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弘扬运河文化 走近美丽邳州</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开凿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span></p> <p> 京杭大运河邳州段开凿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北起山东台儿庄、南入宿迁,全长56.1公里,其中市区内长13.5公里,邳州运河流域沿线共有古迹遗址及文物点116处,其中最著名的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系统的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春秋时期的梁王城遗址以及战国时期的九女墩古墓群,从这些古文化遗址中已出土一万多件精美的彩陶、铜器、玉器等文物。</p> <p> 9月2日,央视四套《远方的家》栏目走进邳州,9月2号、3号二天时间采访制作大运河文化专题片,对途经邳州的大运河新老航道、船工号子、新华书店、邳州炮车镇四王村、土山关帝庙等进行拍摄,李建军、杨华两位编导深挖邳州的运河文化,美女郭铭慧主持采访,资深摄像师操机,期待央视早日播出。以下图片是摄制组在邳州的拍摄花絮。</p> <p> 编导李建军</p> <p class="ql-block"> 美女主持伊拉娜</p> <p> 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邳州航道管理站郭绍志同志接受采访。</p> <p> 郭绍志同志介绍邳州运河航道弯道取直过程。</p> <p> </p> <p> 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石长青接受采访。</p> <p> 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刘广顺接受央视四套《远方的家》主持人郭铭慧采访。</p> <p> 徐州市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刘广顺演示绞关号子。</p> <p> 《远方的家》栏目主持人郭铭慧体验、学唱绞关号子。</p> <p> 演示开船号子</p> <p> 演示起锚号子</p> <p> 主持人郭铭慧学唱、体验起锚号子。</p> <p> 演示撑篙号子</p> <p> 9月2号下午摄制组对江苏最美书店,邳州新华书店采访、摄录。</p> <p> 邳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邳州新华书店总经理刘付凡向央视四套《远方的家》栏目总编李建军介绍邳州新华书店概况。</p> <p> 邳州新华书店建设南路店于2019年3月重装开业,同年6月被中国新华书店协会评为“全国最美新华书店”,被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江苏最美书店"。也是邳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p> <p> 邳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新华书店总经理刘付凡接受了采访,在谈到把书店打造为大运河文化主题的初衷时,她说:“如何传承大运河文化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特别是17年习主席两次提出的“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以来,沿河四省两市联动,江苏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牵头成立研究会,作为邳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我感到一种历史使命感,作为新华人,也必须体现文化责任担当。所以,书店的定位是融入地方文化特色,以传承和发展大运河文化为主题来打造。”</p><p> </p><p><br></p> <p> 店堂优美的环境和运河元素令摄制组流连忘返,镜头不断切换:银杏树、彩虹桥、芦苇荡、古船等。书店将大运河历史文化场景式植入空间,成为永久的大运河文化传播场所。还常年开展各种大运河研学活动、大运河文创产品研发、“最美故乡畔、多彩大运河”文化旅游等,进一步延伸了新华书店的文化传播功能。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编撰的《运河老渡口》即将出版,目前正在组织编写《大运河乡土教材》通过乡风民情,讲好运河故事。</p> <p> 刘经理给主持人介绍三年级到八年级的《大运河文化系列读本.邳州卷》。</p> <p> 主持人问道:“书店转型后读者流量有没有变化?”刘总经理自豪的说:“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书店总是坐满了读者,人数比以前翻了几倍,大家都感到应该多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家乡文化”。</p> <p> 店内悬挂的多幅大运河摄影作品,用真实的角度呈现大运河的历史和美丽,也记录了运河两岸老百姓的生活变迁和发展。</p> <p> 在大运河主题书店看书的人们</p> <p> 摄制组走进邳州炮车镇四王村</p> <p> 四王村荣誉墙</p> <p> 四王村位于江苏省邳州市炮车街道东部,南邻陇海铁路,东邻270省道,交通便利,面积2.1平方公里,自然环境优美。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p><p><br></p> <p> 近年来,四王村发展特色经济,实现“百姓富”。