悟孩子们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要善于发现、开启他们独有的创意思路,准确把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绘画特征。</p><p> 6-8岁,这一阶段是观察写生教学与儿童画创作相结合的最佳时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是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过程,他们的大脑的发育已达成人的90%以上,综合的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开始与家庭以外的人们往来,努力去了解社会,参加社会活动,知识面也在扩大,思维方式仍处于具体性、自我性,还不善于在大脑中进行抽象思维。但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特别是观察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进入了儿童创作的最佳时期,凭记忆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意象。这一时期创意非常好,个性特点强的儿童画,更多融入了强烈的自我主观情绪及感受,他们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内容画大或拉长,以强调其重要性。怎样将他们好的创意、想法及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是此年龄段教学的重中之重。</p> <p> 9-1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空间知觉有很大的进步, 在观察物体时能注意到立体的不同面,也能表现一定的空间层次,虽然还不能准确的画出透视,但还是能较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特征及面貌,也能表现一定的明暗关系。部分儿童逐渐脱离平面的用线描绘对象,慢慢地加入一些色调表现,这时由于他们还不能区别细微的色调变化,致使他们的作品显得较脏、较乱,这时要根据孩子们不同类型的特点去辅导。</p><p> 13-15岁 , 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增大,重心转移,一部分人绘画的信心减弱,创造力下降,有时又缺乏自信心,想画像又画不像,教师在给他们加强其素描基本功训练时,应多画速写,通过画速写去观察周围的生活,通过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寻找一些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创意造形表现方式(如设计素描)(创意动漫)等,去提高他们的创作兴趣,帮助他们渡过绘画表现的难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