坚持“产业强村”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山楂产业,全村大部分人制售冰糖葫芦,奔波在全国各地,成为“冰糖葫芦第一村”。大力发展果蔬种植、银杏种植、手工编织等特色产业,实现“无粮致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环境美”。</p><p><br></p> <p>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服务,建成3座休闲文化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改水改厕,建立垃圾集中收运体系。大力推进便民服务,实现文化娱乐、运动健身、计生医疗、民生保障、金融服务、超市购物等六个不出村”。</p> <p> 四王村先后获得“第四届国家美丽宜居村庄”“江苏省生态建设示范村”“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p> <p> 邳州民俗馆位于四王村环城路西侧,总规划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展馆及体验区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展示一千余件老物件。</p> <p> 展馆以“民俗记忆”为核心,分为“风物堂、稼穑园、非遗厅、演艺场、龙凤阁”五个主展区。通过实物、图片、雕塑、蜡像等工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邳州柳琴戏、跑竹马、纸塑狮子头、农民画、民间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民俗,充分展现了邳州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精神文化和邳州人们的勤劳智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p> <p> 风物堂主要展示与民俗相关的、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文物、生活生产类的器具;稼穑园主要体现的是农业生产器具;非遗厅充分展示邳州的纸塑狮子头、剪纸、花鸟字等多个非遗项目;龙凤阁主要展示当地婚嫁方面的风俗。</p> <p> 展馆内的展品,小到烟斗、秤砣,大到石磨、花轿等,以小见大,以物证俗,让人直观感受到过去劳动者的艰辛奋斗、勤劳朴实,领悟先辈们熠熠生辉的创造精神,留住了乡愁、保护了民间文化。</p> <p> 除了五个展厅外,在民俗馆的开头和结尾还分别设有序厅和尾厅。为了增加展馆的互动性,在尾厅设置了游客体验区。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体验传统的磨石磨乐趣,感受石磨文化,还可以尝试制作四王村的冰糖葫芦。</p> <p> 四王村“糖球村”,录制糖球的制作过程。</p> <p> 土山关帝庙,是江苏省最大的关帝庙,始建于天顺三年(1459年),至今五百四十余年,历经崇祯、雍正、道光、民国四次大修,在邳州市委、土山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于2005年五月启动修复工作,按照原址原貌和修旧如旧的原则,由徐州古建园林工程队作了全面修复,恢复原庙址二十二亩,古建筑100余间,筑为主,对称侧建筑为辅。庙房一百余间,彩粱画柱,飞檐峭壁,实为苏北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大古建筑群。</p> <p> 庙座北朝南,东四80余米,南北170多米,占地22亩多,该庙始建于明朝天顺三年(1460年),当时土山商业十分发达,古街两旁商铺林立,集市生意兴隆,每当集日,近百里的百姓纷纷云集土山,买卖做得红火,常常很晚很晚难收生意,每年9月13日逢庙会,并在庙内的戏楼上连唱三天大戏,以示土山人不忘关公的恩德。</p> <p> 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如有不当联系作者撤下。</p><p> 央视四套《远方的家》走近邳州近期播出,敬请关注!</p> <p> 让世界了解运河</p><p> 让运河走向世界</p> <p>作者简介 : </p><p> 贾传军 江苏邳州市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国摄影家著作权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江苏省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文旅摄影协会会员,邳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今古传奇传媒集团速读杂志邳州联络站会员。多幅大运河题材摄影作品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分享、多篇摄影专集在大秦岭、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国运河网等多家摄影平台和其它摄影公众号上推送,作品《夜航》获中国第二届"郎静山杯"大运河主题全国运河沿线城市巡展,2018年9月《京杭大运河-中运河》入展中国平遥第十八届国际摄影大展个展,《运河上的灯塔(组)》入展庆祝建国70周年“千年大运河美好新家园”在杭州、北京等展出,受到中外观者的高度关注,作者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旁、工作在运河上,对这条古老文明的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坚持拍摄运河的点点滴滴,曾三次全程走完京杭大运河,行程万里之多拍摄万余张运河题材照片,制作大运河美篇100多集分享给全国观众。 </p><p> 微信:13805203123</p>